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牌屋》:刀刀见血

2014-04-28 18:03程蒙
看世界 2014年6期
关键词:纸牌屋塔斯沃克

程蒙

“权力如同地产,位置是重中之重。你离中心越近,你的财产就越值钱。”《纸牌屋》从第一季一开始,就借主角弗兰克·安德伍德之口道出了这部电视剧的核心关键词:权力。而整部电视剧从第一季到第二季,都围绕着世界上第一发达国家美国的权力运作模式紧密展开。如果说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通过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为世人呈现了一个纸面上的游戏规则,那么《纸牌屋》的剧情则为观众演绎出规则的具体玩法。

本剧通过描写美国资深政客弗兰克·安德伍德如何从国会众议院党鞭一步一步爬升到总统宝座的故事,全景式展示出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操作模式和演绎精髓。而通过两季电视剧的演绎,我们不难从中窥测权力角斗场的运作规则。从这一角度来说,《纸牌屋》的剧情,就是在华府政治圈里日复一日重复上演的真实戏码。

上屋抽梯:总统出卖了他

当镜头第一次对准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即总统办公室)时,我们的主角开始面临第一项挑战:他被总统出卖了。在刚刚结束的美国总统大选中,来自民主党的沃克成为新一任美国总统。然而,所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在总统大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主角弗兰克本想顺利接手总统大选时许诺的国务卿一职,并非常用心地准备了针对中东的“滴入式外交”理念。结果却被告知国务卿已经另有人选,而“总统更需要你待在国会”。

这是典型的忘恩负义,应该说新总统从一开始就犯下了很致命的错误。事实上,在美国大选中,任何一个候选人为了能够最终问鼎白宫,都会向自己的队友乃至对手做出政治许诺,进而换取最广泛的支持。剧情中,沃克总统提名宾夕法尼亚州州长吉姆·马修斯为副总统,而马修斯获得提名的原因就是他在大选中为总统拿下了关键州宾夕法尼亚。

这种剧情设定似曾相识,早在2008年的总统大选中,民主党初选的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以及希拉里·克林顿可谓风头一时无两。然而党内为了避免两败俱伤的局面出现,最终奥巴马以提名希拉里为国务卿为条件,获得了希拉里一派的妥协和支持,希拉里在奥巴马入主白宫之后,顺利成为奥巴马第一任期内的国务卿。

也正因如此,《纸牌屋》中沃克背弃政治诺言,放了弗兰克的鸽子,这是非常低级的政治失误。要知道弗兰克是何许人也。他可是众议院多数党党鞭。那么党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个曾被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岐山力推的职位为何如此重要?

“我只是卑微的众议院多数党党鞭,我维持这个被琐事和倦怠堵塞的众议院的运转。我的工作就是疏通管道,让污泥流动。”剧情从一开始,同样也是借助安德伍德之口,向观众介绍了党鞭这个角色的作用。安德伍德自比“水管工”,具体来说就是为了保证整个众议院,尤其是占其中多数席位的民主党能够高端大气上档次地运作下去,需要有这么一个人来解决掉台面下的脏乱差的东西。比如白宫需要通过一项立法,那么在这项法案进入到众议院讨论投票时,党鞭就需要去和所有本党议员进行联络,目的就是为了统一口径,实现本党利益在国会的最大化。这个带有督导和纪律监察意味的工作,便是党鞭的职责。

而所谓统一口径,这其中就牵涉到大量的政治交易和妥协。因为虽然大家都是来自统一党派,但是各自代表着自己选区的利益,因此各自的诉求都有所不同,甚至彼此冲突。党鞭需要在不同派别之间做好协调,让整个权力的运行维系在一个平衡点上。也正因如此,党鞭虽然只是议长、多数党领袖之后的三号人物,但却是有呼风唤雨能力的国会大咖。也正因如此,本剧从一开始就树立了一个主要矛盾:总统和多数党党鞭的恩仇记。

【三十六计之“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释义:上楼以后拿掉梯子,借指与人密谈。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

