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科研定位与特色培育研究
——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

2014-04-17 09:38方潜生黄显怀丁仁船
教育文化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城镇化特色研究

方潜生 黄显怀 丁仁船

(安徽建筑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地方高校科研定位与特色培育研究
——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

方潜生 黄显怀 丁仁船

(安徽建筑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科学研究是普通高校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能。多数地方院校因为没有准确的科研发展定位和重点研究领域,导致科研力量分散,难以做强做特,不能有效推动学科发展和办学水平提高。本文提出地方院校科研定位的一般原则,并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具体分析高校科研定位的具体依据,并提出高校培育科研特色的五条路径,为类似高校科研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地方高校;科研;特色化;定位

科学研究是推动高等学校科学发展的内在需求。只有大力提高科研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声誉,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实现学校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的同步发展。目前,地方高校均采取业绩考核、物质激励等举措推动科研工作,但由于没有准确的科研定位,科研力量分散,科研成果零散,难以形成特色,难以做强做大。科研特色定位是高校做好科研工作的首要工作和关键任务。

一、科研特色定位的一般原则

高等学校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项职能,每个高校都或多或少从事一定量的科学研究。科研特色是一个学校在某些研究领域长期积淀的科研优势,是一所学校科研水平的集中体现。科研特色的形成主要有二种路径:一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根据社会需求及自身学科力量不断调整研究方向,慢慢形成较为稳定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最终形成特色,并为社会所公认,具有长期办学历史的高校大多如此。二是一些新办院校或办学历史不长的学校,宜采用行政手段,集中资源力量,针对特定的研究领域或者服务对象开展研究,短期内形成自己的特定优势。纵观中国高校现状,目前多数学校还没有形成科研特色,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也没有稳定的研究队伍。

第一种路径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通过不断的试错最终形成特色,但也存在形成不了特色的风险。因此,多数高校将这两种路径折衷,将自发形成与行政手段相结合,通过对学科力量的充分考量,并结合对外围学校的比较分析,选择某些领域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并加以培育,最终形成特色。

地方院校在确立科研特色时必须依据以下原则:一是区域与社会需求原则。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符合区域经济特点或区域文化特色。这种需求是一种长期稳定的需求,不能随着问题的解决或者某一现象的消失而不再需要,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还会不断产生新的技术需求,唯有这样,研究特色才会持久保持下去。二是既有学科优势原则。这种优势是区域内不同学校之间的比较学科优势,而不是校内不同学科之间的比较优势。三是错位发展原则。地方院校由于办学体制和投资渠道所限, 尽量避免与其他重点高校科研方向的重复,也不能只考虑个人的研究兴趣,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科学确立研究内容。四是行业依托原则。科研特色是高校科研的一条线甚至是一个点,技术需求相对集中于某一行业。例如合肥工业大学的汽车工业、安徽农业大学的茶树栽培、安徽理工大学的地下工程,行业技术特点非常显著。离开行业依托,地方高校科研特色很难形成,原有的科研特色也很容易丢失。

二、技术需求与科研定位

地方院校的科研定位应立足于地方特有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从地方特有资源的研究中培育特色,把自身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服务地方中获取生存和发展的必需资源,将人才培养类型与科研特色有机结合,重点解决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技术问题。在确定科研定位之前,先要理清国家和地方技术需求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下面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分析学校当前面临的社会技术需求。

(一)国家、地方和行业技术需求

1.国家科技创新需求。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要以城镇区域科学规划为重点,促进城乡合理布局和科学发展;以节能和节水为先导,发展资源节约型城市,营造城市生态人居环境和发展绿色建筑。在城镇化领域要优先研究: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城市信息平台。在公共安全领域重点研究煤矿等生产事故、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和自然灾害等的监测、预警、预防技术,重点研究煤矿灾害、重大火灾、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等应急救援技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在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加强对城镇化管理等六大具体任务,从城镇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等方面设定了18项新型城镇化指标。新型城镇化建设迫切需要一支集规划设计、土木工程、节能环保、工程管理、材料科学等知识,具有先进理念、站在发展前沿、拥有创新思维的高级科技人才队伍;同时,急需构建创新联盟与协同创新平台,开展对城镇化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多学科协同研究,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作引领和支撑。

