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功能提升路径研究

2014-04-26 01:01葛晓军
经济师 2014年3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学院大学

●葛晓军

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功能提升路径研究

●葛晓军

文章以潍坊科技学院创新大学服务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教育科研功能为平台,从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剖析高校的新产品开发、教科研等外部正效应,利于培养专业人才、整合资源及解决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信息技术等瓶颈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为高校教育更好适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应用型大学 经济发展功能 创新驱动

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代,对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经济职能的认识受到高度重视,地方高校更应该凸显专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教学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教育功能,以促使周边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地方高校更贴近中小城市和农村,如何创新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功能,推动地方发展、打造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创造具有服务地方特色的办学道路、实现高校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试以全国独有的地处县域的地方大学——潍坊科技学院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推动地方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为研究平台进行探讨。

一、潍坊科技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的定位分析

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建设人才的需求,潍坊科技学院办学定位于应用型大学,以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为指导,发展高效益、高创汇、高科技产业等创业园,服务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集教育、研发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①。

1.校企合作下专业设置与企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潍坊科技学院以培养实用和应用人才为根本,依托大学的人才和科技优势,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教学模式,围绕寿光市和周边地市蔬菜花卉等设施农业、汽车装配及零部件、海盐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对人才的需求,整合、优化专业设置,为这些企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切实增强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适应度和契合度,加强与周边区域内大中小各类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和供给的合理匹配,学院积极筹建了劳动力市场和各类人才市场信息咨询部、蔬菜病虫害等实用技术咨询、新产品开发等第三产业,成立了软件园和生物化妆品生产所等高科技工业园,实现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提高研发效能,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研发,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带动周边的餐饮业、信息业、物流、中介、教育培训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2.学院坚持“集团办学、企业合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模式。确定“以劳动力市场和各类人才市场供求变化动态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为根本、以提高大学生的毕业就业率为最大目标”的办学定位,立足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思路。学院下设劳动技校、教师进修学校、体育竞技学校、驾驶员培训学校等分校,设有山东省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潍坊市职业技能鉴定所,建立了山东中印环球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潍坊科技学院建筑公司等12家校办企业,与潍柴集团、晨鸣集团等79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契约式的合作办学模式,就专业设置、“双师型”教师培养、学生实习实训、职工培训、技术攻关、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形成稳定的产权连接关系和校企联盟格局协同规划人才培养。

3.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提升应用型大学的外部正效应。潍坊科技学院紧紧围绕各类劳动力市场和不同人才市场的实际供需变化针对性的设置和调整专业,并且成立专门的调研队伍科学预测劳动力和人才的实际需求规模,以此确定不同专业的学生数量和招生数额。强化大学主动融入社会、社会参与大学管理的教学模式,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过程,加强教育、科研与产业的一体化进程,促进科技教育转化为现实生产力。②学院的服务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包括食堂、宿舍、绿化、学生医疗、水电暖、电信等)采用企业化运作方式,例如软件园和和化妆品公司,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吸引国外优秀教学资源加盟,实行中外合作办学,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及全球信息的共享和整合。

4.突出地方发展特色和需求的教育理念。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优先保障培养当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每年在当地招收本专科生近4000人,稳定在招生总量的40%以上,优先培养地方社会急需、紧缺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例如,蔬菜花卉学院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蔬菜产业和花卉培育养殖产业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依托学科优势,先后建立了国内同行业先进的蔬菜病虫害诊断和防治研究所、蔬菜花卉种子和幼苗培育研究所、蔬菜设施设备研究所等专门为地方服务的科研机构。针对地方农村部分基层管理干部知识结构不够合理、自身素质偏低、知识更新滞后等突出问题,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院建立了“农村干部培训机构”,先后十多批次组织具有高深学术造诣、拔尖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技术技能的业务精英型专家、学者,深入到农村开展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和选择、设施农业技术等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会56场次,为满足学校教育实习需要和缓解农村农业科技薄弱等问题,先后在农村共建立了96个实习基地。

5.强化市场需求引导机制的教学模式。学院成立了“人才培养质量督查室”专门负责调研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需状况,并组成教授博士团队深入到周边各大中小不同性质的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对岗位设置、专业技术需求、招聘人员的安排等方面具体走访和调查。根据不同用人单位的各方面人才和劳动力需求情况进行认真统计和汇总,然后将具体信息及时反馈给学院就业办和教学科,以便对以后的学科设置和课程安排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学院设立专门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信息调查办公室,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牵头负责,选拔具有市场调查专业知识的六名教师组成市场调查团队。他们随时掌握和关注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用人单位尤其是各类企业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以便迅速了解最新就业信息和劳动力需求变化动向,及时总结并以讲座报告等形式及时传达给大学生。

二、应用型大学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效应分析

潍坊科技学院围绕地方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和具体教学模式,专业涉及园艺、蔬菜病虫害防治、种子培育与繁殖、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与多媒体技术、车辆配件维修与组装、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装璜设计、旅游管理、财经、文秘、英语、农业经济管理等15个门类。

1.应用型大学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潍坊科技学院实施“订单教育”、推行“双元制”办学模式,大学科技园区建设促进寿光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学院先后与山东晨鸣集团、海化集团、联盟化工集团、大王金泰集团等26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建立了76个长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每年为企业定向培养2100多名学生;学院负责对山东晨鸣集团和富康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中层干部和职工进行轮流培训,提高干部及员工整体素质。

