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打造科技创新强市

2014-04-27 01:29肖桂华
中国科技产业 2014年12期
关键词:院所宜昌市宜昌

◎ 本刊记者 肖桂华

宜昌市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打造科技创新强市

2014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 本刊记者 肖桂华

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和宜昌市长马旭明率队赴清华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位于长江沿线重庆和武汉两座特大城市中间,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是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长江中上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宜昌资源富集,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世界水电之都。宜昌境内已建成长江三峡、葛洲坝等4座大型水电站,水电装机总容量超过2900万千瓦;已探明矿产8大类53种,是全国八大磷矿区之一。宜昌山川秀美,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是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是连接张家界、神农架、武当山和三国文化旅游区的中心城市,拥有各类旅游资源747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 2处、4A级景区10处。

宜昌更是湖北省“一主两副”发展战略的主要承载地,是宜荆荆(宜昌、荆州、荆门)城市群的核心,战略地位突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2818亿元,同比增长1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6.3亿元,增长3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7亿元,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3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121元,分别增长11.5%和13.4%;外贸出口20.2亿美元,增长2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0亿元,增长14.9%。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330亿元,同比增长13.5%;规模企业数达到1224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500家。

宜昌综合实力位居湖北省第2位、长江沿线19座地级城市第4位和中部地区77座地级城市第3位,进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诸多殊荣。2013年被科技部批复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宜昌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加快把宜昌建设成为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载体功能完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现代化特大城市。

宜昌在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中心城市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进程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取得了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产品结构更加合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明显成效。

强化顶层设计全力推进产学研合作

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提升宜昌市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全国同类城市中的科技强市,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宜昌的决定》、《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负责,由宜昌市委人才办、宜昌市科技局、宜昌市经信委、宜昌市教育局、宜昌市人社局、宜昌市发改委、宜昌市财政局、宜昌市侨办等部门参加的产学研合作领导机构,负责领导、管理和协调宜昌市产学研合作工作。2013年,宜昌市政府分别与清华大学、北航、武汉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从政府层面为产学研合作做好顶层设计,搭桥铺路,努力整合国际国内知名大学在人才、成果、实验平台等方面的科技资源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为了强化产学研合作工作,宜昌市政府将产学研合作有关要素纳入到对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的指标体系中进行年度考核。市直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为校企技术合作牵线搭桥、出谋划策,全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工作。宜昌市委人才办、宜昌市科技局、宜昌市经信委、宜昌市人社局、宜昌市侨办等部门,每年借助全国和全省性的“高校人才招聘会”“华创会”、“产学研合作对接会”等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国内外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交流,与高校院所及科技人才进行技术对接。

2014年5月16日,由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科协、宜昌市政府主办的湖北省第十四届科技活动周暨百家高校院所宜昌行产学研合作对接会在宜昌隆重举行。北大、清华、北航、武大等近百家高校和科研院所、近80家企业代表出席。会上,宜昌市部分县市区政府、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共签订15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并发布了宜昌市7个领域、110家企业的223项技术和人才需求,以进一步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宜昌市政府与三峡大学共建了“宜昌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宜昌市科技情报所开通了 “宜昌市科技创新信息服务网络平台”,这些平台在科技信息、科技人才、检验测试、文献资料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宜昌市直有关部门适时收集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最新科技成果信息,汇编后于科技网上发布,供企业和高校参考。宜昌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对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技术中心和实验室的企业,政府安排一定资金给予奖励。这些政策和措施极大地调动了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合作的积极性,为推动宜昌市产学研结合起到了重要作用。各县市区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动辖区产学研工作。夷陵区、当阳市、远安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政府每年列专项支持产学研活动。宜昌市14个县市区政府分别与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宜都、当阳、长阳、远安、兴山、夷陵等县市区都成功地举办了大规模的产学研对接活动,邀请省内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负责人和专家团队来实地发布科研成果信息、与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帮助企业解决新产品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难题,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科技厅厅长郭跃进,宜昌市长马旭明启动百家高校院所宜昌行产学研对接会

积极促进校企合作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使宜昌市企业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产学研合作是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及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创新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产学研合作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一批企业由过去被动等待高校、科研院所上门,变为主动到高校、科研院所寻求支持和合作。

据统计,宜昌市现有500多家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各种形式、层次和类型的产学研合作。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宜昌市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30个, 3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1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42家,市级68家)、45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1家、省级10家、市级34家),15家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2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59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4家、省级55家)。企业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73个、共建合作机构170多个。通过与高校院所合作,2013年专利申请量6000余件,其中:转化为产业化生产的专利在3000件以上,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位居湖北省市州首位。

