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学院与城市社区教育中心功能定位探析

2014-04-17 13:27张连民
继续教育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学院中心社区

张连民

(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北京 100013)

【张连民: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双龙教学区副研究员,研究生,主要从事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研究】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社区教育

美国社区教育协会认为,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理念,是建立在社区学校的基础上的,它致力于为每一个社区成员(包括个人、学校、工商界、公众和私人组织)创造机会,满足每一个成员的多种需求。在我国,社区教育概念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以全体社区居民为教育对象开展的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优化社会环境,密切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化社区,促进社区建设和发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2.城市社区教育中心

城市社区教育中心指在省、市、区或街道层面设立的各种类型的社区教育专门机构,包括设立的社区学校、社区教育学校、街道市民学校、市民教育中心校、社区学院分院等。社区教育中心按照其投资来源可分为自建型和依托型两类;依据其是否具有独立法人身份,可以分为法人型和非法人型两种类型。非法人型的社区教育中心在街道层面属于街道的内设科室或部门。在社区教育网络中,社区教育中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社区教育开展的桥梁和纽带。

3.社区学院

社区学院(也叫社区大学、社区教育学院或区级社区教育中心;在中小城市市设立在市级),指的是设立于社区、由地方教育行政机构认可并接受其督导的、主要为所在社区成员提供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或社会性的文化生活教育等方面服务的教育、培训实体。社区学院是在优化整合区域内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资源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其前身大多是区属成人高等学校,如业余大学、电大分校、成人学校等。这些区属成人高等学校面向全区居民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同时以市民教育、中小学校外教育为主,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各类社区教育。

二、社区学院与城市社区教育中心在不同时期的功能定位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大城市出现了第一批社区学院。此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教育行政部门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培训基地和网络建设,夯实社区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综观社区教育的发展脉络,社区教育中心与社区学院的功能定位是不断充实和拓展的,其功能和定位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形成三级社区教育网络,明确各自层级定位

《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6号)明确指出:“要在整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以区(县)社区教育学院或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以街道(乡镇)社区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居委会(村)社区教育教学点等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自此,全国各地陆续建立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相互衔接、贯通的教育体制和更为开放、灵活的学校制度,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龙头、以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和各类中等学校及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为主体、以居委会市民学校为基础的“三结合”的社区教育网络。社区教育中心成为实现区域社区教育目标的平台,社区学院逐渐明确定位,关注全区社区教育发展,以满足社区居民较高层次的学习需求。

2.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发挥网络整体效应

2007年,北京市发布的《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决定》和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2007]18号文件《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意见》都提出,构建以社区学院为龙头,以街道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以社区内中小学校、居民小区办学点、村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社区学院在社区教育中担当重任,它既是市民终身学习的平台,又是指导本区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的平台。换言之,社区学院既是办学机构,又是指导机构。社区教育中心是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主体和基地,在区、街、居三级社区教育培训网中居于承上启下的核心位置。社区教育中心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发挥着组织管理、整合资源、开发课程、开展培训的骨干作用,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重要的组织基础和载体。围绕新时期的社区教育任务,全国各地纷纷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在实践中夯实社区教育三级网络,推进社区教育深入发展。

3.立足学习型城市建设,拓展多项社会教育功能

京教职成[2011]3号文件提出,社区学院是推动学习型城市的重要力量,是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基地,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的社区学院建设应着眼于这样三个基本功能,即服务市民学习的教育机构、统筹区域学习资源的协调机构、市民学习成果的管理机构。从上述功能定位可以发现,社区学院在新时期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延伸出协调和管理职能,而位于三级网络中心地位的社区教育中心在街道层面也有这三大功能。社区学院功能的拓展增加了三级网络纵向吻合度和关联度,以及横向整合度和社会影响力。社区学院和社区教育中心功能定位的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为二者在实践层面的探索提供了依据。2011年以来,全国各大中城市掀起了社区教育发展的热潮,实验基地、实验项目不断推进,社区教育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效果明显。一些小城市也开始成立社区学院,发挥社区学院的统筹作用和社区教育中心的主体作用。

三、新时期社区学院与城市社区教育中心在实践中的功能定位

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的社区学院和社区教育中心在新时期都有明确的功能定位。而在这一功能定位的框架下各地社区学院和社区教育中心功能作用的实际发挥,则受到依托平台、自身实力、本地需求、网络体系等因素的影响。

1.在实践中依托广播电视大学,拓展社区教育功能

从全国各地的发展看,上海、常州、泉州等地依托广播电视大学成立市级社区教育业务机构,这些机构发挥指导、管理、考核、统筹、资源建设和教育研究的多重功能。比如,上海社区教育专门机构可以概括为“1+3”的体系。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依托上海远程教育集团、上海电大,成立市级社区教育业务机构,以指导社区学院、街乡社区学校、学习点或村民学校开展工作。社区学院承担了大量的社区教育工作。作为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社区学院发挥开展多层次、多规格、多类型教育服务的功能,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以及参与社区经济建设的功能,即依托普通高校,发挥社区人才、科技、网络的优势,承担科技开发、咨询、研究,推动社区经济建设。福建泉州社区大学是依托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泉州分校成立的,集终身教育教学、指导、管理、研究、协调于一体的远程成人高校和办学机构,其功能定位为泉州市终身教育指导中心、信息中心、研究中心、资源中心。江苏常州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依托建立社区大学,并以此为引领,借助电大系统办学优势、电大远程教育网络学习资源、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发挥管理、协调、建设、推广职能,着力推进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

