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与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2014-04-24 08:18宁炳龙胡敏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18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粮食农业

宁炳龙,胡敏华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安全面临着巨大的威胁。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不包括港、澳、台)为1.407亿hm2,而2009年我国的耕地面积为1.100亿hm2(16.5亿亩),已经超出了国家规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因此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需要从海外寻求帮助。200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不包括港澳台)之差为265.1亿美元,而2010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之差(进口额减去出口额)达到566.5亿美元[1]。因此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第三种方式农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在我国开始兴起。

1 文献综述

1.1 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研究 唐礼智[2]、王秋香等[3]对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进行了分析;韩琪[4]、徐明峰[5]、陈伟[6-7]对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障碍的成因和模式作了全面分析;宋洪远等通过分析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进行了初步设计[8];古广东对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的风险进行了分析[9];李育成等从社会责任角度分析了我国农业对外投资的现象[10]。

1.2 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许多学者都认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措施全部都是由国内做出的[11-15];还有一些学者将粮食进口作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措施之一[16-24]。宫能泉等针对中国粮食安全体系中对外直接投资手段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25],杨易等[26]、韩俊[27]也将对外直接投资加入到保障粮食安全体系之中。

以上文献对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投资障碍的成因、投资模式等方面做了分析,对于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对外直接投资奠定了基础。通过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研究发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来保障一国的粮食安全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该研究从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行了重建。

2 我国现行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评价

总体来说,不管是在生产、储备、物流方面,还是在粮食进口保障方面,目前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还是比较完备的。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民粮食安全意识淡薄,致使对耕地的利用效率不高;耕地保护力度不够大,致使目前我国现有耕地面积已突破18亿亩的红线;农业的基础设施老化,直接影响到产量的提升;农业科技投入较少,直接影响到单位耕地的产量;粮食主销区和主产区之间的存储不平衡,导致粮食供给水平的降低;政策激励缺乏,致使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粮食安全法律保障不健全,导致一些粮食安全保障措施没有得到贯彻执行;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不够成熟,导致我国粮食境外供给的不稳定。

另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又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①粮食供给的减少。在国内方面,由于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退耕还林等政策,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由于土地沙漠化、土壤污染严重,导致耕地质量的下降;由于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工业用粮的增加,导致我国可食用的粮食减少;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农田基础设备的老化、农业科技的落后,导致我国粮食产量下降。在国际方面,由于粮价的波动性,导致各国政策发生变化;由于石油等矿产资源的价格上涨,金融投机资本进入粮食领域,导致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由于跨国粮食集团等垄断势力主导国际粮食市场定价情况的存在,导致我国利用国际市场的风险性提高,这些对我国粮食供给都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②粮食需求的增加。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世界人口的增加、居民收入的提高,粮食消费需求旺盛。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对于食品的多样化和优质化提出了要求。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肉、蛋、奶、鱼等动物蛋白食品消费量迅速增长,因此也必然消耗更多的饲料粮。其次,粮食转化为清洁能源的需求增加。出于应对“石油价格暴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战略目标,替代性生物清洁能源备受青睐,这样进一步挤占了粮用耕地面积。因此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完善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十分必要。

3 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及其布局

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企业实力的增强是密不可分的。2006年以来我国出台了多项文件以促进农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投资也逐渐增大。由图1可知,2004~2011年,我国农业(农林牧渔)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额由8.3增至34.2亿美元,增长了3.1倍;2004~2011年,我国农业(农林牧渔)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额由2.9增至8亿美元,增长了1.8倍。

从投资结构来看,目前我国农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从最初的渔业发展到多个行业和领域,包括粮食及油料作物种植、农畜产品养殖和加工、仓储和物流体系建设、木材资源的开发与加工、橡胶产品生产、水产品生产与加工、设施农业、生物能源及远洋渔业捕捞等。总体来看,发展规模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产品和行业主要集中在我国国内需求较为旺盛、国内生产比较优势不强的产品或产业,主要包括大豆、玉米、水稻、天然橡胶、棕榈油等产品的种植、加工、仓储物流设施建设以及远洋渔业等(表1)[28]。

图1 2004~2011年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从区域分布看我国农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遍及全球5大洲,总体来看集中分布在俄罗斯、东南亚、中亚、南美洲和非洲(表2)。

表1 部分我国农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和领域

表2 部分我国农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或地区

4 重构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思路及措施

由于未来国内外粮食供给与需求的不确定性,我国的粮食安全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因此,针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缺陷,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行了完善。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主要通过3种方式:一是国内的粮食供给;二是国外的粮食进口;三是农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不可能过度依赖国外粮食供给,粮食自给率至少要保持在95%,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基本自给。