应该说《纸牌屋》是一部政治权谋戏,弗兰克斤斤算计的根本原因是被人抄了底:总统背信弃义。总统沃克用国务卿位置的许诺换来弗兰克对大选的支持,而在大选一结束,弗兰克即被总统抛之脑后,使其陷入被动。

借刀杀人:弗兰克搅黄国务卿提名

弗兰克失落地回到了家中,而早开始以国务卿夫人自居的弗兰克夫人克莱尔感到事情不妙。因为政治就是某种投机,在所有的大金主都看好弗兰克拿下新一届美国国务卿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已经做好了向克莱尔的公司捐资的准备。

然而一切都改变了。弗兰克重新回到国会的办公室,所有的捐赠都化为泡影。弗兰克夫妇的愤怒可想而知。在经过一夜的思考之后,弗兰克决定反击,要让白宫见识到他的厉害。

在弗兰克具体展开计划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那就是弗兰克从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万人之上的美国总统。按照原计划,在成为国务卿之后,他会在下一届总统大选时主动出击,代表民主党参选。不过随着沃克的食言,弗兰克决定改变策略。

所谓策略的改变,就是从之前的“就职国务卿——参选总统”的阳谋模式改为“博取副总统——接替总统”的阴谋模式。在阴谋模式的第一步“博取副总统”中,弗兰克又制订了三步走战略:搅黄国务卿——拿下教育改革法案——替换副总统。

搅黄国务卿提名,看上去更像是泄私愤之举,事实上弗兰克是一石二鸟。沃克总统没有选择弗兰克,而是选择议员科恩为国务卿。而弗兰克搅黄科恩提名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泼墨抹黑。首先,弗兰克通过把柄控制了国会一名资浅议员彼得·罗素;然后,让罗素用收集到的科恩早年在校报上指责以色列人的把柄去“坐实”罪名;第三步,利用《华盛顿先驱报》记者佐伊·巴恩斯将科恩的“把柄”投放在媒体上。很快,科恩便陷入到全国上下的一片质疑声中。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的外交政策中,有些国家和地区事务是享有优先权利的。比如在巴以问题上偏袒和保护以色列。这既是美国分化中东国家的现实需要,也是犹太族裔在美国政治中独特影响力的表现。也正因如此,科恩年轻时代的“不谨慎”便成了升迁路上的致命伤。即便是如此微小的陈年往事,最终导致科恩国务卿提名的流产。而弗兰克暗中支持的杜兰特成为新任国务卿。endprint

巧合的是,Netflix在播放这一集时,正好赶上奥巴马提名第二任期内国务卿的关口。彼时奥巴马在取得连任后的第一个记者招待会上就明确表示,希望原驻联合国大使苏珊·赖斯接替希拉里成为新一任国务卿,但遭到很多共和党议员的强烈反对。因为赖斯曾在2012年9月16日接受5家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当年9月11日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大使馆遇袭是当地群众示威失控所致。但后来媒体发现,那其实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恐怖袭击,所以赖斯涉嫌误导公众。在被媒体和议员猛烈攻击后,赖斯宣布放弃国务卿的职位。而参议员克里则成为接替者。不得不说,这是如此的不谋而合。

【三十六计之“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释义:敌人的情况已经明了,友方的态度尚未确定。利用友方的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这是从《损》卦推演出的计策。

显然,对于刚刚失去国务卿提名的弗兰克来说,如果由自己亲自出面搅黄科恩的提名,是非常不合适的。因此,他用了两手,一个是手握科恩把柄的罗素,一个是渴望一步登天的小记者佐伊。把罗素掌握的猛料丢给佐伊,再由佐伊爆出,就把踌躇满志的科恩炸得粉碎。不可不谓心机颇深。

瞒天过海:如何清除副总统

贯穿整个剧情,弗兰克一直在做交易,而且不停地用新交易来弥补旧交易留下的漏洞。按照既定的计划,弗兰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获得总统的信任。这一点显得很模糊,因为所谓总统的信任很抽象,并不能用具体的标准来衡量。有意思的是,在美国权力中枢——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总统的观点立场往往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不过无论哪一方面的影响,都基本以这样一个法则为标准:谁能解决问题,谁就能得到总统的信任。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按照政治习惯,历届总统上任之后都要尽快拿出成绩来提振士气。而《纸牌屋》里选择的突破口正是《教育改革法案》。按照沃克总统的计划,他希望能在上任百日之时,通过一部更加能代表民主党选民利益的《教育改革法案》,应该说这是总统最重视的事情。

