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启示

2014-04-28 03:49陈思宇王鹏袁志田
经济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城市群集群体系

●陈思宇 王鹏 袁志田

美国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启示

●陈思宇 王鹏 袁志田

通过对美国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经验的分析,得出针对江苏当前经济发展的启示:即要通过制定和实施宏观战略为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方向;通过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为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保证;通过构建和发展城市群为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载体;通过培育和促进产业集群为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动力;通过新建和改善公共服务为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环境。

美国 现代产业体系 区域一体化 启示

20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虚拟经济取得重大成功,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迅速崛起,并呈现出明显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态势,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和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如今,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当前,江苏积极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不仅改变了以“低成本、低附加值及高污染、高耗能”为特征的传统产业发展模式,而且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顺应了世界产业结构从“工业经济”走向“服务经济”的历史潮流,减少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为江苏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进一步实现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分析

区域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使得地区产业间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和相互协作的关系得到不断增强,有力地推动了传统产业体系向现代产业体系的过渡。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产业规划、产业布局、发展要素以及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作为区域一体化过程中重要载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会在不同方面作出反应: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业布局不断协调、产业发展要素流动性增强、产业分工得到逐步完善;同时,现代产业体系所呈现出的各种变化趋势反过来也会促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向着更深层次的水平发展,由此形成良性循环的互动机制。

科学合理的区域一体化战略是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机制。具体来看:首先,通过对本地区和跨地区间产业的规划部署,来促进各产业间实现互补式发展的战略措施,能够有利于推动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深度发展;其次,通过对区域内共享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服务的改善,来促进产业间实现融合式发展的战略措施,能够有利于构建公平、开放、统一、有序的市场体系;再次,通过鼓励区域内不同产业特色化的探索,来促进优势产业实现错位式发展的战略措施,能够有利于避免区域内产业间的无序竞争和重复发展。同时,伴随着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各地区间的原始界限逐渐被打破,传统的产业分工协作机制得到不断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运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不仅为各种资源实现跨区域高效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现代产业体系协调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

然而,从世界各国区域一体化战略的制定及实施效果来看,一些国家或地区当局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往往在视野及目标等方面存在着局限性,从而造成了区域基础设施重建、产业结构趋同、产业间恶性竞争等现象的发生,结果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终将不利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对于现代产业体系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当决策者能够真正从全局利益的战略高度出发,对区域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和统筹发展,因地制宜,并充分发挥自身“本土”特色,促进各产业间实现紧密协作,才能使区域综合竞争力得到增强,最终实现长足发展。

二、美国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分析

美国作为世界最发达的经济体,其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也最为充分。目前,美国已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其产业结构呈现出三、二、一深化发展的态势,较好地体现了“结构软化与服务化”、“技术创新与高端导向”紧密结合的现代产业结构特征。美国在积极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所形成的城市群、都市圈以及产业集群等现代空间组织形式,在美国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

1.城市群——美国现代产业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空间载体。20世纪后半期以来,在美国经济增长的构成要素中,由现代产业体系所贡献的部分,大都来源于纽约、芝加哥以及洛杉矶等密集城市地带所组成的三大城市群区域。根据美国国家普查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三大城市群对美国经济的整体贡献率高达67%。除此之外,美国还拥有包括匹兹堡、夏洛特、西雅图、亚特兰大等在内的各大城市群,其共同形成的强大凝聚力,不断促进地区经济实力的提升,带动着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如今,在美国拥有的各大城市群中,位于东北部大西洋沿岸,主要由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巴尔的摩五大城市和其他众多中小城市构成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以下简称为“波士华”城市群),是首个为世界所认可的城市群。同时,“波士华”城市群也是目前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最成熟的地区,这也使得该地区因此具有强大的区域竞争能力:以全美金融商贸中心著称的纽约,在商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能够保持源源不断地为该城市群提供各类基本服务;曾致力于发展金融业、高科技产业以及建筑运输等多样化产业的波士顿,也逐渐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最具特色优势的高科技产业和教育业上,以便能更加专业及专注地为该地区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凭借黄金地理位置的优势,费城利用发展港口的契机,不仅带动了整个交通运输业的扩展,而且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发展,由此奠定了其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作为全美政治中心和全球性金融中心的世界大国首都华盛顿,其辖内包含世界银行、国际货币银行和美洲发展银行的总部,形成了对其他城市较强的辐射作用;巴尔的摩市通过利用紧邻华盛顿特区的便利位置,能分享到较多的联邦开支和政府采购合同,并以此发展了国防军工业。

