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2014-04-16 18:09刘晓华延安大学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4年1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经济社会旅游业

刘晓华/延安大学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刘晓华/延安大学

本文通过详细的阐述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深刻的研究和探讨了推进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对于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就如何实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不断推进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实现旅游资源的社会效益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构筑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自然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在保证旅游者获得较为舒适的旅游体验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自然资源不被破坏,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推进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的机制建设。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生态旅游”成为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和经济发展模式,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狂潮,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旅游的人数呈现出剧增的趋势,与之相关的经济行业在生态旅游业的拉动下出现了回暖和苏醒的迹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质的提升,带动着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既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又有利于对于自然景观的人文保护,达到共赢的社会经济效益。推进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对于实现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的双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和价值,意义重大。

一、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是旨在塑造人文生态系统,较好的进行自然资源的开发。是现阶段第三产业中对于经济增长贡献最为突出的产业发展模式,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的重要组成因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就现阶段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来说,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严重的影响着自然资源的长久开发和利用,不利于自然人文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不合理的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造成了一定的自然资源的浪费,经济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不利于实现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

1.生态资源开发与经济利益矛盾突出。近年来,旅游业飞速发展的社会条件下,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日益紧密起来,甚至,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成为了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特色旅游业,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重要发展思路。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想要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资源开发对于社会经济的利益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再加上,我国对于生态资源的开发仍旧处于初级阶段的发展现状,许多的对于生态资源的开发的行为是盲目的,急功近利的,毫无数据依据的,给我国的生态资源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创伤。想要协调生态资源开发与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就必须立足于自然资源的长远利益上,充分的考核生态资源开发中的所能最大化承受的人数,经济收入等因素,杜绝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对于生态资源开发中毫无节制,超限度,无底线的开发。

2.生态资源开发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经济效益不明显。相关数据证明,到2015年,全国旅游业增加值可达2万亿元左右,约占GDP的4.8%,约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1%,旅游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可达1个百分点,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可达2个百分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够为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然而,在现阶段的生态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舶来”之嫌。尤其是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对于一些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缺乏专业的数据调查和研究,“直接拿来”的发展现象较为严重,导致了生态资源开发中千篇一律的发展模式,生态旅游泛化现象泛滥,给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效益不明显的恶性循环。

3.生态资源开发缺乏成熟的管理和引导机制,生态资源开发相对滞后。生态资源开发缺乏成熟的管理和引导机制,受此观念的影响,导致了一些区域尤其是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将经济发展的契机放在了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通过自然资源环境的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的开发和利用,来逐步实现较好人文景观的建立,实现自然资源的社会文化影响,大大提高了生态旅游资源的市场占有份额,生态资源区域下对于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带来了较为明显的改变和提升。生态资源开发缺乏成熟的管理和引导机制主要体现在,首先,政府对于生态资源的开发的政策、制度、建设、保障、检测、评估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制度建设规范,为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挂钩。其次,在生态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人才机制建设,管理队伍不成熟,造成了对于生态资源开发中开发的方式、开发的程度不彻底,基础设施较差等一系列的问题,生态资源开发相对滞后。

二、实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对于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的措施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不断加深,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旅游业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第三产业经济结构的类型,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更是全球范围内的新兴产业中发展速度较快的产业之一,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可以说: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一些列相关产业的发展规模的壮大,是现阶段不断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的重要经济措施和途径,成为了促进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和平稳推进的基本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于来说,是服务行业的先进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成为了新时代的“朝阳产业”。实现生态旅游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是我国新型产业结构的重要发展目标。实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对于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的措施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1.以人为本,着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生态资源开发是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依托所进行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不同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方式,生态资源开发更加的注重的是对于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的维持和保护,这种保护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对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化、科学化的开发问题层面上。生态资源的开发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建设,更加的离不开个人能力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社会现代文明现设,推进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进步和协调的发展,实现生态资源来发的社会经济效益。这就需要在生态资源开发中,通过对于当地居民自身素质的提升,通过加大对于生态资源开发专业人才的引进机制建设,同时,更加的表现在对于旅游者的思想教育方面。旅游者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他们的行为和规范决定着生态旅游业开发和发展的水平和层次,决定着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决定着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阶段。坚持以人为本,来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2.推进生态资源开发的转型升级,打造品牌效应,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推进生态资源开发的转型升级,建立健全低能耗、高效益的低碳经济性产业机构模式机制,通过构筑多元化、多层次、高效性的生态服务功能综合复合体,有助于推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增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设,需要以区域自然景观的实际为蓝本,通过对于自然生态景观的进行的全面的评估和调研,来制定出适合某一特定区域自然生态资源发展的模式。通过发展特色的生态资源的开发建设,来打造生态旅游人文景观的一流品牌,以充分的发挥出人文景观旅游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以推进生态资源开发的转型升级,来做大做强特色生态资源旅游业,实现生态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价值,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3.优化生态资源开发管理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时代环境下,人们对于旅游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生态资源的开发成为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只有不断的优化生态资源开发管理结构,不断提升生态资源开发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扎实生态资源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模式的转变。同时,注重生态资源的开发由数量上的优势转变为质量上的优势的变革,切实提升生态资源开发的水平,不断提升生态资源的开发所能够带给旅游者身心的满足感,不断陶冶情操,注重生态资源开发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基础建设,构筑全面的区域生态资源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加强生态资源的健康开发意识,最大化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腾飞。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息息相关,是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转型的必然发展趋势,是与人们的休闲、娱乐等生活密切相连的民生服务行业,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实现区域经济飞速发展的“引擎”,是社会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一大助力,拥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我们需要明确的问题就是,任何的生态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无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种损失不仅仅表现在区域经济利益的损失方面,同时更加表现在对于人文、社会等方面的损失。加强生态资源的健康开发意识,最大化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腾飞。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不断加深,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旅游业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第三产业经济结构的类型,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探讨了推进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对于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所具有的价值,并就如何实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不断推进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实现旅游资源的社会效益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构筑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自然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在保证旅游者获得较为舒适的旅游体验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自然资源不被破坏,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推进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的机制建设。

[1]廉同辉,王金叶,程道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以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J].地理 科学进展,2010,12: 1613-1619.

[2]宋瑞.生态旅游:多目标多主体的共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3]秦学.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4]焦慧元.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河北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等级与开发方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5]尹德涛.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研究[A].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牡丹江市人民政府.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牡丹江市人民政府, 2008:6.

刘晓华(1977年5月--),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延安大学讲师,毕业院校于陕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区域旅游旅游开发研究、旅游服务与营销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经济社会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
旅游业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