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鄂伦春族民间音乐的发展探源

2014-04-16 22:55
剧作家 2014年5期
关键词:鄂伦春人鄂伦春民族语言

张 雪

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世居黑龙江流域大小兴安岭广袤地域,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和黑龙江省呼玛、逊克、爱辉、嘉阴等县。长期的山岭游猎生活,形成其特有的民族风格和民族习俗。鄂伦春族民间音乐也受环境变迁、生产方式以及民族语言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特征鲜明的民族音乐,并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得以保存下来。本文就鄂伦春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起源过程进行初步探讨。

一、民族语言是鄂伦春民族音乐的源头

鄂伦春族的民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鄂伦春语支,是一种使用后加成分的粘着语。音乐作为表达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 和语言一样受到地域因素、经济因素、语言因素、宗教观念文化因素的影响,鄂伦春族民间音乐反映的是鄂伦春民族心理特质。鄂伦春族民间音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语言的语音、词汇自然而然地会发生影响,从而成为鄂伦春族民间音乐的显著个性特征。特殊的音乐语言与一般的语义语言之间密不可分,语义语言文化对音乐语言的形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鄂伦春族语言的抑扬顿挫与鄂伦春族音乐的高低长短形影相随,音乐的节、句、段、章取决于语言的词、句、段。鄂伦春族音乐多以民歌方式出现,悦耳动听的音乐语言,揭示着鄂伦春族人民在那特定的历史阶段所经历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二、地域环境是鄂伦春民族音乐的摇篮

黑龙江流域是鄂伦春族的历史摇篮,广袤的地理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是鄂伦春族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 也是产生和形成鄂伦春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形式的重要因素。大小兴安岭拥有松涛浩荡的原始森林、水草丰美的辽阔草原,他们在较为封闭的地域环境中发展着独自的民族特色文化。这样的地域环境形成了鄂伦春族与众不同的山林狩猎文化和短调民歌为主的音乐特质。鄂伦春族曲调辽阔、深沉、舒缓的民间音乐,更多地展现了恢宏、苍茫、冷峻、热烈、神秘、悲壮的情感,这些都是森林草原赋予的音乐元素,呈现了民族所处特定的自然区域。 鄂伦春族流行的一支歌曲《鄂呼兰,德呼兰》,曲调唱出来非常感人,是歌颂大自然的民歌曲调。

三、宗教信仰是鄂伦春民族音乐的灵感

鄂伦春族信奉的萨满教是万物有灵、灵魂不灭和多神崇拜的宗教,是原始宗教的晚期形式。鄂伦春人认为萨满是沟通人与神之间的使者,它代表人向神祈福、消灾祛病、消除妖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萨满文化影响了鄂伦春族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世界观、文化观, 成为鄂伦春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核心内容。基于这样的重要地位,萨满祭礼仪式也别具一格,无论是春季大典时还是秋季大典时,都要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唱《春风神歌》《春季祈祷歌》,音乐的祈词内容充满了对有灵万物的赞美与祈求,如天地山河、风雨雷电、祖先诸神, 反映了鄂伦春人的精神寄托,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环境及其生存状态之间的密切联系。

四、生产方式是鄂伦春民族音乐的根基

鄂伦春族世代居住在兴安林海, 在解放前基本上过着原始游猎生活, 处于原始公社末期。生产方式以狩猎生产为主,采集和捕鱼为辅。依附山岭的游猎生产和居无定处的生活环境,让民族音乐中反映狩猪生产活动和与之适应的独特生活方式的内容非常丰富,这成为鄂伦春族音乐的一大特点。因而, 在鄂伦春族音乐中保留着大量体现狩猎生产活动的歌曲, 如古洛布衣仪式所唱的《葬熊歌》,唱词古朴、简单,曲调也很优美、动听。

鄂伦春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语言、地域环境、宗教信仰和生产方式,直接影响了情感表达方式,展现了鄂伦春人粗犷、慓悍、刚直、淳朴的性格,充满了战胜自然而又适应于自然环境的拼搏精神。鄂伦春族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民间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载与传承着民族民间文艺的精髓, 传承和弘扬鄂伦春族民间音乐的个性特征,可以彰显古老而悠久的传统文化力量。

猜你喜欢
鄂伦春人鄂伦春民族语言
鄂伦春族的“雪屋”
亲亲的鄂伦春
从《最后的山神》看鄂伦春族民族文化变迁
三元互动下的德宏民族语言舆情探究
鄂伦春:用一杆枪,作春天的诗
论鄂伦春族生态意识
中国民族语言的标准与数字化
密林深处的年味
鄂伦春小夜曲
论新中国广西各民族语言和谐的社会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