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中医证型房颤患者心脏超声的相关性研究

2014-04-24 10:27刘德优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9期
关键词:相关性研究中医证型病因

刘德优

【摘要】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简称房颤)不同中医证型与心脏超声指标的相关性,结合病因分析,使中医辨证分型更加客观化、科学化,从而提高房颤中医辨证论治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8-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经多导联心动图检查诊断为心房纤颤患者48例,经中医辨证分型,其中心血瘀阻23例,心脾两虚11例,心阳不振8例,水饮凌心6例,对其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水饮凌心及心脾两虚证的左房增大、二尖瓣返流面积增多,高于其他证型(P<0.05),多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简称风心病);心阳不振证的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峰、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峰及E/A比值均低于其他证型(P<0.05),多见于肺心病;心血瘀阻证的左房、左室增大,室间隔、左室后壁增厚(P<0.05),多见于高血压及冠心病。48例患者中有9例并发左房附壁血栓。结论:心脏超声能够分析房颤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病因的相关性,提高房颤中医辨证论治水平。

【关键词】 心脏超声; 中医证型; 心房纤颤; 病因; 相关性研究

心房纤颤在心律失常中为最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瓣膜病、肺心病、糖尿病、甲亢等。目前中医对房颤的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戴万亨[1]将房颤分为8个证型:(1)心虚胆怯;(2)痰火扰心;(3)心血瘀阻;(4)阴虚火旺;(5)心脾两虚;(6)心阳不振;(7)水饮凌心;(8)心阳虚脱。鉴于有些证型临床病例少,本研究只对四种常见的房颤中医证型:(1)心脾两虚;(2)心阳不振;(3)心血瘀阻;(4)水饮凌心。对所有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房颤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病因的超声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经多导联心电图诊断为心房纤颤患者48例,经中医辨证分型,其中心血瘀阻证23例;心脾两虚证11例;心阳不振证8例;水饮凌心证6例。由于房颤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其年龄及相关病史有关,临床辨证需考虑相关因素[2]。48例患者中患有高血压病14例、冠心病11例、风心病10例、肺心病7例、糖尿病3例、甲亢3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37~78岁,平均(62.6±11)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常见几种房颤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1)心脾两虚: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体倦乏力,少寐多梦,健忘纳呆,食少,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弱。(2)心阳不振:心悸胸闷,惕惕不安,气短息促,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结代。(3)心血瘀阻:心悸不安,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有定处,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代或结。(4)水饮凌心:心悸气短,胸闷痞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下肢浮肿,恶心流涎,舌淡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细而滑。

1.3 观察方法 使用飞利浦非凡(PHILIPS ENVISOR)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2.5 MHz,患者取左侧卧位,经胸观察,在左室长轴切面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右室内径(RV)、室间隔(IVSd)与左室后壁的厚度(LVPW)、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峰、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峰及E/A比值。在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右房内径(RA)和二返流面积(MR)。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8例房颤患者中,证型构成依次是心血瘀阻23例(48.0%);心脾两虚11例(23.0%);心阳不振8例(16.7%);水饮凌心6例(12.5%)。(1)水饮凌心:左房增大,为(49.56±4.69)mm、二尖瓣返流面积增多,为(12.84±3.61)cm2;

(2)心脾两虚:左房增大,为(49.15±4.77)mm、二尖瓣返流面积增多,为(9.89±3.82)cm2,高于其他证型(P<0.05),多见于风心病;(3)心阳不振:左室射血分数(49.79±3.81)%、短轴缩短率(24.17±3.54)%、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峰(50.20±5.33)cm/s、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峰(73.36±6.13)cm/s及E/A比值(0.62±0.29),低于其他证型(P<0.05),多见于肺心病;(4)心血瘀阻:左房增大,为(47.13±4.97)mm、左室增大,为(57.09±5.48)mm,室间隔增厚,为(12.52±1.85)mm、左室后壁增厚,为(11.86±1.77)mm(P<0.05),多见于高血压及冠心病。48例患者中有9例并发左房附壁血栓,其中心脾两虚证2例,心阳不振证2例,心血瘀阻证1例,水饮凌心证4例,见表1~3。

