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靠山”

2014-05-04 09:27刘海明
检察风云 2014年21期
关键词:香客安禄山靠山

文/刘海明

闲话“靠山”

文/刘海明

中国人信风水,选择居所讲究个依山傍水,以保生活安康、事业顺利。官场的人,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人自踏入仕途起,就东张西望,寻找可以依傍的当权者。这种隐形的“依山傍水”——找到靠山才好当官的说法,据说与唐代的安禄山有关。

安禄山位高权重,他本身就成了晚唐政坛的一座“大山”,只因他深受皇帝玄宗宠信。能受皇上直接宠信的人屈指可数,能攀上皇帝的宠臣当保护伞,同样并非易事。安禄山的朋友张洎听从李白的忠告,远离了安禄山。安禄山造反兵败后,张洎才远离安禄山,最终没受牵连。对此,张洎庆幸自己没“靠山”(这个“山”指安禄山)。“靠山”一词,从此流传下来。

安禄山只有一个,但每个朝代都不乏权倾一时的位高权重者。每个这样的官场红人出现后,总能招蜂引蝶,让无数官员甘拜在其石榴裙下。比如清代的大贪官和,他的靠山就是乾隆帝。乾隆驾崩后,他就跟着玩完了。

今天的官场,虽然权力来自民授,一些掌权者无视这个基本事实,恨不得把权力最大限度地寻租出去。这样,每一级官员都可能是下级官员的“靠山”。所以,一个官员落马,必有一批下属失去靠山。失去靠山的官员若能反思自我也倒罢了,就怕有些人不懂得反思自己,一味地怨天尤人,认为是自己点背,运气不好所致。

官员喜欢寻找靠山,与他们的安全感不足关系很大。如果说在封建社会,一言兴邦决定了谁的权力大,谁就可以一言九鼎,有话语权的人可以决定下属的升迁和荣辱,那么,在法治社会的今天,权力大的官员可能会对下属颐指气使,但只要下属没有把柄,被穿小鞋的可能性就小多了。如果真的无端被穿了小鞋,可以到法庭寻求庇护。有意思的是,不少官员不能洁身自好,自己的安全感也就下降了。把柄越多,安全感越匮乏。越是缺乏安全感,越是需要寻找靠山,给自己充当保护伞。看看一个“大老虎”落马,多少个与其有关的官员被牵扯。不懂门道的人只能看反贪的热闹,懂门道的人应该知道大老虎的马仔们并非天生的马仔,无非是自己屁股不干净,为保全自己,不得不找到靠山,结果陷得更深。

山无石不立,无土不立,无树不立。山的这种特性,无不是利益的写照。一个官员掌握了足够多的权力,自己就具备了山的伟岸和山的多重资源。山高不仅有仙,还有数不清的香客。官场的任何一座“靠山”,自然也少不了众多的“香客”。这些所谓的“香客”,就是那些急于寻找靠山庇护自己的官员们。中国人烧香,那是无利不起五更。寻找靠山者,表面上是结交朋友,其实是寻求利益共同体罢了。“香客”越多,“靠山”自己也越受益。给“香客”点小恩小惠,“香客”们会更加虔诚地围着靠山打转。如此利益共同体一旦结成,此“山”不倒民众必然遭殃更多。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投靠靠山的人喜欢靠山长命百岁,民众希望这些形形色色的“山头”早点被夷为平地。当然,被夷为平地的“山头”,其“香客”抱怨自己运气不好,只能是他们最原始的解释了。

“靠山”过度,说明我们的官员继承了传统官场太多的奴性基因。“靠山”需要仰望,需要缴纳香火钱,需要拜山头的人卑躬屈膝,唯命是从。中国官场的“靠山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无非在于官场需要卑躬屈膝的传统没有改变。这种传统基因作祟,使得当官为发财的从政心理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看看那些小官大贪、大官豪贪的案例,但他们在各自的“靠山”面前又是如何“小媳妇”般战战兢兢地活着,就知道“靠山”在自己不安生,“靠山”倒自己也未必安生,因为贪心不已嘛。

万事皆有归属。“靠山”毕竟不是自然界的山川河流,可以恒久存在。“靠山”只是临时的权力享有和暂时的利益结盟体,只要善恶报应论还没有过时,靠山山倒的规律就不会被改写。不靠正义不靠依法行政的为官者,即便今天抱着再高的靠山,早晚会有倒霉的那天。与其如此,又何必今天呢?

图:陆小弟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

猜你喜欢
香客安禄山靠山
百忍寺
百忍寺
不“吃山”,才是“靠山”
唐玄宗&安禄山:一个敢宠,一个敢作
点灯
靠山
靠山
唐玄宗缘何对安禄山深信不疑
你们找个靠山吧
安禄山和唐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