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逃避自由》读书报告

2014-04-17 07:49陈玉华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弗洛姆现代人弗洛伊德

陈玉华

(郑州大学文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弗洛姆《逃避自由》读书报告

陈玉华

(郑州大学文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自文艺复兴以来,人被解放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讨与人自身相关的问题。这篇文章通过读书学习的形式分析了现代人孤独、烦闷等生活困惑的原因及对策。文章通过对“自由”概念的探讨,和对弗洛姆思想特色的了解,来解读书中的主要内容:人逃避自由的原因、逃避自由的机制并指出最终的出路是爱和自发的劳动。由书中的内容出发,对现代异化浪潮下,人们的孤独、不安等困惑进行分析并得出“现代人应该像弗洛姆提出的那样,认识自己,自由自发的进行热爱的实践活动,实现自己的价值”的对策。

孤独;逃避自由;自由;实践活动;爱

人们一直在追求自由,可见自由对人之重要。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写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生活中我们总是讨厌别人的管制和约束,讨厌自己的生活被别人设定。总想着多点自己的时间,多点自由的空间。这是小方面的自由。如果没有这些小自由,我们的快乐将会减少。在政治上,我们想有自由的权利,所以,老一辈都会给我们讲他们是如何闹革命,如何获得现在的自由生活的;在社会上,我们想有个人自由发展的环境,所以,对一切妨碍我们发展的不好现象进行抨击。然而自由到底是什么呢?

一、自由的定义探讨

在现代汉语词典上对“自由”的有三种释义。第一种,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如自由平等;第二种,哲学上把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叫做自由;第三种,不受拘束,不受限制之意,如自由发表意见等。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不受压迫和剥削的状态,自由是不被生存奴役的状态。”[1]自由的存在,自由发挥创造力,才是正常的人,否则就是异化的,是不幸福的。

弗洛姆《逃避自由》的主题是:“前个人状态社会既为人提供了安全保护,又限制了人的发展。现代人摆脱了前个人状态社会纽带的束缚,但并未获得积极意义上的实现个人自我的自由,也就是说,他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及感官方面的潜力。自由虽然给他带来了独立与理性,但也使他孤立,并感到焦虑和无能为力。他无法忍受这种孤立,他面临着两种选择,或者逃避自由带来的重负,重新建立依赖和臣服关系;或者继续前进,力争全面实现以人的独一无二性及个性为基础的积极自由。”[2]可见,弗洛姆的自由,也是自己实现自我的自由,是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及感官方面的潜力的自由。但弗洛姆并没有给自由一个明确的定义,因为他认为:“自由是人存在的特征,而且,其含义随人把自身作为一个独立和分离的存在物加以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不同而有所变化”。

自由这么的重要,自由那么的美好,为什么人还要逃避自由呢?曾经看过一个《飞跃疯人院》的电影,也感觉很纳闷。为什么那么多人甘愿被电影里那残酷而无知的女医生统治,甘愿做些疯子,而不愿去社会上好好的过美好的生活。现在读了这本书,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知道了,现代社会人,包括我们自己有时候都是甘愿做疯子的沉默者,不敢不愿去做真实的独一无二的自己。传播学上的从众心理,甘愿平庸避免承担责任。沉默的大多数,仍然是主流。可见在知识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了解理论,认识自己,才能找到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方法和出路。

二、弗洛姆的特色

读书应该知人论世,所以我找来弗洛的资料,作简单了解。

弗洛姆是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旨在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人精神处境,弗洛姆在此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弗洛姆思想的特色便是企图调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其思想可以说是新弗洛伊德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的交汇。尽管弗洛姆有许多著作,但《逃避自由》是他最著名的一本。

从《逃避自由》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引用和阐述。并指出,书中的分析是与弗洛伊德相反的观点,它建立在以下的假设基础之上,即心理学的关键问题是个人与世界的那种特殊联结关系问题,而非每个人或此或彼的本能需求之满足或受挫。他还指出“社会不但具有压抑功能,而且具有创造功能。人的天性、激情和焦虑都是一种文化产物;实际上,人自身就是人类不断奋斗的最重要的创造物和成就,其记录便称之为历史。”