4.1 国内保障

4.1.1 意识保障。一是要树立粮食安全意识。如果要使粮食安全保障做到最好,前提要使粮食消费主体意识到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因此要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全民粮食安全意识,这样从思想上对于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二是要提高全社会节粮意识。在生产方面,大力推广种子精量精播技术,提高播种器具的精度和性能,以减少生产环节上的损失;在运输方面,完善运输装备和作业标准,研发推广散装、散卸、散存、散运技术,以减少运输环节上的损耗;在储存方面,加快推广农户科学储粮技术,鼓励粮食购销企业面向农民和用粮企业开展代购、代销、代储业务,以减少粮食的产后损耗;在加工方面,积极倡导科学用粮,控制粮油不合理的加工转化,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和饲料转化水平;在消费方面,引导科学饮食、健康消费,抑制粮油不合理消费,促进形成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提高居民生活和营养水平。要在全社会树立节约粮食观念,自觉改正浪费粮食的不良习惯。

4.1.2 生产保障。一是加强耕地保护,确保粮用耕地面积。人均耕地资源少是我国基本国情,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耕地资源紧张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一方面,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另一方面,为保证农产品的供给,又必须保证一定量的农业用地。虽然中央一再强调保护基本农田的重要性,但地方政府在配置土地资源时总是或多或少地向城市产业部门倾斜。因此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强化省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将耕地保护任务和责任逐级分配到基层,保障现有耕地面积。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我国现有耕地中约2/3是中低产田,改造中低产田能有效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缓解耕地资源紧张状况。要支持各地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力争将我国50%的耕地改造成高产稳产农田,支持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和重点小型水利工程的除险加固和综合整治,支持农民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田间渠系、泵站配套改造[29]。三是加快农业科技的研发及推广。科技进步是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杂交水稻就是最好的例子。然而,仅有“良种”无法达到增产的预定目标,还要有之相适应的田间管理技术,即“良种”与“良法”要结合起来。从现有的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看,推“良种”易,推“良法”难。“良种”是以经营方式推行的,卖种子能赚钱,推广者有积极性;“良法”是以服务方式推行的,推广者无利可图,因而很难推行。因此,不仅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更重要的是将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在推广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奖励性的措施。

4.1.3 储存保障。长期以来,我国粮食供给充足的形势使部分地方政府和粮食企业的粮食安全观念淡漠,为了减少资金沉淀而降低了粮食储备水平,由此形成了中央粮食储备多、产区粮食储备多、销区粮食储备少的不合理格局[30]。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各地区都要明确和落实粮食发展目标,落实储备任务,分担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粮食安全分级责任制,全面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粮食主产区要为全国提供商品粮源,主销区要稳定现有粮食自给率,产销平衡区要继续确保本地区粮食产需基本平衡[31]。各类粮食经营者、用粮企业要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格落实粮食经营者保持必要库存的规定。

4.1.4 流通保障。粮食产区与销区的区域和结构性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实现产区和销区之间高效率、低成本的粮食物流,对于国家有效调控粮食市场、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一是将粮食物流设施进行标准化。建设先进技术支持的高效率仓储设施,建立一体化的散粮运输体系。二是获得物流信息化的支持。建立全国粮食物流配货平台、全国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和全国粮食管理信息平台。三是完善粮食物流供应链管理。确立国家级大型粮食企业为粮食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发挥龙头作用与规模带动作用。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来延伸粮食产业链,实现供应链的战略管理。

4.1.5 政府保障。一是在政策方面,在不改变现有土地制度的前提下,粮食的生产主要取决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当前的农业政策对农民的激励不足,需要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快完善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体系,建立粮食产业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目前粮食生产比较效益还较低,因此要依靠政策激励和价格引导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在财政方面,要着力推进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政策保险体系建设,在信贷支持和保险保障两方面为粮食生产、储备、加工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三是在法律方面,应当制定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粮食安全基本法。在对人民进行宣传教育粮食安全的思想后,也需要律法来加以保障[32]。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问题,鼓励和加强粮食安全法律保障理论研究,为粮食安全法律保障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与指导,切实把建立健全完善的粮食安全法律保障体系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来抓。

4.2 国外保障

4.2.1 进出口保障。世界粮食贸易无疑对我国粮食安全也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我国人口众多,仅仅依靠粮食进口肯定无法保障国内需求,因此我国粮食安全只能立足于自立更生,只有在调节年度性生产波动所需或粮食品种兑换所需部分才宜于通过进出口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通过国际粮食贸易达到进一步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目的。因此必须通过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粮食进出口贸易,以便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粮食资源进一步保障国内粮食安全。

