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隧道初期支护开裂原因及处置措施

2014-04-21 00:36义文生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开裂治理隧道

摘要:在隧道施工中,隧道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出现开裂,会对结构的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本文针对冷泉隧道施工过程中部分初期支护开裂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例,通过从地质条件、施工等方面综合分析,深入探讨隧道开裂的原因,提出了一些治理措施,以期对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隧道 初期支护 开裂 治理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中海能源煤焦集运铁路专用线冷泉隧道工程,位于山西省古交市以西5km,冷泉隧道位于专用铁路末端,作为机回线调车使用,隧道全长143.5m,其中双线隧道长64m,单线隧道长79.5m,隧道设计地质围岩为Ⅴ,平均埋深55m,最大开挖断面121m2。

隧道进洞采用108mm大管棚超前支护,管棚长度30m。初期支护采用全环I18型钢钢架+50超前小导管+22mm砂浆锚杆进行支护,C25喷射混凝土喷射施工。二衬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浇筑,厚度50cm,抗渗等级P8。(见隧道断面图)

2、地质条件

本线地处山西段隆中部,位于吕梁段拱西端,新生代晋中断面盆地的西北部,区内构造较为简单。

冷泉隧道位于站场末端,围岩设计等级Ⅴ,开挖断面范围内主要为砂质黄土。洞内较为湿润,未见渗水现象。

3、初期支护开裂情况

在现行规范中关于初期支护的围岩稳定性判据是:不允许喷射混凝土出现大量的明显裂缝。该隧道的初期支护在施工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裂缝,因此需要对该段的初期支护作出处理。

本隧道采用全环钢拱架、Φ42mm注浆小导管和拱部Φ22mm砂浆锚杆支护,钢拱架间距双线0.8m,单线0.75m;砂浆锚杆间距环向1m,纵向1.2m。冷泉隧道采用“三台阶七步法”掘进施工。上台阶开挖高度3.7m,中台阶3.2m,下台阶开挖高度3m。开挖过程循环渐进,每个台阶长度不超过5m。机械进行开挖,人工进行修整作业。进行中台阶、下台阶施工时,左右边墙不对称开挖,需错开2-3m。仰拱超前,衬砌紧跟。(见“三台阶七步法”纵断面示意图)

“三台阶七步法”纵断面示意图

初期支护开裂出现位置位于上台阶拱脚以及隧道中心线顶部,裂纹延初期支护钢拱架开裂,长度3-6m不等,裂缝宽度3-5mm,主要出现里程为DK1+952-DK1+957,此段初期支护开裂距离掌子面16m。DK2+001-DK2+014,此段初期支护开裂距离掌子面19m。裂缝成环形,沿初期支护工字钢拱架延伸。监控数据显示围岩收敛速率较大。

4、初期支护开裂原因分析

4.1地质原因

隧道初期支护开裂处围岩多由砂质黄土组成,具有一定的弱膨胀性,冷泉隧道围岩在刚开挖后看起来较好,但遇水后则变成淤泥状,该类围岩遇水极易饱和,自稳定性极差,易导致围岩及初支发生大的变形,导致围岩压力全部传递至拱架上,从而导致隧道周边收敛变形和初支开裂,掌子面开挖后,形成临空面,围岩力学性能发生变化,对施工工程不利。

4.2设计原因

冷泉隧道初期支护开裂主要集中在双线段,隧道双线段开挖断面121m2,且埋深55m,采用“三台阶七步法”掘进施工,上台阶施工中围岩变化稳定,中、下台阶施工中,围岩变化较大,初期支护出现开裂、变形情况。

从设计图中可以看出该段原设计为Ⅴ级围岩,但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应该按Ⅴ级加强考虑初支,原设计的I18工字钢拱架,对于此类围岩来说支护体系较为脆弱;由于初期支护难以抵抗围岩对支护体系形成的压力,从而导致初期支护混凝土发生变形并开裂。

