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2014-04-26 06:39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
上海质量 2014年1期
关键词:能源管理管理体系能耗

◆ 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 / 文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 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 / 文

引言

为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节能工作,强化节能管理,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SAC)积极响应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认监委的号召,认真开展了能源管理体系实施企业的认证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恰逢其时。我国目前整体的能源利用率只有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十个百分点,节能空间很大。据专家分析,“系统管理节能的潜力达15%左右”;按照国际实践经验数据,企业真正有效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后(不包括技术和结构节能),基本上能实现2%~5%节能量,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当务之急。党的十八大报告对能源节约提出了明确的战略方针和行动纲领。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对万家企业提出了节能管理的目标和措施,以及具体行动时间要求。因此,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成为了“万家企业节能”的重要抓手。《通知》要求万家企业在要求的时间期限内,完成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开展能源管理体系效果评价和第三方认证,时间紧,任务重。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是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和生命力,是管理节能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可以发挥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的主动性,促进企业通过建立自律机制,制定并实施预防为主、从源头抓起、全过程控制的管理措施,为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管理方法,为缓解能源危机、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

一、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成效分析

(一)编制行之有效的认证规范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实施以来,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我国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部分产品技术水准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机械行业在国民经济结构分类中涉及面很广,包括各类机械、动力设备、加工设备、运输设备制造等;从制造过程分析又具有很大同质性,熔炼、铸锻、热处理、金切加工、冲/挤压成型、焊接、镀装、装配等过程是机械生产企业通用的过程,亦可将其分为热加工过程和冷加工过程两个大类。机械制造业生产过程中主要能源的消耗有原煤、汽油、煤油、柴油、电力、煤气/天然气、水、蒸汽等。强化能源管理,确保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机械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为此,2012年12月21日由华信技术检验有限公司和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为主,组成了我国机械制造行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要求编写组。2013年9月2日在北京召开的能源管理体系行业标准审定会上,标准审定委员会对计划编号为2013RB007《能源管理体系机械制造行业认证要求》进行了审定。该标准的制定为认证机构在机械制造企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时提供统一、规范的依据。

SAC在机械制造领域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上,根据《关于印发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开展了公共建筑领域能源管理体系的专业能力分析,结合能源管理在公共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和使用特点,完成了公共建筑的能力分析报告,分析了行业的用能过程和特点,规定了能源管理和技术要求,明确了认证人员的能力准则和评价准则,为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提供了技术准备。

为了有效开展和推进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SAC加强认证试点企业认证前的调查和服务工作,先后制订了“能源管理体系试点推进工作组工作方案”“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的步骤和主要内容”“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企业沟通提纲”“文件和记录的要求和内容”“能源评审内容和方法”和“初始能源管理评审的内容和要求”等工作文件和要求。确定了各能源认证试点企业的相关责任人员,专门负责对应的认证企业的服务工作,与试点企业保持密切联络和沟通,宣传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具体要求和重大意义,了解试点企业的能源使用和消耗及能源管理的基本情况,掌握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和策划进程,遇到问题组织会议专题讨论、提出合理和完善的解决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实证应用与绩效

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企业最高管理者的一项战略性决策,由最高管理者承诺和全员参与,遵循“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追求人与自然、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导入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是规范企业能源管理、持续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措施。

1.实证企业概述

能源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培育企业建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科学的能源管理理念、机制和方法,同时,应按照《关于印发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选择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作为先行试点单位,推进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2011年1月,SAC对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试点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颁发了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第一张机械制造行业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表明SAC在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中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2012年12月又对金茂(上海)物业有限公司颁发了第一张公共建筑行业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这也是上海所有公共建筑中的首张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目前SAC已实施试点认证并发证的企业有: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上海宏纲电站设备锻造有限公司、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汽轮机厂、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金茂(上海)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上海爱知锻造有限公司;已签订认证合同并处于策划准备阶段的企业有: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上海科技京城管理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马陆日用-友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另外,有进一步签约认证意向并已前期介入的企业有:上海富都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陆家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

