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新型产业模式探讨

2014-04-26 21:05夏凡王学东
经济师 2014年3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

夏凡++王学东

摘 要:文章具体从城市化建设为主要切入点,加入产业园地金融环境,发展潜能等因素,并且以青岛蓝色硅谷作为研究主体,对产业园地的最优化发展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青岛蓝色硅谷 产业园地 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035-04

一、文献综述

对于高新技术科技园地,新型产业区的发展,通过我国近20年的实际发展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并且现在产业集群理论对于城市圈的发展贡献的理论也日臻完善。产业集群概念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波特从组织改革、价值链、经济效率和柔性方面所创造的竞争优势与产业集群理论形成新的概念。“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集群包括一连串上、中、下游产业以及其他企业或机构,这些产业、企业或是机构对于竞争都很重要,它们包括了零件、设备、服务等特殊原料品的供应商以及特殊基础建设的提供者。集群通常会向下延伸到下游的通路和顾客上,也会延伸到互补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和本产业有关的技能、科技、或是共同原料等方面的公司上。最后,集群还包括了政府和其他机构——像大学、制定标准的机构、职业训练中心以及贸易组织等——以提供专业的训练、教育、资讯、研究以及技术支援。”产业集群主要通过外部经济,包括外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范围经济。并且在实现产业集群后再带动城市化发展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也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证实(马春辉,2004)。

而在进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发展初期是极其依赖外界环境的,而这种外界环境是有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共同决定的,并且是缺一不可的(邓宏兵、李俊杰、李彦军,2007)。目前发展最为领先的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发展初期也是从电子器械、产品贸易起家,在首先成为电子产品交易方面获得大量流动资金后,才逐渐将周边各类高校园地的地缘优势发挥出来,形成贸—技—工的产业体系。资本流动同步或者先于市场需求存在(王缉慈,2000;齐园,2010)。

但是目前在很多地区的产业园地发展过程中,融资政策以及未来发展空间和潜力是目前制约产业园地发展瓶颈所在,以武汉光谷以及海南产业园发展为例,好的技术与企业在园地建设初期由于资金原因,而在建设后期又由于没有了相关的优惠政策无法进入园地,使得产业园地发展不仅在初期无法达到最高效率而在后期也会有发展乏力的窘境(黎春燕,李伟铭,刘骋,2012.文丹,2012)。并且,在制约产业园地发展的因素中,城市化发展成为了一个非常矛盾的点,往往在产业园地的发展初期,以政府为主导的招商引资活动主要依靠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条件来促动产业园地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以希望产业园地区域内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够获得外部经济效应;人口和企业的集聚可以共享公共服务;人口和企业及相关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也有利于促进信息交流及技术的推广和扩散,同时也刺激着新知识和新观念的产生(苏雪串,2004)。但是这种城市化进程,随着产业园地的进一步建设却因为政府优惠条件消失,经济发展过度倚重第一二产业,而陷入停滞,与产业园地的经济发展呈现了一种互相制约的情况。而本文将具体从城市化建设为主要切入点,加入产业园地金融环境,发展潜能等因素,并且以青岛蓝色硅谷作为研究主体。对产业园地的最优化发展模式进行探讨。

二、蓝色硅谷特点

蓝色硅谷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前沿,南起青岛崂山科技城北至即墨温泉镇沿滨海公路区域,位于崂山北麓、黄海之滨、鳌山湾畔,辖鳌山卫、温泉两个街道办事处,陆域面积21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25平方公里。这里依山傍海,风景优美,区域内山、谷、滩、海、岛、湾自然交替,具有集聚高端海洋科研机构、开展创新服务、建设蓝色硅谷的良好条件。海洋科技将在这里大展拳脚,涉海行业将齐头并进。青岛市将设立市级蓝色硅谷建设专项资金,为涉海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另外,中国蓝色硅谷还包括鳌山湾、北宅水源地两大生态保护区以及海岸线、滨海公路多条生态长廊,还将建设鳌山森林公园。规划中,中国蓝色硅谷被定义为以海洋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研发及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域。它关注的是有关海洋的四大领域的创新,包括海洋生物、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与新材料、海洋可再生能源与环保、海洋电子仪器仪表及深海勘探设备等。中国蓝色硅谷将“加快推进海洋发展由浅海向深海、由传统海洋产业向新兴海洋产业、由粗放用海向集约用海的战略转型,”它将进一步挖掘青岛在海洋科技和产业方面的优势和潜力,更好地发挥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断提升青岛在山东乃至国家海洋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而作为蓝色硅谷核心区的所在地青岛作为全国著名的海洋科学城,拥有中国海洋大学等7家国家级海洋科教机构,各类海洋专业技术人才5000余人,高级海洋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国同类人才的30%。再来数数青岛创造的灿若繁星的海洋科技成果。它承担了“十五”以来国家“863”、“973”计划中55%和91%的海洋科研项目,荣获的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占全国50%。青岛培育出了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并且环境优美,具备了优良的蓝色硅谷建设环境。未来发展中,中国蓝色硅谷被定位为国际海洋科技教育中心、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引擎。