有了领导的重视,那么就能产生附带的权力效应。弗兰克知道,如果自己把这件事办妥了,那么总统自然会对自己另眼相看。因此,他必须拿到这个法案的主导权。首先,他还是利用佐伊·巴恩斯的媒体渠道,曝光了该法案的草案,由于草案过于激进,很快遭到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弹。这时,弗兰克适时介入,很快拿到了法案的主导权。紧接着,弗兰克一面和教师工会妥协,一面又悄悄修改达成的方案。通过这种背信弃义的方法,顺利骗过教师工会的注意力,使得法案在国会顺利通过。

这一案例中,弗兰克基本就是靠耍无赖撑下来的。这一点非常符合他的党鞭定位。正如一开始所言,党鞭就是水管工,是给光鲜的城市清理藏污纳垢的下水道的。因此,为了能让总统和民主党提升民意支持率,弗兰克必须得罪教师工会,背叛朋友,做这个恶人。兴许相比于之前的说明,这个案例更能体现党鞭存在的意义。

在完成第二步后,弗兰克很快成为总统面前的红人。不过,挡在他和总统面前的还有一位,那就是副总统马修斯。那么如何搬掉这位副总统呢?

首先,关于美国副总统的定位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无论是在《纸牌屋》中,还是在现实的白宫政治中,美国副总统都是没有实权的吉祥物。也正因如此,出身宾州州长的马修斯除了签名拍照之外,基本上没有实际权力。一些网友开玩笑说:“别忘了,副总统还要负责吃炒肝。”

对此,马修斯一直忿忿不平。作为一名资深政客,他对权力的渴望不比任何人少。然而正如弗兰克在第一集中所介绍的:“他(副总统)帮总统拿下了宾州,而现在他们(总统)想让他退休。”这个副总统本身是得不到总统信任的。这也为后面的情节埋下伏笔。

由于国会很快就要面临中期选举,所以一些关键州的州长人选显得特别重要,其中宾夕法尼亚州便是其中一个。由于马修斯离开了宾州,民主党内部开始讨论挑选谁去宾州打头阵。而此时,弗兰克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并不“合适”的人选,这个人正是被弗兰克控制住的国会议员彼得·罗素。

弗兰克力推罗素代表民主党竞选宾州州长,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因为罗素资历尚浅,且劣迹斑斑。然而弗兰克却倾尽全力支持罗素竞选宾州州长。就在整个选举如火如荼之时,弗兰克对罗素设了一个圈套,利用其好色和酗酒的弱点,将其公众形象一举毁灭。随后,走投无路的罗素被弗兰克设计杀死在停车场里,而现场的情况显示的是意外死亡。

这下民主党内炸开锅了。眼看选战在即,力推的候选人却出了意外。当然,相比于罗素的死,从总统到国会,大家更关心的是谁来拯救民主党在宾州的选情。紧急情况下,弗兰克露出了他的真实目的——力荐副总统马修斯重回宾州,挽救颓势。显然,沃克总统已经别无选择。

就这样,弗兰克清理掉了他和副总统之间所有的障碍,最后经过一番交易,他成了副总统的不二之选。至此,也就是《纸牌屋》的第一季,弗兰克完成了两步走的第一大步——接任副总统。纵观这第一大步,弗兰克正是活学活用地演绎了“瞒天过海”的招式。在所有人都以为他要往东时,他却在暗地里做好了向西的准备,可谓老资格的弄权高手。

【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释义: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把一个刚刚当选的副总统换掉,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过如果借力打力就不好说了。在帮罗素竞选宾州州长过程中,弗兰克不遗余力,一步步把他推向成功的顶峰。而就在胜局在握时,弗兰克却又出人意料地毁掉了罗素,借力将副总统调回到宾州的选战战场,进而扫除了自己往副总统位置前进路上的关键障碍。

