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人文价值及其在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实现路径*

2014-04-17 05:42付艳艳
关键词:社会转型科学技术人文

付艳艳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科学技术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科学战胜了迷信的愚昧,技术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然而,当科学技术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推动力量的时候,科学技术也因呈现出负面的作用而陷入异化的困境。对此,我们是软弱与无助?还是谩骂与抵制?或者是迷茫与困惑?其实,只要我们对科学技术进行理性的人文思考,我们就会明白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依然意义深远。在当今社会的转型中,科技的人文价值仍将大放光彩,只不过是需要我们努力发掘科技的人文价值,努力超越科技异化的困境。

一、科技人文价值问题的提出

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科学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并逐步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支柱力量。人类社会迎来了现代化高科技时代的曙光。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福音,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民主政治建设的网络化,国际交流的便利化等等都体现出了科技发展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但是,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一些消极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有时还会以一种全新的、极端的、尖锐的、残酷的方式出现,诸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发明与使用、现代网络犯罪的猖獗等等,使得当今社会似乎呈现为一个病态社会。正如马尔库塞所言:“现代科技只是关心那些可以衡量的东西以及它在技术上的应用,而不再去问这些事物的人文意义,只问如何运用技术手段去工作,而不去关心技术本身的目的,从而产生出被扭曲的科技。”[1]223在如此的状况下,产生一个科技与人及自然不相容的“病态社会”。在这样不正常的社会中,面对科技本身及科技的应用统治着人和自然的现象,人们不禁要追问,人类难道就只能被科学技术的物化所奴役吗?

其实不然,也正如马尔库塞所说的那样,我们不能只关心科学技术的物化,还应进一步关心和思考科学技术的人文意义和目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去挖掘科学技术所蕴含的重要人文价值。只有这样,人类本身才不会沦为科学技术的奴隶,人类的现代科技化生活才不至于陷入根本性异化的困境,我们的社会才不会是一个“病态社会”,而是一个健康社会。可见,对科学技术进行人文反思,对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进行发掘,对人类社会来说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行动,是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科技人文价值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科技的人文价值作为一种具体的价值形式,当然也是一种主客体间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所谓科技人文价值,是指作为价值关系中客体的科技对于价值主体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在实践中体现为科技对于人的自由解放、全面发展的意义和作用。科技的人文价值涉及科技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具体而言,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四个层面。

第一,科技的思想价值。在本质意义上,科学技术是人类思想的智慧凝聚与客观体现,它在人类社会转型和发展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科学技术有利于激活人们思维、更新人们观念、开拓人们视野,有利于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水平。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科学与技术的合称,它既有科学的真理性,又有技术的应用性,科学技术因此而具有了深刻的哲学意义。当今时代,科技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思想精髓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渗透到了诸多人文社会科学中,并强有力地影响着伦理学、文化学、人类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思想、观念的更新与发展。怀特海先生因此而指出:“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科技方面所产生的宇宙观压倒了其它方面所形成的旧观点而独步一时。”[2]3可见,科技正以其自身的强大力量和深刻的哲学意蕴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

第二,科技的启智价值。科技在人类不断认识世界、探索未知的“求真”过程中,不断地开发和发展人类的智力。对科学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在使人类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不断提高人类的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对科技高峰的每一次攀登,都意味着是对人类智力的一次探险、一次提高。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开发智力的基础是教育,而首先是普及基础教育,重要的途径是科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是一个民族智力开发的标志,又是重要的手段。”[3]因此,科学技术对于无论是作为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启智意义,科学技术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智力开发更是意义深远。

第三,科技的精神价值。科技作为一项人类崇高的精神活动,不断地提高着人类的精神境界。在爱因斯坦看来,人们从事科技活动是“为着使人类的生活趋于高尚,把它从单纯的生理上的生存的境界提高,并且把个人导向自由。”[4]149同时,科技在人类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过程中所蕴含的勇于批判、自由探索、大胆创新、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等无一不具有深厚的人文价值。科学精神不仅有助于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整个社会更加理性、高效、和谐,而且有助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化社会和人的精神文明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精神。

