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通报中国产品情况

2014-04-16 14:15梁成彪闫庆博张明
对外经贸实务 2014年4期
关键词:中国饲料入境通报

梁成彪+闫庆博+张明

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在其官方网站通过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向公众实时通报所发现的安全问题。2013年,RASFF系统共发布食品和饲料类产品通报3135项,比2012年通报的3425项下降了38.24%。其中,对中国通报436项,占比13.91%,比2012年通报的5472项(占比15.98%)下降了2.07%。KASFF通报的中国产品包括食品、食品接触材料和饲料三大类,通报次数分别为274项(占比62.84%),152项(占比34.86%)以及10项(2.29%)。综合2013的数据,欧盟RASFF通报中国食品类产品情况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一、禁止入境通报是通报主要的类型

RASFF通报信息按风险的紧急程度和需要采取措施的等级分为预警、信息和新闻,其中信息又包括提示、禁止入境、跟踪信息和信息,预警是产品在出现严重风险后的通报,要求成员国针立即采取应对措施。2013年RASFF对中国产品发布的通报类型中,禁止入境通报共328项,占欧盟RASFF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75.23%;关注信息51项,占比11.70%;跟踪信息29项,占比6.65%;预警通报为28项,占比6.42%。

二、意大利、荷兰和英国是对中国产品通报的主要国家

共有27个欧盟成员国以及挪威对中国输欧产品发布了产品通报。其中,意大利对中国发布通报最多,共123项,占欧盟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26.74%;其次为荷兰,共55项,占比11.96%;英国列第三位,42项,占比9.13%;德国列第四位,41项,占比8.91%。上述四国合计占欧盟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56.74%。此外,对中国产品通报较多的欧盟国家还包括:法国、波兰、芬兰和西班牙。

另外,共19个国家对中国食品发布通报,其中发布通报次数较多的国家为荷兰(53项通报,占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12.16%),德国(35项,占比8.03%)以及英国(34项,占比7.80%)。

再有19个国家对中国食品接触材料发布通报,其中发布通报次数较多的国家为意大利(97项通报,占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22.25%),芬兰(12项,占比2.75%)以及英国、波兰、捷克(均为7项,各占比1.60%)。

还有7个成员国对中国饲料发布通报,其中发布通报次数较多的国家为德国、塞浦路斯和比利时,这些国家均对中国饲料发布2次通报,分别占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0.46%。

三、食品接触材料、坚果籽实以及水果和蔬菜是引发通报的重点产品

在欧盟RASFF对中国产品发布的436项通报中,与食品接触材料被通报次数最多,共152项,占比34.86%;其次为坚果、坚果类产品和种子,共69项,占比15.83%;水果和蔬菜位列第三,共58项,占比13.30%。其他被通报较多的产品类别还包括:可可、可可制品、咖啡和茶(29项,6.65%);谷物及烘焙食品(27项,6.19%);营养食品、食品补充剂和强化食品(25项,5.73%)和其他混合食品(20项,4.59%)等(具体情况见图1)。

四、物质迁移、重金属以及真菌毒素是对中国产品通报的主要原因

RASFF对中国输欧产品发布通报的原因(注:1项通报可能包含多种原因)中,因重金属含量超标产品数量最多,105项,占比24.08%;其次因真菌毒素(又称霉枝毒素)而被通报的,57项,占比13.07%;位居第三的是农药残留56项,12.84%;位居第四的是物质迁移,共53项,占比12.16%。其他常见的通报原因为合成物污染、转基因/新资源食品及掺假/欺诈等(具体情况见图2)。

其中,中国食品被通报的原因依次为真菌毒素(57项,占中国食品被通报总数的20.80%)、农药残留(56项,20.44%)、合成物(38项,13.87%)以及转基因/新型食品(27项,9.85%)、掺假/欺诈(24项,8.76%)、重金属(11项,4.01%)、感官异常(11项,4.01%)、兽药残留(9项,3.28%)等。

食品接触材料被通报的原因依次为重金属(94项,占中国食品接触材料被通报总数的61.84%)、物质迁移(53项,34.87%)以及掺假/欺诈(6项,3.95%)等。

中国饲料被通报的原因依次为工业污染物(4项,占中国饲料被通报总数的40.00%)、微生物污染(3项,30.00%)以及掺假/欺诈(2项,20.00%)等。

五、边境控制-产品扣留和市场官方控制是对中国产品通报的来源

欧盟RASFF对中国产品通报的主要来源为边境控制-产品扣留和官方市场控制,分别为319项和72项,占比66.00%和23.95%(具体情况见表1)。

六、禁止入境、重新发货和官方调查是通报后的主要处理措施

在欧盟对中国被通报产品采取的措施中,禁止入境被采取的次数最多,达83项,占比19.04%;其次为重新发货,68项,占比15.60%;官方调查位居第三,62项,占比14.22%。其他常被采用的措施包括:销毁、海关封存、销售下架、通知当局、退回至发货人、物理/化学处理及用作饲料等。endprint

