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华 最年轻州长的激情创新

2014-04-30 03:44郝涛
中华儿女 2014年6期
关键词:曲靖州长大理

郝涛

原以为采访地市级的州长不会顺利,特别是曾被媒体冠以全国最年轻地市级州长的的何华。

3月9日傍晚,位于职工之家云南代表团驻地,身着白族特有的开襟蓝色马甲的大理州州长何华走出餐厅,个子不高、皮肤较黑,很瘦,本刊记者走过去表明采访意图,他欣然同意。

在何华的房间,采访进行非常愉快,就像是和一个邻家大哥对话,没有一点官架子,真诚坦率,侃侃而谈,笑声爽朗。何华首次对外讲述了曾经的大学生活、共青团工作的经历和转岗地方工作后的的个人心得体会。

记者发现,何华的快速成长进步得益于他一贯的创新思维,从高校团委干部到曲靖宣传部长,再到主政一方的大理州长,他的创新思维一直在引领。按他的话说,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激情,要干一行爱一行,把事情干到最好,打上自己特有的烙印。

正如他分享的座右铭:“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

共青团里的创新

眼前的何华表达流利,出口成章。很少有人知道刚进大学时的他性格内向,很不自信。为此他非常感激共青团,是共青团让他重新找回了自信。

1976年何华出生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的一个普通的干部家庭,1993年以凤庆县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云南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学习。

凤庆是小县城,何华的普通话不好,就连大学时第一次新生全班见面会,他紧张得连普通话自我介绍都没有说完。此外,虽然他是凤庆县的理科状元,但他发现学校还有高考成绩比他多出100分的学生。

为此,刚入大学的何华非常失落,甚至有一段还萌生过退学的念头。大一下学期,何华陪同室友参加勤工助学岗位的报名,30多人坐在一起,每人都做自我介绍,结果何华阴错阳差地得到了这个勤工助学岗位。“这个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并不差嘛,竟然还能被认可!”何华的自信心慢慢找了回来。

在勤工助学岗位,虽然隔三差五打扫卫生,帮助同学做服务,但何华感觉非常快乐。这期间他开始与学生会的干部接触,感觉学生会非常有意思,后来在学生会师哥师姐的动员下,何华报名加入了学生会,进一步找到了自信,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每天和学生会里不同院系的同学在一起交流,各种各样的创意互相碰撞,最关键的是锻炼了他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从最开始不能做一个完整的自我介绍,慢慢地他也能在公众场合讲话了。

1997年,何华毕业留校,任云南大学学生会副秘书长,开始了长达11年多的高校工作经历。

1997年6月,临近毕业的时候,很多大四的学生有很多东西需要处理,比如学习用具、生活用品等,但是苦于没有渠道。刚毕业的何华非常有激情,把想法在学生会提出来以后,得到大家赞同。

首次大学生购物节活动学生的热情很高,大学生们拿着自己的东西互相交易,因为都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觉得非常有趣。但是这个活动因为没有控制好规模,后来还出了一个小插曲。少数学生误以为校园可以做生意了,竟然跑到批发市场,将衣服鞋帽等商品带回校园销售。不料当天晚上,当地的电视台突然播出了一则批评性的新闻报道,标题何华至今记忆犹新——《象牙塔岂容玷污》。

这件事让何华非常郁闷,也战战兢兢。这时学校团委的老师找到何华,让他准备写个检讨。何华花了一个晚上写好了检讨书,改了好几遍。第二天跟着团委老师到学校领导办公室作检讨。“当时我吓坏了,第一次进学校领导的办公室。”何华说,他满脸通红磕磕巴巴地认了一通错。但意外的是,学校领导非常开明,说大学生购物节的创意很好,只是细节没有把握好,不要批评年轻人,这种创新需要支持和鼓励。电视台的记者不了解情况,回头由学校宣传部出面协调,消除影响。学校领导的鼓励让沮丧的何华顿时倍感庆幸,但更多的是充满了在学校团委工作的激情。

