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在延安四次指挥《黄河大合唱》

2014-04-25 00:04李友唐
音乐生活 2014年2期
关键词:黄河大合唱演剧合唱队

★文/李友唐

冼星海在延安四次指挥《黄河大合唱》

★文/李友唐

《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黄河大合唱》是同曲作者冼星海的第四次合作。他1929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光未然比冼星海(1905年生)小8岁。1937年,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冼星海在演剧二队。他们二人在两年间三次合作,写出《新中国》《新时代的歌手》《戏剧抗战》《纪念五一》等优秀歌曲。

1939年春天,光未然率领抗敌演剧三队,在晋西骨折,送延安的边区医院治疗。冼星海I938年11月来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教作曲、指挥,并担任音乐系主任。他听说老朋友受伤来延安,急忙到医院看望。他们谈好再来一次合作。光未然曾陆续写成长诗《黄河吟》。冼星海的提议,触发了他的灵感:就写黄河。

当时,光未然左臂肿胀,行动不便。他把演剧三队的胡志涛叫来,他口述了5天,8首共4 0 0行的《黄河大合唱》歌词完成了。歌词写完后,193 9年3月11日晚,光未然把冼星海请来,并有鲁艺和演剧三队的七八个专业人员参加。朗诵一结束,大家都鼓掌称好。

从3月26日起,冼星海投入紧张的谱曲工作。每天早上光未然派田冲去鲁艺取回前一天写出的部分,由演剧三队试唱并提意见.第二天,去冼星海那里取稿时,再把意见反馈过去。《黄河船夫曲》《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是一次完成的;《黄河颂》《黄河怨》多次修改!经过6天日夜奋战,《黄河大合唱》诞生了。

冼星海指挥演出了4次。(一)19 3 9年4月13日,演剧三队和鲁艺联合在陕北公学礼堂首次公演。合唱队、乐队各5 0人。合唱队以三队为主,乐队以鲁艺为主,冼星海担任指导和指挥。因排练时间仓促,演剧三队女声领唱跑了调。他在日记中写:“第三队女声唱走音,给观众不好的印象。整个曲子,他们觉得宏伟。”

(二)5月11日,为纪念鲁艺成立一周年演出。合唱队扩大至百人,女队员进行了化妆。毛泽东、刘少奇、陈云等中央领导人亲临观看。高悬的几盏汽灯把礼堂照得雪亮。演出结束,毛泽东带头起立鼓掌说:“好!好!”

(三) 6月28日,延安举行“欢迎周恩来、秦邦宪回延安大会,冼星海指挥献演《黄河大合唱》。周恩来给冼星海题词称赞:“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四)1940年2月26日,在中央大礼堂欢迎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三厅电影队,合唱队增加到500人,场面十分壮观。演出结束,电影队队长应云卫上去抱住冼星海,连声说:“伟大!感动!伟大!感动!”

不久,冼星海奉党的派遣,同摄影家吴印咸一起,携带延安拍摄的纪实片《延安与八路军》,于1940年5月4日去苏联制作(当时延安无此条件)。不久,苏德战争爆发,他身患多种疾病,吃尽苦头,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年40岁。

毛泽东说:《黄河大合唱》百听不厌!毛泽东为他题写悼词:“人民的音乐家”。周恩来称《黄河大合唱》是抗战的怒吼、大众的呼声。从193 9年起,全国出版几十种版本的《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中国现代音乐的传世经典,是一座高大的丰碑,将永远在中华大地上唱响!

猜你喜欢
黄河大合唱演剧合唱队
“富社”天津演剧活动考论
洋葱合唱队
宋金时期演剧形态考述
清宫演剧研究之回溯
洋葱合唱队
论合唱队的指挥
《黄河大合唱》在新时期的审美价值及重要意义
《黄河大合唱》与桂林文化抗战
明清时期立春节日演剧习俗考
一共几只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