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典型表现及教育对策

2014-04-17 06:19李纯丽
关键词:挫折心理健康心理

李纯丽

(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

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保障和便利,但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更大压力和冲击。正如有人这样说:如果说由于战乱和饥荒,19世纪对人类造成最大威胁的是传染病;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20世纪对人类造成最大威胁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那么21世纪由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人类造成最大威胁的却是心理疾病[1]。诚然,心理疾病如幽灵般形影相随着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在美国平均每三个人就有一个心理医生。而在我国,由于人们对心理健康观念认识的不足以及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的滞后,只有不足1/5的心理障碍者得到了治疗。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青少年,对社会心理的这种变化更是十分敏感的。据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的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大约有3000-4000万青少年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而据有关部门统计,高职学生心理障碍的患病率高达67.8%。高职学生由于一直是基础教育中长期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又大多经历过高考落榜、学习困难等学习上的挫败,心理问题的程度就更加严重。因此,必须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典型表现

1.厌学,行为消极、懒散、不愿运动。目前厌学是我国青少年学生中非常普遍、突出的问题,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上课不愿意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愿意完成作业,考试舞弊,甚至通过请假、自残等方式逃避考试。尽管这些年来国家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却一直掌控着实际的教育实践[3]。应试教育的典型特征就是以学习成绩说话。成绩好,家长奖、邻居夸、老师喜欢、同学佩服;学习不好则一切相反。而人都是有想得到别人认可和尊重的心理需求的,尤其是脆弱、敏感、想得到大人肯定的孩子,如果长期遭受学习上的压力和打击,自然就会讨厌、逃避学习,产生挫折、无助感及消极的自我意识,甚至自卑自责、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调查表明,学习上的压力不仅会使学生厌学,还会使学生产生很多消极反应,如食欲不佳、失眠、神经衰弱,精神上萎靡不振、生活无目标、空虚、懒散,对很多健康的文体活动都没兴趣。这种现象在高职学校表现得越来越普遍,很多高职班主任老师都感慨地说:“现在的学生也不知怎么了?什么也不感兴趣!过去班级买个球,大家抢着玩,一到周六、周日都抢不上,学生也会自发地组织一些比赛。而现在班级买个球,使用率极低,大多数同学都不愿意动它。”

2.道德观念模糊、不愿承担责任、只想索取不想付出,自己缺乏公德和责任感,对别人要求却很高。很多高职学生由于学校和家庭长期德育教育的不力和不良伙伴之间的影响,道德素质较低,遇事常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感受、不顾及他人得失,包括对同学、父母、老师,都是只想索取而不想付出。有一位高职班主任曾遇过这样一件事,当她批评一名学生不立事、责任感不强时顺口说道:“你也老大不小了,都二十岁了,这要是有一天成了家,可怎么养活、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没想到这位学生竟理直气壮地说:“干嘛要我养呀?孩子他爷爷、奶奶干什么呀?”自私是人的本性不假,但自私是要有限度的,太自私了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病态。而自私又是万恶之源,狭隘、冷漠、贪婪、吝啬、虚荣、嫉妒等,从根本上讲都是自私的表现。

3.感情脆弱,情绪敏感、暴躁,攻击性强,缺乏自制力。很多高职学生由于长期承受了家长和老师对他们学习能力上的否定和指责,脾气敏感暴躁,对人缺乏信任和包容[4]。同时他们心理脆弱、意志力差,遇到困难挫折很容易妥协逃避,甚至自暴自弃。如很多学生对校规校纪都不能自觉遵守,对一些坏习惯也不能自我控制和调整;还有的学生犯错后也想悔改,但因缺乏毅力,常会出现反复和曲折;有的学生干脆我行我素、破罐子破摔。这一点不光体现在纪律约束中,也体现在学习和参与活动过程中,很多学生碰到困难就放弃,没做任何努力就认为自己不行、不是那块料儿。