2.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目前安徽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中期加速阶段,《安徽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提出,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2030年城镇化率达到70%。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作出“建设美好安徽”的重大部署和“建设美好乡村”的重要决定,重点实施“11221”工程,积极推进低碳城市、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建设。

3.行业技术需求。作为安徽省重要支柱产业的建筑业,承担了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化平台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重任,对国民经济许多部门产生强大的波及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对整个国民经济有很强的带动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建筑技术已高度融合自适应技术、生态技术、仿生技术、智能化技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和采用。现代建筑业迫切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多领域的协同创新成果提供引领与支撑,需要更多具有先进理念、宽阔视野、集成多学科知识的人才提供智力保障。

(二)科研特色的确立

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本科院校,学校紧紧依托“大土建”学科优势,科研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与行业技术需求,认真研判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坚持科学研究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学校学科建设服务的“二为”发展思路,结合既有学科力量优势,确定“依托建筑业,服务城镇化”的办学定位。学校在充分分析国家和地方技术需求、行业技术需求、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将学校类型定位为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的应用型大学,着力培养城镇化建设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确立以应用性研究为主的科研发展主线,主要开展城镇化过程中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

具体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确立了“城镇化与徽派建筑”重点研究领域,将安徽传统建筑特色与现代城市建设有机结合,为城市高起点规划提供技术支持,传承和发展安徽区域建筑文化;确立“节能环保”重点研究领域,以城市节能、绿色建筑和巢湖治理为重点研究内容;确立“先进建筑材料”重点研究领域,以环境功能材料为主要研究内容,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保障;确立地下工程重点研究领域,重点研究城市地下广场、地铁、地下隧道建设的关键技术,为城市空间拓展提供技术支撑;另外,针对安徽产煤大省的特点,确立公共安全重点研究领域,主要开展煤矿灾害、重大火灾、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预警、预防、应急处理等关键技术。

三、科研特色的培育路径

明确了科研定位与科研方向后,学校主要通过五条路径来培育和彰显特色。

一是构建校校(院)协同创新联盟,以承担国家重大项目来培育科研特色,推动重大集成创新与示范。现代技术日益复杂化、交叉化,重大科技创新一个院校、一个学科很难完成,需要借助多个学科协同研究,将各自为战变为协同有序,形成合力。2011年学校与东南大学等十三个省市知名高校形成创新联盟,共同承担“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主持其中子课题“建筑空间被动式节能设计与适宜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项目成果将引领建筑业健康发展与技术升级。2012年学校主持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徽派古建筑群落保护利用和传承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在全国首次以地方高校为主整合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科技资源,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主要开展徽派古建筑营造理念、风格的挖掘提炼,徽州传统聚落宜居改造和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将徽派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成果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安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中。

二是构建“政校企”创新联盟,以产学研合作培育科研特色,直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学校将服务建筑业的目标定位确定为由支撑转向引领,瞄准建筑业未来发展需求,聚焦学科前沿,紧紧抓住建筑业中具有基础性、共性、关键性、前沿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科技协同创新。加强校政合作,构建政产学研战略联盟。学校先后与省住建厅、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池州市、铜陵市等政府及建设主管部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建工集团、两淮矿业集团、海螺集团、徽商集团、皖维集团、中铁四局、十七冶、日立建机等大中型企业和有关科研院(所)签订技术合作协议。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年承担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项目200多项,研发经费5000余万元,成为推动安徽建筑业技术进步的中坚力量。承担“广州下沉式地铁广场”、“合肥中心城区下穿道路”、“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扬州特大公路桥”、“京福高铁”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严酷环境对军用机场混凝土道面多发性破坏机理与防治技术”成果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与皖维集团共同完成的“功能性聚乙烯醇研发及产业化”成果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应用于三峡大坝等重大工程。与淮南矿业集团公司合作完成的“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发明金奖,创造经济效益30多亿元。