3 讨论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房颤属祖国医学心悸、怔忡之范畴,脏腑虚损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有报道一般人群发生率为0.4%~1.0%,房颤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明显增加,80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生率高达9%[3]。患者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劳心过度,情志不遂,导致心气耗伤,心阳不足,气机郁滞,痰浊内生,心脉瘀阻,久之,可致心肾阴阳亏虚,甚至出现心阳欲脱的危侯。

3.1 心阳不振 超声心动图EF、FS是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的常用指标,E峰、A峰及E/A是评价心脏舒张功能的常用指标,心阳不振证EF、FS、E峰、A峰及E/A比值均低于其他证型(P<0.05),表明心阳不振证房颤合并心力衰竭。中医认为,心阳虚常由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心阳虚是心力衰竭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肺、脾、肾俱虚导致的血液淤滞、经络不通、水湿停留,肺心病合并房颤,以心阳不振证型为多见。endprint

3.2 心血瘀阻 LAD、LVEDD扩大,IVSd与LVPW增厚(P<0.05),结合现代医学分析,心血瘀阻证多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房颤。高血压病时,心脏长期处于超负荷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下,伴随机体反应的神经内分泌代谢异常的综合作用,左心房与左心室均势必将发生重构,从细胞学重构到早期的舒张功能障碍,最后进展为解剖学重构即心肌的肥厚和心腔的扩大[4]。血压升高引起左室后负荷增加,左房内血流停滞,导致左房和左室增大,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增厚。心血瘀阻证也常见于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患者,血瘀、痰浊、气滞是冠心病房颤的主要病机,而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是由于心肌长期缺血,心肌组织僵硬,顺应性下降,左室容量负荷加重,房室间压力减少,左房泵功能减低,压力升高是冠心病合并房颤的重要超声特征[5]。

3.3 水饮凌心、心脾两虚 多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房颤患者,两证型的LAD、MR均高于其他证型(P<0.05),是由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主要累及二尖瓣,导致二尖瓣增厚,回声增强,开放受限,致使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左房充血,内径扩大,左房增大的机械性牵拉使心房肌束结构破坏,久之常合并心房纤维化。引起不同部位的左房肌不应期不一致折返,诱发心房纤颤[6-7]。

3.4 房颤的并发症 房颤主要引起两种严重后果:即血栓栓塞和心功能降低[8]。心功能降低严重者可导致心衰,处理不及时,可致死亡。LAD增大为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房颤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且LAD越大,血栓风险越大[9]。有研究报道26.6%的房颤患者并发附壁血栓[10]。本研究组48例患者中有9例并发附壁血栓,占18.8%。房颤时血栓的形成与房颤的高凝状态有关[11]。由于心房丧失了节律性机械收缩,使舒张期左房血流明显下降,血流淤滞,加大心房附壁血栓的形成,血栓脱落后而易造成动脉栓塞,特别是脑卒中,是房颤致死、致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12]。据统计,脑卒中中20%是由房颤导致的,因此对房颤应重点干预[13]。

总之,心脏超声能够分析房颤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病因的相关性,使中医辨证分型更加客观化、科学化,提高房颤中医辨证论治水平。

参考文献

[1]戴万亨.中西医临床内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2(3):260.

[2]汪云翔.203例房颤患者中医辨证相关因素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2,25(12):61-62.

[3]陈劲.30例心房纤颤的临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49-50.

[4]林文辉,邵健智,王齐增,等.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74-76.

[5]管敏,夏稻子,朱阿丽.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左房功能[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1):48-50.

[6]陈海庆,周琳妮,谢伟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心房大小与房颤关系[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4,13(3):182-183.

[7]李靖,祝玉成,宋一平,等.从二维超声心动图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与房颤的关系[J].南通医学学报,1992,12(2):97-98.

[8]朱彩霞,张代富,李莹.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心房颤动患者左房功能的应用[J].心血管学进展,2007,2(12):48-50.