弗洛姆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马克思理论的继承和发扬,他声称,“在各种思想中,马克思的理论给予我第二大的影响”[3],“马克思的哲学和它对社会之一的幻想吸引了我”,“如果没有马克思,我的思想也就失去了直观重要的动力。”[4]

可见,弗洛姆的思想真不愧是“新弗洛伊德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的交汇”。这样,读弗洛姆的著作对我们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国家的也是很受用的。

三、读书略有惊奇处

(一)逃避自由的原因

人类本性上归属感的需要成了人逃避自由的根源。人生活在社会中需要与其周围和社会上的各色人合作,才能达到其要做的事情。正如有些心理学家研究的,人自身的天性条件比其他动物差,所以他需要努力,需要合作。这正如弗洛姆所说的人需要与自身之外的世界联系,以免孤独。感到完全孤独与孤立会导致精神崩溃,恰如肉体饥饿会导致死亡。

为什么人那么强烈的惧怕孤独呢?弗洛姆作了简单的回答:一是生存的本能需求,人只有同他人进行某些合作才能生存;二是主观自觉意识即人借以认识到自己是个异于自然及他人的个体的思维能力,是人借以克服微不足道和渺小感的凭籍。正像弗洛姆在文中所举的神学的例子一样,自从人类偷食了智慧的果实,与自然界的和谐一体的状态被打破了。人犯了某种僭越的罪恶,想成为像神一样的自由身。所以,人类与万物脱离,变得异常孤独。这也像文中弗洛姆阐述的自由与孤独相伴而生,也像一些学者总结的“孤独——自由之累”。

(二) 逃避自由的机制

弗洛姆从个人逃避机制和社会逃避机制两个方面来阐述自由的逃避机制。

弗洛姆认为,个体心理逃避机制源于不安全感觉。一旦赋予个人以安全的始发纽带被切断,一旦个人面对着与自己完全分离、自成一体的外在世界的时候,就会感到深刻的孤独和恐惧,并像逃避任何恐惧一样逃避孤独,这种逃避“具有强迫特征,它多少还带有完全放弃个体性及自我完整的特征”。他从权威主义、破坏欲、机械趋同三个方面来论述个人逃避自由的机制。并指出,这三种逃避机制是融合在一起的,人们遭遇自由与孤独的强烈冲突时,通常诉诸于这些机制,但结果往往是失败的:“它缓解了无法忍受的焦虑,避免了恐惧,使生活成为可能,但它并未解决根本问题,所谓的生活也只是些机械的强迫活动”。

弗洛姆也分析了两种社会逃避机制:一是下层中产阶级的权威主义机制为核心的纳粹主义;二是机械趋同基础上的现代民主。针对权威主义机制,弗洛姆评价说:“权威主义意识形态及实践……源于无法忍受的心理状态,同时又提供了一种治疗方案,使生命成为可能。但它们并非通向幸福和人格发展的良策”。针对现代民主,弗洛姆认为:“现代人生活在幻觉中,他自以为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而实际上他想要的只不过是别人期望他要的东西”。还指出:“教育扼杀自发性……原创的感觉、情感、愿望、思维、思想等遭到扭曲。人不再是他自己,但他自己并不知道,他趋同于匿名的权威,拿不是自己的自我当自我。结果越是这样,他就觉得无能为力,便被迫趋同。在这里,‘认识你自己’就是人活得力量和幸福的根本要求。”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人本身的弱点,阻碍了人自身追求自由的愿望。芸芸众生,“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要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活出有意义的价值。人们应该重视雅典人阿波罗神庙上的神谕“认识你自己”。

