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车上,准备好了吗

2014-05-05 08:45刘晓芳
IT经理世界 2014年8期
关键词:特斯拉电动车苹果

刘晓芳

汽车制造商们到了彻底自我反思的时候了,一旦等到谷歌和苹果开始推出各自的汽车之时,就不再是像特斯拉今天这种单打独斗、独木难支的局面。想想看,当粉丝们听到还可以买到一辆谷歌或苹果汽车,他们的脸上应该会涌上一种怎样的兴奋之情。那时候,汽车大佬们的脸上可能就真的不会那么好看了。

最近在微信上疯传一个短片,该片由真实故事改编,片中一个人一天到晚都骑着一辆自行车,连吃饭睡觉都在车上,日常生活的所有需求只要能在车上解决的,他半步也不离开。他在车上洗脸、刮胡子、煮咖啡、看报纸,甚至泡妹……生活对于他,就是一部发生在自行车上的连续剧。

车上可以住着一个人吗?自行车能办到的,汽车当然更可以。虽然这有点夸张,但是,随着人们每天待在车上的时间越来越长,人们对于汽车也有了与从前比大不一样的需求。

瑞士设计公司Rinspeed基于特斯拉的Model S做了一次改装,在他们的重新设计下,座位是可放倒的,驾驶舱内有一个大型TV屏,甚至你可以在车内煮上一杯espresso。

Rinspeed的CEO Frank Rinderknecht说,在车里面,他不想要老是保持一个坐姿,也不想看着方向盘不停地左转转右转转。“我想要睡觉,放松,看看电影,听听新闻,或者任何其他什么事。每天上下班塞车简直让人厌烦,我们需要做点什么来让生活变得更美妙些。”

汽车正在重新被定义,一个由汽车制造商和汽车科技公司共同推动的创新浪潮,正在重塑人们对于汽车驾驶的体验。未来汽车将更加互联网化,也更机敏,安全,更好玩。它也许更像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位朋友,或者它越来越成为我们除了家和办公室外的第三个重要空间。

互联网上的汽车

自从通用汽车于1996年推出安吉星以来,带有互联功能的汽车就已经成为全球网络的一个关键组件。且不论安吉星成与败,一个汽车智能、互联以及物联网的时代确实是从此被开启的。

现在,科技将进一步深度占领汽车,语音控制、大中央触控屏、各种传感器等等,这些技术将在未来两三年内成为汽车的标配。汽车制造商们无一不在大力推广具有互联概念的新车型,将最新的宽带网络通讯技术引入汽车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产品竞争力因素。互联汽车作为一个新的网络计算环境,与办公室,家庭不同,它是移动的,是由消费者和汽车两大因素共同来驱动的。

进入2014年,车联网行业发生了两大转折性事件。第一件事是谷歌和奥迪、通用、本田、现代汽车公司以及芯片制造商英伟达等共同组成“开放汽车联盟”,合作改造移动安卓系统,以便将其导入车载娱乐体系中。其实,谷歌还有一套神秘的所谓“投射模式”(Projected Mode)的车载智能手机系统,目前还未完全曝光。

还有一件是在年初发生的,苹果发布了基于车载的操作系统CarPlay,这是苹果继Apple TV后又一次在硬件之外独立提供的一套软件。有分析认为,在苹果的规划中,汽车将成为一个新的计算中继站,而随着更多的苹果终端设备都具备与汽车进行互联的能力,意味着苹果将在车内能够完成深度的、全景浸入式“侵袭”和“占领”。目前,宝马、雪佛兰、本田、奔驰、沃尔沃等十几家汽车厂商都已经宣布了与苹果的合作。

谷歌和苹果各自鼓捣了一个阵营,业内普遍的声音认为,两大IT企业携各自车载操作系统的入侵,将彻底改变目前车联网由车厂主导的封闭格局。谷歌和苹果导入各自车载操作系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更关键的是要将智能手机的生态链引入到汽车内,改造并主导车内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应用服务。这一步所带来的改变将是蚕食性的,而且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硅谷开始加速向汽车内渗透,来自IT的一股外来力量,其中以谷歌,苹果以及特斯拉为主,在以一种更激进的勇气和非常规的手法在试图一点点围攻汽车生态圈。

“首先这会把车厂各自不同标准的封闭体系变成开放的体系,其次,谷歌和苹果最终目的是成为智能汽车的中枢控制系统,这样一来,汽车很可能会变成手机一样成为一个纯粹的铁盒子。这意味着车厂将可能退守到硬件层面。”钛马网董事长叶志华这样分析。