[9]张庆文,苗懿德,康丽萍,等.老年高血压并存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内径和血栓前状态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3):182-184.

[10]景蕴华,赵晓兰,赵锋仓,等.心房纤颤与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1):40-41.

[11]刘强,倪飞珍,毛威.房颤中医辨证分型与凝血类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4):281-282.

[12]迟传义.谈谈心房纤颤有关问题[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6):74-75.

[13]杨志宏,洪梅.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性脑卒中的预防[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5,32(1):1-3.

(收稿日期:2013-12-02) (本文编辑:黄新珍)endprint

3.2 心血瘀阻 LAD、LVEDD扩大,IVSd与LVPW增厚(P<0.05),结合现代医学分析,心血瘀阻证多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房颤。高血压病时,心脏长期处于超负荷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下,伴随机体反应的神经内分泌代谢异常的综合作用,左心房与左心室均势必将发生重构,从细胞学重构到早期的舒张功能障碍,最后进展为解剖学重构即心肌的肥厚和心腔的扩大[4]。血压升高引起左室后负荷增加,左房内血流停滞,导致左房和左室增大,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增厚。心血瘀阻证也常见于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患者,血瘀、痰浊、气滞是冠心病房颤的主要病机,而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是由于心肌长期缺血,心肌组织僵硬,顺应性下降,左室容量负荷加重,房室间压力减少,左房泵功能减低,压力升高是冠心病合并房颤的重要超声特征[5]。

3.3 水饮凌心、心脾两虚 多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房颤患者,两证型的LAD、MR均高于其他证型(P<0.05),是由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主要累及二尖瓣,导致二尖瓣增厚,回声增强,开放受限,致使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左房充血,内径扩大,左房增大的机械性牵拉使心房肌束结构破坏,久之常合并心房纤维化。引起不同部位的左房肌不应期不一致折返,诱发心房纤颤[6-7]。

3.4 房颤的并发症 房颤主要引起两种严重后果:即血栓栓塞和心功能降低[8]。心功能降低严重者可导致心衰,处理不及时,可致死亡。LAD增大为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房颤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且LAD越大,血栓风险越大[9]。有研究报道26.6%的房颤患者并发附壁血栓[10]。本研究组48例患者中有9例并发附壁血栓,占18.8%。房颤时血栓的形成与房颤的高凝状态有关[11]。由于心房丧失了节律性机械收缩,使舒张期左房血流明显下降,血流淤滞,加大心房附壁血栓的形成,血栓脱落后而易造成动脉栓塞,特别是脑卒中,是房颤致死、致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12]。据统计,脑卒中中20%是由房颤导致的,因此对房颤应重点干预[13]。

总之,心脏超声能够分析房颤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病因的相关性,使中医辨证分型更加客观化、科学化,提高房颤中医辨证论治水平。

参考文献

[1]戴万亨.中西医临床内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2(3):260.

[2]汪云翔.203例房颤患者中医辨证相关因素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2,25(12):61-62.

[3]陈劲.30例心房纤颤的临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49-50.

[4]林文辉,邵健智,王齐增,等.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74-76.

[5]管敏,夏稻子,朱阿丽.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左房功能[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1):48-50.

[6]陈海庆,周琳妮,谢伟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心房大小与房颤关系[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4,13(3):182-183.

[7]李靖,祝玉成,宋一平,等.从二维超声心动图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与房颤的关系[J].南通医学学报,1992,12(2):97-98.

[8]朱彩霞,张代富,李莹.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心房颤动患者左房功能的应用[J].心血管学进展,2007,2(12):48-50.

[9]张庆文,苗懿德,康丽萍,等.老年高血压并存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内径和血栓前状态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3):182-184.

[10]景蕴华,赵晓兰,赵锋仓,等.心房纤颤与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1):40-41.

[11]刘强,倪飞珍,毛威.房颤中医辨证分型与凝血类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4):281-282.

[12]迟传义.谈谈心房纤颤有关问题[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6):74-75.

[13]杨志宏,洪梅.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性脑卒中的预防[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5,32(1):1-3.