4.自卑、猜疑、冷漠、厌世心理。很多高职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瞧不起自己,对前途和未来感到渺茫,甚至有自残、自杀的念头。他们脸上带着微笑,看起来好像无忧无虑,却常被一种莫名的忧伤笼罩着,漫无目标地每天混日子;还有的学生表面看起来很自信、骄傲,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对教师也很不尊重,总是企图挑教师的毛病甚至公然和老师对抗。这样的学生实际上也是自卑的,因为逆反、攻击正是自卑、不自信的典型表现[5]。当然这个攻击可能是针对别人,也可能是针对自己的。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发生的一些恶性群体斗殴事件,也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很多打架事件过后一了解,原因非常简单,可能就是谁多瞧了谁一眼、谁骂了谁一句、谁踢了谁一脚……另外高职学生大多对前途和就业感到十分茫然。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担心因各种人为因素而找不到理想工作;成绩差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摆正就业观念,好高鹜远,对吃苦、单调、枯燥的工作没兴趣。

5.上学打车、穿名牌、配手机、比吃喝、追求享乐等浮躁、虚荣的行为在高职院校也很常见,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现在很多高职学生消费的奢侈和攀比状况是我们家长所无法想象的,个别同学不光是非明牌不穿而且干脆是鞋袜不下水,脏了直接扔掉。而令人不解的是,有的学生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甚至相当困难。我们不理解这样的孩子心理是怎么想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消费心理一定是不正常的。

此外,还有祟尚迷信、鬼神、算命占卜等行为。比方说很多高职学生热衷于算命,恋爱要算、前程要算、就连考试也要算。这再一次反映出学生内心深处不自信、逃避现实、不负责任、听天由命的不健康心理。

二、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引发上述不良表现和行为的根源,是不健康的心理。对此,心理健康教师必须及时对这些心理偏颇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各种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养成情绪自调能力

高职学校可通过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创办心理健康网站、广播、心理咨询热线等平台;举行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经典心理影片赏析等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心理环境和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掌握心理健康常识,并能调控自己的情绪。前面提过,高职学生往往有很多负性情绪,因而我们应重视对学生情绪的控制和疏导。引导学生建立在出现消极情绪时不逃避、不压抑而是积极面对并通过适当方式及时宣泄出来的好习惯,如找人倾诉、高声歌唱、喊叫、哭泣、写情感日记、进行文体活动、自我放松和暗示等形式,以经常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使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情绪调节方法。

(二)真诚热爱和接纳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

高职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加强对学生学习、情感、人际交往和生活方面的关心和引导,真正关心、接纳、认同他们,帮助他们改变对自我、学校及职教事业的不良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自我观,增强适应职业院校生活的能力。高职教师还应充分挖掘集体教育的神奇魔力,通过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引导学生把精力转移到活动中去。这些活动一方面能使学生寄托精力,满足情感需要,帮助他们快速转变角色,适应职校生活;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人际交往的范围和对自我的探索,使他们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挖掘潜能,增强素质和能力。一些体育竞技类的文体活动,还可宣泄性能量和冲动,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意志,健全人格。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和职业方面的引导

前面提到过高职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学习上的挫败经历。只有在学习上真正找到成功和快乐,才能切实改变学生消极的精神状态和自我认知。因而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和愉悦,才能使他们找回自信和快乐,真正悦纳自己。学习方面的指导还应结合职校生活的规划进行。引导学生及时建立起职业教育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处理好爱情和学业的关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策略。此外,还要做好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与社会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为今后走上社会顺利就业、自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大挫折教育力度

古人云:“人生逆境十之八九。”高职学生尤其要面临比一般普通院校大学生更多的压力和挫折。因此,要有意识地利用高职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多参与社会活动,使其在活动展开的困难和挫折中经受磨炼,以提高他们战胜困难、对付挫折的能力。在挫折中得到磨炼,是挫折教育的核心。高职心理健康教师应运用真情释疑、融情说法等心理疏导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挫折和磨难的心理承受能力,教育他们以正确的态度、顽强的意志、宽阔的胸怀应对情感、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磨难,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对职业院校学生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成败。每一个职教工作者都要耐心细致地对待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1]刘振洪:《论职业教育面向世界》,《北京成人教育》,2001年第11期。

[2]施祖军:《当前高职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对策》,《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5期。

[3]苏宝芳、曹志清:《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教育探索》,2004年第8期。

[4]石蔚彬:《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5]王贵凤:《维护职校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论文集》,2006年。

猜你喜欢
挫折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挫折使我更坚强
心理感受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