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2014-04-24 10:00□秋
经纬天地 2014年1期
关键词:技术装备信息产业测绘

□秋 风

山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秋 风

地理信息产业是采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测量等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加工、开发、应用、服务和经营的企业集合体,涉及测绘技术装备制造和地理信息相关软件开发、地理信息工程服务、卫星遥感及航空摄影、位置及导航服务、网络地图服务、地图出版、工程和房产测绘服务等内容。地理信息产业综合效益好、带动系数大、国际化程度高,是与国家安全紧密关联的特殊产业,具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近几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发展壮大地理信息产业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摆在重要位置,各省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推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壮大。本文结合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就发展壮大地理信息产业谈几点粗浅看法,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现状分析

山西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测绘事业发展较早的省份之一。魏晋时期山西闻喜的裴秀可以称为我国的测绘鼻祖级人物,他所创立的“制图六体”一直是中国古代绘制地图的重要原则,对于中国传统地图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同时,山西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矿山企业众多,而且多数矿山企业都有自己的测量队伍。解放初期山西的测绘人员仅有500余人,而且主要集中于地矿和军队两个系统。1959年建立的山西省测绘管理处也设在地矿部门。文革之后的1974年,在山西省军区测绘处基础上组建的山西省测绘局,许多技术骨干主要来自地矿部门。

1987年国家开始实行《测绘许可证》制度,山西首批发放《测绘许可证》的单位97家、第二批87家、第三批90家,获得许可的测绘从业人员数千人,单位性质以事业单位为主,绝大多数测绘单位分布在地矿、水利、城建等部门。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部门所属的测绘单位开始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初步形成测绘市场,特别是股份制、私营测绘企业的诞生并快速发展,测绘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截至2013年12月31日,山西省《测绘资质证书》持证单位达到540家,其中民营企业286家。就数量而言,民营企业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并逐步成为市场主体。

山西测绘事业发展的历史尽管很悠久,但在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方面,与许多发达省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测绘资质证书》持证的单位尽管较多,但绝大多数规模较小。全省540家测绘资质单位中,少于40人的占60%以上,市场集中度低,市场竞争力不足。

二是高新技术装备虽走在全国各省前列,但发展不平衡。近几年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投入上亿元资金引进ADS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系统、机载激光雷达扫描系统、像素工厂、车载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无人机航摄系统等,建成全国第一家ADS航空摄影示范基地、亚洲第一个移动测量系统示范基地,形成从天上到地下,从数据快速获取到加工处理,从软件开发到地理信息综合应用的现代化生产服务体系,技术装备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服务保障能力特别是应急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但这些先进技术装备集中在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直属单位,绝大多数行业单位的技术装备水平依然停留在数字化时期,没有形成整体竞争力。

三是地理信息产品比较单一,产业单位涵盖范围不够广泛,产品推广能力普遍薄弱。大的方面讲,全省11个地级市和部分县级市的数字城市建设全面铺开,建成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应用成效明显,地理国情监测取得可喜进展,智慧城市试点已经启动,但对于大多数行业单位来讲,由于技术与装备的限制,加上部门保护,这些方面的参与程度较低。特别是对于在单位数量上占据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来讲,由于体制上的限制,几乎无法问津各级基础测绘、数字城市建设等项目,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测绘服务。就产业结构来讲,绝大多数测绘单位主要从事数据生产,面向各级政府、各项建设提供数据服务,而做产品深加工以及服务百姓民生的产品相对较少。

四是共享机制没有形成,测绘地理信息的服务效能受到限制。共享机制主要包括技术装备和数据两个方面。技术装备方面,经过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山西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拥有许多先进的技术装备,比如ADS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系统、机载激光雷达扫描系统、像素工厂、车载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无人机航摄系统等,如果能够在行业单位中实现合理有偿共享,不仅这些先进技术装备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行业单位的整体竞争能力也能够得到大的提升。数据方面,多年来我们始终在呼吁,要逐步建立地理信息数据的共建共享机制,但收效甚微。近几年,随着数字城市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果推广应用的不断深入,测绘地理信息的服务方式、服务能力和水平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测绘地理信息的地位与作用得到各级政府的广泛认可和高度重视,较过去来讲数据共享已经迈出很大一步,但要在全社会建立行之有效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二、发展壮大地理信息产业的路径分析