“波士华”城市群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的空间扩展模式。首先,该城市群中五大中心城市凭借各自的产业优势,在极化、扩散作用的影响下,通过与周边地区中小城市的相互配合,形成了众多特色化的都市圈;随后,各都市圈又依靠规模效应、要素自由流动以及便利的沿海交通干线等有利条件,形成了新的聚落地带,并不断沿着海岸方向扩展融合,完成了第二阶段的“点轴式”扩张;最后,各大都市圈之间通过展开相互合作和优势互补,建立起了密切联系的功能性网络,形成了区域发展的空间一体化,完成了整个城市群“联网辐射式”扩张的最终扩张阶段,并以此推动着现代产业体系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2.产业集群——美国现代产业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强劲动力。产业集群作为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种特殊而重要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不仅加强了集群内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提高了区域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区域资源的共享效应,拓展了市场的外延,繁荣了区域和地方经济。产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科研机构院校的大规模集聚、技术创新政策的高度支持以及发达的工农业基础等诸多优越条件促成了美国类型多样的产业集群的出现。同时,美国产业集群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并形成了明确的功能分区格局,进一步促进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实现耦合式发展。如今,美国已形成诸如加州制造业和葡萄酒酿造业集群,硅谷微电子高科技产业集群以及底特律汽车产业集群等为代表的多样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目前,在美国各区域内,论及现代产业体系分工布局的明确性,当属加利福尼亚州最为典型。加州以现代产业体系为基础,共分为四大经济区域:其中,南加州经济区主要以休闲享受、航空制造、电子通信等集群产业为代表;中部大平原经济区积极促进高效农业集群;西太平洋沿岸经济区致力于发展多媒体、互联网以软件开发等服务业集群;而萨克拉门托经济区则偏向高科技制造、计算机服务等产业集群。这四大经济区依托各自集群产业产生的强大动力,形成了发展特色鲜明、市场定位明确、产业链条完整、支持系统发达、创新环境优良的现代产业体系,如今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产业发展典范,其综合竞争能力世界领先。

美国国家层面针对产业集群的政策并不完善,而地方政府制定的集群政策则相对显得更具体完善,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以加州为例,其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成立专门负责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经济战略小组。该小组通过制定政策、提供经济数据分析和公共服务等方式,对全州产业进行宏观规划,有针对性地为加州地区产业发展提供帮助。深入研究加州各经济区不难发现,这些产业布局恰是利用了不同区域原有的资源及传统优势,在随后产业整合集聚的过程中也必然带来新一波相关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的集中,配合着产业链的形成,各地区便逐渐在分工协作中承担起自己专业化的角色,而整个经济区也受益于一体化进程,从而形成了完整专业的现代产业体系,最终推动区域经济强劲发展。

三、美国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启示

美国城市群和产业集群相得益彰,共同承载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推动着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这种以城市群为空间载体,并依靠产业集群发挥强大动力的发展模式,为江苏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1.通过制定和实施宏观战略为现代产业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方向。虽然美国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区域产业的发展和演进均以市场机制为主导,但是美国政府在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尤其是各城市群的发展、协调、管理和规划,更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具体而言,政府通过相关宏观导向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科研投入,推动了具有未来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最终有利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另外,美国还通过积极发展非政府组织,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和政府相关决策的研究,以促进资源在区域内实现最优配置的目的。

由此可见,促进江苏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一系列宏观导向战略措施的缜密制定和严格执行。目前,江苏在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战略时,既要充分考虑本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又要善于把握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在充分了解和把握江苏省在资源和经济方面的优势与劣势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科学合理的战略措施,更好地为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方向。当然,政府也应努力转变职能、调整战略,通过由政府发放高素质人才补贴等方式来提升产业层次,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同时,还要积极发挥市场监督、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协调处理区域间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不必要干预和对企业跨区域流动的限制。

2.通过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为现代产业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保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来引导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一体化发展,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主要经验。美国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十分重视区域内产业的规划布局,尤其以“波士华”城市群为代表,该城市群虽然人口最多,但却是全美管治最好的城市化区域。其中,20世纪30年代初成立的区域规划协会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该协会本着专业中介组织的定位,通过产业协作规划部署,将众多利益相关方的代表汇聚在一起。这种依托本地专业中介机构来对城市群进行整体规划的模式,通过对特别管辖区的充分利用,并借用地方政府的权力制定出相关规划措施,承担起了城市群综合市场推广的责任。

从江苏目前产业布局和区域规划的现状来看,由于各区域规划不尽合理,产业趋同、低水平重复竞争等现象较为严重。因此,江苏应加快推进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的制定,积极引导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高端产业。具体来说,省级部门应从宏观上做好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不同发展战略部署;各地市级部门应根据所属区域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划;同时,各区县以及乡镇部门应根据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现状进一步制定出具体的发展规划。此外,还应制定出符合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开发区等发展布局需要的相应规划措施,引导各个层面的聚集发展要素实现自由、高效地流动,努力拓宽市场空间。