表1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单位一览表

2.实证企业典型事例

(1)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日立),作为“十二五”万家企业之一,肩负国家发展改革委直接下达的节能量目标。与此同时,能源资源价格持续上升,能源成本在企业经营成本的比例持续增长。持续加强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成本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成本递减不断的不懈追求。

上海日立自2010年贯彻GB/T 2333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后,将能源管理体系纳入经营管理系统中统一策划,建立质量、环境、安全、能源四个标准为一体的整合型管理体系,使得能源管理体系成为企业发展和核心业务经营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取得了典型的成效。

——2011年公司开始采用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这是一套完整的配电室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它通过完成对配电室内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保护,来实现可靠性和高效率配电管理的要求。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设计,集合现场设备层、通讯控制层、管理测控层为一体,通过对降压站/变配电站、监测点、回路进行设计改造,来实现制造现场的远程电参量实时监测与电能计量。

——2012年,公司将能耗指标逐步细化到各UTE(各工场最小的管理单元),划分出各UTE电、天然气、蒸汽、水的使用边界,并制定年度、月度UTE单台能耗指标,以实现及时发现能耗异常、分析原因、实施改善。

——2013年公司开始推进能源可视化,第一阶段实施5台压铸机的电能、天然气实时的测量,把这些测量数据通过以太网传到服务器,通过服务器显示能耗实时数据,同时配合可视化综合管理软件,使得能耗可以被随时监视、分析、保护,及时发现用能问题。通过电能监控和非电能监控,可以比较同一用能点不同时间;不同用能点同一时间的用能数据;可以根据铝锭重量,计算每次铝锭熔化的单位重量能耗,也可根据产品数量,计算单位产品所用能耗;同时实现历史数据查询。通过设置电压、电流上下限的预警和预警门限,达到预警功能,提醒用户检查。能源可视化软件还可以自动输出日报、月报、年报、单位能耗、当前值等信息。

(2)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汽轮机厂

上海汽轮机厂作为上海市能耗超过1万吨标煤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减排工作压力大,是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要实现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仅靠原有的一套节能管理办法很难实现,必须要有一套先进的、系统的管理体系实现,那就是能源管理体系。

企业从全过程出发,遵循系统管理原理,通过实施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体系,并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使企业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通过例行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效对标、内部审核、能耗计量与测试、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并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或降耗目标。

企业于2012年6月获得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体系有效运行一年来,各项节能指标完成情况良好(见表2、表3)。

表2 主要能耗指标同比增减情况

表3 节能量完成情况

可见,能源管理体系作为长效管理机制,借助节能技术改造,可以在体系运行中不断发现能源管理中的薄弱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

(3)上海金茂大厦

金茂大厦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作为中国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大楼,于1999年建成开业,自建成正式运营开始就实施了能源管理,在十多年的运营管理过程中,积极遵循上级单位大力倡导的“绿色战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数据。

金茂大厦的能源消耗主要为电力、天然气和市政水。用能系统包括空调用电系统、电梯用电系统、照明用电系统、办公用电系统、其它用电系统、蒸汽锅炉系统、天然气使用系统和使用市政水的用水设施。

金茂大厦自投入运营以来,即开始能源管理工作,领导高度重视节能管理工作,在2000年初,能源管理系统(EM)投入使用,大厦BA系统对3万余个控制点进行智能化操控,包括所有照明设备、1600余台变风量空调设备等进行实时跟踪;2002年开展了合同能源管理工作;2003年与美国环保署开展“能源之星”合作项目,金茂大厦是国内第一幢采纳“能源之星”测评工具的综合性楼宇,得分为89分,比相同气候带内其它建筑物的能源消耗要少将近30%。

公司在原有能源管理基础上,综合考虑了2008-2011年能耗数据并结合上级公司下达的约束性能耗指标,确定了综合能耗14509.70吨标煤(等价值)、7746.02吨标煤(当量值)为能源管理基准值,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主要用能设备等基准值,为制定能源目标和指标、评价能源管理绩效提供了依据。公司设定了能源管理基准、目标和指标共计22项,并对其每月进行监视、测量和评价,经监测统计,主要指标均低于设定的年度目标值,目标达成。

