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

2014-04-16 19:58王礼伟屈勇刚杨亚东杨一鸣施研进
江苏农业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鸡源菌斑噬菌体

王礼伟, 梁 晏, 屈勇刚, 杨亚东, 李 飞, 杨一鸣, 施研进

(1.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总场北泉镇兽医站,新疆 石河子832011

目前,在鸡业发展过程中,大肠杆菌病是一种较为常见高发病,常造成鸡局部或全身性感染[1-2]。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差的卫生条件、不良的卫生管理,很容易造成大肠杆菌病的发生。随着养鸡业规模化、集约化的不断发展,大肠杆菌病越发严重,病原对抗生素和抗菌药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为了防治鸡大肠杆菌病,饲养主大多采用饲喂抗生素或抗菌药物的方法,但普遍存在耐药性和用药成本升高等问题。同时,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抗菌药,使产品存在药物残留,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很难满足人们对绿色健康养殖的要求。

噬菌体是以细菌为寄主的一类非细胞微生物。自1917年人们发现噬菌体以来,利用噬菌体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疾病引起了人们的关注[3]。早在20世纪初噬菌体治疗就已经取得过可喜的成果,国外第一次公开报道的噬菌体治疗是在1921年,利用噬菌体制剂治疗葡萄球菌皮肤感染[4]。现今,噬菌体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利用噬菌体治疗具有一些先天性的优势:自身的繁殖能力强、裂解细菌的特异性较强、无耐药性、无残留等。本研究拟从养殖场污水及粪便中分离鸡大肠杆菌噬菌体,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和污水

28株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co1~Eco28)由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传染病实验室分离鉴定,冻干保存于-20℃。污水采自石河子周边地区养鸡场附近,共10份。

1.2 主要试剂

LB培养基按文献[5]配制;普通营养琼脂、麦康凯培养基均购于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1.3 宿主菌的准备

将28株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装有3 ml液体LB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于37℃条件下,160 r/min振荡培养8 h,备用。

1.4 噬菌体的富集与分离

将采集的污水用8层纱布过滤,再用2层滤纸过滤,取过滤后的污水2.5 L,加入固体 CaCl2使终浓度达到1 mmol/L,在10 000 r/min下离心10 min。过滤除菌,取液体1 L,加入30 ml液体LB培养基和28株新鲜培养的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悬液各1 ml,37℃振荡培养24 h,在10 000 r/min下离心5 min,上清液用0.22μm的滤膜过滤除菌。取28支试管,每管分别加入新鲜培养的28株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悬液0.3 ml,再加入处理后的液体0.3 ml,振荡使其充分混匀,室温下静置10~15 min,使噬菌体和宿主菌充分吸附。再加5 ml已溶化的50℃左右0.7%半固体LB培养基,再次振荡混匀,然后均匀地铺在1.8%的固体LB琼脂上,待其凝固后,37℃倒置培养8~12 h,观察噬菌斑的生长情况[6]。

1.5 噬菌体的纯化

当有噬菌斑出现时,先取相应的宿主菌接种到5 ml液体LB培养基中,37℃、160 r/min振荡培养8 h。然后用10 μl枪头挑取单个噬菌斑接种到相应的宿主菌培养物中,37℃、160 r/min振荡培养 8 h,扩增噬菌体。然后在10 000 r/min下离心5 min,过滤除菌,无菌取上清液。单个噬菌斑经此方法反复纯化3~5次,即可得到较纯的噬菌体。

1.6 噬菌体的保存

将分离纯化后得到的噬菌体1 ml移入1.5 ml冻存管,每株噬菌体6管,置于-20℃冰箱中保存。

1.7 噬菌体生物学特性测定

1.7.1 噬菌体效价(滴度)测定 用LB液体培养基作为稀释液,把纯化后的噬菌体做连续10倍稀释,分别取100μl加入0.2 ml相应宿主菌,振荡使其充分混匀,室温静置15 min,使噬菌体充分吸附宿主菌。再加入5 ml已溶化的50℃左右的0.7%LB半固体培养基,再次振荡混匀,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观察噬菌斑的生长情况[7]。上述每个稀释度分别做3个平行重复。计数时,选取噬菌斑数为30~300的稀释度平板,然后取适当稀释度3个平行重复的平均数,以计算噬菌体的滴度。噬菌体的效价(PFU/ml)=稀释倍数×平均噬菌斑数×100。