因此,所谓的谷歌和苹果两大汽车阵营,其实二者与汽车的合作还只是试探性的、有限的,车厂都很挣扎。他们一方面被谷歌和苹果背后所代表的庞大消费群体所强烈吸引,不得不主动伸出橄榄枝;另一方面,他们更害怕开放的结果是引狼入室,汽车最后真的会被他们所不熟知的软件操控体系控制甚至成为其“神经中枢”,而沦为纯粹的硬件傀儡。

为免出现以上后果,大部分的汽车制造商们不得不硬着头皮出来迎战,然而,他们匆匆出台的车联网战略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些“精神分裂”的病灶。具体的表现为:战略高度不足,战术高度重视。

先说后者,到现在为止,在全球汽车业,如果还有哪家厂商没有推出过任何相关具有车联网功能的新车型,他们老板肯定会每日寝食难安。

在中国,互联网汽车已经成为眼下汽车圈内最时髦的话题,连4S店的销售员们如今都增加了一门新的培训课,就是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来卖汽车。车厂们或闭门自主研发,或通过与外界合作,都争相表态要为企业打造另外一种车联网能力。

然而,从车厂们目前已推出的各种新款互联汽车来看,无论从用户体验还是服务上,都显露出了有点一蹴而就的匆忙劲儿。想当年苹果的iPone带来的那种“倚天屠龙一出天下莫不臣服”的惊艳,汽车厂商们只能望洋兴叹了。如果再过几十年回头看,估计才会有人遗憾,汽车大佬们曾经错过了一个最佳历史时机。

这其实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为什么目前绝大多数主流汽车厂商们对自身的车联网战略普遍重视不足的原因。他们花了时间,也花了成本去铺这个摊子,但是出发点是为了服务硬件销售,可是,互联网给汽车带来的改变是体系化的再造。

这种改变不是说你带来一个应景性的产品就可以应付了事的。它的症结是在一个产品上,在产品背后的流程和体系上,在车厂老板脑子里,更在消费者那里。同时,你也可以说,症结不在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症结到底在哪里,也许要问问当年的乔布斯更清楚。

结果大家争来抢去,谁也没摸到市场的痛点,互联网思维喊来喊去,反而把那点真材实料都淹没在一堆朽木中。

汽车制造商们到了彻底自我反思的时候了,一旦等到谷歌和苹果开始推出各自的汽车之时,就不再是像特斯拉今天这种单打独斗,独木难支的局面。想想看,当粉丝们听到还可以买到一辆谷歌或苹果汽车,他们的脸上应该会涌上一种怎样的兴奋之情。那时候,汽车大佬们的脸上可能就真的不会那么好看了。

“从迷雾中冲出来的超级坦克”

“你不能等着问题出现再去解决它们,等你发现当迷雾散去,冲出来的是一辆超级坦克,此时再回击已经晚了。Elon Musk被人称为 “汽车业破坏大王”,对于汽车厂商来说,其实由他创建的特斯拉就是一辆“从迷雾中冲出来的超级坦克”。

特斯拉打破了主流汽车厂商们诸多的禁忌。除了夺人眼球的大屏显示仪和互联网功能外,特斯拉Model S的另一大亮点是在电池技术上的革新。当整个汽车业正在以为电动车发展就要陷入泥潭的时候,Model S以出生牛犊的勇气莽莽撞撞就出现了。虽然专业汽车人可以给它找出一大堆毛病,但是,谁也无法否认,Model S真真切切地展示了电动车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我们的作用相当于一座灯塔,促使电动车提早5年到10年进入市场。”Musk乐于并擅长挑逗主流汽车大佬们的神经,“我们的成功将让丰田担心宝马将要做什么,使通用担心本田将要做什么,形成了一个落后就要挨打的紧张氛围。”

底特律作为美国最大的电动车电池研发生产基地,曾经吸引了几十亿美元用于专门研发和生产。奥巴马政府更是制定了专项资助计划用以扶持美国的电动汽车电池行业。换来的结果是最大的电池企业A123的破产,还有通用电动车因为各种技术原因惹来的一系列让人沮丧的麻烦和争议。

