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学生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4-04-17 05:42
关键词:新生高校学生大学

杨 敏

(南通大学 医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1)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将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2012年,教育部进一步要求高校必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并召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提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整体提升质量。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应把教育的根本任务立足到立德树人上,着力提高教育质量,进而实现教育领域的深化综合改革。学生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子系统,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学生工作的质量决定着学生工作水平的高低和学生工作效果的优劣,并最终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高校新生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学生群体,其独特性决定了高校新生的学生工作有着自身的难度和一些极易出现的问题,新生学生工作的完善有助于新生顺利完成过渡,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有助于其四年大学生活及学业的顺利完成。针对高校新生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探索其有效解决途径,对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二、高校新生学生工作的特点

(一) 新生之“新”

大学新生的“新”,不仅指他们给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对于新生本身而言,还意味一种全新的生活。

首先,新的生活环境。新生入学后面临着崭新的生活环境。居住环境上,由个人独立生活空间到以宿舍为单位的集体生活。新生要与有着不同生活方式的同学共同生活,还需要生活上的自理,洗换衣物,铺床叠被都要自主安排。饮食上,离开熟悉的饮食习惯,开始适应食堂的饭菜。生活范围由领域较为狭窄、单一的中学校园生活变为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同时,生活费自由控制,新生需要学会自己理财。没有家长在身边的嘘寒问暖,离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要排队购买饭菜,要自己完成家务,新生活对新生而言是新奇而充满焦虑的。大学生活环境的新鲜和自由,还伴随着无法逃避的无所适从感。对宿舍环境以及食堂饮食的不适应,理财上的种种困窘是入学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次,新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由简单到广泛而复杂。高中的人际关系基本上就是同学之间,且基本都来自附近地区,生活背景与生活方式相近,相处方式较为简单。进入大学后的人际关系变得相对复杂,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有着诸多不同。同时,大学生作为成年人还要学习处理与老师以及社会群体的人际关系。新的交际群体让很多新生感到压力,产生心理困惑。很多新生形成了过分关注自我的处世原则,容易忽视他人的需要和存在,缺乏理解与关怀的人际关系很难维持。有些学生则表现得过于内向敏感,不大主动与人交谈,自我价值感低,过分注重外界评价,人际交往中比较被动,很少主动参加集体活动,经常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空间。人际交往的困惑对学业和生活也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再次,新的学习方式。高考指挥棒下的高中生,将高考视为人生大事。这种社会氛围下,高中生受到的监控是全方位的,包括学校管理者及教师的严格管理、家长的各种督促等。许多家长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质量,将孩子送到远离家乡的“高考名校”,甚至不惜放弃工作去陪读。高中生的很多学习动力与压力都是来自外界,诸如老师和家长,并非自觉主动地学习。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老师监控变为自主学习。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与高中有着质的不同,可谓是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大学的教学内容深、视野宽,授课进度快、信息量大,教师不再实施高中式的高压管理,而是由学生自由支配时间,自我监督学习,这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习惯了被管理的大学新生,不善于自主学习,短时间内往往不能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很多学生在学习上不知所措。

(二) 新生学生工作的特点

高校学生工作是指高校为了维持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秩序,促进其全面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之外所必须提供的具体事务,一般可以分为管理性学生工作和指导与服务性学生工作。管理性学生工作主要涉及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社团及课外活动管理、奖惩管理、资助管理、宿舍管理及就业管理等。指导与服务性学生工作主要涉及学生干部培训、活动辅导、心理咨询、学务指导、就业指导、各类信息服务等[1]。

新生的特点决定了新生学生工作的特点。新生对于校园环境、学校制度的不熟悉,以及周围同学、老师之间的相互不了解,加上大学新生数量之多,决定了新生的学生工作是一项浩大工程。大学新生正处于由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期,还保留着各自高中时期遗留下来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为人处世习惯。同时,彼此之间的不熟悉,班干部体系尚未成型,给新生学生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新生学生工作又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不仅影响着新生正确生活观、学习观的形成,更是决定着未来四年大学生活的质量。

总之,新生学生工作工作任务重,工作难度大,工作性质重要。

三、高校新生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新生学生工作具体事务包括教育、管理和服务。我国新生学生工作问题主要涉及正面教育、管理较模式化、服务不够人性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正面教育中心理教育的不足

高校的学生工作所要完成的教育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党团知识教育等[2]。一般来说,对新生的教育会涉及到一些正面教育,诸如开设思想政治修养课程,安排就业指导讲座,开设党课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等。但是对于心理上的教育,尤其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则较为缺乏。很多高校没有针对新生专门开设的心理教育,虽然各高校都有心理咨询室,但是很多新生由于各种顾忌,不敢或不愿尝试心理咨询。加上对于学校设施安排的不了解,有些甚至根本不知道心理咨询室的存在。对于新生而言,过渡期中心理上的各种不适应才是引起问题的关键,忽视心理教育是很多高校新生学生工作极易出现的问题。

同时,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在于学校主动发挥育人作用,而不鼓励过分依赖学生自身。新生学生工作也是如此,不重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不实现学生角色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这样的新生学生工作往往事倍功半。