宜化集团是宜昌市支柱产业中的骨干企业,为了有效利用本地资源,针对宜昌磷矿杂质含量高、品位低的特点,与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连云港化工设计院等科研院所技术合作,进行了中低品位胶磷矿选矿技术的攻关,使本市中低品位胶磷矿浮选后,磷矿的品位提高、杂质含量降低,在国内首先解决了中低品位胶磷矿生产磷酸二铵的工业化问题。通过与成都天立研究院合作,创新了变压吸附脱碳技术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成为干法脱碳工业技术的里程碑。通过与化四院、武汉工程大学等院所的合作,解决了硫酸生产中的余热回收发电技术,实现了能量的最优化利用。由于不断地创新,集团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季戊四醇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单套井矿盐生产企业、中国最大的合成氨、尿素和磷酸一铵生产厂家,并跻身于中国石化行业最具影响力十大代表企业行列。宜昌人福药业在开发二类新药盐酸瑞芬太尼过程中,分别依托于中国药科大学、山东医药工业研究所、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等单位合作进行药物合成、制剂工艺研究、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依赖性研究等,仅用三年时间就取得了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填补了国内空白,创造了国内麻醉药品新药开发的“深圳速度”。该产品项目先后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和国家重点火炬计划,获得了湖北省和宜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发展为国家麻醉药品定点研发生产龙头企业,主导产品麻醉药品占国内市场的52%。安琪集团通过采取与中科院微生物所、武汉大学、三峡大学、法国南锡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实体、合同协作、联合攻关等途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酵母及酵母深加工领域的研究开发。公司现为亚洲最大的酵母生产企业。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化工200强、中国化肥50强企业。通过与北京化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及化工部长沙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合作,进行了湿法磷酸精制及工业磷酸一铵和磷矿石选矿等相关技术的攻关,对现有装置进行升级改造,完成了变换NDC脱硫催化剂的试验研究及工业化,实现了节能减排、延长了装置运行周期。宜昌经纬纺机有限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拥有自主加捻核心技术和专利,集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各类捻线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先后和中国纺织大学、南京玻璃纤维研究院等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合作研发的K3501B型直捻机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和省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黑旋风锯业股份有限公司、长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燕狮科技公司、五环钻具公司等一大批中小企业都是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得力于走产学研合作之路,使公司在较短时间内新产品研发加快、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多元化合作模式产学研成果喜人

在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中,企业与高校院所从实际出发,不断丰富合作方式、推进合作深度,建立多元化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满足不同层次的合作需求。比较成功的合作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企业委托高校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借助高校院所技术、人才和装备上的优势资源,“短平快”地研发新产品。宜昌人福药业开发二类新药盐酸瑞芬太尼上市、湖北东圣化工集团委托武汉理工大学进行选矿试验开发等靠的就是这个法宝。

二是联合技术攻关。企业针对某项技术难题与高校院所进行合作研发,联合向各级有关部门申报计划项目。东阳光生化制药有限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三峡大学合作,开展大宗发酵产品先进发酵工艺技术创新,其“大宗发酵产品先进发酵工艺技术研究”项目列入“十一五”国家863计划,公司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红霉素生产和出口基地。黑旋风锯业公司与三峡大学合作研发新型锯片基体取得成功,同时获得了湖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支持。

三是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中心,建立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一致魔芋公司与华农、华中科技大等高校长期合作,研发的魔芋精粉、魔芋膳食纤维等产品,销往国内11个省市区,出口外销到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中科恒达石墨与三峡大学共建研发中心,联合开发新型石墨材料。

四是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产学研基地,在成果转让、技术攻关、人才培训和实验设备共享等方面实现全面合作。长机科技公司与三峡大学共建了产学研合作基地,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设立了“长江机电研发中心”,依托他们在机械加工与制造、材料学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了产业化过程中深度研发,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五是加入产业技术联盟,整合相关企业和高校院所资源进行产业共性技术攻关。湖北天峡鲟业公司分别与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水生所等多家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建立鲟鱼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开展鲟鱼的生理学、生态学特征及其养殖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建立了世界规模最大、物种最齐全的鲟鱼种质资料库,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科技成果。兴发、宜化集团组建了省磷资源开发利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同对宜昌市磷矿资源进行深度综合开发。

通过不断实践,宜昌市产学研合作取得了可喜成果,为宜昌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支撑。2013年,宜昌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70亿元,同比增长3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40亿元,同比增长31%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2.07%。全年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3家,(截止目前,宜昌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7家)。宜昌市登记省级科技成果280项。共有项获得省2013年宜昌区域共有28个项目获得省科技奖励,其中5个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1个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9.95亿元。全年专利申请6432件,授权量291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600余件,授权量达248件。据对100余家企业统计调查,2013年企业在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中,投入项目资金10多亿元、解决技术难点338个、采用新技术320项、申请专利348项、开发新产品299个。

“十二五”是宜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下一步,宜昌市将进一步提高对产学研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借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技术、人才、信息和仪器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从宜昌发展的实际着眼,采取强有力措施,深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合作,为宜昌市传统产业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提供强大支撑。

猜你喜欢
院所宜昌市宜昌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宜昌市举办中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国内外科技巨头人才保留政策对航天院所的启示
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的航天院所科技委智库运行机制探讨
军工院所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湖北宜昌卷
智慧院所类咨询报告如何编制
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推广研究——以宜昌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