三、以往产业园地的经验总结

1.产业园地的金融环境需要分阶段培养。很多产业园区发展停滞,或者发展过于缓慢都与金融环境与企业实际需求不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能够进入产业园地的企业往往都会具有两个特点,第一依赖高新技术,第二基本是新企业为主,而这就导致企业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对于金融环境的需求呈现了一种分阶层变化的情况。在企业运行伊始,主要依靠自有资金的投入,这时对于金融环境并没有很高的要求,更多面临的是市场、运营等方面的风险。而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一般在10到13个月)的市场检验后,随着很多企业由于不适应市场或者经营不善而退出后,存活下来的企业开始由于扩张或加速竞争,技术突破,占据市场等方面原因面临资金方面的二次融资的问题,而在这时由于企业顺利存活并实现盈利还是具有较高的风险,所以多数大型风险投资商不会选择此时进入,企业主要依靠两种途径,第一是依靠举债或者追加投资的方式进行规模上的扩张;第二就是寻找天使投资人。而在企业逐步稳定发展,市场趋于稳定,但是由于规模限制,信用信息不全等情况银行贷款不能介入时,企业开始接触风险投资。最终企业积累达到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实现企业融资时,这类科技型新型企业的金融需求才算循环结束。但是在实际产业园地的发展情况中,企业第一步依靠自有资金发展往往是最容易的,因为政府在税收和土地价格方面的优惠使得初始的自有资金需求降低,实现了新型企业进驻门槛变低。可是,企业在进行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却失去了相应层次的金融支持,在产业园地金融环境营造的过程中,政府不能过度强调银行的作用,因为大部分进驻科技型新型企业的资金需求是与银行的盈利需求不相符的。所以实现金融环境细分,多元化融资平台,是产业园区想要顺利发展并且长久运营的重要条件。

2.产业园地城市化进程推进与内部产业层次划分密不可分。我国很多产业园地的发展都是由城市化的推进而开始的,最终也是因为城市化的停滞而中止的。在产业园地建设初期,企业通过地价优惠的办法引进企业,而获得土地的企业由通过相对便宜的地价进行不同程度的房地产开发,形成了实现城市化推进的原动力,而政府在配合产业园地的发展而进行的交通、市政、水电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提升了房地产产业的价值与吸引力,另一方面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城市化建设。但是在产业园地进行进一步发展的时候,由于政策方面的限制,进入产业园地的企业往往是出于同一产业层次或产业领域的,而且基本集中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企业特别是诸如CBD开发,跨区域连锁等性质的成规模企业是无法在产业园地发展前期进入园地的。并且由于人口数量不足,在没有相关政策优惠的情况下,此类企业也不会选择进入产业园地的。而这就使得该区域内的内部产业层次全部集中在第一二产业。使得该产业园地的聚合能力只存在在固定产业中,而不能实现城市化规模的扩大和势力的提升。而停滞不前的城市化会限制进入产业园地的企业数量,由于第三产业的缺失,本来推进城市化发展的房地产行业也会出现竞争力下降甚至萎靡的现象,企业进驻产业园地的原动力缺失。形成了一种城市化建设与产业园地发展互相制约的局面。而这种相互制约的源头就是产业园地内部产业层次划分不合理,三大产业不能实现同步发展而导致的。所以产业园地的城市化发展对于产业园地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城市化发展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不是单纯地依靠开发房地产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合理布置园区内部产业层次实现的。