(收稿日期:2013-12-02) (本文编辑:黄新珍)endprint

3.2 心血瘀阻 LAD、LVEDD扩大,IVSd与LVPW增厚(P<0.05),结合现代医学分析,心血瘀阻证多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房颤。高血压病时,心脏长期处于超负荷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下,伴随机体反应的神经内分泌代谢异常的综合作用,左心房与左心室均势必将发生重构,从细胞学重构到早期的舒张功能障碍,最后进展为解剖学重构即心肌的肥厚和心腔的扩大[4]。血压升高引起左室后负荷增加,左房内血流停滞,导致左房和左室增大,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增厚。心血瘀阻证也常见于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患者,血瘀、痰浊、气滞是冠心病房颤的主要病机,而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是由于心肌长期缺血,心肌组织僵硬,顺应性下降,左室容量负荷加重,房室间压力减少,左房泵功能减低,压力升高是冠心病合并房颤的重要超声特征[5]。

3.3 水饮凌心、心脾两虚 多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房颤患者,两证型的LAD、MR均高于其他证型(P<0.05),是由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主要累及二尖瓣,导致二尖瓣增厚,回声增强,开放受限,致使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左房充血,内径扩大,左房增大的机械性牵拉使心房肌束结构破坏,久之常合并心房纤维化。引起不同部位的左房肌不应期不一致折返,诱发心房纤颤[6-7]。

3.4 房颤的并发症 房颤主要引起两种严重后果:即血栓栓塞和心功能降低[8]。心功能降低严重者可导致心衰,处理不及时,可致死亡。LAD增大为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房颤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且LAD越大,血栓风险越大[9]。有研究报道26.6%的房颤患者并发附壁血栓[10]。本研究组48例患者中有9例并发附壁血栓,占18.8%。房颤时血栓的形成与房颤的高凝状态有关[11]。由于心房丧失了节律性机械收缩,使舒张期左房血流明显下降,血流淤滞,加大心房附壁血栓的形成,血栓脱落后而易造成动脉栓塞,特别是脑卒中,是房颤致死、致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12]。据统计,脑卒中中20%是由房颤导致的,因此对房颤应重点干预[13]。

总之,心脏超声能够分析房颤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病因的相关性,使中医辨证分型更加客观化、科学化,提高房颤中医辨证论治水平。

参考文献

[1]戴万亨.中西医临床内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2(3):260.

[2]汪云翔.203例房颤患者中医辨证相关因素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2,25(12):61-62.

[3]陈劲.30例心房纤颤的临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49-50.

[4]林文辉,邵健智,王齐增,等.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74-76.

[5]管敏,夏稻子,朱阿丽.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左房功能[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1):48-50.

[6]陈海庆,周琳妮,谢伟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心房大小与房颤关系[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4,13(3):182-183.

[7]李靖,祝玉成,宋一平,等.从二维超声心动图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与房颤的关系[J].南通医学学报,1992,12(2):97-98.

[8]朱彩霞,张代富,李莹.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心房颤动患者左房功能的应用[J].心血管学进展,2007,2(12):48-50.

[9]张庆文,苗懿德,康丽萍,等.老年高血压并存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内径和血栓前状态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3):182-184.

[10]景蕴华,赵晓兰,赵锋仓,等.心房纤颤与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1):40-41.

[11]刘强,倪飞珍,毛威.房颤中医辨证分型与凝血类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4):281-282.

[12]迟传义.谈谈心房纤颤有关问题[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6):74-75.

[13]杨志宏,洪梅.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性脑卒中的预防[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5,32(1):1-3.

(收稿日期:2013-12-02) (本文编辑:黄新珍)endprint

猜你喜欢
相关性研究中医证型病因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中医证型辨证治疗帕金森的临床分析
雇主品牌与毕业生求职意愿的相关性研究
膝骨关节炎局部辨证体系的初步研究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S100B水平与心功能及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后低体温与临床不良事件相关性研究
汉字小门诊系列(六)
汉字小门诊系列(五)
实时荧光PCR检测HMGN5基因mRNA在肺癌组织中水平及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