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

2014-04-17 12:22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导学成员评价

康 峰

(大庆市第六中学 黑龙江大庆 163111)

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

康 峰

(大庆市第六中学 黑龙江大庆 163111)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对学生的满堂灌,满足于教学过程完满,对于不能领会自己意图的学生只会哀叹学生愚蠢,就象医生看不好病却要骂病人不按医生意图生病一样荒唐。很老师苦于学生听完一节课却没有任何笔记、老师所讲再多也是白费的现实。学生学法的研究才是教研工作的重点与突破点,也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个人的提高的重点。因此,本文就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作一些探索,在充分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尝试和探索。

历史小组;导学;研学;合作学习

一、科学合理的小组分配

1.小组分配应遵循组间“旗鼓相当”的原则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中要考虑学生的成绩、能力、兴趣、性别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般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来分配每组的成员,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才会增加合作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

2.小组成员角色任务的分配

在历史课堂的分组上将全班分成大致8个组,每组大致6个人,每组编为1,2,3,4、5、6号。选出历史组长(历史成绩较好,组织能力强)1,2号成绩较好,3,4号为学习基础一般,5、6号为学习成绩薄弱同学,在自学、互学、群学时,由历史组长主持交流,并且1、2号负责辅导和督促3、4、5、6号完成问题。组内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避免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泛泛而谈,又避免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跟帮搭车”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还可以互换角色。好中差学生的交错搭配,以小组取得成绩对小组评价,这样让每一个优秀学生心甘情愿地辅导落后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3.红旗小组评比

小组进行红旗评比。组长获旗手称号,给予奖励,如加分等,激发小组的合作竞争意识。

二、教师要利用好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是基于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必须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最大潜能,讲求整体目标达成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时,主要应从小组成员分工是否合理、小组合作方式是否恰当、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整理报告是否科学方面来评价;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从小组合作任务的执行完成情况、与别人合作学习的好与坏、思维的创新性等方面来评价。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在评价小组学习成果时,重点看小组中的每个人是否都参与到讨论中来,小组在展示回报过程中内容是否完整,在讲解时是否教态自然,是否讲到位,是否挖掘到新的东西。以这些为评价机制,让其他小组也参与进来,教师打分和学生打分相结合,做到公平和公正。形成“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1.导学:每节新课前由老师布置预习题,要求同学们独自完成。如《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课,课前布置如下问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时间、地点,一大纲领内容;二大的纲领内容,与一大纲领内容对比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条件、时间、会议;北伐对象、时间,国民革命失败时间、事件。充分的自主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每个小组组长督促本组同学完成预习。并了解情况,找出预习的重、难点,在小组内分工,每人一份任务,查找相关资料。

2.自学:学生按照导学问题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解决导学预留的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好记录准备提出来。

3.研学:学习反馈阶段,分小组回答导学问题,其他组可以补充。针对重难点,由相应负责的同学发言讨论。同时老师适当帮助引导,师生交流,对重点补充讲解,加强学生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4.检验:精选几道习题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巩固所学知识。检验也可以搞组间PK大战在探究完新课后,各小组还可开展PK大战。同一问题指定每组的几号来回答,答上的加分,答不上的扣分,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确定每组几号回答。也可以每小组的1,2,3号挑战其他小组的4号。挑战的内容是每节课所上的内容。要求4号需站在讲台上接受其他同学提问。答对的加相应的分数,答错的不加分。这样的挑战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不管是接受挑战者还是被挑战者都得到了锻炼和对知识的巩固。

加强小组评比,其表现好坏直接影响到本小组每一个成员的评价,让小组成员能肩负一定的责任,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不可替代的感觉,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这个时候充分发挥组长的“小先生”的作用,有利于全体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样每个小组成员为了让小组获得好的成绩,都必须进行个人的努力,否则就会拖小组的后腿。同时,学得快或好的学生也会从小组和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去积极帮助学得慢或不好的学生,而学得慢或不好的学生也自然更开放地接受帮助,积极地寻求组员的帮助,这加大了组员间的相互依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让组员各自承担总体任务的一部分,并对这部分工作负责,这样就使个人贡献在组中真正不可替代。

凡是小组合作能够掌握的知识,教师不再作补充。因为,有的问题由教师来讲需要十多分钟,但换成学生看书,往往只需要三、四分钟就可以明白。如果这些基础的知识都由教师来讲,一是时间不够,课堂内完不成教学任务;二是没了层次感,学生容易疲倦,提问的时机一般在学生对新旧知识发生矛盾碰撞之时切入为佳;从问题提出到点名让学生回答应有一个适当的停顿,停顿时间的长短,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反应情况而定;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易过多,若把对文本的解读直接肢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阅读课近乎习题讲解,这样的课堂之上学生主动思考、有效思维的余地很小,更缺少质疑探究的空间,其思维品质难以得到切实提升。

2.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作出及时、明确的反应,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让学生的思维向正确的方向探索,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那些表面的、肤浅的、幼稚的思想向纵深处发展。

3.教师要有较强的“控场”能力,使学习做到“活而不乱,动而有序”。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更需要教师潜心研究,不断探索,注意提问的多样性、艺术性。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又有吸引力的问题,会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相信有我们的努力,语文课堂的未来会越来越精彩,越来越艺术。

[1]祝春娟.初中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04).

Make the questioning flowers bloom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 Discussion on the art of "effective questioning in Junior Chinese classroom"

Ruan Lin-hai

(Xiaoshan District Hongshan Farm School, Hangzhou Zhejiang,311200, China)

"Ask" is one of the commonly used teaching methods in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 "ask" can make the students gather beautiful flowers to think, can make the language classroom have the beauty of art. Classroom questioning should show teachers’ in-depth study on textbook, derived from the text, based on the student, the flowers bloom rationality; identify the incision, lit the flower of wisdom; to be in the details at the question,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to capture the sharp flowers; capture the generation, because of the situation and asked, wipe out the collision flower. Make art questions to blossom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effective questioning; classroom teaching

G633.5

A

1000-9795(2014)05-0248-01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3-10

康 峰(1978-),男,河北曲阳人,中级职称,从事高中历史教学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导学成员评价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