3.通过构建和发展城市群为现代产业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载体。纵观美国各大城市群地理位置的分布特点,不难发现,无论是位于东、西部的“波士华”城市群和北加州城市群,还是位于南、北部的佛罗里达城市群和多布切斯特城市群,其具有的共同特点就是均位于沿海地带和五大湖周边地区。各大城市群呈现出的这种相对匀称地沿海、沿边分布,不仅有利于实现对内陆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而且还有利于各大发展动力源的形成。这种以城市群为空间载体的区域经济发展形式,对江苏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由于受到资源禀赋、历史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江苏各大城市发展表现出显著的梯队特征。目前,江苏13个地级市虽形成了以苏、锡、宁、常、镇为代表的苏南城市带和以扬、通、泰为代表的苏中城市带,以及以徐、宿、盐、淮、连为代表的苏北城市带的组团式发展,但整体上各城市带之间发展不均衡,凝聚力较弱。因此,难以形成类似于美国各城市群均衡发展的局面,终将不利于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推进。因此,江苏未来必须立足于本省实际情况,以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城市带为依托,通过对市场、资源、交通等多种要素进行整合,不断增强各城市带之间交通联系的通达性和通畅性,努力发挥各区域特色资源优势,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积极建立以首位城市为中心,枢纽城市为次中心的区域城市集群。

4.通过培育和促进产业集群为现代产业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动力。集群式发展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空间特征,现已成为区域内处于不同价值链环节上的众多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走向强大的重要途径。从美国发展的基本经验来看,现代产业体系集群式发展为美国区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取得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以美国加州地区集群产业的选择来看,其区域内不同地区通常是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劳动力素质以及政策环境等多方面综合因素来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集群产业。这种通过培育和促进产业集群来为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的方式,对江苏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目前,江苏产业集群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全省各地区按照统一的规划部署,同时结合本地区资源禀赋情况,倾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促进了众多具有现代产业体系特质的区域集群经济的形成。在借鉴美国加州集群产业发展的经验基础上,江苏要在发挥区域优势资源的基础上,促进区域特色集群产业的形成:其中,苏南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基础雄厚、技术发展水平较高,应不断提高对世界产业资本的吸附能力;苏中现代通信、造船等产业初具规模,应依托交通枢纽,促进化工、现代物流等特色集群产业的发展;苏北地区应立足资源丰富、劳动力低廉等优势,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机遇,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江苏三大区域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式发展,为江苏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也为江苏经济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5.通过新建和改善公共服务为现代产业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环境。美国城市群的构建和产业集群的培育都离不开政府对公共环境的改善。例如,美国加州地方政府出台了完善具体的地方政策体系,能够对全加州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服务等进行宏观规划。加州地区曾以法律形式明确要求入职员工参加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培训活动,以适应当地集群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投入,以改善集群产业发展所必需的配套设施;另外,还通过积极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提供高效的教育体系和良好的住房条件,增加高素质劳动力和高效交通系统的供给,以降低高科技产业的进入门槛。

江苏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要积极借鉴美国加州政府为其集群产业发展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措施,更多地关注集群产业发展区居民生活的质量,更多地倾向于提供创业、就业机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具体来说,对于各级政府而言,不仅要充分发挥江苏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集聚的优势,通过培养和打造优秀人才,促进产学研实现全面融合,从而为集群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与人力资源;而且要通过组织和举办各种政府或民间的公益活动,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协作,共建积极向上的区域文化,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同时,政府还应鼓励和引导包括教育、管理、公证、法律、会计、咨询等在内的公共服务机构的发展,并重视民间企业之间协调机构的建设,避免企业间的恶性竞争等。

[本文系江苏省重点基金资助项目“江苏现代产业体系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1ZDIXM058)阶段性成果。]

[1]Krugman P..Scale Economies,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Trade[J]..The 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0,70(05):950-959.

[2]Trefler D..The Long and Short of the Canada-USFreeTradeAgreement[J].The AmericanEconomicReview,2004,94(04):870-895.

[3]Hwang W..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RegionalGrowth[D].Austin:Universityof Texas at Austin,1996.

[4]Brulhart M.,Crozet M.,Koenig P.. Enlargement and the EU Periphery:The Impact ofChangingMarketPotential[J].World Economy,2004,27(6):853-875.

[5]梁琦.产业集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房国忠,刘贵清.日美城市群产业空间演化对中国城市群发展的启示[J].当代经济研究,2009(9):52-56.

[7]邢小云.美国大都市区的发展及启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92-97.

[8]秦尊文.美国城市群考察及对中国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8(12):52-56.

[9]赵嘉,唐家龙.美国产业结构演进与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01):116-119.

[10]李郇,殷江滨.国外区域一体化对产业影响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2012(39):45-49.

[11]李菼.苏锡常产业区域一体化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9(12):74-77.

[12]开科.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发展协作问题及其治理机制优化[J].经济地理,2011(10):1662-1667.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江苏南京 210013)

(责编:若佳)

F061.5;F062.9

A

1004-4914(2014)06-084-03

猜你喜欢
城市群集群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