1.7.2 噬菌体裂解谱的测定 参照文献[8],采用单斑法进行测定:即取28株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菌悬液分别均匀地涂在固体LB琼脂平板上,然后分别取2μl纯化后的噬菌体悬液,滴在平板不同的位置上,每板可滴4~6滴,悬液之间不能接触,37℃培养8~12 h,观察噬菌斑的生长情况。

1.7.3 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测定 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是指感染发生之前,噬菌体与宿主菌数量的比值。最佳感染复数为获得子代噬菌体最高产量时的MOI。据文献[9],取分离株噬菌体对应的对数期菌悬液,按感染复数分别为 0.001、0.010、0.100、1.000加入噬菌体。37℃摇床振荡培养8 h,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测定最佳感染复数。

1.7.4 噬菌体的pH稳定性测定 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调节配制 pH 为4、5、6、7、8、9的 LB 液体培养基。取不同 pH 值的液体LB培养基1 ml分别加入试管,高压灭菌。将100μl噬菌体加入试管,在37℃条件下反应2 h。利用LB液体培养基进行稀释,取100μl噬菌体处理液,加入0.2 ml相应宿主菌,振荡使其充分混匀,室温静置15 min。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测定不同pH值条件下噬菌体的效价。

1.7.5 噬菌体的温度稳定性测定 调节水浴锅的温度分别为30℃、40℃、50℃、60℃。将分离株噬菌体放在水浴锅静置1 h。利用LB液体培养基进行稀释,取100μl噬菌体处理液,加入0.2 ml相应宿主菌,振荡使其充分混匀,室温静置15 min。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噬菌体的效价。

1.7.6 噬菌体的紫外线稳定性测定 将1 ml噬菌体稀释液(1.98×102PFU/ml)加入平板中,直接暴露在超净工作台中,紫外线照射灯功率为20 W,距离为40 cm。在0 min、2 min、4 min、6 min、8 min、10 min、12 min 时,取 100 μl噬菌体处理液加入0.2 ml相应宿主菌,振荡使其充分混匀,室温静置15 min。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测定不同照射时间条件下噬菌体的效价。

2 结果

2.1 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及噬菌斑的观察

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肉眼可见大小不一、边缘整齐、无晕环、透明清晰的噬菌斑,在显微镜下测量其直径为0.597 mm。最终分离纯化出1株大肠杆菌噬菌体,将其命名为EcP10。

2.2 噬菌体EcP10效价(滴度)

通过双层琼脂平板法测定可知,噬菌体EcP10的效价为1.95 ×108PFU/ml。

2.3 噬菌体EcP10裂解谱

通过噬菌谱的测定,发现噬菌体EcP10可裂解28株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co1~Eco28)中的12株(Eco2、Eco4、Eco5、Eco6、Eco10、Eco13、Eco15、Eco16、Eco20、Eco23、Eco25、Eco26),其裂解率为42.86%。

2.4 噬菌体EcP10的最佳感染复数

经过8 h的培养,通过效价的测定,当MOI=1时,噬菌体EcP10产生子代的效价为 5.8×108PFU/ml,为在4种不同条件下最高的,说明EcP10的最佳感染复数为1。

2.5 噬菌体EcP10的p H值稳定性

噬菌体EcP10经过6种不同的pH条件(pH 4、pH 5、pH 6、pH 7、pH 8、pH 9)处理2 h 后,在 pH 值为6 的时候,噬菌体的效价最高,为 6.25×106PFU/ml。当pH为4时,效价下降到3.3×105PFU/ml;当pH为9时,效价下降到1.15×105PFU/ml。这种趋势说明过酸、过碱都会造成噬菌体的裂解能力下降,明显影响噬菌体EcP10的活性。

