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

2014-04-16 18:17马铭言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互动式大学教学模式

马铭言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507)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也译为结构主义,最早由认知学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本文中所提到的理论就是根据他所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发展而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是强调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所学的知识不只是通过教师传统方式传授而得到的,还强调将学生作为整个认知过程的主体,需要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利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和一定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来获得所需学习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成为了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也就是说,这种方式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由原来的主导者转变为协助者,是学生主动建构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模式中师生之间的角色,要求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原来的参与者变为主导者。

由此可见,互动就在这个全新的教学模式中变得尤为重要了。所谓的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的过程。Wilga Rivers认为:“通过互动,学生们可以听到或读到真正的语言材料或者同伴们在讨论、说笑、参加解决问题或对话中的言语输出。在互动中学生们能够使用他们学到的或偶然习得的全部语言素材,甚至初始阶段他们也能够利用这种办法开发出语言的弹性。”[1]

基于上述理论,采用互动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对知识的应用与研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程度和应用技巧,而这也恰恰是当今大学英语要求学生所要达到的水平。

二、实施大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策略

1.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大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主体者的观念,教师在课堂中需要扮演多重角色,根据情况随时变换角色。他们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内容,也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与学生一同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习上的相互促进和知识领域上的相互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到榜样的作用,用自身的行为来给学生做示范,也可以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管理者,可以根据想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效果来管理学生的课堂活动。由此可见,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者多重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同时还应该具备通观全局运筹帷幄的能力。教师在准备课程的过程中还应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顺应当下的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掌握更具有实践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词汇、语法的简单记忆,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实践应用中能够顺利运用所学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对于学习环境也同样做了如下描述,在该理论中学生应该是带着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学习兴趣进入课堂,积极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和学习过程,经过不断的思考和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理解和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地发展壮大自身的知识体系。经过这样的反复发展能够深化对旧知识的理解和加速对新知识的学习。

由此可见,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被动接受者的角色,学生开始变成了“协商者”,即学生个体与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协商者。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学生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使用该语言,这样才能对于所应用的语言具有更深入的感受和体会,同时也要做好对于该语言知识的复习和预习工作,这样才能确保在课堂上可以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轻松自如地参加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是主导者的角色,这就要求他们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学生的这一角色转变恰恰顺应了现代大学英语对于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有利于学生对于语言实际应用的掌握,提高对语言的应用能力。

2.有效地组织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根据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的输入假说,当语言学习者接受到的语言输入只有在略高于其所已有的语言知识的时候(用字母i),即此时的语言输入为i+1的时候,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习得,也就是说学生才能用已有的知识充分地理解所学的新知识,反之当语言输入低于语言习得者现有语言基础的时候,即i+0的时候,语言习得者又会觉得所学的知识过于简单,而失去了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同理当语言输入为i+2的时候语言习得者又会觉得所学的知识过于难,也会大大减少语言习得者的学习兴趣。以上分析告诉我们,当语言习得者的语言输入为i+2或者i+0的时候,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都不会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达到一个很好的学习效果。因此,i+1被视为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的最佳语言输入。只有在这种语言输入状态下,教学效果才能到达最佳的状态。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教师也应该努力达到这种语言状态。[2]

互动式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沟通与互动,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互动来学习知识。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熟悉每个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才能在互动式大学英语课堂中使交流达到一个良好的顺畅状态。为学生尽可能多地输入他们可理解的语言知识。一个良好顺畅的沟通能够提高学生实际语言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积极性。[3]

3.采取丰富多彩的互动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现代大学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不能简单机械地传授语言知识,应该着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中教师要和学生一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与学生积极地沟通交流;同时,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也十分重要。这样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从老师那里学到新的知识,同样可以从同学那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的主导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即使教师不直接地参与到每个学生的互动中,大多数学生也能够做到积极参与到语言的互动沟通中去。同时,丰富有趣的课堂互动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其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得有效学习变为可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互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尤其是采取让学生自主互动的形式,即教师给予学生一个话题,由学生自主组织谈论,这样可以恰当地将所学的语言应用到实践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4.实施分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Krashen的“i+1”理论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由于在实际课堂中每个学生的语言基础不同,组织活动时为了更好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师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根据学生的水平而采取的分级教学显得十分必要。

分级教学即分层次教学,是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语言程度,教学方式“一刀切”,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的局面。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按照学生的语言实际程度与水平来组织实施分级教学,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语言输入是“可理解性输入”,保证每个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能够进行有效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大大地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科学合理的分级教学不仅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具有良好的作用,而且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语言的应用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实现个性化和多层次的学习方式

当今的大学英语教学正趋向于个性化的发展状态,即英语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主动学习模式。胡壮麟教授也认为谁能在模拟或构建接触和使用外语的环境,即第二课堂上下功夫,谁就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资料就变得尤为重要。[4]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课外活动是对英语教学活动的补充,它能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英语教学实践也表明课外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境实践和机会,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外活动的机会,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这种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也正是互动式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英语课外活动有很多种形式,如:开展英语朗读比赛、英语歌曲以及英文电影赏析活动、英语相关知识的文化讲座等。同时我们也可以应用网络媒体等资源,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英语资讯。这些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对学生的语言学习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二课堂活动是学习者自愿参加的,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确定了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第二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运用英语交际的机会,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要求教师参与到第二课堂中来,使得课堂办得更具有系统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会增强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内化,同时通过多层次的教学方式,使学习内容和方法具有更好的针对性,使各类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对于提高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为现代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它倡导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实施互动式大学英语教学,并主要强调以听说为重点的大学英语学习模式。[5]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大学英语互动式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课堂内容更生动;同时通过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语言学习者的情感障碍,实现了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推动了学生语言实践的交际沟通能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学习。

[1]Rivers,Wilga M.ed.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87.

[2]李炯英,戴秀珍.从i+1理论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语言输入[J].山东外语教学,2001,(1):54-58.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0-13.

[4]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5):345-350.

[5]萧好章,王莉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2):26-29.

猜你喜欢
互动式大学教学模式
“留白”是个大学问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