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智慧城市建设
——以太原市智慧城市建设为例

2014-04-16 21:39杨立晖
经纬天地 2014年3期
关键词:太原市智慧建设

□ 杨立晖

浅议智慧城市建设
——以太原市智慧城市建设为例

□ 杨立晖

一 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智慧城市”可以激发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变政府的行为方式、提高政府的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使我们的城市运行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绿色、更和谐。智慧城市包括智慧政府、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社区、智慧港口、智慧银行、智慧医院、智慧生活以及这些智慧行业之间的跨行业应用等方面。这些与城市发展水平、生活质量、区域竞争力紧密相关,并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的体现形式,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延续,也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必然产物。同时,智慧城市是一种看待城市的新角度,是一种发展城市的新思维。“智慧城市”的理念提供了城市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开辟了认识城市、发展城市的新视角,其本质是以物联网为重要基础之一,以先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多网融合为依托,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人文、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和新形态。

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率先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智慧城市”是目前最热门的话题,也是最前沿的研究课题之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使企业取得更高的利润率,IBM公司将业务重点由硬件转向软件和咨询服务,并于2008年11月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引起了美国和全球的关注。2009年,正当中国提出4万亿投资应对金融危机时,“智慧城市”这个议题引起了国内社会各界的极大兴趣,部分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的研究和建设。

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提出,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城市信息通信产业发达、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城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

南京提出“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全新理念,它是一个智慧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智慧技术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城市。

武汉“智慧城市”建设将完善软件与信息服务发展环境,加快信息服务业、服务外包、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产业的发展,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城市圈的综合协调和一体化建设,从而实现加快构建武汉两型社会的战略目标。

杭州提出了建设“绿色智慧城市”,把“绿色”和“智慧”作为城市发展的突破路径,着力发展信息、环保和新材料等为主导的智慧产业,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从而实现建设“天堂硅谷”和“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2012年太原市政府提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旨在通过以城市智慧化为特征的新一轮城市现代化建设,对海量数据进行整合、组织和利用,促进各种创新要素聚集、智慧交融,实现不同业务不同部门的融合与协同,催生新的技术、产业、业态和商业模式,抢占城市未来建设与产业发展制高点,将太原发展成为“智慧城市”示范区、智慧产业领跑者。

太原“智慧城市”建设以城市管理、城市环境治理和居民生活为基本需求,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以信息化的方式服务于城市的建设、管理和民生需要,努力在能源、环保、交通、医疗和城市管理等方面达到智能化。

二 太原市“智慧城市”建设措施

“智慧城市”建设的三个基本方面,即“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信息化的民众应用”以及“信息化的产业应用”,以此来提高城市竞争力,方便市民生活。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有的城市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的城市则需要10来年甚至更久。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统一。

“智慧城市”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宏伟蓝图和长期目标。2012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推出“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示点项目,2013年住建部、科技部、工信部都在推出“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国家没有出台统一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和标准,对各部门之间也没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每个城市都是在摸索中发展和前行。太原市先后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住建部、科技部、工信部确定为“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结合太原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和对相关城市调查研究,我认为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政府统筹协调,制定实施方案。“智慧城市”建设将给城市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带来全局性、根本性的变化,是推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支点,市政府应当从全局发展的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主导部门牵头和相应的支持系统来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涉及到的部门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应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和决策咨询专家指导小组等专门机构,并牵头研究制定《智慧太原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公共技术服务以及平台建设计划,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产业政策,便于政府批准后,保证实施方案的出台实施。

第二,明确定位目标,突出特色个性。建设“智慧城市”存在一个要建设什么样的“智慧城市”和达到什么水平。处理好“智慧城市”与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的关系,“智慧城市”与信息化、数字化城市的关系,“智慧城市”与创新型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关系,“智慧城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信息安全建设的关系等,要尽可能地把已有的各种建设资源整合起来,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突出特色体现个性就是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要充分学习吸收其他城市的有共性的方案,但绝对不能千篇一律、完全照搬,应根据自身基础优势和实际需要,打造建设“智慧城市”的特色牌和创新牌。

第三,抓好基础建设,分段逐步实施。一是要把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建设成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二是要培养自己的企业,积极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的产业,力争在传感器、芯片等核心技术产品有所突破;三是要按照“智慧城市”的目标定位与规模质量要求,重点引入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四是要加大带宽扩展、网络建构、数据库、信息传递、互联网的应用开发、电子商务等建设;五是要完成城市的信息网络建设,实现自动监控、信息自动采集、自动分析处理、自动决策反应等智慧化成果的应用。

第四,加大资源整合,建设统一平台。为全力支持“智慧城市”建设,要在人才引进、教育培训、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整合提升力度。应在人才引进、项目支持、创新奖励等方面出台更有竞争力的鼓励政策。着力建设以名牌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高端人才平台,采取“院地合作”的模式开展产学研一条龙人才培养。发挥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集聚的优势,发挥高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发挥政策和环境建设的优势,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结合太原市实际情况及各部门的需求,统一规划设计,整合信息资源,建设太原市统一的“智慧城市”信息平台。

第五,探索发展模式,全力抓好建设。不同城市在战略定位、功能结构,以及管理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没有现成模式可照搬,要积极研究建立“智慧城市”的标准规范及相关解决方案,形成具有较好完整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智慧城市”的总体方案。避免由于标准规范不统一造成的信息孤岛。要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相关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企业。同时要重视信息安全和产业配套等环节的建设,在应用模式、城市管理及服务模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探索符合太原市“智慧城市”发展的新模式。要进一步汇集资源,整合力量,举全市之力抓好“智慧城市”建设。建设“智慧城市”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城市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新机遇。

猜你喜欢
太原市智慧建设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