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橘”是这样“炼”成的
——柑橘种植大户罗锡文的“精品橘”之路

2014-04-24 09:00撰文周国华
浙江林业 2014年4期
关键词:橘园橘树挂果

◆撰文/周国华

“精品橘”是这样“炼”成的
——柑橘种植大户罗锡文的“精品橘”之路

◆撰文/周国华

近年来,遂昌有件奇事:市面上,小商小贩、水果摊上卖的“早熟温州蜜橘”大多是每斤1—2元,有个人偏偏要将早橘卖到每斤5—10元,甚至是20元;而且,他的早橘还经常买不到,必须预订!这种“高价早橘”有何特别之处?带着种种疑惑,笔者来到了“高价早橘”的“大本营”——遂昌湖山龙珠岗柑橘场一探究竟。

遂昌湖山龙珠岗柑橘场距县城40多公里,位于乌溪江水库边的一个小山坡上,三面临水,风光旖旎,位置独特,为“高价早橘”的生长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一条简易的机耕路连通了公路与柑橘场。踏进橘园,映入眼帘的是两座钢塑大棚,以及棚内硕果累累的橘树。放眼望去,黄绿相间的橘树着实使人心中升起丰收在即的喜悦之情。柑橘场的主人罗锡文热情地递上一只金黄色的橘子,一股芬芳的橘子香味扑鼻而来。剥开皮,鲜嫩丰润的果肉一入口,便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与众不同”的味道。不仅是味道特别,橘园内的景象仔细一看也与别的橘园不太一样:虽说大部分橘树硕果累累,可也有橘树竟然一只橘子也没结;满园子的土壤踩上去松松软软的,橘树底下都铺上了一层塑料地膜……

发展之路信念为王

20世纪80年代,高中毕业的罗锡文不甘心只守着一头牛、几亩田过日子,他向湖山乡政府承包了100亩土名“龙珠岗”的荒山,于1985年举债种下了40亩“早熟温州蜜橘”、60亩椪柑,1994年又种了些夏橙、脐橙等品种,初步建成了一个“百果园”,希望就此走上与父辈完全不一样的致富之路。

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1991年,橘园中的橘树开始大量挂果。那个物品匮乏的年代正是卖方市场的“黄金时期”,罗锡文将自己亲手培育出的橘子一车车地往外运输,没几年,就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柑橘种植“万元户”。

可是,时代风云突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类产品日益丰富,橘子渐渐一年比一年难卖。2001年,罗锡文将一车椪柑拉到江苏徐州果品市场,整车橘子卖掉的钱竟然还不够运费!更令他没想到的是,到2008年,一斤橘子的卖价贱到两毛还少有人问津,此时的他已背上了25万元的债。

在这种负债累累的情况下,罗锡文根本没有钱再投入生产,橘园失去了精心的管理,几乎荒芜起来。罗锡文说,2008年,他心中一直在琢磨是否到外地去闯一闯,挣些钱还债。但是,年轻时选择的且已经奋斗了20多年的事业又岂能轻易舍弃?罗锡文暗暗下了决心,要将柑橘种植坚持下去。之后,他不断总结自己种植柑橘20多年的得失、成败,努力从中找到新出路。

发展之路技术制胜

同样是2008年,丽水市农业局组织开展全市第一届柑橘果品评比大赛。罗锡文在遂昌县林业局水果专家华敦谅的鼓励下,抱着去外面开眼界、向他人学习的态度,带上自己种植的早橘去丽水参赛。这一次的丽水之行,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在2008年的评比中,罗锡文的早橘一鸣惊人,出人意料地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通俗来讲即甜度、含糖量)13.8%位列第一,后因外观分稍次导致总分第二。由此,罗锡文的橘园逐渐引起了市农业局领导和专家的关注。从2008年起,省、市、县各级单位组织的有关柑橘栽培与营销的培训,都会通知罗锡文参加;专家们也每年都到他的橘园来指导生产。

自此,罗锡文学到了以前难以想象的知识与理念。他的早橘在2008年的评比中甜度第一绝非偶然。从建园开始,他就一直实施平时不除草,每年于7—8月割草覆盖橘园地面的做法。罗锡文这样做原本只是为了有效抗旱,通过学习才知道,这种做法在果树栽培技术上被称为“生草栽培”。该项技术不仅可以经覆草保墒提高土壤抗旱能力,更重要的是,覆盖的草经日晒雨淋后分解成了对农作物非常有用的有机质,起到了增肥、改土的作用。在系统学习了“生草栽培”技术后,罗锡文对提高早橘甜度更加重视了。市面上普通橘子的含糖量一般在11%—13%,而罗锡文种植的早橘含糖量均在14%以上,有的还达到了20.9%。