2.6 噬菌体EcP10的温度稳定性

噬菌体EcP10经过4种不同温度(30℃、40℃、50℃、60℃)条件处理1 h后,温度为30℃时效价最高,达到6.75×105PFU/ml,同时,30 ~50 ℃ 时效价均维持在 105PFU/ml以上;60℃时,效价明显下降。这种趋势说明高温也严重影响噬菌体的活性。

2.7 噬菌体EcP10的紫外线稳定性

随着紫外线照射时间的持续,噬菌斑数目测定结果表明,噬菌体EcP10的活性逐渐降低。紫外线持续照射12 min时仅产生2个噬菌斑,紫外线的照射直接导致噬菌体快速失活。

2.8 噬菌体EcP10保存时间

分离株噬菌体EcP10在-20℃冰箱中保存1个月,噬菌体的效价为1.40×108PFU/ml,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3 讨论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的病毒,可分为裂解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噬菌体对宿主细菌的裂解和感染是特异性的,是由受体决定的,很少产生耐药性的问题,也不会造成机体的菌群失调,每种细菌都有自身敏感的噬菌体。利用这一特性,用噬菌体杀灭细菌,称为噬菌体疗法[9]。作为一种微生态制剂,噬菌体治疗具有取材广泛、繁殖能力强、裂解细菌相对特异性、无耐药性、无残留等优点。因此,噬菌体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0]。近年来,噬菌体微生态制剂,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医学、兽医学、食品行业、养殖业、环境控制等相关领域[11]。

本试验利用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作为宿主菌,从采自石河子周边地区鸡场附近的污水中分离纯化出1株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噬菌体EcP10,同时对分离株噬菌体EcP10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效价、噬菌谱、最佳感染复数、pH值稳定性、温度稳定性、紫外线稳定性的测定,以及在-20℃条件下保存1个月的效价变化等多项指标的测定,证实该分离株噬菌体EcP10具有较高的效价、较广的噬菌谱和较好的稳定性。本研究为后期研发噬菌体微生态制剂,开展噬菌体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

[1] 陈溥言.兽医传染病学[M].5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11-112.

[2] 程 汉,胡新岗,曹军平.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3):172-174.

[3] ALISKY J,ICZKOWSKI K,RAPOPORT A.Bacteriophages show promise as antimicrobial agents[J].J Infect,1998,36:5-15.

[4] PAYNE R J,PHIL D,JANSEN V A.Phage therapy:the peculiar kinetics of self-replicating pharmaceuticals[J].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2000,68(3):225-230.

[5] SAMBROOK J,RUSSELL D W.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黄培堂,译.3版.科学出版社,2002:27-30.

[6] JAMALLUDEEN N,JOHNSON R P,FRIENDSHIPR,et al.Isolation and characterrization of nine bacteriophages that lyse O149 enterotoxigenic Escherization coli[J].Vet Microbiol,2007,124:47-57.

[7] 段书月,刘书梅,王国栋.肉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J].畜牧兽医杂志,2008,27(1):11-13.

[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简介[J].中国结核病预防控制,2011(3):14-16.

[9] 孙荣华,李菁华,史红艳,等.大肠埃希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9,4(2):88-90.

[10] LEDERBERGJ.Genetic recombination in Escherichia coli:disputation at cold spring harbor,1946-1996[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6,93:3167-3168.

[11] MCGRATH S,SINDEREND V.Bacteriophage: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M].Norfolk England:Caister Academic Press,2007:1221.

猜你喜欢
鸡源菌斑噬菌体
鸡源沙门氏菌病的分离鉴定、诊治及综合防治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上海市鸡源单增李斯特菌株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高效裂解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噬菌体分离及裂解酶的制备
一种新型含稳定亚锡-氟化钠牙膏的菌斑渗透率和脂多糖中和效率的临床评价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微胶囊的制备及在饵料中的应用
陕西省部分地区鸡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的药敏试验
噬菌体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