人口因素对于产业园地的影响。在以往的很多的产业园地的事例中,产业园地的兴起是从大型企业进驻,高校进驻开始的,因为这些单位具有强烈的人口聚合能力,一方面他们的进入带来了工人,研发人员,学生等高技术人才或专业人才的大量进入,在提升了该区域人口的同时,提高了产业园地的技术和生产能力。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提升,第三产业得到不断的升级,由于需求的不断扩大和细分,使得外来或本地参与产业园地经济发展的人口增加,在使得区域内人口实现二次增长的同时,增加了该区域的综合区位优势。而实现这些发展的基础就在于区域人口聚合能力。城市人口密度与非城市人口密度是存在着几何数量级上的差距的,并且这种差距也是与各地区所基于的发展动力息息相关的,在非城市地区或者落后城市地区,土地等一系列基础资源决定了该地的发展速度,而在城市化发展成熟的地区,资本流动,商品流通,技术交流,社会组织,产权关系演进等一系列与人口直接关联或者互相促动的要素成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而这种转变是基本上每一个产业园地在进行开发时都需要面对的。因为产业园地往往建设在非城市地区或者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这种促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是不可避免的,而这种转换的关键除却产业园地本身可以带来的技术、生产方式的革新,就在于人口因素,而人口因素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人口总数,如果人口总数限制,那么很多服务性行业的需求满足不了企业实现盈利或正常运营,第三产业自然无从发展;第二,高收入阶层或者中等收入群体所占比列,如果中高等人群比例过低,那么高端服务业便无从发展,只存在众多满足低端消费群体的个体或自由经营服务性质企业并不能达到第三产业的高附加值的特性。那么就算第三产业因为人口数量的上升而实现了一定的增长,但是对于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毫无贡献。这一点在目前我国已成型都市圈中便可看出端倪。如果将北方的京津冀都市圈与南方的长三角都市圈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京津冀都市圈在经济总量上远远落后于长三角经济圈,但是在人口和三大产业所占比例上并没有明显的差距,甚至京津冀地区的很多城市人口过千万,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接近50%。这与京津冀都市圈中特别是河北地区的中高等收入人群过少,虽然也有支柱产业(一般为钢铁或重型工业)第三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但是无法实现第三产业高附加值这一特性是分不开的。如果产业园地在兴建时在引进了大型企业或高校后没有明确的针对人口发展的市政规划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只是依靠人口数量和内部结构的自然变化显然是会拖慢其发展速度,那么很有可能面临着再次发展乏力,综合竞争力不足,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

四、蓝色硅谷产业区位发展模式

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采取了一种城市化与产业集群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而这种双线推进是基于两者间本身存在的自然联系和政府、市场引导的催化之上的。有别于之前的传统产业园地单源头或政府主导或科技主导、或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基于政府引导的各类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1.建设金融功能区协调产业园地发展实现金融多元化。针对产业园地建设过程中科技型新兴企业在不同阶段时存在不同的金融需求这一问题,单纯的政府引导、号召或者支持不能长久支持园区建设,而银行的介入需要时间和对投资环境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而青岛市本身已存在的金融手段和体系也不满足产业园地的多样化需求,并且也不适用于青岛市政府的多项较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需求。所以青岛市政府在规划包括蓝色硅谷产业园地、西海岸经济开发区等多个高新技术园区新城时,将金融功能区提上议程,在青岛市东起滨海大道、西至海尔路、南到海口路、北至株洲路,总共23.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域面积4平方公里的区域规划建设青岛的新型金融中心,预计将打造在空间上位于北京和上海城市金融中心功能之间的国际性金融功能区和跨代金融商务区。形成与北京和上海金融中心错位发展之势。计划全部建成后,将形成1000万平方米以上的金融业及其后台配套产业发展规模推动青岛金融产业大发展,同时满足蓝色硅谷产业园地发展的需要。同时青岛市市政府还将针对科技型孵化企业建设“蓝色硅谷社区银行”为蓝色科技服务,还将组建“天使投资基金”,处在科技孵化器中的在孵企业提供不超过500万元的天使投资支持。

从青岛市政府的做法上可以看出,蓝色硅谷与以往的很多产业园地不同的是有着一个较为完整并且更加市场化的金融体系以支持其发展。并且这个金融体系并没有受到其城市发展资本流动的历史或特性影响。针对新兴科技型企业的融资平台将会迅速搭成,同时具有相关功能的金融企业也会迅速聚合。因为在青岛市市政府的规划下,金融环境的打造采取了一种和产业园地自身发展相似的方法,以未来预期新型融资需求空间作为市场导向,利用政策优惠和市政基础建设作为条件吸引不同种类但是互相关联金融企业进驻。这种城市功能区并立互相支持,需求互补的例子并不少见,北京金融街与西单并立,上海外滩金融街与南京路商业街并立。这种功能区并立,可以保证城市内部发展要素交流的高效性,但是以往的功能区并立是经过时间的推移由市场引导逐步实现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蓝色硅谷与金融功能区是在由政府规划下同步建设的,极大地缩短了时间。保证了蓝色硅谷的高速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
美国与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模式比较与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