2.在实践中依托成人教育渠道,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

最早成立的社区学院是在优化整合区域内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资源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其前身多为区属成人高等学校,如业余大学、电大分校、成人学校等。这些区属成人高等学校面向全区居民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同时以市民教育、中小学校外教育为主,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各类社区教育。例如,北京市朝阳社区学院按照以学历教育为基础、以非学历教育为重点、以社会文化生活教育为特色,整体推进学院发展的基本思路,主动对接社会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服务,努力向“居民学习服务中心、社区教育指导中心、课程教材开发中心、社区教育理论研究中心”四个中心发展,突出自身教育的综合性、职业性、社区性特点。杭州市的社区学院则定位于“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为市民服务,指导基层社区教育,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应起到的作用”。以成人高校为依托的社区学院充分利用成人教育渠道的优势,通过三级或四级网络中社区教育中心的中转服务,把课程、网络资源等送到各个教学点。社区学院和社区教育中心在课程开发、教育培训和研究创新方面的链接不断深入,渠道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

3.成立省级社区教育中心指导统筹区域社区教育

近几年,长三角地区相继成立省(市)级社区教育中心,旨在突破资源开发整合、学分互认、政策咨询等方面的瓶颈。2008年,浙江省成立了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江苏省也于2009年初成立了省社会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这些中心的功能定位是:加强统筹规划,指导建设富有区域特色的适用资源;指导建设规范的社区教育平台;协调资源整合共享,建立数字化学习服务体系;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市场化的教育“淘宝网”;拓展学习服务功能,探索构建学分互认系统。

在这一定位之下,省级社区教育中心探索了“联合办学、资源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新型教育模式。在省域内统筹社区教育资源,实现横向的沟通联合和纵向的衔接融通。在这一构建之下,社区学院依然发挥了教育的关键作用,而它对其他各类社区教育中心的业务指导也更加顺畅。

四、如何发挥社区学院和社区教育中心的功能

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新时期社区学院都被赋予服务市民学习的教育机构、统筹区域学习资源的协调机构、市民学习成果的管理机构等三个基本功能。社区学院已成为集学历或非学历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的教学、服务与管理于一体的市民身边的大学。

社区学院三个基本功能的实现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社区学院加强三级网络的紧密联系,弱化社区教育中心的行政职能,强化其教育职能和辐射作用。同时,在三级网络建设中,社区学院要在社区教育发展和学习型城区建设中确立自身的关键位置。二是加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综合教育协调服务能力,能够依靠实力聚集社区教育中心。

1.构建社区教育多中心治理模式的关键位置,发挥社区学院的辐射作用

当前,我国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学校—行政型”教育管理体制。这样的体制便于统一管理和调动学校系统的教育资源,但不利于整合社会各类教育资源。未来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将由自上而下型向均衡合作型转变,“学校—行政型”逐渐向“社区—社会型”转化。以社区为居民学习、发展的空间,促进教育和社会的一体化,实现社区教育与社区建设的沟通与互动。以奥斯特罗姆夫妇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多中心治理”的理论,强调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认为这样的治理模式是充满竞争、富有成效和活力的。

社区教育多中心治理模式的治理主体包括政府部门、教育培训组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居民委员会、非政府组织、私营企业等。在社区教育发展中,各个主体由于角色不同,在互动合作中互相依存。在主体间上下结合的互动中,社区学院确定自身在这个互动网络的关键位置,在各种协调机制基础上,通过共同参与、互相合作、民主协商、平等竞争,建立多元化互动管理网络,实现服务与管理的辐射功能。

2.提升社区学院综合能力,发挥社区学院的龙头作用

社区学院龙头指导作用的发挥依赖于社区学院的综合实力。在学习型城区建设中,完善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社区学院依法自主办学的办学模式,有利于提升社区学院的生存发展能力。第一,社区学院要树立良好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以提升整合和统筹能力。第二,要立足国内外社区教育的发展趋势,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社区教育理念、教育形式、方法和手段,开展国内国际社区教育合作交流,提升社区教育项目运作和开发评估能力。第三,要依托三级网络构建互动平台,发挥社区学院人才优势,增强发展创新能力。第四,要提升教育培训服务能力和终身学习服务能力。社区学院的龙头作用既可以在社区教育三级网络中发挥,也可以在多中心治理模式中发挥,还可以在多边合作中发挥。引领来自于实力,统筹来自于资源。只有社区学院的综合实力得到社会的认可,聚集效应才会产生。

3.立足区域发展,发挥社区学院的协同整合作用

开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化社区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市民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以社区教育中心为衔接点,社区学院要统筹协调区域学习资源,将学校、社会组织和文化场所教育资源有效纳入到社区教育发展网络中。社区学院在社区教育三级网络中,通过社区教育骨干培训、教材开发、科研指导和项目的评估等方式,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中心承上启下的作用,借助区域优势实现横向组合与纵向联合。社区学院要立足区域发展,融通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协同整合人力资源,建立师资库,服务区域师资需求;协同整合网络资源,建立数字化学习平台,服务区域学习需求;协同整合区域优秀人才,加强人才的流动与培训,发挥自身整合功能,服务区域发展。

[1]刘维俭.终身教育视野下社区大学的功能定位与时代内涵[J].继续教育,2012(3):16-19.

[2]杨淑珺.省级社区教育中心指导资源建设的功用探析[J].成人教育,2010(6):47-48.

[3]杨永清.地市社区大学开展社区教育的功能定位与模式选择——以泉州社区大学的社区教育模式实践为例[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28-31.

[4]陈龙根,胡中波.多中心治理: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J].成人教育学刊,2012(12):49-52.

猜你喜欢
学院中心社区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初等教育学院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学院掠影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