特斯拉Model S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突然闯入市场的。之后,宝马i3在全球高调上市,很快i8也会紧随而上。通用雪佛兰、凯迪拉克等车型都有相应计划要推电动车版。福特似乎也更青睐于电动汽车。这一系列动作,无疑给世人一个新的印象,电动车又重新成为全球的一个热门话题。

你不能不说这和特斯拉的蹿红没有任何关联。

不同汽车大佬们应对特斯拉的挑衅劲儿也颇耐人寻味。宝马仍然保持了德国人一贯的在务实中高调的风格,除了一味强调i3与i8在新型材料、轻量化及整体优势上的特点之外,显然是要贩卖它的“纯正豪华血统”。宝马要让世人知道,他们争的是皇冠,而不是非洲新钻,“i3才是电动车领域的终极驾驶机器”。

通用似乎鼓足了一股劲要跟特斯拉一较高低。1996年他们推出的EV1电动车后来一度不得不关停项目,原因是成本过高,又缺乏相应支持,特斯拉就是在这段期间突然冒了出来,这似乎狠狠地伤了通用的自尊。

据最新消息,通用宣布将向旗下两家密歇根州工厂投资4.5亿美元,以提振雪佛兰Volt和凯迪拉克ELR混合动力电动车的开发和生产。目前,通用正在研发一款全新紧凑型电动车,其在纯电动模式下续航里程可以达到322公里,而售价只需3万美元左右,比Model S的7万美元还低了一倍多。这明显是来向特斯拉挑战的。预计该车将于2016年推出。

面对美系和德系车在电动车方面的突然发力,以混动技术为卖点的日系车将“双线作战战略”提前上档。从去年开始,丰田开始加紧混动战略在全球尤其是在中国的落地节奏,2013年,丰田在美国市场就卖出去了23万辆辆普锐斯,丰田董事长“普锐斯之父”内山田武日前乐观表示,混动车型短期内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可由现在的13%到14%上升至20%左右。

与此同时,丰田透露将在2015年量产燃料电池车型,丰田的燃料电池原型车已经在北美进行了超过1年的路试,其0-60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在10秒左右,一次注满氢燃料后可连续行驶482公里。虽然续航距离与特斯拉Model S基本相同,但氢燃料的加注时间仅有3-5分钟。丰田还为其配备了一套能源共享系统,车辆在闲置时甚至还可以为房屋提供电力。

除了丰田,现代、本田也都已发布计划将于2015年推出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此期间,插电混动汽车的接受度也会有所提高。虽然日本汽车制造商以混动技术闻名于世,但是,如果将混动、传统燃油车以及纯电动车放在一起比较的话,很多人会认为氢燃料电池技术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燃料电池技术能很好地结合电动车和燃油车二者的优势,既能像电动车一样安静 ,没有大量的能源消耗,又能具备燃油车的动力性能。这样的车也许才是消费者的终极选择。

德国制造商相对更看好电动力车。宝马、大众以及其子品牌奥迪都正在全球开始推广他们的电动汽车,尤其在中国。电动车的一个主要优势是你能在家里给车充电,大众美国CEO曾经的一套说辞就是,找到一个电动车充电桩的机会要比找一个氢燃料充气站容易得多。梅赛德斯-奔驰在德系企业中的立场又有些不一样,他们也已经在氢燃料电池技术方面有所投入,并且已经推出了载有该动力引擎的B级小型车。

越来越多的高端车型将开始采用混合动力系统,保时捷、法拉利、宝马等都在开发混动的超跑,或者用纯电动来代替传统燃油引擎,在改善能效的同时提升性能。

汽车安全3.0时代

因为一些新兴技术的出现,如自刹车、自动紧急刹车、视野扩展系统等,汽车安全的重要性正在得到加强。

沃尔沃在降低死亡和受伤率的技术方面一直领先,李书福曾公开声称到2020年要实现0事故和0死亡。瑞典汽车制造商并不是唯一追求极致安全技术保障方面的厂商,一些豪华车厂,包括日本的英菲尼迪,也正在他们的新产品中加入新的安全科技。比如,英菲尼迪所谓的碰撞防护系统,就是通过计算机分析,并利用雷达以及传感器技术来检测,一旦发现车的前方有大型物体,比如动物、孩子,系统就会主动控制刹车。

