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脸”辛苦谁知

2014-04-30 21:14赵良美
博客天下 2014年11期
关键词:吴萍新闻联播播音员

赵良美

得知妻子吴萍的PET核磁检查显示一切正常时,郎永淳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当然很高兴,现在处于稳定状态,一直在吃药,把癌细胞控制在不活跃的水平,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得了肿瘤不可能把所有的癌细胞全部杀灭。”这意味着郎永淳夫妇坚持4年的抗癌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回过头来看走过的这一历程,郎永淳的脸上有了电视屏幕上少见的面部表情—夹杂着对往昔治疗过程的酸楚回忆以及大劫过后的轻松愉悦。

在外人眼中,这是一个非常体面的家庭:丈夫郎永淳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担任主播,妻子吴萍是《计算机世界报》的执行总编。

但癌症突然而至。2010年中秋节去体检时,吴萍被检查出患有乳腺癌;2012年底,癌细胞扩散至肝脏。

“哭是没有用的,”43岁的郎永淳个子不高,自嘲自己是“来自南方的地面部队”,面对患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他成为家庭唯一的顶梁柱。

在吴萍的记忆中,自从自己被确诊为乳腺癌后,郎永淳“一直用坚强和乐观的态度支撑她,从未见他脸色暗淡或语气低沉”。

2011年9月,郎永淳转换平台,从《新闻30分》进入到《新闻联播》担任主播—对新闻播音员而言,这是专业度和受认可度最高的一档新闻节目。

对郎永淳来说,进入《新闻联播》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和责任—这个在中国仍具“政治风向标”意义的节目对播音员的要求更高。

播《新闻联播》和家里有癌症病人,两种巨大的压力同时压在郎永淳身上。

吴萍被确诊得了乳腺癌时,郎永淳正在广州做有关亚运会的特别节目。她担心影响丈夫工作,没有立刻告知他。2010年9月底,二人在深圳碰面,直到郎永淳拿起吴萍的iPad,屏幕弹出页面“中医治疗乳腺癌”,他一下子明白了。

“既来之则安之”、“没事儿”,这是郎永淳当天回应妻子的简单话语,但他心里沮丧,“还有比这更糟的吗?”但他很快意识到,“对于这个家来说,我就是顶梁柱,我垮了,天就塌了。上有老下有小,我得撑着。”

如何陪伴妻子度过患癌这段艰难岁月,成为郎永淳最重要的事项。

所幸检查出来的时候是早期,在广泛地寻医问药之后,郎永淳选择了保守的化疗方案。妻子吴萍也慢慢接受了现实,开始做化疗时,她征求郎永淳的意见,写化疗日记鼓励自己,同时也和其他病友在网络上共勉。

“我顾虑他会介意那么多人知道他老婆患乳腺癌,而他给我的是鼓励。”吴萍在微博中写道。

“检查出来的时候是早期,觉得还是一个比较乐观的未来,该怎么生活怎么生活,该怎么工作怎么工作,不能因为她生病所有的节奏突然就变化了,那样对她也是一个负面的刺激。”郎永淳说,妻子的病对自己的工作影响很小。2011年,郎永淳成功考上了《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的另外一个主播、郎永淳的同事康辉说,“他永远波澜不惊,非常恒定”。

“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在遭遇到挑战的时候,我一定不能把喜怒哀乐带到我的工作当中。”郎永淳对《博客天下》说,“因为我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在这个平台上要体现专业和职业。在进入演播室的那一刻,我已经不代表我自己。我刚进入电视台的时候,就被告知,对外代表党和国家,对内代表政府。”

1995年3月,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来北京广播学院(即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招录主持人,刚学了一个学期、“连电视是什么都不知道”的郎永淳即被选中。

“觉得突然掉了一个大馅饼一样,很高兴,很兴奋。”4月7日,郎永淳穿着借来的西装坐上了《新闻30分》的直播台,开始了自己电视新闻主播的职业生涯。

此时,中央电视台正在进行新闻改革,相继推出了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在《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中,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回顾了当时探索面对电视观众新的“说话方式”的过程。

填补午间时段的《新闻30分》应运而生,创办之初就明确了它的风格是“说”新闻,而不是死板地“播”新闻,郎永淳清新、自然、亲和的播音风格与《新闻30分》一拍即合,“他们当时就希望这是一张白纸,不要有太多的痕迹,才有可能按照他们的路径去做。”

但很快,郎永淳成了新闻主播中的“另类”,受到观众和专家的激烈批评。他打破了传统新闻主播的形象。在他之前,戴眼镜的新闻主播在中央电视台还没出现过。

“那个时候更多的是无知无畏,最大的担心不来自于任何的专家和观众,那跟我都没有关系,只要台长说你可以你就可以。”郎永淳向《博客天下》回忆,“他们就是希望我走一个有别于传统播音员的路径,所以我面对的各种批评和压力都不是特别重要。不然当初为什么要选我呢?”