欲擒故纵:正副总统关系微妙endprint

“离总统的位置只有一步之遥,不需要一张选票,民主不过如此。”当弗兰克站在最高法院大法官面前完成了宣誓,故事正式推演到第二季,也拉开了第二大步“接替总统”的序幕。正如弗兰克所言,相比于从国务卿到竞选总统,从副总统的位置开始,这个流程不需要民主投票,过程一下子简单了许多。

然而流程上看似简单,但实际的操作却是如此的艰难。确切说,整个第二步计划,弗兰克就做了一件事:控制总统,取代总统。而这一步一走就走了整整一季的情节。

话题到这一步,我们就不得不重点谈一谈前文说到的美国总统与副总统之间的关系。在美国的政治制度设计中,三权分立的体系虽然看似对权力进行了架构设计,实现了相互制约,但是拥有行政权并统帅三军的美国总统,依然拥有相当大的权力。从一任总统入住白宫开始,代表美国行政权力最高点的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就成了各方争相拉拢和力图控制的地带。按照制度的设计,美国总统和副总统往往是最接近的国家一号和二号元首。也正因如此,历届总统和副总统之间的关系都相当微妙。

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副总统拜登的关系,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据澳大利亚新闻网近日报道,美国副总统拜登和总统奥巴马的关系并不好,拜登在白宫经常遭到奥巴马的冷脸。两个人关系的恶化是从拜登的一次表态开始的。拜登在一次公开讲话中支持同性恋婚姻,而这等于是给长期反对同性婚姻的奥巴马一个难堪,为此奥巴马不得不随后改口支持同性婚姻。白宫的团队认为此举是拜登深思熟虑之为,目的就是要抹黑奥巴马,进而为将来竞选总统做准备。

有趣的是,在《纸牌屋》第二季里,弗兰克在当上副总统后,屡次在背后以“维护总统形象”为名,唆使国务卿或亲自发表一些令总统沃克非常难堪的言论。而沃克也一度像现实中的奥巴马一样“冷冻”弗兰克,不与其对话,并限制其在公开场合露面的机会。不过相比于现实中奥巴马总统压制住了拜登的“僭越”,剧中的总统就没那么幸运了。

弗兰克一开始就是冲着总统宝座来的,他必须要分化总统的力量,将总统从身边的盟友中隔离出来,由自己来掌控。关于弗兰克的野心,剧中也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暗示。在剧情一开始,弗兰克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书,这本书是美国前总统约翰逊的传记《通往权力之路》。关于这位美国前总统约翰逊,大家不难联想到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在达拉斯被刺杀后2小时8分钟,时任副总统的约翰逊当着身上染有血迹、惊魂未定的第一夫人杰奎琳的面,宣誓接替肯尼迪的职务,成为美国第36任总统。而这位全名叫林登·约翰逊的总统也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会耍弄权术的政客。

【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释义: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自美国建立以来,正副总统的关系都相当微妙。对于刚刚爬上副总统宝座的弗兰克来说,取得总统的信任是关键的第一步。而要想抓住总统的心,必须得让他相信自己并无觊觎总统宝座之心。然而这一切都只是表象,因为他处处打着维护总统形象的旗号,干着让总统难堪的事情。不过这一招还是起作用了,总统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信任这位“忠心耿耿”的副总统。

反间计:斗法白宫

弗兰克要想控制总统,首先必须把总统的最大盟友——美国亿万富翁雷蒙德·塔斯克清除掉。作为沃克总统20多年的朋友,塔斯克一直是沃克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大金主和政治上的导师。弗兰克能够顺利接手副总统,也得益于塔斯克的推荐。然而现在,塔斯克成了横亘在正副总统之间的障碍,所以弗兰克必须要清除之。

弗兰克清除塔斯克对总统影响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让塔斯克看上去已经“没用”了。他所选择的切入点,正是中美贸易谈判。话题延伸到这里,就开始变得复杂了。因为权斗的范围已经从华盛顿延伸到了北京,牵扯到了中美两国的利益争斗。在这一过程中,弗兰克背着总统,撇开塔斯克,与塔斯克的贸易伙伴,来自中国的电信巨头冯山德取得直接联系,并向冯山德做出了许诺,最终成功地搅黄了冯山德与塔斯克的买卖,而沃克总统也对塔斯克不再信任。

