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问题的探讨

2014-04-17 13:27温晓平马秋明
继续教育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期刊培训

温晓平 马秋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 712100)

【温晓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副编审,硕士,主要从事科技期刊编辑研究。马秋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编辑,硕士,主要从事科技期刊编辑研究】

科技期刊从业人员中存在大量未接受过编辑专业教育的工作人员,科技期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不但要求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能够紧跟科学研究发展的步伐,而且要求他们能够及时掌握日新月异的传媒技术、编辑技术、传播技术,建立一套健全、系统的继续教育制度,因此,对科技期刊从业人员进行切合实际的继续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1][2]。此前,由一些科技期刊学会组织的编辑上岗培训班、主编上岗培训班、编辑业务培训班等岗前教育,为我国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培养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存在培训知识面窄、培训内容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3]、培训时间紧等不足。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全面部署开展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但从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过程和效果看,存在为“学分”而被动参与,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培训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指导性、针对性不强,以及培训组织缺乏计划性等不足,但尚未见对此进行深入探讨的研究报道。为此,本文试图从科技期刊编辑的视角,对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以期抛砖引玉,引发大家思考,进而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

一、继续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从2010年起,新闻出版总署继续教育培训中心正式开始组织实施对包括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在内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培训,其中包括课程选择自由、学习时间灵活的网上远程教育培训和委托一些行业学会举办的专题形式的集中面授培训。通过三年多坚持不懈、富有成效的教育培训,广大科技期刊编辑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知识结构得到拓展。但综观继续教育培训的组织实施过程,其中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面授培训组织不够严密,培训计划的透明度有待提高

由于新闻出版总署在继续教育培训要求中明确要求每人每年有72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其中必须包括24小时的面授教育,因此,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部门、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行业学会有权或者得到授权可以举办继续教育面授培训。由于科技期刊办刊单位,一般多依附于主办单位,依靠主办单位下拨经费支持办刊工作,经费较为有限。同时,期刊编辑部门人手不够,年度内有什么培训安排,培训内容是什么,培训受众均难于提前知悉,所在单位也就无法提前做出安排,以及进行经费预算和人员的调配。

由于年度培训缺乏计划性,在此形势下,一些部门或者投机者看到有利可图,依靠组织旅游考察为吸引,假借新闻出版总署下级部门或者与新闻出版总署相关部门合作的名义,在全国各地组织培训。据粗略统计,笔者每年收到的相关邮件有三十多件,有些没有认真鉴别培训机构资质的科技期刊从业人员,在参加培训后难于取得承诺的学分,或者不能得到新闻管理部门认可的、有效的继续教育培训证书,使学员的利益受到损害。

(二)培训课件内容缺乏针对性,学员自主参与性不高

从2010年开始实施网上远程教育培训,所设计的课程涵盖了出版行业的所有门类,具有“大而全”、针对性较差和不能急学员之所需的不足。对科技期刊编辑来说,可供选择的与实际工作有关的课程相对较少,按2013年提供的在线学习课程,共有领导讲话、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行业经营管理和行业动态、期刊出版与经营、网络出版与数字传媒等12个类别197门课程,若减去在不同类别中重复出现的15门,则总共提供的课程有182门,其中与科技期刊出版有关的,包括法律法规与管理规定、期刊出版与经营、选题策划与编辑出版、网络出版与数字传媒、综合课程及党的群总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的课程仅有40多门,大多数课程虽然具有拓展知识面的作用,但有些课程确实与实际工作偏差很大,与编辑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本质、目标差距较大,难以为编辑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在实际学习活动中,除了选择与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有关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课程,为了能取得72学时学分,只能选择其他一些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甚至无关的课程,如颈椎病的预防、摄像技术等课程进行“拓展”,无疑存在培训课程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强的脱节问题。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涵盖范围很广,出版社和各类期刊编辑人员工作内容、着眼点有很大差别。因此,采用同样的培训课件和相同的内容,难以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学习中就存在继续教育知识吸引力不够导致的“走过场”、“凑学分”现象,难以收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三)培训实践重形式、轻实效,难于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启动三年多来,尚未见到有关培训实效的调查研究和阶段性总结报告。每年实际开展的继续教育多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任务性,往往存在一定的形式色彩,重数量轻质量,培训者更多地考虑是多少人参加了培训以及成功组织了多少次教育培训,而不是立足于培训是否取得了实效,而受培训者更多关注是能否顺利获得学分,以便应付有关的注册和续展工作[4]。因此,培训组织部门完成任务式的培训,难以调动受众的积极性,为了获得学分、为了顺利注册和续展而学习成为不争的现实,从而造成了资源和时间的浪费。因此,在面授培训中,遇到不感兴趣的讲座,出现了“教师讲得很认真,学员听得辛苦”现象,学员处于一种被动的“要我学”而不是主动的“我想学”的状态,培训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四)培训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对实际工作缺乏指导性

一些专题式的面授培训,专家们的讲授多是前瞻性的研究、理论性的分析或国内外发展形势的介绍等,虽然对编辑从业人员拓宽知识结构、认知视野有一定意义,但其培训对象应该更多地适合于管理层面,而缺乏对编辑部、期刊社实际编辑工作的指导性培训,让受培训者似乎接受了一些启发性的教育,但实际操作起来不知所向、难以应对。比如,有关开放存取、数字化出版等的专题讲座,由于培训时间所限,主题讲座犹如“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接受培训的广大科技期刊编辑人员虽然对期刊发展趋势有一些大致的了解,但对如何具体实施、实现和应对,却没有明晰的思路,陷于无法下手、无所适从的境地。

