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模式初探

2014-04-16 14:59刘秀豪刘慧玲杨世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6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实验室管理

刘秀豪+刘慧玲+杨世平

摘 要 从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的规章制度、人员培训、仪器采购等方面对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仪器设备的管理档案,提高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达到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关键词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6-0020-02

近年来,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费逐年递增,从根本上改变了仪器设备简单、陈旧的局面。随着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操作人员的素质、管理人员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靠以往的经验和方法进行管理,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导致部分仪器设备闲置时间较长,精密仪器易损坏,不能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在此,笔者就如何管理,如何提高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如何更好地为科研和教学提供条件等问题,根据在实验室工作近三十年的工作经验,将自己多年的心得体会总结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希望能更好地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1 完善的规章制度

实验室的管理如同企业,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分工、奖惩、考核,以及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的人,都要有严格的制度进行规范和约束,以往的粗放式管理的方式绝不可能建设出井然有序的实验室来。

规范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 将实验室总体工作任务进行明确分工,落实到人,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具体化,并实行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认真计划、组织、安排好各项任务,并有严格的考核和奖惩制度。这样使实验课的开出率、所管理仪器的使用率和完好率等指标与个人考核挂钩。

对每一个进入实验室使用仪器设备的师生都要有制度约束 对使用仪器设备的人,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遵守规章制度,如进入实验室时先进行登记,实验前先检查仪器设备是否能正常运作,设备操作完毕后要关机和清洁台面,离开实验室时要断水断电,并关好门窗,发现故障要及时汇报,不能存侥幸心理,蒙混过关。通过对规章制度的完善,对使用和管理仪器设备的方方面面有章可循,有利于实验室的有序管理。

2 培养训练有素的师生

做好实验前的专业培训,有利于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因实验需要,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有高温、高压、辐射等现象,如果对仪器操作不规范,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曾经发现有学生未关紫外灯就去超净台工作,高压灭菌锅压力表未回到零就打算直接开盖,幸好发现及时,才未酿成严重后果。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保证做到万无一失,必须对进入实验室的师生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

做好实验前的专业培训,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因精密仪器设备一般都投资大、维修费用高,错误操作容易导致仪器损坏,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特别是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是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保证。每台贵重仪器都有各自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开机、热机、测试、关机、保养都必须按要求操作,禁止违规操作。否则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甚至错误操作还可能导致仪器设备的损坏。所以,对新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对新进入操作学习的学生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都是非常重要的。

3 购买仪器时从大局出发,合理调配资源

过去学院实验室按学科划分,教师购买仪器设备时主要考虑本学科所需,而学院涉及的学科较多,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组织解剖、动物生理、植物生理、生化、细胞、遗传专业等,如果每个学科教师都着眼于自己专业方向,购买仪器设备时都围绕着各自的科研、教学工作进行考虑,就容易给仪器设备购买和管理带来许多难题,造成每个实验室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以及设备利用率低的局面。

重复建设,浪费资金 如灭菌锅、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干燥箱、培养箱等,基本上每个实验室都有。虽然每个实验室都用得着,但是每学年用的也就那几个实验,利用率低,大部分时间都闲置。

配套不可能完善,少数实验不能开展 有的实验涉及的仪器设备较多,如一个温度试验,需要设置多个温度梯度,且每个梯度还需平行实验。如果5个温度梯度,每个梯度3个平行,则需15个控温培养箱;如果每个实验室都买这么多的培养箱,从资金上和空间上都不可能实现,所以配套不可能完善,少数实验不能开展。

不利于专人维护管理 每个仪器设备都有各自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方法,特别是大型、贵重的仪器,如液相色谱仪、电镜等,需经专门培训的实验人员维护。如果将功能相近的设备放置一块,配专人进行管理,更有利于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如果各实验室单独购买、各自管理,就不利于培养专门的人进行管理和维护。

建设资金分散,大型仪器严重缺乏,不利于面向校内科研人员,面向社会 所以从大局出发,合理调配资源,将建设经费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更有利于实验室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近年来,学院实验中心进行统筹规划,将各实验室原有仪器设备进行清点登记,然后按功能进行分类。例如,培养箱、灭菌锅、显微镜都归类摆放,建立管理档案,并根据各学科任课教师上报拟添置的仪器设备,经论证后报学校设备管理处统一采购进行补充。该办法减少了仪器设备的闲置,也减少了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将资金用在该用的地方。

4 实行专管共用,提高使用效率

各自为政的思想是不可能建设出完善、高水平的实验室的,所以在合理调配资源之后,紧接着最重要的是实行专管共用,大家共享资源。仪器清点归类后,按不同功能进行归类摆放,建立公共平台,向全校师生开放,使不同专业的人查找起来非常方便,改变了原来的封闭式管理,打破了专业学科界限。并由专人管理,只要提前预约,由管理人员有序分配使用时间段即可,需要使用仪器设备的单位和个人,都可获得均等的机会。这样一来,科研成果和实验课开出率大为提高,大幅度提高了仪器的使用率。endprint

5 每个仪器上贴上简单的操作步骤

在某些实验过程中涉及的仪器设备较多,虽然经过培训或阅读过使用说明,知道使用步骤和一些注意事项,但不一定每个仪器的各个步骤和注意事项都记得很清楚,所以在每个仪器上贴上简单的操作步骤很有必要,并把说明书复印一份在旁边,让实验人员可以直接按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也可以随时翻阅说明书。这个事情看起来简单,但是给使用者,特别是对刚进实验室的本科生来说带来了不少的方便,减少了仪器设备因操作不当引起的损坏。且在使用完毕后填写使用记录(包括实验项目、使用人、使用时间、仪器状态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6 提高实验员的工作积极性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是非常繁琐和辛苦的,工作环境特殊,且工作时间长,有时候由于实验的需要不一定能按时下班,工作量的多少难以统计,但是实验员的工作态度和个人素质将直接影响仪器设备的精确性和使用寿命,所以提高实验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待遇,培养其岗位责任感极为重要。实验员素质好,工作积极性高,才能充分发挥仪器的作用,产生最佳效益。因此,要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他们,不断提高素质,精通业务,具有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埋头苦干的精神。

实验室仪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循序渐进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不断进行自我改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进一步加快实验室建设。总而言之,完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仪器设备的信息档案,提高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使用效率,重视维护保养,提高实验员的工作积极性,都是建设现代、高效、规范的高校实验室必不可少的环节。

参考文献

[1]靳乐荣,靳建雯.改革实验室仪器管理体制 提高仪器使用效益[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4(10):51-52.

[2]刘慧玲,杨世平,温崇庆,等.高校微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的关键控制点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198-199.

[3]王树良.试论高校仪器设备的购置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158-160,164.

[4]李延红,余顺火,罗建平,等.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2):226-227,231.endprint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实验室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基于能力培养自制实验仪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