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时期如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2014-04-16 22:55李冬利
剧作家 2014年5期
关键词:特色群众基层

李冬利

群众文化活动只有符合百姓愿望,让大家在轻松、享乐的氛围中自由进行,才会长久深入地开展下去。在今天瞬息万变的崭新时代,群文工作者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面对人们多元化的审美思维和文化追求,我们只有与时俱进、迎头赶上,用全新的视角迎接挑战,才能充满自信地面对群众文化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与繁荣。

一、新时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要深入基层,顺应民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多样化。在现实生活中,群众文化活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今天,普通百姓之所以更加重视群众文化活动,是因为群众文化活动与大家的健康、自由、幸福以及自我完善、自我成就等等审美感受密切相关。所以大家都认为非常必要,意义重大。从某种意义上讲,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确是一项实实在在、惠及全民的文化工程。然而,基层群众的需求与愿望,会在实际工作中因人而异、因地而别,会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广大群文工作者只有深入到基层一线,与大家面对面地沟通、交流,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在制定工作计划时有的放矢、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才能把握住群众文化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黑龙江省的群众文化工作,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可喜成绩,群众文化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但在一些农村乡镇,由于缺少文化专业人才和文化骨干力量,一些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还相对薄弱。面对这些实际问题,黑龙江省文化厅号召全省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强调艺术创作为基层百姓服务的主导思想。2013年,黑龙江省群众艺术馆作为全省群众文化工作宣传的龙头,组织了规模宏大的“百馆千站,送文化下基层”活动,培训基层文艺骨干力量。对声乐、舞蹈、戏曲、乐器、美术、摄影等诸多艺术门类,通过专业老师进行讲解,使大家收获良多,受到基层百姓的热烈欢迎。实践证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能光落实在口头上,应该展现在行动中。只有走下去,深入民心,才能赢得民心。

二、新时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要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优势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辽阔、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不同区域、不同省份都有自己的知名品牌。如黑龙江的“冰雪文化”,山西的“剪纸文化”,苏、杭一带的刺绣,川剧的变脸等等地域特色文化,早已声名显赫,流传千里。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经济、文化双管齐下,突飞猛进向前发展。文化促经济,经济带文化,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特色文化无疑是全国各地文化创意产业最为得天独厚的重要手段。特色文化犹如一颗颗耀眼的明珠,吸引着广大民众的目光,他们迫切地想要在有生之年,去俯瞰那些名山大川,去探寻那些历史谜团,去接触民间各地的文化艺术——同时,各地不同的特色文化资源,在人民群众的广泛传播、参与下,又让当地的百姓深感自豪,使大家的幸福指数油然而生,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山东省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文化资源很多。但山东的曲阜却与众不同,成为老百姓旅游活动的首选。这是因为曲阜是我们文化先哲孔子的故乡,是孔教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发祥地。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孔府”、“孔庙”、“孔林”就伫立于此,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来到这里的人们,面对历史的遗迹,追随先哲的脚步,怎能不感慨万千,怎能不对中华文化和儒家思想进行深刻思考。可见,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更受大家的喜爱,更让人印象深刻。同时,了解历史、掌握知识,又使得文化传播的作用与意义更加丰富,更加广泛,因而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和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

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还应该激发广大群众更多的参与热情,通过群众的积极配合与实践,更快地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让大家在娱乐中提高修养,焕发朝气。让我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更有质量。

猜你喜欢
特色群众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特色种植促增收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中医的特色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