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提升文科专业大学生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2014-04-17 13:27
继续教育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文科情商志愿

章 洁

(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江苏南京 211171)

【章 洁: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

一、引言

在就业竞争日益激励的今天,大学文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越来越广,专业对口率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职位不再有专业限制,但就业困难却日益普遍。同时,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近几年正引起越来越多的高校就业管理者的高度关注,那就是“90后”大学生身上的诸多问题,比如娇生惯养、时间观念差、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有个性没自信、人际交往能力弱、文明礼貌素质欠缺、自主自控自制能力差等正成为大学生求职时的软肋,许多文科专业毕业生因此而难以找到工作或是入职不久就被迫离职。特别是一些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专业能力也非常突出的毕业生在求职时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甚至语无伦次,或是太自我无法与别人合作、太强势不尊重别人而遭到招聘单位面试官的婉拒,这些学生就是智商高而情商低的典型。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完成的《转型期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2011年)报告,调查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放了超过1万份调查问卷,调研结果表明在招聘时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责任意识、敬业精神等毕业生的软实力。同时,根据著名教育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的研究,有效的口头沟通成为众多行业的第一重要的工作能力,还有积极学习、协调安排、时间管理、理解他人等也位列最重要的工作能力前三位。根据笔者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经验,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文科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心理素质、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或非专业性能力,也就是软实力。

大学生软实力的提升不仅需要依靠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来实现,还需要积极拓展社会实践渠道,让大学生在真实的社会中磨炼成长。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重要形式,也为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根据麦可思的研究数据表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公益类社团(包括志愿者协会等)比未参加的在“积极努力、追求上进、人生乐观态度、包容精神、乐于助人、社会公德”等价值观方面有明显提升。根据笔者的走访和调研,证明志愿服务对提升文科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成为增强文科专业大学生软实力、提升文科专业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志愿服务对提升文科专业大学生软实力的积极作用

1.志愿服务是提升文科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抓手。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最基本、最核心的素质,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立足社会、获得认可的前提条件。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工作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实实在在、持之以恒的志愿服务已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服务国际体育赛事、博览会、展销会、交流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之后,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日益高涨、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服务公共设施、重要展览会、重大纪念活动以及开展政策宣讲、成就宣传等之后,大学生对国家的日新月异、蓬勃发展有了更直接、更全面的了解,更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触动,更加坚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的信念,更加认同“中国梦”;在服务弱势群体、支教扶贫、抗震救灾、节能环保宣传等之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日益强化;在参加关爱他人、文明引导、美化环境、普法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之后,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公民素养和法律意识也得到明显提升。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本身就是大学生思想觉悟高的表现,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形式。正是在志愿服务中的历练成长、勇于奉献使大学生成长为勇于承担、能够承担的一代,从而被社会认可,被世界感动。

感动中国的杰出志愿者徐本禹就是在支教志愿服务之后、在被纯朴的村民感动之后确立了改变支教地村庄贫穷落后状况的志向;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90后‘支教玫瑰’”赵小亭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深受教育,从而激发内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南京晓庄学院文科专业大学生的调查中,有75.4%的学生认可“志愿服务有助于培养社会责任”的观点。这些充分说明了志愿服务是进行大学生道德实践的有效途径,是提升文科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抓手。

2.志愿服务是提升文科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良好职业素养的重要载体。素质或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文化素养、文明素质、待人处世的态度等许多方面,良好的修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位与价值,它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展现出来的重要软实力——人格魅力。正如绝大多数人愿意与素养好、素质高的人的交往,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愿意选择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并且越来越多的认同综合素质比课本知识更为重要的选人原则。敬业精神被广泛认可为职业素养的第一要素。因此,那些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可信、积极进取、吃苦耐劳、谦虚谨慎、知耻明礼等优秀品质且形象气质较好的文科专业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深受欢迎。

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用微笑和爱心展示着热情大方、真诚友善的良好形象,用真情和汗水诠释着纯真自然、不畏艰辛的青春风采,在赢得社会广泛好评的同时,也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学会识大体,拘小节,学会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学会关注细节、踏实做事,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是否得体,也学会从个体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况且投身志愿服务、热心公益事业正是大学生乐于助人、勇于奉献优秀品质的体现,而能长期坚持志愿服务或取得不少成绩更是反映了大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意志坚定、毅力顽强。大学生通过参加专业性的志愿服务,通过扮演诸如教师、翻译、记者、社工、导游、心理咨询师等角色,在获得职业体验、积累工作经验的同时,培养了职业素养,提升了职业道德,为胜任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经历,如某知名企业招聘主管就表示,他们相信一个乐于奉献、吃苦耐劳、有责任感的大学生志愿者也一定能够成为企业的骨干。

