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类型岩骨后脑瘤的护理方法

2014-04-24 05:18娄彦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6期
关键词:脑瘤脑膜瘤开颅

娄彦玲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探讨不同类型岩骨后脑瘤的护理方法

娄彦玲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目的对不同类型岩骨后脑瘤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岩骨后脑瘤接受手术的患者,从规范化的护理方法着手,给予80例岩骨后脑瘤精心的护理方案。结果80例不同类型岩骨后脑瘤患者中通过精心的护理方法,26例Ⅰ型岩骨后脑瘤患者的有效率达到了92.31%,34例Ⅱ型岩骨后脑瘤患者的有效率达到了91.17%,20例Ⅲ型岩骨后脑瘤患者的有效率达到了95.00%。结论针对岩骨后脑瘤患者的不同类型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以高质量的护理手段和精确的神经检测是提高岩骨后脑瘤患者手术成功和康复的主要保证,具有重要的临床护理价值。

不同类型;岩骨后脑瘤;护理

临床研究表明,岩骨后脑瘤所指的是来源于颞骨岩部后面的脑膜瘤,在桥小脑角肿瘤中占据着8%~10%,并逐渐的成为人体这一区部的第2种常见肿瘤[1]。患者治疗的实施一般都是通过开颅肿瘤切除手术来进行的,手术中的危险性非常高。同时,岩骨后脑瘤有着不同的种类,手术中护理方法的良好实施非常重要。基于此,文章选择医院所收治的80例不同类型的岩骨后脑瘤行开颅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对其护理发展进行了总结,总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医院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所收治的80例岩骨后脑瘤接受手术的患者中,男26例,女54例,年龄20~75岁,平均48岁。80例患者中,64例实施全切除,16例行近切除,全切除率为80%。按照肿瘤基底附着岩骨后的不同,根据患者手术中所见岩骨后脑瘤类型,其主要有三种:26例患者为Ⅰ型,肿瘤基底位于内听道外侧的岩骨后面;34例患者为Ⅱ型,肿瘤基底位于内听道内侧的岩骨后面,并向海绵窦、斜坡生长;20例患者为Ⅲ型,肿瘤基底依附于岩骨后面,并包绕免听神经或生长小于内听道内。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手术前1 d,巡回护士需要探视患者,以对患者的体形、颈部长短、颈肩活动有无限制、手术区附近有无破损的情况进行了解,以便患者在手术的实施中能够更好的选择合适的体位用物。同时,受不同类型肿瘤手术路径和准备用物不同的影响,巡回护士还要对患者是哪一种类型的肿瘤进行了解,以便医师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巡回过程中,针对具有明显颅内高压症状的患者需要及时的嘱咐患者和其家属做好保暖措施,防止术前脑疝的发生。术前神经生理检测中Ⅰ型患者可以不予实施,其他两种类型的患者均需要,检测中,神经肌电图的电极分别放置在患者侧面部的咀嚼肌、眼轮匝肌、口上轮匝肌。手术中物品的准备,不仅需要具备常规的手术器械,还需要准备电钻、冲水双极、显微器械、颅内牵开器、梳状拉钩等。患者手术均采取健侧卧位,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进行。

1.2.2 术中护理

手术的进行中,若患者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以直切口的方式将患者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开,并采用梳状拉钩撑开再逐层分离,最后直达患者的后颅窝骨瓣,若患者为颞枕开颅颞下经岩经小脑幕入路和乙状窦前,以皮瓣式切口在游离患者皮瓣后采用头皮拉钩牵拉[2]。电钻的使用中,器械护士需要向钻孔部滴水,若需要留取骨末,滴水的速度需要稍微放慢,并保持在每分钟70滴。患者的骨瓣打开后,微钻要先放在后托盘中以备使用,而不要急于撤离无菌台,这样不仅能够磨除肿瘤所依附的增生骨质,减少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概率,还能将Ⅱ型肿瘤患者行颞枕开颅颞下经岩经小脑幕入路和乙状窦前,扩大患者手术中磨除岩骨的手术视野[3]。手术中,患者硬膜切开后需要悬吊,若静脉窦被剪破,需要在术前准备好止血药物,必要情况下可以采用小圆针缝合止血。

