竹荪 母仪天下的菌中皇后

2014-04-16 10:31
青年时代 2014年3期
关键词:国宴竹荪尼克松

传说 山民食竹荪诞“竹公”

古时,蜀南竹海有一蔡姓夫妇,二人年老一直无后。有一年,当地久旱无雨,夫妇二人开山引泉,救活了不少干涸濒临死亡的竹木和动物。后来,夜梦里菩萨对蔡大娘说:“你命中本该无子,今受瑶箐仙姑之托,念你夫妇平时乐施善德,守护山林有功,现赐你一嗣子,明日前往瑶箐府中领去。”

次日,大娘便提上香烛、搀扶老伴前往瑶箐府。到那才知原是绝壁,二老无路可寻,便就地焚香,抱撼而归。返途中,大娘意外发现路边楠竹旁有一朵特别的菌子形状独特、奇香扑鼻,似一位正在跳舞的仙子,便小心地把菌子(竹荪)掘出来,带回家煮了吃下去。不久大娘产下一个男婴,因这孩子是她食用竹菌才生,就取名“竹生”。竹生不同常人,三个月便会说话,七个月即会走路。竹生长大后,善于编制精巧的竹工艺品,且毫无保留地把这些绝活传授给了众乡亲,深得大家拥戴,被后人尊称“竹公”,现在蜀南竹海博物馆还陈列着“竹公神像”。

史说竹荪

竹荪入馔,始见载于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南宋陈仁玉《菌谱》,明代潘之恒《广菌谱》等均有记载。清代《素食说略》“竹松”条记载较详:“或作竹荪,出四川。滚水淬过,酌加盐、料酒,以高汤煨之。清脆腴美,得未曾有。或与嫩豆腐、玉兰片色白之菜同煨尚可,不宜夹杂别物并搭馈也。”

菌中皇后,母仪天下

竹荪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野生食用菌,在我国历史上曾一直作为皇家食品而出现在宫廷的餐桌上,世人将之唤做“白妃”或“竹姑娘”,竹荪亦有“雪裙仙子”、“野菌皇后”之美誉。竹荪被誉称为“野菌皇后”,是因其生长于深山竹林之中,整个菌体十分秀丽,菌帽之下张开一个白色的网状物,将菌柄笼罩于其中,犹如一位身着白纱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其高贵典雅之态,在众菌中确有母仪天下的气质。

野菌之后产地不只是四川

竹荪的产地并非仅仅只是史上所述的四川。由于竹荪生长需具备气候、关照、温度、土壤等苛刻的条件,且耗费大量的林木资源,故而主要分布在福建三明、四川、台湾、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等几个植被繁茂且属于赤道——北纬30度之间的南方山区。

“竹荪之乡” 坐落织金

经历市场长年的考验,业内专家指出在所有的竹荪种类中,只有野生于黔西北山区的织金竹荪气息清香、味道鲜美、脆嫩爽口,品质大大优于其他品种其他产地的竹荪,并且具有极高的营养和滋补作用,可以防治多种疾病,还具有显著减肥强身的作用,是国内外市场上中国竹荪的主销品种,因此织金县在2000年荣获“中国竹荪之乡”美称。

国宴佳肴 芙蓉竹荪汤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解冻并建交,意义重大。周恩来对于前来实现“中美破冰”之旅的尼克松十分重视,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隆重款待,当时是周氏国宴标准“四菜一汤”,四菜是指三丝鱼翅、两吃大虾、草菇盖菜、椰子蒸鸡;那一汤便是芙蓉竹荪汤。

竹荪肉嫩、洁白,比白玉更润滑爱人,它的鲜美可口引得尼克松总统连声赞赏,尼克松坦言:“饱尝千秋百味,不如竹荪美味”。此后芙蓉竹荪汤便在国内盛行至今,此汤受到广大民众追捧,不仅因它是可口并受外宾赞赏的国宴菜,更与其滋阴养血、补气益肾的食疗功效息息相关。(编辑/曹江)

猜你喜欢
国宴竹荪尼克松
吴刚:宴食亦有风骨,使馆里的国宴传奇
国宴之开水白菜
淮扬菜走进“国宴”73年
Understanding Chinese Characters:竹
菌中皇后话竹荪
1976:尼克松为何给江青“差评”
尼克松曾担心来华要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