三是强化内涵发展,以科研平台建设培育特色。科研平台是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科研水平、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整合资源力量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起重要作用。学校着力建设“建筑能效控制与评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筑健康监测与灾害预防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建筑节能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智能建筑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先进建筑材料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建筑结构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研究中心”等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学校平台特色显著,仪器设备先进,主要围绕建筑业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对未来建筑业发展技术开展前瞻性预研。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科研团队建设培育特色。科研团队是一个技能互补、为了共同的科研目标而相互协作的正式群体。稳定的科研团队是形成科研特色的根本。学校加强学术带头人引进与培养,不仅注重学术带头人的学术影响,还加强带头人的学术道德培育与管理能力提升,提高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凝聚力。在人才引进中,充分考虑到技能互补性,避免“近亲繁殖”,将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松散的科研团队逐步构建为以共同科研目标为中心的稳定科研团队。科研考核中,既有科研团队考核指标,也有个人科研指标,形成双层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学术专长,形成兵团合力,提高了科研工作效率。目前已形成“建筑节能创新团队”、“建筑与地下空间结构创新团队”、“工程防灾和减灾技术创新团队”、“徽派建筑与城镇化发展创新团队”、“先进建筑材料创新团队”、“水污染控制创新团队”等六个科研团队。

五是强化科研成果转化,提供特色化民生服务,提升科研特色品牌。学校组织由学术骨干为指导,以研究生、本科生为主体的社会服务团队,开展特色化科技服务。启动“万名大学生服务美好乡村建设”活动,为200多个乡村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完成100多个中小学校舍安全监测和维护,完成12个棚户区改造工程。将污水处理技术应用于偏僻农村地区,帮助实施饮用水安全工程,涉及单位300多家,惠及人口2000多万;发挥学科优势,服务传统民居的适宜性改造,以黄山“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为依托,在技术上帮助农民改善居住条件与居住环境。利用学科力量,承担大别山片区建设人才培养任务。学校还设立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研究院、勘察研究院等对外服务机构,积极转化学校先进科研成果,直接服务新型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科学研究,教师活跃于本学科、本专业前沿,对专业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有利于把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形成良好的学风。科学研究是汇聚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是造就名师的必由之路。一个高校如果没有特色化的科学研究,难以形成自己的学科优势,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难以生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高校更应主动地适应区域技术需要,兼顾科研特色的稳定性与动态性,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既要坚持特色又保持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安徽建筑大学在此走出一条特色化发展道路,既有力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又实现自身快速、科学发展。

[1] 哈肯.协同学—自然成功的奥秘[M].戴鸣钟译.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

[2] 刁培萼.试探21世纪教育文化发展走向[J].教育文化论坛,2010(6).

(责任编辑 杨军昌)

Research on Orien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f Local Universities——A case study of Anhu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FANG Qian-sheng HUANG Xian-huai DING Ren-chuan

(AnhuiUniversityofArchitecture,Hefei,Anhui, 230601)

Scientific resear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University. Most local universities have no accurate orientation and key areas of researches, making their research efforts dispersed. It is difficult for them to conduct strong and characteristic researches, thus failing to promot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and raise school running leve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general principles for local universities to locat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aking Anhu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s a case, analyses the basic premise of specific research orientation, and presents five rupaths to foster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fic research, provide experience for similar universities to follow in developing specific research.

local universities; specific researches; characteristic; orientation

2014-03-23

本文为安徽省教育厅重大委托教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方潜生(1962-),男,安徽建筑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智能建筑、高等教育管理。

G640

A

1674-7615(2014)02-0006-04

猜你喜欢
城镇化特色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特色种植促增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中医的特色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完美的特色党建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