3.志愿服务是提高文科专业大学生情商水平、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情商(EQ),也被称为情绪智慧,主要包括认识自身情绪、管理自己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及处理人际关系这五大领域的重要内容,体现着自知力、他知力、耐挫力、影响力和幸福力等五种能力。被称为“情商之父”的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通过一系列研究说明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情商不仅关系一个青年人的成长道路,也影响着一个人的事业成功、生活幸福,那些自杀或杀人的大学生、那些出现人际交往障碍、面试恐惧症等的大学生主要就是因为情商低、心理素质差而酿成悲剧。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重智商轻情商,这导致情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短板”。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首选情商高的大学毕业生,并且不少用人单位已经把测试情商高低作为录用新员工的重要一环。情商高的大学生具备积极心理品质,能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各种人生境遇,能勇敢地面对社会竞争的挑战和压力,勇于承受在人才市场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而情商低的大学生往往心理脆弱,会在求职挫折中产生自卑心态,对激烈竞争缺乏信心与勇气,即使挤进初选也往往会在面试中败下阵来。据大连海事大学对部分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许多学习好的大学生就业后却因缺乏社会适应能力而成了业务方面的“差生”。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不少人多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替别人着想,不能很好地与人交往、沟通、分享和协作,容易情绪化,抗压能力差,心理问题多,也就是情商很低。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学习资源分社针对28所高校的747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其中59%存在人际交往障碍、26.1%感到抑郁、24.3%有强迫症。文科专业大学生中女生居多,各种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就更加突出,比如,宿舍关系出问题的女生居多。而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能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传递正能量,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感受真情,在辛勤付出的过程中得到认可、感受成功建立信心,这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大学生还可以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学会合作、分享、感恩,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也能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体会挫折、失落和失败,学会自我激励、自我调节,从而提高自己的情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在南京晓庄学院文科专业大学生的调查中就有86.9%的学生认可“志愿服务有助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观点。

4.志愿服务是提升文科专业大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形式。文科专业大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管理、服务、销售等方面的工作,这类工作需要运用自己良好的沟通能力与组织内外的人员进行交流,需要根据工作任务或领导者的要求进行组织协调,需要与同事密切合作、同心协力完成各项工作。况且很多用人单位招聘文科本科生就是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的,因此,组织协调、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是必备条件。不少招聘单位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考查方法来选拔基层管理者,这种方式不仅能考查知识、视野和逻辑思维能力,更是考验应聘者的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组织协调能力是指根据工作任务,对各种资源进行科学分配,并运用指挥、控制、激励和协调等方法规范群体活动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能力,是执行力的核心组成部分。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是管理者完成工作的保证。团队合作强调分工合作和齐心协力,要求将个人努力与实现团队目标结合起来,这是完成组织目标的重要保证。而良好的沟通是实现有效组织协调与团队合作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沟通能力也就成为一个管理者的核心能力。

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到今天,承担的任务日益艰巨和复杂,涉及的人员、物资、设施等也越来越多,组织协调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对团队合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2014年8月在南京召开的青奥会就需要1.8万名左右的志愿者,他们将分布在1000多个岗位上,人力资源岗位配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竞赛场馆志愿者,包含通用、语言和礼仪三类;另一部分为非竞赛场馆和专项团队志愿者。因此,通过参加志愿服务,特别是重大活动类的志愿服务,大学生能在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方面得到明显的提升。在南京晓庄学院文科专业大学生的调查中就有70.5%的学生认可“志愿服务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的观点。

此外,文科专业大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服务,还能在语言表达、文明礼仪、自我管理、时间管理、应变能力、独立自主、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乃至体力方面得到培养和锻炼,有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也为毕业求职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以志愿服务提升文科专业大学生软实力的建议

1.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组织领导,积极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高校要将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提升到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要将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积极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2.重视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服务支持,切实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高校要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人员、经费、场地和技术支持,重视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发、管理和创新,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系统、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同时,要尊重大学生志愿者的意愿和需求,切实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主体作用,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开展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作用。高校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部门和管理者要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调查研究,了解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实践育人的实际效果,认真听取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对象和相关人员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志愿服务的项目筛选、策划组织、人员选拔、日常管理和跟踪反馈工作,确保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既能奉献社会、服务他人,又能增长才干、提升自我。

[1][美]丹尼尔·戈尔曼.情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75-90.

[2]戴国强.论大学生就业的软实力[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77-80.

[3]孙 浩.当代大学生“软实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2(1):73-74.

[4]王德广.论地方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大学:学术版,2013(6):22 -25.

[5]大学生就业调查:七成毕业生五年两跳槽[N].中国教育报,2011-12-28.

[6]人际交往障碍成大学生最难解决的问题[N].科教新报,2008-07-03.

猜你喜欢
文科情商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假情商”太高
我志愿……
低情商的6个原因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孙文科
二则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没有表达,哪来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