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精细化管理模式探索

2014-04-17 07:49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导师精细化研究生

王 茹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北京 102249)

高校研究生精细化管理模式探索

王 茹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北京 102249)

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是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随着研究生招生的逐年扩大以及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高校研究生群体不断膨胀且日益多元化,这使得原本以导师为核心和第一责任人的研究生管理模式略显单薄。而班级作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在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及综合素质培养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所在院校为研究对象,将从研究生群体特征分析入手,进而分析研究生班级建设现状,以探索研究生班级精细化管理之道。

工科高校;研究生;精细化管理

一、高校研究生群体特征分析

研究生群体从年龄层次、教育背景以及社会阅历等方面呈现多元化。根据笔者所带研究生情况分析,研究生年龄分布从22-40岁不等,其研究生之前的教育背景参差不齐,其社会阅历也不像本科生那么单纯,这些因素决定了研究生群体无论从行为模式还是思想心理上都有其独特之处。

(一)思想特征

研究生在思想上呈现出自我意识增强,集体意识相对淡薄,偏重物质利益,强调自我价值实现,趋于功利性的特征。在个人与集体出现矛盾时,更多地是从自身需求出发要求维护个人利益,这种相对自私的思想表现一方面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研究生所处的人生成长阶段所致。他们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偏重物质利益,关心个人得失。正是基于对个人利益的偏重,研究生集体参与意识较弱,同时研究生个体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对集体的依赖性减弱,班级观念淡化。

(二)行为特征

由于研究生年龄相对偏大,考虑问题更加现实,其压力不仅来源于自身学习,更多的是家庭、就业以及经济问题等等,所以很多研究生在行为上表现出更加务实或者更加功利。这一点在研究生日常活动中十分明显,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事情坚决不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据理力争甚至斤斤计较。在种种现实压力的考验下,研究生的行为模式更加社会化和个性化,无论学习科研还是生活社交都有较强的目的性。同时,工科类研究生受专业限制,其学习生活基本都以实验室为单位,因此社交范围相对狭隘,行为模式较为单一。

二、高校研究生班级建设现状

(一)“导师+辅导员”管理模式的作用发挥不足

目前各高校研究生的管理基本是实行“导师为核心+辅导员辅助”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在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小时产生的,每一届研究生数量仅几十人,导师不仅指导学习科研,还会关注学生的生活以及心理。但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且培养模式不断改革,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生专业培养和日常教育工作的需求。目前笔者所在学院每年研究生招生数量已经超过本科生达到几百人,每一位导师指导4-5名研究生,三届叠加在一起十几人,导师在完成日常教学科研任务之外,分配到这十几个学生身上的精力就相对较少。此时,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的作用就应该体现出来,以弥补研究生导师制在思想教育方面的缺失。但实际上,研究生普遍只认可对自己学业有决定权的导师的管理,而对辅导员日常管理并不理睬,辅导员在研究生的教育管理中作用发挥并不明显,或者其责任并不明确。

(二)以实验室为团体,班级意识淡薄

由于工科专业特质要求研二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始科研实验阶段,大部分研究生的科研、学习、交流都基本在实验室里进行,社交范围基本锁定在实验室范围内或是相同方向的实验室之间。此时的研究生班级形同虚设,很多研究生这个阶段已不再参与班级活动。同时,研究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部分学生还有一定的社会工作阅历,他们更加看重个人的发展,而不愿意在学校层面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同学服务,导致研究生集体意识淡薄,班级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研究生班级精细化管理探索

(一)加强“导师+辅导员”管理模式的配合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其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导师+辅导员”的模式在各高校以广泛使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辅导员在研究生管理中的职责不明确,不能与导师很好的配合以至于出现学业培养与日常管理两张皮的现象。研究生精细化管理就需要我们将导师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加强导师与辅导员的相互配合。首先要让研究生班级的概念在导师心目中得到认可,在日常的科研学习指导过程中,传递班集体意识,并且利用班级的优势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及时与导师保持沟通,将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时反馈给导师,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导师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学生的状况。

(二)以实验室为基本单位,做好研究生分班工作

以专业相同或相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的导师为基础进行分班。将相同实验室学习的研究生分配到一个班,或研究方向相近且实验室相邻的研究生分配到一个班级。相同的专业使得班级成员具有相同的学术背景,便于班级成员间交流和活动开展,这样既保留了研究生以实验室为活动单位的特征,又有效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学术氛围。这种按照“实验室-导师-专业”的优先级别合理分班,既保证了班级的基本构成模式,也可以构成和谐的学术交流氛围,有利于班级干部开展丰富的学生活动,保证同学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增强班级凝聚力。

(三)健全研究生学生组织,以党建带动班级建设

在学生团体中建立研究生会、研究生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组织,在班级中建立班委、党支部、团支部,实现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活动。在日常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加强研究生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建立基层学生骨干队伍培养体系,完善对研究生班级组织和社团的管理,通过制度约束、评奖激励、团队竞争等方式提高研究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主动性。

(四)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加强研究生沟通交流

现在各种新兴网络媒体如微博、微信、QQ等都为研究生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渠道,原本的空间距离已不能够阻挡班级同学间的交流,像现在的班会都可以通过QQ群召开,综合测评都可以在线进行操作。因此,利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手段,在没用固定教室、班级成员构成复杂、学生住宿分散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下,鼓励研究生班级积极利用网络空间,建立班级网络互动平台是非常可行的一种管理方式。

综上所述,基于研究生群体的基本特征,尤其是工科类研究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心理的特点,研究生班级精细化管理对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很大影响,有其必要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不同的学科背景、不同的专业特质对研究生精细化管理都有很大的影响,应该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发动导师力量,依托学生组织,积极探索辅助手段,把研究生精细化管理形成体系,使基层学生组织真正成为研究生自我教育管理的载体,为研究生的培养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

[1]冯宝鹏.研究生的群体特点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途径[J].石油大学学报,2004(6).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2010-11-17).http://wenku.baidu.com/ view/414501d8a58da0116c174969.html.

[3]仇金.研究生党支部与班级的组织优化和实践探索[J].成功(教育版),2010(1).

[4]王轶,何晓琼.新形势下工科类研究生的特点分析及班级建设探索[J].文教资料,2009(17).

To explore the fine management mode for graduate students

Wang Ru

(Colleg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Beijing, 102249, China)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high level personnel training.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graduate enrollment has expanded each year and the reform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of practice, university graduate student population is expanding and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 which makes the original tutor as the core and the person of the first responsibility of management mode is slightly thin. And the class as students self education, self management and self service and the main carrier of the culture,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k. 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university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student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earch,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lass construc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fine management class.

Engineering College; graduate; fine management

G643

A

1000-9795(2014)06-0176-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3-09

王 茹(1985-),女,安徽阜阳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导师精细化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V eraW an g
导师榜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