第四,科技的审美价值。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艺术自萌芽开始,就与科学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园林艺术等就是科技和艺术相融合的结晶。科技不仅创造美,而且本身也是美的。古往今来,有许多科学家被科学的美深深地吸引,并极力赞赏科学之美。如卢瑟福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看成是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开普勒把宇宙根本性的“数学的和谐”当作“天体的音乐”;在爱因斯坦看来,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可以带来一种“壮丽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使科学家产生一种“宇宙的宗教情感”,其表现形式是:“对自然规律的和谐所感到的狂喜和惊奇。”[4]283可见,科技活动是人类一项特殊的审美活动,探究真理的过程同时也是审美的过程,充满着对美的独特心灵体验和追求。科技美大大拓展了人的审美空间,给人类生命以自由、快乐和更深邃的意义。

三、科技的人文价值在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实现路径

社会转型是指经济结构、社会形态、利益关系、体制机制、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社会整体结构的转变,其中,价值观念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科技时代,科技显然是社会转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既然科学技术本身蕴含着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人文价值,那么,在现代社会转型中,作为现代化的主体的人,就应该站在高科技的前沿,在科技创造、发明和应用的过程中,重视这些价值,激发这些价值,让科技的人文价值在现代社会转型的价值观念转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一,树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科技发展的终极目标的观念。马克思认为,只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目的。也就是说,一切科技活动都应该从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要从伦理意义上使人类获得某种生存向度和价值意义。人类社会是属人的社会,人类的一切活动也是属人的活动,必须为人类服务。当我们对科学技术的起源、形成及发展过程进行考察时,不难发现,科技总是围绕着人,为了人类的某种需要而产生和发展。也可以说,科技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类服务,而这种服务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如果把科学技术当作人追求的唯一目标,则不可避免会陷入唯科学主义。因此,科技发展首先就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的生存利益和发展意义放在首位,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

第二,推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双向整合。科学精神是科技共同体在科技创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某种普遍认同的传统理念或者基本范式,其内在本质是求真务实,坚持理性和批判创新。人文精神是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实践积淀而形成的基本思维方式、核心价值理念、人生境界旨趣等,其本质是对仁爱、人道、崇高、正义以及至善等的内在规定。所以,要实现科技的人文价值,就必须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整合起来,将科学的“真”和人文的“善”互动起来。要求“善”,首先得求“真”;要求“真”,必须得求“善”。通过“真”和“善”的结合,促使人类幸福感提升,兑现“美”的真谛。因此,科技发展要注重“美”,要将人生之美和自然之美融合起来,要以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念指导科学技术对自然之美的认识和创造,最终实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第三,健全科技发展及其运行的人文规范。这里的人文规范是指人们进行价值评估、问题处理以及关系构建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标准或尺度,人文规范亦称人文范式或人文规则。健全科学技术发展及其运行的人文规范,就是要确保科技发展有一个制度支撑,这一制度的支撑力量来自于真善美的价值标准。具体而言,一是要健全科技发展及运行的真理规范。所谓真理性规范就是指科技共同体经过长期的科研实践而形成的能够反映科学规律,能够解释技术发展,并得到科技共同体认可的科学精神、科技规范等等的总和。二是要健全科技发展及其运行的伦理规范。换言之,就是要通过伦理信念教育、社会道德实践,以善恶作为科技价值的评价标准,强化一切科技活动的伦理渗透,使一切科技活动都能够在各个环节受到道德的约束和调控。三是要健全科技发展及其运行的审美规范。一方面,科技工作者应该树立美的信念,进行美的认识和创造,将美的意蕴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出来;另一方面,科技成果的美的转化不能仅停留于简单的视觉效果,而应该符合人类的审美需要和审美标准,更应该满足人类的整体利益,要防止因追求简单的美而忽视科技异化给人类所带来的各种困境。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转型中,当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负面效应和陷入异化的困境时,我们不能只是谩骂、抵制、批判和放弃,更不能坐以待毙,我们需要的是理性而辩证地审思,需要的是充分发现和挖掘科技的人文价值,以人类的真、善、美品性对接科技的真、善、美价值,最终以人性的力量实现人文科技最强烈的价值诉求和最深刻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尔库塞.否定:批判理论文集[M].波士顿:比康出版社,1989.

[2] 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M].何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3] 于维栋.科教兴国: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选择[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11.

[4]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许良英,范岱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猜你喜欢
社会转型科学技术人文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战后台湾如何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