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效果观察

2014-04-18 05:24路永刚安琪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丁苯酞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

路永刚 安琪

[摘要]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1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4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和丁苯酞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Barthel指数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靠,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依达拉奉;丁苯酞;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072-03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尽管目前治疗ACI的方法很多,但疗效并不理想[2-3]。本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和丁苯酞治疗ACI,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的资料。入选标准: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且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排除标准:①发病后昏迷、抽出者;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③血液病或恶性肿瘤者;④血压>200/110 mm Hg者;⑤有依达拉奉、丁苯酞禁忌证者。共纳入63例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调控血压,并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给予脱水降颅压、抗凝、控制血糖、降血脂及对症支持治疗等。研究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 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静脉滴注,2次/d,丁苯酞软胶囊口服,0.2 g,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评价病残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进行评分。基本治愈:NIHSS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NIHSS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NIHSS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NIHSS评分减少0~17%;恶化:NIHSS评分增加[4]。总有效=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治疗后两组间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ACI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突然闭塞,致使局部脑神经细胞出现缺血级联反应,激发多环节病理改变,涉及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氧自由基增多、炎性反应因子增加、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凋亡、白细胞浸润等多个病理生理过程[5]。药物治疗重点在于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脑细胞血液灌注,抢救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减轻再灌注损伤,阻断缺血损伤级联反应,恢复神经细胞功能。虽然早期溶栓治疗已得到广泛认同,但由于溶栓时间窗、医院技术条件等限制,目前国内外溶栓率都很低,仅为2%~5%[6]。因此,抢救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减轻再灌注损伤,阻断缺血损伤级联反应成为治疗ACI的关键。

依达拉奉是一种羟自由基清除剂,能干预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病理生理变化,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减少炎性介质白三烯的生成,降低白介素-6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清除自由基,降低羟自由基浓度,减轻再灌注损伤,增加梗死周围脑组织血流量,阻止脑水肿和脑梗死的进展,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延迟神经元死亡,有效改善神经缺损症状[7-8]。另外,依达拉奉不影响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所以不会增加梗死后出血风险[9]。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脑血管病治疗领域的一类新药,可通过多种药理途径阻断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起到脑保护作用[10-12]:选择性抑制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介导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解除微血管痉挛、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扩大,缩小梗死面积;直接作用于缺血区脑细胞线粒体,提高线粒体酶活性,维持线粒体膜的稳定性,保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减少脑组织缺血后乳酸的产生,提高脑内ATP和磷酸肌酸水平,提高脑细胞的缺氧耐受力,减少自由基生成,增加脑缺血区血流量,缩小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从而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抑制细胞内钙超载、抗缺血后炎症、抑制细胞凋亡等;促进侧枝循环,增加微血管数量,重构缺血区微循环,保护微血管结构形态相对完整,增加缺血区灌注,减少梗死后出血。

本研究显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ACI近期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疗法,且安全、可靠,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0-188.

[2] 苏学军.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3):48-49.

[3] 龙翠英,王明科,郑春玲,等.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4):19-21.

[4]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5] 王咏龙,邹晓辉,党利华,等.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TNF-α表达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3, 15(3):322-324.

[6] Lees K R,Bluhmki E,Von Kummer R,et al.Time to treatment with intravenous alteplaes and outcome in stroke: an updated pooled analysis of CEASS,ATLANTIS,NINDS,and EPITHET trials [J]. Lancet,2010,375(9727):1695-1703.

[7] 王欣.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0):140-141.

[8] 王建舒.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8):6829-6830.

[9] 丁本增.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33):145-146.

[10] 李淑敏,范铁平,王翠.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8):24-25.

[11] 朱荣华,孙平,杨言府.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656-657.

[12] 范卫兵,胡治平,范松青,等.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SP10表达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 20(1):12-19.

(收稿日期:2014-01-03 本文编辑:魏玉坡)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0-188.

[2] 苏学军.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3):48-49.

[3] 龙翠英,王明科,郑春玲,等.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4):19-21.

[4]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5] 王咏龙,邹晓辉,党利华,等.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TNF-α表达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3, 15(3):322-324.

[6] Lees K R,Bluhmki E,Von Kummer R,et al.Time to treatment with intravenous alteplaes and outcome in stroke: an updated pooled analysis of CEASS,ATLANTIS,NINDS,and EPITHET trials [J]. Lancet,2010,375(9727):1695-1703.

[7] 王欣.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0):140-141.

[8] 王建舒.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8):6829-6830.

[9] 丁本增.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33):145-146.

[10] 李淑敏,范铁平,王翠.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8):24-25.

[11] 朱荣华,孙平,杨言府.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656-657.

[12] 范卫兵,胡治平,范松青,等.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SP10表达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 20(1):12-19.

(收稿日期:2014-01-03 本文编辑:魏玉坡)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0-188.

[2] 苏学军.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3):48-49.

[3] 龙翠英,王明科,郑春玲,等.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4):19-21.

[4]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5] 王咏龙,邹晓辉,党利华,等.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TNF-α表达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3, 15(3):322-324.

[6] Lees K R,Bluhmki E,Von Kummer R,et al.Time to treatment with intravenous alteplaes and outcome in stroke: an updated pooled analysis of CEASS,ATLANTIS,NINDS,and EPITHET trials [J]. Lancet,2010,375(9727):1695-1703.

[7] 王欣.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0):140-141.

[8] 王建舒.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8):6829-6830.

[9] 丁本增.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33):145-146.

[10] 李淑敏,范铁平,王翠.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8):24-25.

[11] 朱荣华,孙平,杨言府.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656-657.

[12] 范卫兵,胡治平,范松青,等.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SP10表达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 20(1):12-19.

(收稿日期:2014-01-03 本文编辑:魏玉坡)

猜你喜欢
丁苯酞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丁苯酞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