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本科生理想信念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2014-04-17 07:38张永强丁雯雯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4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本科生理想信念

张永强 丁雯雯

“90后”不仅是当前在校大学生的绝对主体,而且是当前普通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受众。于是,做好当前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做好“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理想信念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了解“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是有效开展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前提。笔者以江苏省内高校本科生为研究总体,考虑到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运行现状,以大一和大二的本科生为调查主体,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90后”本科生的理想信念状况有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把握与理解,并对此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

本次问卷调查的内容涉及四个层面,包括大学生活、职业规划、价值追求、社会政治。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69份,其中有效问卷935份。统计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男生占57.4%,女生占42.6%;汉族占97.5%,少数民族占2.5%;党员占2%,共青团员占98%。

本文首先从静态的角度,粗略勾勒了“90后”本科生理想信念的状况,其次详细阐述了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体系,说明了大学生活、职业规划、价值追求、社会政治这四个层面的理想信念之间的关系,随后结合前两部分的内容,分析了“90后”本科生理想信念的长处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当前“90后”本科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90后”本科生理想信念状况素描

(一)大学生活层面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大部分“90后”本科生的大学生活目标明确、动力强劲,并且能够充分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难题。其中,有明确奋斗目标的占67.8%;有85.4%的学生大学生活心情舒畅,并刻苦学习为将来工作打基础。在学习时间的分配上,专业学习和英语学习居前两位,分别占到65.3%、13.7%,这说明了“90后”本科生学习的侧重点所在。而学习紧张、与教师沟通不够、社会变革快是当前大学生活所面临的主要苦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以学习作为大学生活的主要任务,对自己前途的考量是以社会的需求为标准,同时,与任课教师进行积极有效地沟通也是他们非常需要的。而在实现生活理想的信念调查中,“为了自己美好的未来”、“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比重居前,分别占29.8%、29.6%,选择“报效社会”的仅占8.5%,从此可以看出:“90后”本科生是以实现个人价值为重,对社会价值的考虑有所欠缺。

(二)职业规划层面

在反映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问题分析中,我们看到,在就业单位性质的选择方面,去外企或金融机构的最多,占到37.5%,但是,选择政府机关、大学(研究所)的总和占到39.8%。这说明大学生的就业方向表现出了两个特征:多样化和集中性。多样化指的是供大家选择的就业方向多;集中性指的是在多样性的形势下,大家趋向于选择某一个或者某几个,从而使这一个或者是这几个的选择比重远远高于其他选择。在就业前途的调查中,85.4%的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并努力奋斗争取明天的幸福,这反映出了“90后”本科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与对他们大学生活层面的分析相对应。在就业现象的分析中,“90后”本科生对大学生底薪求职已基本达成共识,表示如今就业压力大,应该放下大学生架子进行求职;但是他们对大学生“傍大款”还存在分歧,选择反对的占44.0%,选择很正常的有39.8%,这说明大学生在如今的就业形势下,职业规划还存在一定的迷茫。

(三)价值追求层面

通过问卷分析得知,他们上大学的目的主要是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改变生活环境,提高社会地位,占74.6%;有66.9%的调查者认为目前大多数国人在思想上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功利主义比较严重;他们的入党动机主要是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早日成才,其次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分别占52.4%、23%。这三部分的结果与我们前面对“90后”本科生实现生活理想的信念调查分析相一致,即目前他们考虑的主要是个人理想如何得到实现,现实主义的倾向比较强烈。

(四)社会政治层面

“90后”本科生对社会政治的思考反映了他们的社会理想信念状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赞同我国当前的政治方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信心。但是,他们对西方意识形态的看法发生了改变,有66.9%的同学认为西方意识形态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不一定是坏事,选择“很危险,应该警惕”的占16.2%。我们认为,这种选择说明“90后”本科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更加理性,不搞“一刀切”,但由于他们的知识所限,对西方意识形态内容的了解不很透彻,所以要做好他们的引导工作。

二、一种分析框架: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体系的构建

在对“90后”本科生的理想信念状况进行了素描后,我们尝试建立一种分析框架。我们根据系统论中关于系统特性的论述以及社会学中功能主义的观点,建构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体系。

我们认为,理想信念是由不同层面的内容构成的,它自身也是一个体系。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已对理想、信念以及理想信念的定义与内容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与阐述,并且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本文在此就不赘述。但是,对于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体系还没有比较明确的界定。我们认为,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应该包括大学生活、职业规划、价值追求以及社会政治四个层面。根据社会学中功能主义的观点,每一个层面发挥着不同但又具有关联性的作用。社会政治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最高层次,决定和制约着价值追求、职业规划、大学生活的发展方向和实现程度。大学生活和职业规划是社会政治的基础,在一定意义上是社会政治的具体体现。而价值追求则渗透在大学生活、职业规划、社会政治这三个层面的理想信念之中,使之成为道德伦理层面的特殊的理想信念形态。至此,这四个层面构成一个体系,使得大学生理想信念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出现,并且这四个层面相互依存并各自具有独立性。