4.2.2 对外直接投资保障。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手段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需要从以下4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健全对外直接投资法律保障体系。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安全、有序的必要保证。世界各国为了帮助跨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促进和保护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都应通过立法确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国家保护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则立场,并将国家的具体措施公诸于众。我国目前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基本都是20世纪80年代颁布的,受时代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因此,亟需制定诸如《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法》在内的相关法律,并对已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健全的法律监督、保障、处罚机制。

二是加强与东道国的紧密联系,寻求共同利益。在投资过程中,应与东道国保持紧密的联系,积极寻求合作双方的共同利益,用实际行动让东道国明白我国并不会对其农业造成威胁。我国农业企业到非洲国家开展合资合作的农业项目,既帮助了非洲发展农业,又为当地培养了技术和管理人才,同时也为巩固和促进中非经贸合作、增进中非传统友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建立国际化的信息网络平台。我国要在农业对外直接投资方面获得先机,必须掌握及时足够的信息。只有精通国际惯例,熟悉东道国国情,了解其在农业、粮食生产、贸易方面的政策和法律、风土人情,企业才能在投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出正确决策。国家有关单位可以与国际组织以及东道国共同建立对外直接投资信息平台,收集、发布对外投资所需的各种信息,提供咨询服务,实行信息共享,并做到及时更新。

四是采用适当的金融工具规避风险。对外直接投资一般以签署一定年限协议的方式进行,一旦两国关系或其他情况发生变化,很难保证协议的顺利实施。因此在投资的同时必须早作准备,利用国际期货、期权市场或其他金融工具规避风险,降低投资损失的可能性。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向东道国或国际市场进行贷款、融资都是可以利用的避险手段。此外,合理的保险措施也是减少投资风险的有效途径。建议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设立专门的对外投资保险险种,以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出口信用保险。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11-2013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2013.

[2]唐礼智.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0(4):31-35.

[3]王秋香,陈伟.对中国农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思考——基于对外直接投资主流理论的借鉴和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1(7):187-188.

[4]韩琪.对中国农业对外投资规模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国际经济合作,2010(10):13-17.

[5]徐明峰.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战略选择[J].中国合作经济,2011(10):47-48.

[6]陈伟.中国农业“走出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12(1):32-37.

[7]陈伟.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及其模式[J].经济体制改革,2012(4):66-70.

[8]宋洪远,徐雪,翟雪玲,等.扩大农业对外投资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J].农业经济问题,2012(7):11-19.

[9]古广东,高勇.中国农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控制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9):47-49.

[10]李育成,梅家永.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社会责任[J].绿叶,2013:115-120.

[11]鲁靖,许成安.构建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J].农业经济问题,2004(8):29-32.

[12]丁声俊.目前态势未来趋势粮食安全——关于我国粮食安全及其保障体系建设[J].粮食问题研究,2004(1):15-20.

[13]孙忠.构建符合国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8(5):30-31.

[14]胡小平.论构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N].光明日报,2008-11-18(10).

[15]徐蕾,韦秀毓.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及其保障制度的完善[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1,25(2):77-80.

[16]李全根.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中国国情国力,1995(1):35-36.

[17]陶睿睿.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4(1):19-20.

[18]吴金旺,陈智.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及保障体系[J].统计与决策,2005(4):101-102.

[19]张剑雄,王勇.构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路径选择[J].党政干部论坛,2006(11):23-24.

[20]马晓河,蓝海涛.加强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保障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08(11):31-34.

[21]孙政才.加快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J].农村工作通讯,2008(21):19-23.

[22]刘晓林.中国加快建设粮食安全保障体系[N].中华合作时报,2010-8-31.

[23]巨强,邓鑫.全球粮食安全警钟敲响下的中国粮食安全保障[J].经济研究参考,2012(17):46-50.

[24]肖俊彦.增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J].中国经贸导刊,2012(16):27-29.

[25]宫能泉,高茜.粮食安全体系中对外直接投资手段的探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0,35(2):15-17.

[26]杨易,何君,张晨,等.境外农业资源利用视角下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分析及建议[J].世界农业,2012(1):5-10.

[27]韩俊.加快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J].中国经济报告,2013(8):28-35.

[28]宋洪远,徐雪,翟雪玲,等.扩大农业对外投资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J].经济研究参考,2012(28):38-49.

[29]王兆华,褚庆全,王宏广.粮食安全视域下的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再认识[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3):257-260.

[30]宋才发.耕地保护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中的地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1-6.

[31]赵杭莉,王新年,赵捷.中国解决经济增长与粮食安全的思路与政策综述[J].未来与发展,2012(4):30-33.

[32]庞增安.我国粮食安全的政府责任[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6):46-50.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粮食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我的粮食梦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