数字城市和公共服务平台成果的深入推广应用,使得GIS的应用范围快速扩展,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开始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自己的管理系统,推进政府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而在卫星导航应用中,企业已经成为做大地理信息产业的主体,如导航、监控、航海和信息服务领域。特别是车载导航、手机移动定位、互联网位置服务和智能交通等服务为代表的卫星导航产业快速增长,地理信息技术将从政府应用走向企业应用,进而服务全社会。全国近200所相关院校,每年地理信息专业毕业生逾万人,就业率高达98%。2012年,我国首个国家级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区启用运行,为更多的地理信息企业提供了健康发展的平台。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统一监管和政策扶持下,地理信息产业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迅猛增长,从2013年9月召开的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了解到,2012年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2013年将达到2600亿元,年增长率超过30%,国产数字城市软件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目前全国地理信息从业单位已有2.3万多家,从业人员已超过40万人,到“十二五”末期,预计总产值有望达到5000亿。

地理信息产业是当今国际公认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世界各国纷纷看好这一市场,快马扬鞭,大力发展。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机遇。近两年,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了多个有关促进测绘与信息服务业、导航与位置服务业、智慧城市建设等与地理信息产业相关的科技规划、产业规划等,明确将地理信息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支持、技术的创新、市场的扩大、企业的成熟、教育的跟进都体现出地理信息产业的勃勃生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呈现出企业大扩张的局面,几乎每天都在诞生新的地理信息企业,一些IT企业也涉足地理信息业。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壮大。对山西来讲,发展壮大地理信息产业,必须从技术、管理和服务等层面上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得力措施着力解决好妨碍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是着力解决好政策支撑问题。发展壮大地理信息产业离不开政府扶持、政策引导。政府应当从政策、技术、管理、服务等层面对地理信息产业给予更大地支持。研究制定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对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按照新形势的新要求调整保密制度,推广测绘成果保密处理技术,妥善处理好测绘成果保密与推广应用的矛盾。根据实际及时调整市场准入制度,积极培育和发展地理信息市场。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地理信息市场开发,支持地理信息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地理信息产业企业。加强测绘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着力营造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二是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对于测绘资质单位,应当根据地域分布和业务功能分布,按照自愿原则将一定数量测绘资质单位整合成地理信息企业集团,并以集团名义整体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这样做,既能锻炼队伍、提升能力,也能提升山西测绘地理信息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地理信息产业也会因此而发展壮大。

三是着力解决好资源共享问题。技术装备共享方面,通过组织行业普查,摸清技术、装备、人才和地理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底数,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制定一套资源共享制度,推进测绘技术装备、人才资源共享。比如,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直属单位拥有的先进技术装备和科技人员,行业单位可以合理有偿共享,同样行业单位在某些方面的优势也可以为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直属单位所用。这样做,可以避免重复投资,使有限的测绘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首先是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让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增加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了解,充分认识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在此基础上,借助数字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应用的东风,以政府名义出台地理信息资源共享的政策性措施并协调各部门落实,逐渐形成长效机制。

四是着力解决好发展平台问题。随着国家对地理信息产业的重视及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使得国家和各级政府开始纷纷筹建地理信息产业园。实践证明,园区的平台作用非常明显。首先,通过大量吸引地理信息企业入驻,能够形成集团效应,也能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其次,地理信息企业相对集中之后,相互间联系沟通便利,形成相互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能够建设园区当然好,但不提倡一哄而上、流于形式。事实上,解决发展平台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建设产业园区仅仅是其中的一种。笔者认为,解决发展平台应当因地制宜、多种形式。比如,发挥好协会、学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建立定期沟通、交流机制。又如,可以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办法,由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出面,通过组织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为企业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需要强调的是,每次组织沟通交流活动都要有明确的能够使企业感兴趣的主题、需要沟通解决的问题,否则就会因流于形式而得不到企业的理解与支持,自然也就达不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五是着力解决好产品单一问题。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地理信息市场驱动因素仍以国家项目为主。从地理信息产业应用市场结构看,政府、企业、公众这三大应用市场中,政府应用目前仍占约一半以上。随着信息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深入,云计算、LBS(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等新技术的引入与发展,将地理空间信息的服务带给以往没有实力搭建属于自己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平台的中小企业,为企业节约成本并提供辅助决策;同时,网络地图、车载导航等地理信息产品也为广大个人消费者带来了很多方便。因此,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必须首先瞄准各级政府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不断向企业、社会公众拓展。

我们必须摆脱传统测绘理念的束缚,进一步注重产品的深加工,变粗放型服务为精细化服务。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引导企业强化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产品。科研工作要与生产有效对接,科研成果要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应当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促进智能交通、个人移动定位、现代物流等发展。每年应当不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需求,根据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以及百姓民生的需求研究确定测绘地理信息的生产内容与产品形式。

学术研究

Academi Research

猜你喜欢
技术装备信息产业测绘
7524亿元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目录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欢迎订阅《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我国信息产业“供给侧改革”:对FDI 效应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