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子硬 耳根子软

2014-04-25 09:43艾广明
共产党员·上 2014年4期
关键词:黄雀吴王主见

艾广明

“耳根子软”是个贬义词,多用于批评人无主见。人们都知道耳根子软不可取,自己说了算才荣耀。为什么还是有人无主见呢?这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了。有人想自作主张,但是拿不出主意,只好听别人的;有人有自己的想法,但这想法是否正确、可行,不敢肯定,别人有点异议,就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耳根子软不为人赞赏,特别是当领导的,更为人轻视。那么,“耳根子硬”好不好呢?虽然有的名人、成功人士表示:“我这个人就是耳根子硬”,不在乎一些非议,有点自诩的味道。但用于评价别人,很少听到称赞谁耳根子硬,要表达这方面意思,用“有魄力”“有主见”“敢担当”等词语更为明确和恰当。

“耳根子硬”本来不常用,现在更没有必要倡导这种说法。有权力、说了算的人容易产生的倾向是独断专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封建时代统治者“一言堂”盛行,不是一概不听取意见,“纳谏”的佳话也很多,但那是在想听的时候;如果拂逆了圣意,冒犯了皇威,皇上不但听不进去,还可能以言治罪。《说苑》记载,吴王要进攻楚国,向左右大臣警告说:“如有人敢于进谏,就叫他死!”有一位年轻人,想进言又不敢,他就怀揣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浸湿了衣裳,这样过了三个清晨。吴王知道后说:“你来,何苦把衣裳淋成这个样子?”年轻人回答道:“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却不知道背后有一只螳螂啊;螳螂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想要抓这只蝉,却不知道它的旁边有一只黄雀啊;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有人在他所处的树下拿着弹弓正瞄准了它啊。这三个小东西都在力求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考虑到隐伏在它们身后的灾祸啊!”吴王醒悟了:“您说得好啊!”于是停止了用兵。“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建言的人用了如此巧妙的比喻,费了这么多心机,才说服了皇上。看来皇上原来的决策并不高明,可又专横武断,谁敢说个不字竟要杀头,无非是依靠威权罢了。

当今时代,领导者能不能听进去别人的意见,首先不是个人的性格脾气问题,而是怎样对待权力问题。民主集中制是重大决策必须遵循的根本制度,执行的原则和程序都是有规矩的。领导人首先要执行制度,然后才是施展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本领。耳根子硬,可以择善固执,但不能违反组织原则、工作规则。《三国演义》里将帅常常一意孤行:“吾意已决,尔等不必多言。”这是封建时代,不讲民主,再者就是战争时期,无时间过多讨论。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喜欢搞“一言堂”,想靠“耳根子硬”树立权威,是很难行得通的。要大多数人认可你的意见,取得共识,主要在于领导者的见解是否可行,是否高明,是否善于凝聚共识。已经拿定主意,做出决策,就不要轻易改变,不因议论纷纷而犹豫动摇。这时的耳根子硬,才是硬得有理。

人们厌弃的耳根子软,主要还是指个人缺少主见、定见,对别人的意见盲从,忽左忽右,乱了阵脚。表面看来是性格懦弱、畏首畏尾,实质还是素质、能力不高不强的问题。自己对事情了解不透彻,提不出对策,对别人的意见又不能透彻分析,比较优劣,择善而从,更谈不到将合理的意见归纳集中,生发出深谋远虑的见识。自己没主意就听别人的,谁有机会靠近说话,就接受谁的建议;听从了这个意见,又听从那个意见,毫无主见,思维必然陷入混乱。

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这是领导干部决策必须遵循的原则。怎样在决策的实践中处理好民主与集中、个人意见与他人意见的关系,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需要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决策能力。耳根子硬,还是耳根子软,应是在科学决策大原则下的具体说法。这样一些形象的说法可以使我们思维更丰富,考虑问题更全面,但不必当成条条框框束缚自己。

猜你喜欢
黄雀吴王主见
主见
吴王光鉴铭文复原考释
孙武为何敢于斩杀吴王宠妃?
丹顶鹤绣花
黄雀衔环
黄雀脱险记
做个有主见 有个性的人
英雄要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