(五)培训内容创新性有待提高,课程设置缺乏连续性、递进性

网上远程教育培训和面授培训提供的一些课件更新力度不够,以2013年网上教育课件为例,在182门课程中,当年新加课件大概不超过20%,且新设课件多以领导讲话、政策法规的形式出现,存在课件更新较慢及无对口专业、切合实际的新课程可供选择的尴尬;培训专家准备的教材、讲义不能跟踪办刊实际,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对编辑工作遇到的新问题、新变革不能做到及时跟进、深入分析;而有的培训专家,过分追求“新”、“奇”,课程内容不够深入、主题不够明显、准备不够充分,并缺乏连续性和递进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临时组团的迹象。

(六)对培训对象的层次缺乏区分,培训目的不够明确

但就期刊编辑而言,目前应该接受培训的人员包括期刊社、编辑部领导和新、老编辑,由于工作内容、编辑能力、需求知识的不同,新编辑迫切需要了解掌握的是有关出版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编辑的基础理论、编辑技术等,具有一定编龄的编辑人员则应以拓宽知识面的更新知识培训为主[5],对期刊社、编辑部领导则应注重政治方向、出版政策、领导艺术、期刊发展战略等的提高和强化。期刊类别不同,其从业人员的知识需求也存在差异,如对学术期刊、科普类期刊、纪实类期刊和通俗期刊的编辑人员,统一采用相同的培训课程、培训形式,势必难以收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二、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管理与宣传,强化培训资质审批,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虽然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有关管理部门还需要理顺关系,强化对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加大继续教育必要性、迫切性、执行力的宣传,结合责任编辑注册续展工作,强化管理力度,从根本上改变编辑人员对继续教育工作“形式主义”及“应时性”的判断,增强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还应加强培训效果的分析和监督,以便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和方向,有效避免培训教育流于形式的不足[6]。管理部门还应严格培训机构的管理,对培训资质进行审核认定[7];要重视培训计划的制订及提前公布,并在前一年年底或者下一年年初,在相关网站及时公布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和培训机构,让广大编辑人员做到心里有数,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能够自主决定培训时间,避免参与培训的盲目性、被动性。应该大力发挥行业协会,如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对科技期刊工作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因为这个团队有国内最具经验的科技期刊编辑实践者和领导者,只有这个团队最了解科技期刊编辑的知识结构、知识缺陷和学习需求,由其组织的培训最能贴近编辑工作的实际,也能正确引领期刊工作的发展方向,激发科技期刊编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与培训对象的沟通,合理设计课程内容,丰富培训形式

首先,在课程的设计上,应多做调查研究,可以通过建立QQ群、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加强与培训对象的沟通,了解培训对象的知识需求,使培训课程的选定能够做到按需设课,以达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增强科技期刊编辑参加培训的兴趣,保证培训效果的实现。其次,培训形式应该多样化,例如,可以通过组织专题研究、建立研究基金的方式强化科技期刊编辑的参与性,然后在培训中选择有创见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汇报,提高培训内容的先进性、创新性、连续性。再次,在教育培训活动中要重视先进办刊模式、办刊经验的交流与学习,改变培训中的“填鸭式”宣讲;还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就近穿插安排到一些期刊社、编辑部的考察,通过对先进办刊模式、编辑方法的考察学习[8],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和领导的管理经验,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目的。

(三)强化主办部门及刊社领导的认识,重视继续教育培训的组织与投入

科技期刊培训业务管理部门应强化制度建设,加强期刊主办单位主管领导对继续教育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其能从期刊发展的长远角度认识科技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保证继续教育政策的贯彻和执行,并在经费投入、培养时间安排、培训方案制定等方面配套制定相应的措施,将每年每个编辑的继续教育培训成绩能纳入编辑人员的年度考核之中,并使组织形式制度化,不要只管用人,不管培养人[9],而应以人为本,谋划未来。

(四)编辑人员要改变态度,增强继续教育的主动性

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应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能只埋头做嫁衣、关门办期刊,而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应主动走出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讨论,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既要做一个合格编辑,也要立志成为“杂家”、“大家”。科技期刊编辑不能只满足于自己能编会校的现状,应拓宽自己的能力,如市场营销能力、广告策划能力、内容策划以及组稿和约稿能力等,以适应新时代对科技期刊编辑的高要求。另外,在工作中还应注意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自己对期刊数字化、网络出版等新传媒形式的认识,应对数字化出版对传统科技期刊编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挺立潮头。

[1]崔 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EB/OL].(2012 -03 -27).http://edu.people.com.cn/h/2012/0326/c227696 - 4031479646.html.

[2]吕晓东.建立出版继续教育制度的N个理由[J].中国编辑,2004(5):25-26.

[3]余惠先.论编辑的继续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14-16.

[4][5][6][9]赵晓东.对编辑继续教育问题的探讨[J].成人教育,2011(6):73 -74.

[7]高雪莲,刘 菲.责任编辑继续教育学时获取途径的探讨[J].编辑学报,2013(4):184-186.

[8]陈丽华,王 坤,郭 伟.关于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必要性的探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6):70-72.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期刊培训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