此外,罗锡文发现经常来买他橘子的人都喜欢挑选那些个头小的。原来,他的早橘是个头越小,味道越甜。针对这一现象,经与专家探讨,他在早橘种植中采取了“两年轮换结果”的方法——针对当年挂果多的橘树,尽量保果让其多挂果,从而使果实数量多、个头小、味道甜;第二年通过疏花疏果不再让其“生育”,休养生息一年,第三年重新多挂果、留果。

有一次,专家授课时讲到了“早橘9月份疏大果技术”。罗锡文笑着说,当时听课的学员都在下面窃窃私语,说这只是专家课堂上讲讲的,实际根本不可行,要知道,早橘都是10月1日后就上市卖钱了,9月份果实都基本成熟了,这个时候剪掉的可都是“人民币”啊!罗锡文没有听其他人的闲言碎语,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小心翼翼地将这项技术在小范围内进行试验,效果好得出乎意料。他毫不迟疑地将这项多数人不接受的技术全面应用到他的橘园中。

春季全园抛撒生石灰中和土壤酸碱度,10月地膜覆盖控水,分批选择性采果,大棚留树保鲜……罗锡文将一项项新技术认真、到位地应用于早橘种植中,他的早橘品质一年好于一年。2011年丽水市第二届优质柑橘评比活动中,罗锡文种植的早橘荣获“温州蜜柑”组一等奖,成了丽水市最甜的早橘。

由于罗锡文的早橘品质一流、风味绝佳,且多次获省、市大奖,渐渐“一橘难求”,价格也应势飙高,经济效益十分明显。2011年,他的早橘产量4万斤,产值21万元,也是在2011年,罗锡文彻底还清了债务。2013年,他的早橘产量达4.1万斤,产值达30万元。

发展之路品牌先行

“光有好产品不行,还要卖得好,怎么卖也是一门学问。”罗锡文说,有人看他橘子卖得特别好,建议他到别处收些橘子包装起来一块儿卖,应该会更赚钱。罗锡文坚决拒绝了这条建议。他严肃地说:“不要说从别处收购质量没有保证的橘子,就是我种的橘子没有完全成熟时有人想早点来采摘,我都不会同意,因为这样的橘子品质没有保障,会让消费者失望的。”

罗锡文对浙江大学陈力耕教授的一席话印象深刻。陈教授曾对他说,现在有钱人不少,但能让他们甘愿高价购买的水果却不多。因此,陈教授建议他树品牌,占领高端市场,走“精品橘”之路。这些观点彻底改变了罗锡文的“小农思想”,精品农业、品牌农业、现代农业的理念深深植入了他的心中。

罗锡文先在包装规格上下功夫。一开始,他只卖40斤装的大包装,2009年采用了20斤装的包装,2010年采用了10斤装的包装,2011年就细分到5斤、10斤、20斤多种包装。不仅仅是包装规格的改变,他将果品的分级也做得越来越“精”:果径7.5厘米以上的大果2—3元/斤,6.6—7.4厘米的果5元/斤,5.5—6.5厘米的中果10元/斤,采用大棚留树保鲜技术、果径5厘米左右的果15—20元/斤。罗锡文单是在果品分级一项所花的人工成本,就和采摘所花的一样多了。

经过精挑细选的早橘还得“住”上与其“身价”相符的上档次的“房子”。罗锡文说,自己的早橘味道好了,卖相好了,果品分级也严格了,包装就绝不能没特色。他为自己的早橘能有一套合适的“衣服”可谓费尽了心思。2009年,他注册了“龙珠岗”早橘商标;2012年,“龙珠岗”早橘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他将传统的农耕文化与现代元素、绿色食品标志等相融合,体现在他的“龙珠岗”早橘包装上。2013年12月在杭州举办的全国名优果品交易会上,罗锡文携带的早橘不仅很快卖完,还引起了浙江大学谭启仁教授的浓厚兴趣。谭教授表示,今后想要跟他开展合作,一起将传统的农耕理念发扬光大。

罗锡文表示,接下来,自己要更加用心地研究早橘的种植技术和营销手段,种出超一流的精品果,将“精品橘”进行到底;同时,把握好每次外出展示的机会,把最好的早橘送到消费者面前,让种植在深山中的“龙珠岗”早橘走进都市、走进高端市场。

早熟温州蜜橘

猜你喜欢
橘园橘树挂果
三亩阳光玫瑰 挂果两年咋能卖到29万?
橘园绿肥覆盖还田下的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特征
小金橘树
怒江:峡谷深处的“智慧橘园”
每一朵云都下落不明
给橘树弯腰
日暮
“统计与概率”易错警示录
会跑的小橘树
丰收的橘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