攻下一个山头容易,但是怎么防守可是一道难题。塔斯克很快发动了反攻。塔斯克一共用了两招,首先,利用冯山德的资金赞助共和党,制作电视广告攻击白宫和民主党;其次,收集弗兰克夫妇的黑材料,大肆曝光,希望彻底毁掉弗兰克的名誉。

这两招很管用。先说第二招,话说弗兰克夫妇爬到现在这个位置,留下的尾巴不可谓不多。尤其是夫妻俩在两性关系上不检点,因此很容易就被抓住了把柄。然而,这一招虽然在短时间内把副总统夫妇推到了风口浪尖,但两人发挥专长,再次上演厚颜无耻的戏码,通过窜供、撒谎和出卖朋友,到底还是把这场事关私德的风波压了下去。

而第一招就很要命了。因为塔斯克一直都是民主党的金主,所以按照选举法规,他不得随意赞助共和党。不过现在民主党不听话,他为了教训沃克和弗兰克,竟动用来自冯山德的黑钱。这种行为“吃里扒外”,甚至有通敌卖国之嫌,一旦被揭露就会彻底完蛋。

贪婪的弗兰克最终知道了这一招的明细,然而他并没有直接报告总统,而是选择了继续跟塔斯克以及冯山德做交易。虽然最后他成功地掐掉了这条资金链,却也把自己陷入到了这场黑金风波之中。

事情到了这一步,等于双方都捏有可以直接要了对方身家性命的定时炸弹。沃克总统开始发现弗兰克已经借自己之手把身边的亲信清除殆尽。总统要反抗了,塔斯克决定引爆黑金丑闻,与弗兰克同归于尽,进而把深陷中美贸易争端、中日岛屿争端、服用精神药物、政治黑金风波等一系列问题并遭到弹劾的总统捞上岸。而总统回报的条件就是利用总统特权赦免塔斯克。换句话说,先同归于尽,弃车保帅,之后再借尸还魂,大获全胜。

不过由于剧情的设定,这个软弱无能的总统最终选择了与弗兰克媾和。结果喘过一口气的弗兰克果断发动国会通过了对总统的弹劾案,将沃克赶下了台。而自己顺利成为约翰逊第二,美利坚合众国第46任总统。第二季到此也正式落下帷幕。

【三十六计之“反间计”】: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释义: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弗兰克的最后一步,简而言之就是离间总统与其身边的亲信。无论是破坏塔斯克的形象,还是逼走白宫幕僚长琳达,包括最后在分化塔斯克与其说客时,也是利用到这一招。足见其阴险狡诈,反复无常。

纸牌屋(House of Cards),其基本含义是:以扑克牌堆叠而成、未改变扑克牌形状或破坏扑克牌、不使用任何粘合剂的塔型结构,中文通常译为“扑克塔”。而“扑克塔”所代表的涵义是什么呢?因为在搭建过程中不能使用任何工具和黏合剂,也不能改变每张纸牌的原始结构,因此任何细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扑克塔毁于一旦,搭建者甚至要避免大口喘气,否则气流的细微变化都有可能让扑克塔瞬间崩塌。

在三权分立的美国政治体系中,看似牢固的权力构架其实如同那一张张扑克牌搭筑起来的扑克塔一样,随时有颠倒和散架的可能。从棱镜门到政府间歇性停摆,从医改方案难产到经济复苏乏力,纸牌屋的权力游戏规则在制约着两党政治失衡的同时,也不断地在惰化权力机构的运转效率。丘吉尔曾说:“民主不是个好东西,但目前没有找到一个比它更好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说民众选择了House的规则是无奈之举,那么把“屋里”的规则玩得精转的扑克脸政客则正是对权力制度设计初衷的最大讽刺。endprint

猜你喜欢
纸牌屋塔斯沃克
未来科幻城
一切,妙不可言2017 F1阿布扎比大奖赛
备胎也有春天
快递爱情
快递爱情
世上最美丽的吻
一种新型非致命武器——先进的塔斯M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