具体而言,这四个层面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息息相关。大学生活与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最基本的内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仅仅围绕这两个方面来进行。社会政治层面不仅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最高层次,也是全体国民理想信念的最高层次。从体系的等级结构性上来讲,大学生活和职业规划是社会政治的基础,这两个层面理想信念的成功实现直接有益于社会政治理想信念的巩固与实现;当这两个层面理想信念的实现遇到阻碍时,对人们心中的社会政治理想信念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单纯的灌输高层次的社会政治理想信念是没有用的;只有在稳固好基础的前提下,高层次的理想信念才会事半功倍。

然而,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体系都是与外部环境处于互动之中。从此,可以看出外部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我们认为,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价值追求这一层面实现的。前文已经指出,价值追求的高渗透性决定了他对其余三个层面都会产生影响。

对于体系内部的四个层面而言,它们也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并且相互影响。每一层面的变化都有可能会引起其他层面的发展变化。然而,一个体系若要体现出良好的效果,体系内部就需要维持一种相对的平衡。所以,要想维持这种平衡,当某一层面发生变化时,就要进行调整与应对,以防平衡状态被打破。

以上是我们对这一框架的阐述,下面我们将结合这一框架对通过问卷调查反映出来的“90后”本科生的理想信念现状进行分析。

三、“90后”本科生理想信念状况分析

根据我们调查的统计结果,结合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体系,我们认为,从整体上来讲,“90后”本科生理想信念状况是集中性和分散性并存,趋同性和差异性同在。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部环境通过价值追求层面对其他层面乃至整个体系的影响日益加深

从前文第一部分的阐述中,我们发现“90后”本科生在大学生活、职业规划两个层面涉及“价值判断”的调查中,表现出来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即,他们凸显出较强的务实倾向,更加侧重于个人理想的实现。可以说,他们对工具理性的认同已经高于对于价值理性的认同,这在社会政治层面对西方意识形态的分析中可以得到例证。

为什么“90后”本科生在大学生活、职业规划甚至社会政治层面的理想信念会发生如此的变化呢?从对价值追求层面的分析中我们得到了答案,在此层面上他们已经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这也反映出了此层面的高渗透性。而价值追求层面是理想信念系统与外部环境进行互动的桥梁,正是外部环境通过价值追求层面来影响其他层面,进而影响整个系统。复杂的社会环境首先改变的是“90后”本科生在价值追求层面的理想信念,进而影响其他层面。

(二)社会政治层面表现出很高的稳定性

在我们对“90后”本科生社会政治层面理想信念的调查结果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到他们对党的最高理想、指导思想的认同,以及对现阶段国家发展道路、党的奋斗目标的赞同。从这我们认识到,党的先进思想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的心中,他们会成为我国发展的中坚力量。这些对“90后”本科生大学生活、职业规划和价值追求层面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正是有了这份信心与关注,他们才有可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形成正确的适应当今社会的价值追求。

(三)大学生活与职业规划层面还存在误区

通过对调查问题的统计分析,我们了解到“90后”本科生在大学生活与职业规划层面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大学生活层面,他们学习的目的不是学习本身,而是追求更好的分数,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学业竞争力。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历练自我,其目的不是报答社会,而是更大程度上提升自我。

第二,在职业规划层面,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就业理想,加大对各种证书的投入,形成“考证热”,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他们大都喜欢去东部城市,中西部省会城市,而选择区农村的仅占4.3%。

这两方面的误区反映出了理想信念的差异性和分散性,说明了当今的功利主义思想和就业压力对他们的影响。这两个层面作为理想信念的基础、根基,存在这种误区,对社会政治层面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90后”本科生理想信念状况的反思

通过第三部分的分析我们看到,社会政治层面已经表现出了比较高的稳定性,目前主要的是维持这种稳定性。而这种维持要通过价值追求、职业规划、大学生活这三个层面的协同配合来实现的。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是做好这三个层面的引导教育工作,而最重要的是做好价值追求的引导教育工作。价值追求作为一个与外部环境接触最多的层面,做好它的引导工作,就是要应对经济全球化下、价值多元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同时,价值追求要通过其他三个层面体现出来,所以大学生活和职业规划层面的理想信念引导也要重视,因为它们是基础,可以说只有“90后”本科生对基本的生活和就业有信心,才会更加关注社会政治这些更高层面的内容。需要指出的,面对社会政治层面的高稳定性,社会政治理想信念的灌输也不能放松,是要在灌输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其他三个层面的引导。

总而言之,大学生理想信念作为一个体系,其内涵的四个层面密不可分。要想做好理想信念的教育工作,任何一个层面都不能放松,只不过根据时代的变化,侧重点理应有所不同。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本科生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