从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中发现,Ⅱ型肿瘤行乙状窦前入路时,所出现的静脉窦剪破概率是比较高的。在患者转入到显微镜下进行操作后,受患者供血是在脑与脑膜中同时进行的影响,血供量是比较丰富的,此时更需要多准备一些棉片和明胶海绵。止血中,根据手术视野和止血情况的大小,护理人员要灵活的给予医师不同规格的明胶海绵和棉片。由于Ⅱ型和Ⅲ型的肿瘤患者的手术操作比较接近神经细胞核脑干,手术中为减少患者脑干的损伤需要及时滴水,降低患者局部的温度。手术实施中,注意对神经电刺激探头的管理,对于暂时不适用的探头需要放置在保护盒中,不要过度的污染与损坏。同时,受开颅手术比较复杂,时间比较长的影响,显微镜下的操作又局限了医师的手术视野,高集中度的操作需要保持好手术环境的安静,并在Ⅱ型和Ⅲ型肿瘤患者切除后,对患者神经检测仪显示器密切的观察,以便及时的向医师提供脑神经的位置和走行[4]。

2 结 果

见表1。

表1 80例不同类型岩骨后脑瘤患者护理结果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80例不同类型岩骨后脑瘤患者针对不同类型所实施的精心护理方法,其中26例Ⅰ型岩骨后脑瘤患者的有效率达到了92.31%,34例Ⅱ型岩骨后脑瘤患者的有效率达到了91.17%,20例Ⅲ型岩骨后脑瘤患者的有效率达到了95.00%。由此说明了,不同类型岩骨后脑瘤患者采取精心的护理方法,其具有良好的效果。

3 讨 论

岩骨后脑瘤所指的是人体颞骨岩部后表面,由岩上窦、岩下窦、乙状窦所围成区域部分出现的脑肿瘤病变,在岩骨后脑瘤的范围中国,其排除向下生产的脑瘤和测斜坡的脑瘤等[5]。在岩骨后脑瘤患者实施开颅手术中,Ⅰ型岩骨后脑瘤患者的肿瘤位于内听道外侧的岩骨后面,受肿瘤体积大的影响往外侧靠拢,并对小脑产生着一定的推挤作用。但是,由于Ⅰ型肿瘤手术中的暴露比较充分,在全切除率和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上非常高,手术的难度是三种类型中最低的。Ⅲ型岩骨后脑瘤广基依附在岩骨后面,并能够包绕面部神经或长入内听道中,因此,Ⅰ型和Ⅲ性肿瘤都需要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所以手术的实施中需要减少脖子的过渡扭转,气道的压力也不能过高。对于Ⅱ型岩骨后脑瘤患者来讲,其基底位于内听道内侧的岩骨后面,和神经血管之间的关系是比较紧密的,切除手术的实施也是最难的。因此,Ⅱ型岩骨后脑瘤患者在手术中需要根据医师的需求对患者的体位角度进行变换,保持患者体位的稳定性,这不仅能够减少Ⅱ型岩骨后脑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让患者的手术部分得到充分的暴露,便于手术的操作。

从岩骨后脑瘤的特征出发,其在人体中的位置是比较深的,又和岩骨后脑部位的神经血管有着密切的关系,并能够侵蚀脑干,因此,患者手术实施的难度和风险,以及术后的病残率都是比较高的,这就向岩骨后脑瘤患者提出了高精度的配合要求。患者手术实施的过程中,不论是医师还是护理人员,不仅要熟悉岩骨后脑瘤的类型和手术路径,还需要掌握规范的操作规律,以提高手术操作中的失误度,减少手术操作的时间,提高手术的效率。在本文所选取的80例不同类型岩骨后脑瘤患者中,通过精细的护理方法,26例Ⅰ型岩骨后脑瘤患者的有效率达到了92.31%,34例Ⅱ型岩骨后脑瘤患者的有效率达到了91.17%,20例Ⅲ型岩骨后脑瘤患者的有效率达到了95.00%。由此说明了,不同类型岩骨后脑瘤患者采取精心的护理方法,其具有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岩骨后脑瘤患者的不同类型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以高质量的护理手段和精确的神经检测是提高岩骨后脑瘤患者手术成功和康复的主要保证,具有重要的临床护理价值,值得在临床岩骨后脑瘤患者的护理中大力推广。

[1] 徐佩丽.预见性护理对脑膜瘤患者术后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6(22):167-168.

[2] 胡锦芳,蒋小芽,张冬根,等.脑膜瘤术后护理60例分析[J].中外医疗,2010,11(18):94-95.

[3] 李啸波,李骥波.11例脑膜瘤切除术护理配合体会[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3(6):267-268.

[4] 刘辉,刘疆.脑膜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30(6):64-65.

[5] 李英.显微手术治疗颅底大型脑膜瘤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11(10):173-174.

R473.73

B

1671-8194(2014)16-0342-02

猜你喜欢
脑瘤脑膜瘤开颅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手术室体位护理对手术室脑瘤患者长时间手术压疮形成的影响观察
如何治疗脑膜瘤?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分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所有脑瘤都需要手术吗
新警示
非典型性脑膜瘤及恶性脑膜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切迹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