(二) 管理缺乏弹性,工作效率低

高校学生工作事务主要包括学生资料管理、学生的日常管理及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学生基本资料的管理包括学生资料、档案、各种评优材料及就业情况等;学生工作的日常管理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工作总结等各项常规工作;学生行为的规范管理包括学生干部工作的指导、管理,以及学风建设等。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在管理上仍停留在控制、约束与规范上,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足,缺乏弹性[3]。学生工作通常采取“金字塔”型的逐层管理体制,这种组织结构层级过多,处于结构底层的学生占有信息量很少。大部分反馈给学生的信息,需要经由学校、学生工作处、各院系、辅导员和班干部,最终才能传达到学生群体。这种层层传递的方式耗费时间长,导致管理效率低。同时,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在管理内容上都是以政治、思想、纪律和奖惩管理为主,而忽略了管理中为学生服务的重要性。对于新生,高校普遍没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新生和老生在管理上基本没有任何区别与调整。

(三) 服务不够人性化、专业化

学生工作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助困服务与就业服务等。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服务人员往往对学生个体发展规律不够了解与尊重,虽然“以学生为本”的口号并不鲜见,但具体落实上却远不如人意。人员聘任不够专业化,相关就业培训不够规范与充分[4]。为解决一些高学历教师人才的家属工作问题,不少高校安排这部分家属从事学生工作,而他们并非相关专业人员,工作水平与服务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障[5]。在多数高校,图书馆以及后勤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让很多新生望而生畏。现在高校新生基本都是“90后”,且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个性较为鲜明,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生活自理能力较弱,一些学生还存在自控力较弱等问题。同时,相对于以往的学生来说,这些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速度快,自我意识强,更具有自我表现力。这些现实要求高校要采用更符合新生特点的管理模式,而非旧式的“重管理、轻服务”的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和内容上的明显不足与瑕疵,是产生不适应的导火索,并且很容易给刚入校的新生留下很深刻的负面印象。

四、解决策略

(一) 重视新生入学教育

针对新生的特点和新生工作存在的问题,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应注意落到实处,并使相关教育的组织具有实用性。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是人类的天性,所以,新生入学教育重点是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首先,要让新生熟悉生活环境。学校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新生参观校园,介绍相关设施的基本用途;开展班级交流会,相互介绍,分享心情,交流感情;还可以组织高年级学长开展一些交流会或者讲座,通过老生的力量帮助新生更快适应新生活。其次,要让新生认清新的教育环境。辅导员应在正式上课前及正式上课的初期阶段,多组织一些班会,从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等方面介绍高等教育的特点。让新生意识到高等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积累,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生品德修养、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再次,高校要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使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等进行选择性学习。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大学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育环境是大学新生管理的基础。最后,高校应注重对新生的心理教育。新生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上的不良情绪,这就需要学校对新生开设一些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讲座,同时保证辅导员与学生的及时沟通与交流。此外,安全教育等新生入学教育也要落到实处。

(二) 完善基础设施,创建良好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生工作的重要载体,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校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校园内良好的学术氛围、浓郁的艺术氛围,教师积极的治学态度等,都能够使学生产生归属感,正是这种归属感为新生融入学校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加速他们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过程。大学对于很多学子来说,都是梦想开始的地方,每一个新生踏入“象牙塔”的心情都是兴奋和充满希望的,他们渴望从这里开启精彩的人生。学校基础设施和校园氛围是新生踏入校门的第一印象,细节的忽略极易给新生留下不好的印象,让新生在向大学精神靠拢的过渡期中产生分歧,甚至走不必要的弯路。因此,高校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和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能够帮助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三) 责任主体的多样化

新生的学生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因此需要高校调动各种有利因素和各方面的力量来组织开展。学校、辅导员、任课老师、班干部及寝室长等各方力量都应充分发挥作用、密切配合,全员推进新生学生工作的开展。高校辅导员是与新生直接接触最多的老师,其一举一动都对新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刚踏入大学的新生,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辅导员应特别注重思想上的引导和教育。对于每项活动的设计,辅导员一定要有目标和计划性,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应尽快将班级学生干部体系建立起来。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中不可缺的组成部分,高效学生干部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学生管理平台的建立。作为师生间交流和沟通的纽带,老师可以通过学生干部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新生也可以通过学生干部提出有关学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 重视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学生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工作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因。高校学生工作既要把学生看作服务和管理的客体,又要调动和发挥他们教育主体的作用。学生工作要从以学校管理为主向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转变[6]。首先,应逐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信、自尊、自强,消减他们对家庭及学校的过度依赖心理。其次,培养正确的自我认识能力,培养新生形成较为全面、客观的自我评价,制定衡量自我的尺度。指导新生勇于面对自己,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优点还是缺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能够自控和自省。最后,要加强学生自我管理,使他们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鼓励新生建立自我激励机制,引导他们通过培养自身的良好意志品质来增强自我动机,实现自我管理,发掘自我潜能。

参考文献:

[1] 杨延圣.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问题探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0.

[2] 方宏建,张宇.高校学生工作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3] 马援.高校学生工作泛化及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3):44-47.

[4] 时长江.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7(8):78-80.

[5] 旷永清,王再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专业化[J].高教论坛,2004(1):10-13.

[6] 李正军.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研究[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新生高校学生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重获新生 庇佑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