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条安吉小鲵多一份物种延续的希望

2014-04-24 09:00撰文俞立鹏
浙江林业 2014年4期
关键词:龙王安吉高山

◆撰文/俞立鹏

多一条安吉小鲵多一份物种延续的希望

◆撰文/俞立鹏

安吉小鲵隶属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小鲵属,体表光滑,背部为暗褐色或棕褐色,腹部灰褐色,体表无色斑。它的头部扁平,躯干粗壮,前肢四趾,后肢五趾,无蹼。

1992年,在浙江省安吉县龙王山,安吉小鲵被首次发现。目前已知的分布区仅限安吉龙王山和临安清凉峰。它是我国特有种。与同属其他物种不同,安吉小鲵栖息于山顶的沼泽湿地地域(泥炭藓湿地,如龙王山千亩田)。这种高山湿地环境在自然界不仅稀少,且面积狭小。因此,小鲵的种群数量很少。

2000年,国家林业局把安吉小鲵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0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把它列为世界十大极度濒危两栖动物,其珍稀程度堪比大熊猫、扬子鳄。但因发现较晚,未被列入我国20世纪80年代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因此无法得到相应的保护。

多举措促发展保全小鲵物种

龙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5年,是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我省第一批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落叶阔叶林(鹅掌楸天然林等)和各种珍稀动植物资源为主要目的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242.5公顷。

安吉小鲵被发现于龙王山海拔1350米的高山湿地千亩田,湿地面积10余亩。近年来,受生态旅游与登山活动的影响,安吉小鲵的栖息和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自建区以来,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始终坚持把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立区之本,并将安吉小鲵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列为保护区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先后进行了栖息地保护、湿地修复、人工孵化养殖等工作,成效显著。

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周边环山公路直达山顶保护区边界,人类活动对安吉小鲵栖息地及周边环境的破坏日趋明显。保护区自2004年起在千亩田附近的东关岗设立护林站,聘请专职护林人员常年管护高山湿地及周边森林,引导林区生态旅游活动,宣传森林防火知识,管护森林生态安全。2006年,建设东关岗至千亩田的巡护林道,加强林区巡护管理和森林旅游路线引导。2010年,架设湿地浮桥,引导人们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减少对湿地植被的践踏、毁坏。2012年,保护区又在湿地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控高山湿地动植物情况,确保森林消防安全。

湿地生态修复。高山植被群落的自然演变以及气候环境的变化使得湿地不断地向陆生植被群落发展,湿地面积不断缩小、功能退化。近10年,湿地的草灌木植被至少增加一倍,高度增加0.3米,湿地面积缩小30%,这一现象导致安吉小鲵的活动范围减小、繁殖环境恶化、食物链结构变化减小,加速了种群的濒危程度。因此,保护区自2009年开始持续开展安吉小鲵栖息地的生态环境修复建设,进行自然水源疏导、湿地植被培育、灌木杂木清理等工作,改善湿地的蓄水保水性能,促进湿地环境的自然恢复,保障安吉小鲵栖息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人工孵化养殖。据相关科研调查结果表明,龙王山的安吉小鲵种群数量较小,成体只有数百条,且受气候和食物影响较大。2002年调查显示,安吉小鲵不足千条,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组评估为极度濒危物种。2008年,保护区工作人员从野外带回一只卵袋进行人工养殖,观察安吉小鲵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探索其濒危原因。在观察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幼体自残现象严重,生长发育为成体的概率较小。掌握该特性后,保护区工作人员及时改进人工培育方式,在2010年成功养殖并放归成体40条,2011年成功放归成体200条,2012—2013年累计放归成体500条。在这项工作的推动下,保护区与沈阳师范大学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合作,于2013年成功向国家林业局申报安吉小鲵的专项调查,以摸清安吉小鲵的资源现状和种群动态,为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安吉小鲵资源提供依据。

野生种群濒危亟须加强保护

安吉小鲵未被列入国家或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不利于做好保护工作和可持续发展规划。同时,安吉小鲵的保护管理缺乏法律依据,对野生资源的采集、运输等行为没有法律约束和惩罚手段,使人们对抓捕安吉小鲵没有顾忌,抓捕事件频发,以致危及野生种群,不利于保护工作的开展和规划。此外,由于受各种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安吉小鲵的保护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湿地横跨两个地域,权属不同,不便于保护管理。高山湿地位于龙王山自然保护区的边缘地带,东面是杭州市临安市地界,山林权属是集体林,约占总面积的10%,西面是龙王山(湖州市安吉县),权属是国有林(属于龙王山保护区核心区的一部分),约占90%。因权属不同,山林经营管理目标不一致,导致保护管理的关系难协调,不利于全面做好安吉小鲵的保护工作。

人类活动频繁,破坏了安吉小鲵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因外界公路直通龙王山保护区东关岗,加上临安、安徽等地有多处进入龙王山的入口,很多游人慕名而来,造成生活垃圾滞留堆积。同时,游客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较差,采摘偷盗、滥捕乱抓野生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

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虽然龙王山保护区聘请了专职管护人员进行山林管护,但管护站点相对高山湿地还有一定距离,管护时间无法做到全天候。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因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在湿地旁的布设点少,覆盖面狭窄。同时,因海拔高、温差变化大,且经常遭雷击,监控器十分容易损坏,造成维修成本高,维护有困难。

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管理手段难提升。龙王山现属于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小、机构不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同时,保护区现行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编制少,造成人员交流少,且从业人员文化层次难以达到现代化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

对于目前安吉小鲵保护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龙王山保护区管理处也做了一些思考,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全面做好龙王山自然资源的保护,促进龙王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放归安吉小鲵

着力提升安吉小鲵的保护等级。安吉小鲵能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世界十大极度濒危两栖动物,足见其种群状况和生存现状存在一定危机,对它的关注不能只体现在表层,更应推动建立国家对此濒危物种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以提升保护等级。

加强对高山湿地的保护管理。湿地在地理分布上的面积、权属分割,不能成为保护安吉小鲵的障碍。而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对高山湿地千亩田的管护,因地跨两地界,关系的处理希望能有省级以上行政管理机构的调协统一和确认,从而让保护区承担起有效管理的职责。

加大宣传,增强生态旅游管理。要增强安吉小鲵及其他珍稀动植物物种乃至整个森林资源的保护,还得从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开始。保护区需在旅游管理、户外活动组织等多方面做好宣传、监管和督导,督促人们不乱丢垃圾,不采摘植物,不随意践踏植被,进而更有效地保护高山湿地和安吉小鲵。

完善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手段。龙王山保护区要从行政上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与管理制度,尽量吸引和招揽人才,有效落实保护、科研、开发等工作。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龙王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纳入地方发展的方向,吸引国家或地方政府对龙王山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龙王安吉高山
龙王的孩子
小丑拉绳
看到了什么
高山从何而来?
龙王庙里的龙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格子龙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