学院各院系充分利用大学地处各类大中小企业密集、第二三产业发达的沿海经济区位优势,积极聘请相关企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专家亲来课堂或实验室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讲授各类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的实用技术,加强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③。例如,学院在2008年6月16日建成集软件研发、技术支撑、商务服务、人才培养、教育培训于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外包基地——寿光市软件园,下设山东省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和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等。目前,软件园已有山东蓝狐动漫、北京中视彩卡等几十家企业入驻,已有多名位海内外博士携带技术、项目、专利来软件园建立公司,形成自己的技术产品优势,提升寿光市教育和科研品牌。

2.应用型大学建设对周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应用型大学对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学院以软件园为依托,先后成立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学校等12个管理和实用技术培训学校,积极拓展区域消费市场,从衣食住行到娱乐消费给当地居民创造如饭店、旅店、服装店、小型超市等商机,给当地村民增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大学周围地价大幅上涨,周边农民采用多种方式(如出租,代建)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家庭收入。大学后勤社会化使餐饮、物业管理、清洁卫生、校区建设等方面吸纳大批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优化了农民的收入结构;学院同时担负当地企业职工培训和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的任务。

学校突出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学校旅游和会展策划、资源环境学院、区域经济的一些专家学者为地方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蔬菜展会和花卉旅游景点建设与论证等献计献策,定期为地方导游、饭店管理、农业技术应用等经济社会急需的方面进行人才培训或开设讲座。

(2)学院对周边地区文化建设的影响。学院高品位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先进的文化设施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周边地区的文化品位和形象,促动周边农村的文化水平建设,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学校师生积极开展捐建爱心读书屋、爱心帮扶农村留守儿童行动、大学生文化社团下乡专题活动等,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区域文化事业的发展④。许多专家学者积极参与电视访谈、热点问题咨询、学术会议等。几年来,学校专家学者为地方开设学术讲座、辅导报告累计达873余场次,为地方的文化建设和发展贡献很大。

(3)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学院拥完善的教育设施和优越条件、较强的师资力量、畅通便捷的教育信息传播渠道等优越教育资源条件,对当地教育改革和发展都会产生渗透和辐射作用,是当地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契机。大量的大学生在当地的聚集能够提高村民加大教育投资的热情,提高孩子上大学的信心;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对当地村民的二次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学下属的计算机培训学校、汽车驾驶学校、成人教育学校等附属教育培训机构是二次教育再培训的主要场所,为当地村民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的转变和终身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发挥教学实验设备等资源优势,实现与地方间教育资源共享。在为地方经济发展积极进行科技和信息化等服务基础上,还注重发挥利用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图书信息资料等优势,面向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发利用。

3.应用型大学建设对区域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优化的影响。

(1)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区域产业科技附加值,加速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潍坊科技学院牵头组建的山东省软件园、蔬菜品种研发公司和大棚蔬菜无公害研发基地、山东省蓝色经济研究院和现代化的大学生汽车培训实验基地等创业园和研发公司,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寿光市、青州市等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实际技能的大学毕业生,提升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2)对周边农业产业的影响。大学建设需征用大量土地资源,使耕地减少,加快了农业集约化进程;同时大学建设所需大量的从业人员基本都来自于周边农村,使农村大量劳动力输出,这就使土地流转成为可能,加速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进程,从业人员获得的收入可以购买更加先进的生产资料投入到农业生产,使土地的产值增加。农民闲余资金可以集中起来,发展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的产业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⑥在第一产业布局方面,大学周边农村在保持粮食需求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旅游农业和近郊农业,尤其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农村工业。

三、大学服务经济社会功能的缺陷与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陈旧。学校在某些专业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内容满堂灌为主,不注重开发学生逆向思维及发散思维的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缺乏人才市场需求弹性,教学模式单一,忽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的开发。

2.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学校设置某些专业时没有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进行事先调研和科学预测分析,没有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及走势确定专业,某些已开设的专业没有跟踪人才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及时调整,致使人才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

3.专业教师组合结构不适应人才市场需求。部分专业教师仅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没有到企业第一生产线亲身实践,缺乏实际技术操作技能,没有及时掌握和了解当前企业技术的发展动态,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较薄弱,“双师型”或“多面手型”教师缺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四、对策与建议

1.改革与企业的深化合作模式。关注企业的发展需求和规划,校企之间在专业设置、课程资源、实训内容和方法设置、兼职教师、科技研发与转化等方面加强合作,强化校企协同培养人才模式。

2.成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性公司。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自有技术优势或特色的学科专业,创办专业性服务公司,例如蔬菜病虫害防治、市场信息集散、实用技术转化等公司,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促进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3.科学进行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要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为参数进行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⑦,强化高层次专业人才建设,注重特色专业发展,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

4.协调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之间的关系。发挥高校的教育科技服务职能,积极探索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新模式,构建科研技术成果转化载体,将“科技”、“人才培养”和“服务”高效组合,实现科技服务社会职能⑧。

[项目来源:本文是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计划基金资助课题《支撑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教育要素层次探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09WF59)。]

注释:

①成丙炎,朱红.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内涵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5)

②殷翔文.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探讨[J].江苏高教,1995(6)

③李玉增.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策略探讨[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2)

④徐建培.高校怎样为地方建设服务[J].科学咨询,2003(16)

⑤王勇,兰州大学科技服务社会功能体系及其未来发展对策研究.硕士论文,2010

⑥唐伽拉.大学与社区互动机制及对城市规划的启示[J].城市问题,2006(3)

⑦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

⑧徐同文,区域大学的使命[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潍坊科技学院 山东寿光 262700)

(责编:若佳)

G647,F127

A

1004-4914(2014)03-073-03

葛晓军,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产业化)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学院大学
初等教育学院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201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
推进实现“两个率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