4.3施工原因

(1)仰拱封闭不及时,对于此类围岩,仰拱距掌子面距离应控制在2倍洞径范围内,及时封闭成环,保证整体受力,减少收敛变形。

(2)对监控量测资料分析不够及时,没有将量测结果及时应用于实际中,使得初期支护施工时未能及时进行参数的调整。

(3)从施工的角度出发,该段设计为拱部大管棚配合超前小导管注浆进行超前支护,施工中由于注浆时压力不足,未能很好的固结拱顶围岩使其形成环,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三台阶七步法”法开挖施工,施工过程中上、中开挖断面初期支护工字钢落脚处地质条件较为松软。初期支护施工完成后,随着围岩应力的释放以及变形的积累,初期支护极易产生下沉变形导致支护开裂。

(4)在隧道开挖初期,由于施工经验的缺乏与不足,使得隧道进口段大断面的变形比较大。

5、初期支护开裂治理措施

初期支护整治原则采用"变形留够, 加固围岩, 刚柔结合,及时支护,限制变形,仰拱加强,提高二次衬砌刚度"的整治原则等。

(1)在初期支护变形比较严重的地段加打锚杆,同时将原设计锚杆的长度由原来的3m加长到4.5m,使其穿过塑性区。因为较长的锚杆在围岩发生较小变形时就能迅速达到最大工作阻力,可以很好的控制变形的扩大,使围岩的承载能力得到迅速发挥。

(2)由于隧道通过区地质条件复杂,断层、节理裂隙发育,围岩自身不稳定,结构松散,所以建议采取注浆方法来进行加固处理。因为注浆后岩层的裂隙得到填充,岩层变形将大大减小,浆液填塞块状岩石的裂缝和裂隙,可消除或减少外压力对衬砌的作用,改善岩体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而且围岩的注浆压密作用提高了强度,又和隧道断面的喷锚支护共同作用而使围岩稳定。

(3)在严重变形地段采取增设工字钢拱架,提高初期支护的刚度。对所有裂隙均采用中空锚杆或注浆小导管进行注浆。

(4)施工过程中,对拱架锁脚锚杆进行调整,将φ22mm砂浆锚杆进行更换,采用φ42mm注浆导管进行拱架加固,同时加长注浆锚杆长度,增强锁脚锚杆刚度。

(5)施工过程中拱脚地质较差,拱架易出现下沉,导致初期支护开裂,施工时在工字钢拱架拱脚处设置垫板增强受力面,提高拱脚地基承载力,垫板可采用钢板预制或方木制作,施工过程中循环利用。

(6)开挖过程中,采用机械配合人工进行开挖,对于砂质黄土开挖,机械开挖完成后采用人工进行修整,开挖时尽量减少超欠挖。严格按照相关文件及规定进行开挖施工,开挖过程中不得盲目进行。

(7)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封闭施工,仰拱紧跟,使初期支护尽快封闭成环,形成整体受力结构。

(8)对处理后的支护体系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如遇新的变异情况,及时进行原因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6、体会

通过对冷泉隧道初期支护开裂处理,得出以下结论。

(1)施工前对地质勘探尤为重要,应根据地质构造进行设计施工,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过程中不能盲目、野蛮进行开挖。

(2)在地质条件复杂地区修建深埋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强度、刚度加强对控制初期支护变形较为有效;根据围岩的岩性选择合理的初期支护形式,使其能和地质条件相匹配。隧道支护体系是由支护结构和周围岩体结构构成的共同承载体系,且围岩是主要的承载单元。对于隧道通过断层、围岩破碎、节理发育的地段,采取注浆措施能提高围岩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控制岩体变形。

(3)用锚杆加固不稳定岩体时,锚杆应该有足够的长度。

(4)对于已开挖成形的隧道地表加固应谨慎,应先进行注浆试验,确定注浆压力以及注浆范围,避免对已有隧道衬砌产生负作用。

(5)通过对初期支护的变形破坏整治可以有效地防止隧道的进一步恶化,以免更大的灾害发生。

7、结束语

隧道施工从勘测设计、施工管理、施工技术等方面都有值得总结的地方。只有提前掌握详尽的地质资料,才能有校的优化设计,施工过程中才能有效的指导施工。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分析与整治,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期实现隧道施工安全、高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梦恕,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关宝树,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北京:中国铁路出版社,2008

第一作者简介:义文生,男,工程师,2008年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猜你喜欢
开裂治理隧道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浅谈房屋建筑内墙机械喷浆施工工艺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浅谈混凝土早期养护重要性
进击,时空隧道!
合金钢表面热锻开裂行为的物理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