从此以后,何华在学校团委的一亩三分地里尽情发挥创意,创新的自由度很大,收获也越来越多,也很有成就感。

2006年1月,何华任云南大学团委副书记,组织校内一万多名团员青年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此时的何华充满激情,满脑子都是好的想法和创意。

当时,云南大学在官渡区建立了洋浦新校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比较偏僻,周围都是农村,距离城区有20多公里。第一批大学生进驻后,因为周围环境太差,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时有发生,为此学校实施了封闭式管理。

作为学校团委书记的何华觉得封闭管理终究不是办法,他想到了社会实践。校团委每年都会组织大学生到外地搞社会实践,而社会问题就在身边,何不换一种思路,把它作为社会实践的题目呢?

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何华以学院为单位,让每个学院团委与学校周边的村子结对子,将原来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结对子的村庄开展防艾宣传、帮助留守儿童补课、对孤寡老人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加强与周边村民的沟通交流,学校周边的环境慢慢得到净化和好转,而且大学生也得到了锻炼。

社会实践结对子活动也得到了昆明市官渡区团委的支持,发展成为学校和地方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同时大学生也走出了象牙塔认识了解社会,得到了锻炼机会,活动效果也非常好,得到了学生、地方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后来,何华又酝酿推出研究生到社区挂职锻炼,职位为社区主任助理或居委会主任助理,任期三个月或半年。这个想法与昆明市五华区团委一拍即合。因为从来都没有研究生到社区挂过职,很多社区表示欢迎和期待。

学校团委经过前期的宣传推广,报名的研究生爆满。何华亲自组织面试,挑选出最优秀的研究生到社区挂职。最终确定30名研究生人选,需要签订服务协议,何华还提出了“七个一”的要求,包括:完成一篇调研论文,为社区建言献策,提供理论成果;

帮助社区建立一套工作制度(社区三年规划和工作目标、社区兴办社区服务项目管理制度等);

独立完成一期社区宣传板报;每月向区社区建设办公室报送一期社区工作简报以及参与一次人民调解。endprint

这“七个一”任务让所有研究生在社区有事可做,同时让他们在工作上有一定的思考和突破。

最初,研究生们觉得这些任务都太简单了,但是当他们到了实践中,确实感受万千,感觉社会确实是个大课堂,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至今,云南大学选拔研究生到社区挂职这一活动仍在延续。

“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何华呼吁广大青年朋友,趁着青春的大好年华,做好一切可能的准备,将来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最大的贡献。

曲靖创新网络宣传

2008年底,云南在省内公选一批40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副厅级党政领导干部,身为云南大学团委书记的何华参加公选,这也是何华人生的重要转折点。33岁的何华被公选为曲靖市委常委,随后担任曲靖市委宣传部部长。何华走出校园,成为一名副厅级党政领导。

从受众单一、环境相对单纯的云南大学到云南第二大城市的曲靖市,从领导一万多名团员青年的团委书记到辖区600多万人口的曲靖市委宣传部部长,这一系列的转变,让何华的压力很大。何华最擅长的就是学习,他通过不断向老同志学习,向基层群众学习,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慢慢适应了新工作环境,逐渐把握新工作的规律,也对整个党政机关的运作模式有了全新认识。

身为年轻人,何华也是资深网民,经常在网上针砭时弊,将一些社会问题归结到基层社会干部的不作为。但转岗到曲靖工作后,他才发现基层的干部不容易,确实有难处。另外,通过“接地气”的走访调研,极大开阔了视野,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国情、省情、州情有了一定的了解。

作为曲靖市委宣传部长,年轻的何华尝试积极开辟出一块新的宣传阵地——网络。当时,曲靖市的很多干部视网络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后来,何华率先开了实名微博,积极回应网络上的社情民意,逐步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也得到广大媒体和网民朋友的认可。

何华的另外一项工作是,致力于提高广大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比如在2011年发生的云南曲靖师宗私庄煤矿矿难,造成43人死亡。在曲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此次矿难的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上有了重大的转变。