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在其官方网站通过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向公众实时通报所发现的安全问题。2013年,RASFF系统共发布食品和饲料类产品通报3135项,比2012年通报的3425项下降了38.24%。其中,对中国通报436项,占比13.91%,比2012年通报的5472项(占比15.98%)下降了2.07%。KASFF通报的中国产品包括食品、食品接触材料和饲料三大类,通报次数分别为274项(占比62.84%),152项(占比34.86%)以及10项(2.29%)。综合2013的数据,欧盟RASFF通报中国食品类产品情况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一、禁止入境通报是通报主要的类型

RASFF通报信息按风险的紧急程度和需要采取措施的等级分为预警、信息和新闻,其中信息又包括提示、禁止入境、跟踪信息和信息,预警是产品在出现严重风险后的通报,要求成员国针立即采取应对措施。2013年RASFF对中国产品发布的通报类型中,禁止入境通报共328项,占欧盟RASFF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75.23%;关注信息51项,占比11.70%;跟踪信息29项,占比6.65%;预警通报为28项,占比6.42%。

二、意大利、荷兰和英国是对中国产品通报的主要国家

共有27个欧盟成员国以及挪威对中国输欧产品发布了产品通报。其中,意大利对中国发布通报最多,共123项,占欧盟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26.74%;其次为荷兰,共55项,占比11.96%;英国列第三位,42项,占比9.13%;德国列第四位,41项,占比8.91%。上述四国合计占欧盟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56.74%。此外,对中国产品通报较多的欧盟国家还包括:法国、波兰、芬兰和西班牙。

另外,共19个国家对中国食品发布通报,其中发布通报次数较多的国家为荷兰(53项通报,占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12.16%),德国(35项,占比8.03%)以及英国(34项,占比7.80%)。

再有19个国家对中国食品接触材料发布通报,其中发布通报次数较多的国家为意大利(97项通报,占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22.25%),芬兰(12项,占比2.75%)以及英国、波兰、捷克(均为7项,各占比1.60%)。

还有7个成员国对中国饲料发布通报,其中发布通报次数较多的国家为德国、塞浦路斯和比利时,这些国家均对中国饲料发布2次通报,分别占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0.46%。

三、食品接触材料、坚果籽实以及水果和蔬菜是引发通报的重点产品

在欧盟RASFF对中国产品发布的436项通报中,与食品接触材料被通报次数最多,共152项,占比34.86%;其次为坚果、坚果类产品和种子,共69项,占比15.83%;水果和蔬菜位列第三,共58项,占比13.30%。其他被通报较多的产品类别还包括:可可、可可制品、咖啡和茶(29项,6.65%);谷物及烘焙食品(27项,6.19%);营养食品、食品补充剂和强化食品(25项,5.73%)和其他混合食品(20项,4.59%)等(具体情况见图1)。

四、物质迁移、重金属以及真菌毒素是对中国产品通报的主要原因

RASFF对中国输欧产品发布通报的原因(注:1项通报可能包含多种原因)中,因重金属含量超标产品数量最多,105项,占比24.08%;其次因真菌毒素(又称霉枝毒素)而被通报的,57项,占比13.07%;位居第三的是农药残留56项,12.84%;位居第四的是物质迁移,共53项,占比12.16%。其他常见的通报原因为合成物污染、转基因/新资源食品及掺假/欺诈等(具体情况见图2)。

其中,中国食品被通报的原因依次为真菌毒素(57项,占中国食品被通报总数的20.80%)、农药残留(56项,20.44%)、合成物(38项,13.87%)以及转基因/新型食品(27项,9.85%)、掺假/欺诈(24项,8.76%)、重金属(11项,4.01%)、感官异常(11项,4.01%)、兽药残留(9项,3.28%)等。

食品接触材料被通报的原因依次为重金属(94项,占中国食品接触材料被通报总数的61.84%)、物质迁移(53项,34.87%)以及掺假/欺诈(6项,3.95%)等。

中国饲料被通报的原因依次为工业污染物(4项,占中国饲料被通报总数的40.00%)、微生物污染(3项,30.00%)以及掺假/欺诈(2项,20.00%)等。

五、边境控制-产品扣留和市场官方控制是对中国产品通报的来源

欧盟RASFF对中国产品通报的主要来源为边境控制-产品扣留和官方市场控制,分别为319项和72项,占比66.00%和23.95%(具体情况见表1)。

六、禁止入境、重新发货和官方调查是通报后的主要处理措施

在欧盟对中国被通报产品采取的措施中,禁止入境被采取的次数最多,达83项,占比19.04%;其次为重新发货,68项,占比15.60%;官方调查位居第三,62项,占比14.22%。其他常被采用的措施包括:销毁、海关封存、销售下架、通知当局、退回至发货人、物理/化学处理及用作饲料等。endprint