自2012年9月开始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至今,取得了明显的节能绩效,如:修订了《电梯和升降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中经济运行的相关规定,如:“裙房自动扶梯E1~E16采取分时运行,每天10:00~22:00开启,其余时间关闭”“办公区S风机的送风温度、湿度设定值以及BA系统中相关控制参数的调整”等。通过综合测量与分析,2011年与2012年在保持相对稳定的物业管理业态(出租率和气候环境等)的情况下进行了同比和环比,仅电梯和空调S风机系统,全年即可节约电量约163000kwh,综合考虑平、谷电费即可为企业节约电费约14.40万元,节能和经济效益都较为明显。

二、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贯彻促进了国家能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的落实和执行。企业在建立方针或节能规划的基础上,将能源使用纳入目标管理,将能源管理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落实到有关部门,并逐步建立重点用能设备的耗能指标;促进企业将节能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相结合,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的步伐,建立较为科学有效的测量监视系统,分析企业能源利用的结构与状况,把握能耗较大、能效较低的关键能源因素,实现对能源使用的全过程控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绩效。但是,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思考

1.能源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全员参与。包括:制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推进计划,提供必要的资源,建立和有效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开展针对企业领导层的能源管理专项培训,强化能源管理的法制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大对能源管理人员、能源计量管理与分析人员、重点用能岗位人员的培训。

2.要借鉴节能减排的奖励政策和国家鼓励采用节能产品的优惠政策,加快制定鼓励企业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措施和指导意见。

3.考虑对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在其计量装置的校验和能量平衡测量等费用上,实行部分补贴或优惠减免政策。

(二)建议

1.大部分企业现有的能源管理模式与能源管理体系标准需要进一步进行融合,确保现有的上级能源考核指标与现行标准中目标和指标的含义相一致,有助于企业对目标和指标的落实和考核,有助于能源全过程控制管理。

2.根据认监委有关文件规定,两次监督审核后在认证证书上要表述获证组织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变化情况。一般理解正常的两次监督审核的周期是半年,但这半年的结算期是无规则的周期,考虑到企业向政府部门按月和按年度上报能源报表,因此证书上表述的获证组织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与政府获取的能源绩效数据有差异,可能影响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可信度,建议认证证书上表述的获证组织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值的统计时间节点与组织上报政府部门能源报表的统计时间一致。

3.目前认证企业在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计算方法的问题上,没有或没有办法统一,如某电机厂的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是指生产所有规格系列电机的容量总和的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不同规格的单一电机的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是不一样的,由于电机厂每年生产的电机型号和规格基本都不相同,属于单台、小批量生产,故证书所反映的通过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进行能源绩效的统计不具可比性。

4.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组织的能耗核算边界和体系审核范围还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在公共建筑领域的审核中尤为突出,这一问题具有普遍性,需要从认证技术上予以界定。

三、结语

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试点企业持续改进的节能机制初步形成,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节能遵法贯标机制,实现了主动收集并自觉贯彻节能法规政策标准,企业能源管理活动更加规范、系统化和制度化;二是能源的全过程控制管理机制,实现了能源管理和利用的全过程即时化、系统化;三是节能技术进步机制,实现了主动追踪,获取和应用先进节能技术进步常态化;四是节能文化促进机制,节能制度不断完善,员工节能意识不断提高、节能习惯逐步养成;五是高水平、专业化、稳定的企业节能人才和队伍茁壮成长,能源管理体系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先进的能源采集、监测和分析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开始应用。

(本文根据SAC在第1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质量创新论坛上的交流整理)

猜你喜欢
能源管理管理体系能耗
高速公路能源管理信息化平台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探讨如何设计零能耗住宅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合同能源管理会计核算优化对策
日本先进的“零能耗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