矿难发生的当天,何华组织市委宣传部在指挥部召开了9个新闻发布会,这种频率是此前从没有过的。几乎是井下救援队一有新的进展,地上指挥部得到消息后马上公布。此次矿难虽然是曲靖历史上影响较大的矿难,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引起媒体的炒作,而且媒体报道与救援同步并客观地反映了整个救援的经过。何华认为,这是一起比较成功的突发事件宣传案例。

何华任曲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期间,曾要求曲靖7县1市1区的9个宣传部长都开通实名微博。他认为,网络媒体融合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互动等功能,是一种复合型的新兴媒体,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宣传成本低,宣传效果良好。

“三年多的曲靖市委宣传部长经历对我的帮助很大。”何华坦言, 三年半时间虽然不算很长,但对他的锻炼和收获很大,完成了从高校干部到地方党政干部的转变,也为他后来任职大理州长奠定了基础。

主政大理求创新

2012年8月,何华被正式任命为大理州委副书记,提名为大理州长候选人;一周后,何华被任命为大理州副州长、代州长。36岁的何华由此成为云南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最年轻的州市政府正职官员。

此时的何华再次面临转变,从一个领域的党务工作到一个地方行政主官的转变。

“说实话,每次转变都很困难,都需要深入的学习和思考。”何华说,首先要感谢组织和群众的信任,给他这样的平台和机会,年纪轻轻就能够走上领导岗位。虽然职位越来越高,但是何华从来没有感觉当官的荣耀,而是沉甸甸的责任,怎样才能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期望。

何华在与曲靖的同事话别时曾说:“虽然做了合格的宣传部长,但不一定就能做合格的州长。我有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这一点,从何华后来的微博中也可以看出:“履新大理,压力山大。谢谢各位的关注,无论肯定或批评,祝福或质疑,都是我前行的动力。”

何华说,唯有加倍努力和学习,把岗位职责履行好——

首先,向书本学习,何华一直没有系统学过经济知识,很多经济知识他都得补课。其次,向同事、老同志和基层群众学习,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相信和依靠政府团队。

“过去的一年较好完成了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任务,可以说是得益于整个政府团队的努力。”何华谦虚地说,在大理的一年多,通过走基层,广调研,全面把握社情民意;谋长远,抢产业。大理目前357万人口,有超过1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贫困依然是大理最大的州情”,何华说,大理州脱贫致富关键还是要靠产业的发展和支撑,目前大理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是他考虑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大理在产业发展上如何创新,何华的想法是:首先谋划产业布局,原来大理12个县资源大同小异,县域特色不明显,目前已着手编制大理州产业规划,对各县的产业做出指导,避免各区县同质化竞争。

其次积极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包含生物医药、中草药种植、医疗休闲康体旅游在内的大健康产业。

再次布局节能环保产业,比如通过启动洱海保护,引进专门处理牛粪的公司,让老百姓不仅养牛赚钱,而且牛粪也能挣钱,最后还能变成有机肥。

第四,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比如存续500多年大理古国文化、扎染文化、鹤庆银器文化、剑川木雕文化和滇西奇石文化等。在挖掘传统的同时,也着眼于新兴的工业业态,比如与云南工业投资公司合作,投资兴建占地三千多亩的创意经济园区,像3D打印、名人大师工作室都会在园区落户。

2013年,随着新《旅游法》的实施,大理的团队旅游人数有所下降。何华认为这只是以往依靠吃购物回扣的团队旅游模式的阵痛,可喜的是游客在大理旅游的天数从原来的两天上升到去年的2.33天。2014年,何华准备在大理设立导游节,评选表彰一批优秀的导游,让导游成为大理的名片。

临近采访结束,何华分享了自己的座右铭:“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他呼吁广大青年朋友,趁着青春的大好年华,做好一切可能的准备,将来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最大的贡献。“只要你做好了准备,一定会有很多机遇在等候”。

责任编辑 董颖endprint

猜你喜欢
曲靖州长大理
你给我们带来了幸运
大理:梦游理想国
州长开奖
大理好风吹
一句玩笑 让州长下了台
蒋正永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创新 创新 再创新
The Analysis of Catherine’s Personalities in Wuthering Heights
曲靖韭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