没过多久在一次直播中,郎永淳出错了。“当时稿子本身就错了,递上来马上就是现场配音,毫无意识地念出澳大利亚首都悉尼,念错了还一直往下念,不像现在自如,道个歉改过来。”

对于不熟悉节目规则的观众来讲,谁也不会觉得这是编辑的错。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看到后,写了一封信寄到节目组,上面写着“悉尼≠堪培拉,上海≠北京”。“特别惭愧,这就是一辈子的教训,马上就买了一本世界地图,放在枕头边上,然后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翻。”郎永淳说。

2011年9月,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积累,在主持了16年《新闻30分》后,“没什么准备的”郎永淳以男生组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新闻联播》。

对于众多的新闻播音员来说,进入《新闻联播》是职业的最高目标。《新闻联播》地位特殊,被称为“中国政坛的风向标”,是目前中国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从1982年报道十二大开始,中央把重大时政的发布时间由原来20点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发布提前到《新闻联播》节目发布。《新闻联播》权威严肃的形象、上情下达的角色开始确立,也因此,它超越了新闻栏目的一般意义。endprint

“对于做新闻播音的,到《新闻联播》播音是专业得到了最高程度的认可。”郎永淳对《博客天下》说。

网友们称《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为“国脸”。郎永淳认为,“国脸”带给自己更多的是压力。

在《新闻联播》工作3年,郎永淳认为自己还未驾轻就熟。“一般提早10分钟进去,仍然很紧张。由于时效性的关系,经常到6点钟,整个新闻的单子顺序都没排好。这已经是常态。”

他说,“《新闻联播》哪怕说错了一个字,都有可能产生歧义。口播稿子要比《新闻直播间》的量小得多,但是你的精准度、分寸感,会要求得更高一些。出了差错会特别沮丧,会用内心对自己拷问,来对自己惩罚,而不在于今天我被扣了50块钱怎么样。”

在面对工作上的压力时,2012年底,吴萍被诊断出癌细胞扩散至肝脏,“他突然犹如再一次站到了悬崖边缘。”

他试图瞒住妻子,但还是被发现了。吴萍的状态一下子变差了。

他做出了一个更加大胆的决定。

一个朋友从美国回来,他的家人和吴萍有类似的经历,在一起交流的时候,朋友作为过来人,建议吴萍换一下环境,这样可以激发出她自己适应环境的内心里面的动力。

在家庭会议上,郎永淳提出了这个建议,“那时候没办法啊,”郎永淳说,为了给妻子心理上一个支撑,他提议让在人大附中读书的儿子提前出国留学,陪伴妈妈。

于是,一家三口分隔三地:妻子吴萍在美国休养,儿子寄住在美国白人家庭上学读书,郎永淳则在国内工作。

郎永淳说服妻儿的理由是,改变环境,可以激发人机体的潜能,使吴萍更有能力去战胜疾病。原来在医院的时候,吴萍天天想着怎么样去治病,出了院以后,在家养病的她也不知道该干什么。到了美国以后,人生地不熟的吴萍把全部精力都用来生存,“就是像一个小刺猬一样,刺都扎出来了,你什么都不知道,去哪买吃的你都得一步一步去丈量怎么走,往哪个方向,”吴萍在北京卫视《光荣绽放》接受采访时说,“所有(的病)我就忘记了。”

妻儿离开后,郎永淳心里“有一段时间是空空落落的”,为了填补自己的空虚和寂寞,他开始练毛笔字,读书,做自媒体(“郎读”)和网友分享自己的生活感受。

事实证明,郎永淳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吴萍的病情稳定了下来,扩散的癌细胞点有4个不见了,还有1个也显著缩小,未见活性。

经历了这番波折的郎永淳,更加懂得了珍惜。对于死亡,他说,“我们终归会碰到这一天,只不过我们比其他家庭早一点碰到,也不一定是坏事,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每一天。”

(本刊记者陈雨对本文亦有贡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吴萍新闻联播播音员
Cascaded dual-channel fiber SPR temperature sensor based on liquid and solid encapsulations∗
吴萍油画作品选登
“抖”起来了!央视《新闻联播》入驻短视频平台的分析与思考
《浙江新闻联播》 一路坚守 一路蜕变
热血奔跑的十年 浙江新闻联播团队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做人民欢迎的中用的播音员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创造
想找个男人
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