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在其官方网站通过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向公众实时通报所发现的安全问题。2013年,RASFF系统共发布食品和饲料类产品通报3135项,比2012年通报的3425项下降了38.24%。其中,对中国通报436项,占比13.91%,比2012年通报的5472项(占比15.98%)下降了2.07%。KASFF通报的中国产品包括食品、食品接触材料和饲料三大类,通报次数分别为274项(占比62.84%),152项(占比34.86%)以及10项(2.29%)。综合2013的数据,欧盟RASFF通报中国食品类产品情况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一、禁止入境通报是通报主要的类型

RASFF通报信息按风险的紧急程度和需要采取措施的等级分为预警、信息和新闻,其中信息又包括提示、禁止入境、跟踪信息和信息,预警是产品在出现严重风险后的通报,要求成员国针立即采取应对措施。2013年RASFF对中国产品发布的通报类型中,禁止入境通报共328项,占欧盟RASFF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75.23%;关注信息51项,占比11.70%;跟踪信息29项,占比6.65%;预警通报为28项,占比6.42%。

二、意大利、荷兰和英国是对中国产品通报的主要国家

共有27个欧盟成员国以及挪威对中国输欧产品发布了产品通报。其中,意大利对中国发布通报最多,共123项,占欧盟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26.74%;其次为荷兰,共55项,占比11.96%;英国列第三位,42项,占比9.13%;德国列第四位,41项,占比8.91%。上述四国合计占欧盟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56.74%。此外,对中国产品通报较多的欧盟国家还包括:法国、波兰、芬兰和西班牙。

另外,共19个国家对中国食品发布通报,其中发布通报次数较多的国家为荷兰(53项通报,占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12.16%),德国(35项,占比8.03%)以及英国(34项,占比7.80%)。

再有19个国家对中国食品接触材料发布通报,其中发布通报次数较多的国家为意大利(97项通报,占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22.25%),芬兰(12项,占比2.75%)以及英国、波兰、捷克(均为7项,各占比1.60%)。

还有7个成员国对中国饲料发布通报,其中发布通报次数较多的国家为德国、塞浦路斯和比利时,这些国家均对中国饲料发布2次通报,分别占对中国产品通报总数的0.46%。

三、食品接触材料、坚果籽实以及水果和蔬菜是引发通报的重点产品

在欧盟RASFF对中国产品发布的436项通报中,与食品接触材料被通报次数最多,共152项,占比34.86%;其次为坚果、坚果类产品和种子,共69项,占比15.83%;水果和蔬菜位列第三,共58项,占比13.30%。其他被通报较多的产品类别还包括:可可、可可制品、咖啡和茶(29项,6.65%);谷物及烘焙食品(27项,6.19%);营养食品、食品补充剂和强化食品(25项,5.73%)和其他混合食品(20项,4.59%)等(具体情况见图1)。

四、物质迁移、重金属以及真菌毒素是对中国产品通报的主要原因

RASFF对中国输欧产品发布通报的原因(注:1项通报可能包含多种原因)中,因重金属含量超标产品数量最多,105项,占比24.08%;其次因真菌毒素(又称霉枝毒素)而被通报的,57项,占比13.07%;位居第三的是农药残留56项,12.84%;位居第四的是物质迁移,共53项,占比12.16%。其他常见的通报原因为合成物污染、转基因/新资源食品及掺假/欺诈等(具体情况见图2)。

其中,中国食品被通报的原因依次为真菌毒素(57项,占中国食品被通报总数的20.80%)、农药残留(56项,20.44%)、合成物(38项,13.87%)以及转基因/新型食品(27项,9.85%)、掺假/欺诈(24项,8.76%)、重金属(11项,4.01%)、感官异常(11项,4.01%)、兽药残留(9项,3.28%)等。

食品接触材料被通报的原因依次为重金属(94项,占中国食品接触材料被通报总数的61.84%)、物质迁移(53项,34.87%)以及掺假/欺诈(6项,3.95%)等。

中国饲料被通报的原因依次为工业污染物(4项,占中国饲料被通报总数的40.00%)、微生物污染(3项,30.00%)以及掺假/欺诈(2项,20.00%)等。

五、边境控制-产品扣留和市场官方控制是对中国产品通报的来源

欧盟RASFF对中国产品通报的主要来源为边境控制-产品扣留和官方市场控制,分别为319项和72项,占比66.00%和23.95%(具体情况见表1)。

六、禁止入境、重新发货和官方调查是通报后的主要处理措施

在欧盟对中国被通报产品采取的措施中,禁止入境被采取的次数最多,达83项,占比19.04%;其次为重新发货,68项,占比15.60%;官方调查位居第三,62项,占比14.22%。其他常被采用的措施包括:销毁、海关封存、销售下架、通知当局、退回至发货人、物理/化学处理及用作饲料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饲料入境通报
WTO/TBT 通报
WTO/TBT 通报
WTO/TBT 通报
WTO/TBT 通报
2020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2017年第28版)(续)
非法入境
学《易》当像老子、孔子那样入境悟理
品读入境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