(三) 最终的出路是自发的劳动和爱

弗洛姆的思想并不是消极的愤青,只是在埋怨。他给现代人探索出了一条通往幸福的路。虽然有很多学者反对他的观点,认为他的自由梦是带有乌托邦性质的,是不可能实现的自由。但是,我总是相信人是可以有自己的幸福和安宁的。如果没有这样为自己而活的决心,那又和活着的死人有什么区别呢。正如马克思对异化的理解,他认为异化不是从来就有的,也是可以消除的。只要人能够自由、自觉、自发的进行社会实践,并把自己和世界连接起来,是会有本真自由的人存在的。也许,这也是乌托邦的思想,但是谁说信仰不可以有呢。

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弗洛姆的思想是“新弗洛伊德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的交汇”。在人的自由方面,他的很多思想是和马克思的观点相似的。他认为:“积极的自由是,全面人格的自发活动”,“个人在所有自发活动中拥抱世界,他的个人自我不但完好无损,而且会越来越强大坚固。”爱是对人与人之间融为一体的渴求,是人类最强有力的奋斗的动力,是最基本的热情,是一种保存人类种族、家庭、社会的力量……这爱是指一种创发性的爱,是指重存在非重占有的爱,它是在保存个人自我的基础上,与他人融为一体的爱。是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个性条件下的结合。这种爱使人克服孤独感和分离感,同时也承认人自身的价值。关于劳动,很显然也是指创造性的劳动。与爱一样,创造性的劳动既肯定了自我的个性,同时又把自我与人及自然联为一体。

四、对现代人孤独困惑的思考

弗洛姆对现代人有这样的描述:“他摆脱了外在的束缚,可以随心所欲地按自己意志行动思想。如果他知道自己的所欲、所想、所感是什么,他是能够按自己的意志自由行动的,但他并不知道,他趋同匿名权威,拿不是自己的自我当我。越是这样,他就越觉得无能为力,便越被迫趋同。现代人表面上是乐观进取的,实际上却被一种深深的无能为力感击垮,呆呆地注视着灾难一步步逼近,好像全身瘫痪了。”可见,现代人的困惑是对自身的困惑,现代人在滚滚的商业浪潮下,选择和被选择的机会太多了,以至于自己都听不见自己内心的想法。现代人的迷失心理,让他们觉得生活是那么的无助,个人是那么的孤立于外在的世界。

其实,正像弗洛姆所说的,人与世界脱离了。现代人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安、恐惧、不幸福。所以,四处寻找幸福的良方,其实不知生活的意义只有在生活本身,只能在生活本身去寻找。

认识自己,具有自己的主见,自觉地把投身于热爱的实践活动中忘我的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应该是解决现代人孤独、不安等困惑的办法。而不是,逃避、臣服、压抑等消极的适应规则。

[1]张峰.神圣名义下的争鸣——西方马克思主义导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2]埃•弗洛姆.刘林海,译.逃避自由[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

[3]埃里希•弗洛姆.说爱,一位精神分析家的人生视角[M].王建朗,胡晓春,译.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

[4]埃里希•弗洛姆.在幻想链锁的彼岸: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和弗洛伊德[M].张燕,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The book report of Fromm "escape from freedom"

Chen Yu-hua

(Chinese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0, China)

Since the Renaissance, people have been liberated, more and more scholars begin to study and its related problems. The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oneliness, depression and other modern life confused are analyzed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reading and learning form.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freedom", and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omm's ideology, to solve the main contents in the book: people escape from freedom of reason, escape from freedom mechanism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ultimate way is loving and spontaneous labor. Starting from the contents of the book, on the alienation of modern tide, people's loneliness, unease and perplexity to analyze and draw "modern people should like Fromm to know yourself, free spontaneous love practice, countermeasures to realize their value.

loneliness; escape from freedom; freedom; practice; love

I106.4

A

1000-9795(2014)06-0069-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3-02

陈玉华(1986-),女,河南周口人,从事文艺学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弗洛姆现代人弗洛伊德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现代人是怎样挖煤的
现代人的避难所
智珠
从弗洛伊德入门精神分析
浅谈弗洛姆的自由思想与人的孤独——对其代表作《逃避自由》的分析
心理分析泰斗弗洛伊德
不乐多冤
神数据
弗洛姆类伦理思想的主旨与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