碰撞保护在安全方面是一大块重要内容。欧洲ANCAP主席曾经说过,安全技术永远在变,安全的标准也会随之改变,未来三年这方面还将发生重大变革。“在碰撞保护方面会有一些新技术快速更替,到2017年,我们将能在新车上看见巨大的变化,甚至有可能重新定义什么是安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汽车安全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进化,从过去“机械式的保护”,到追求电子车身稳定,再到主动电子安全辅助系统的大量运用,汽车安全已经进入3.0时代。未来,随着更多安全和科技的加入,比如电子软件、实时互联网技术、车辆对车辆的联动以及车辆对人的联动技术等,我们驾驶车辆和用车方面的习惯都将会被改变。

在今年年初的美国CES展上,各个品牌都在扩大其新车的安全和装备升级。越来越多将允许驾驶者通过使用恒速操纵器与最近车辆保持缓冲并且在它们距离很近时能自动减速,当有汽车在驾驶者的盲区内时会发出警报,并且在偏离车道时也都会发出预警。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将与其别克、雪佛兰分享凯迪拉克的技术,驾驶者将会在挡风玻璃上看到一个图标并且无论他们左转或右转时会听到他们或左边或右边座位上的嗡嗡响声。福特表示,当绿灯亮了,汽车将会无缝地启动。福特汽车公司估计它的自动启动停车技术将使燃料利用效率提高3.5%。

丰田和雷克萨斯也正在扩大其免碰撞、盲区、十字交通警报系统应用于丰田坦途Tundra和丰田汉兰达,以及大部分雷克萨斯汽车。

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路虎发布了一款Vision概念车,该车会首次配备“隐形汽车”技术。通过安装在车辆格栅上的摄像头,新车可以时刻监测车辆的行驶数据,并平视显示屏上提供一个前方地形的可“透视”扩展实景图像。驾驶者可以更加轻松的判断周围路况,增加安全性。

目前,汽车业通常的做法是在汽车的前、后、左、右提供各种传感器和处理系统,并对车周围360度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以提供车辆在行驶过程当中的安全保障。这种透视技术投入成本更高,一些豪华车所使用的更多是抬头显示技术,通过虚拟成像技术来实现。可以预见,未来该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使用。在电影《碟中谍4》中,汤姆·克鲁兹所扮演的特工,在车内将地图投放在了前车窗上,这或许离我们并不遥远。

好玩儿

当年,Model S发布的时候,Elon Musk有一套宣传说辞就是,“这辆车可以向你展示电动车的强大装载功能,你可以同时装进一个冲浪板、一台50英寸的电视,一辆山地车。”他的宣传卖点不是技术,而是“玩儿”。冲浪、电视、骑行,这些都是玩的要素。

一张大的显示屏、移动APP、车与车的高速互联,接下来就是如何将数据流转译成驾驶决策,实现汽车的自主控制和无人驾驶。今天许多汽车都已经有了类似的驾驶辅助系统,它们由一套雷达、激光、传感器以及中央计算机等组成。但是,技术最终是为了改善人们生活为终极目的的。

有了这些技术,未来人们在汽车里就能真正的被解放出来,他们可以随意地享受自己的车上时间,听听音乐、上上网、玩会儿游戏或者看看电影、开个视频会议等,你可以有很多种选择。

无人驾驶带来的变革还远不止这些。一旦人从驾驶中被解放,未来最大的机遇将来自对座位结构的重新设计,这更多将不仅是软件设计的问题,而属于工业设计范畴。

沃尔沃的Estate概念车对于舒适性和创新性做了不同的尝试,该车的设计经理表示,“我们将向全世界展示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艺术和手工艺,以及音乐,时尚。它是感性的,富于表达的,同时,也是优雅的。”

奥迪A1——A1 the living one,“她”可以“呼吸”、感知并与周围环境灵敏互动。就像一个有生命的生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她”的车身在随着一呼一吸而上下张弛。当你接近“她”,开始会比较羞涩,再近一步或触摸,“她”就会发出愤怒的低吼。

“我们需要跳出墨守成规的思维,把生活融入到工程当中,把工程与艺术结合起来,进行团队探索,其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未来汽车不再只是技术设备或工具。”A1的设计师这样解释他的设计初衷。

当你能跟自己的爱车说,“Everything is ok,take it easy”的时候,汽车就已经开始偏离硬件的属性了。也许,未来的汽车将变成穿梭在人类世界当中的一种次元“社会性动物”。

Rinspeed联合了一家医疗保健设备制造商共同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座位,它不仅是放倒的,而且可以任意旋转、摇晃,至少有20种项目供你选择。目的只有一个,在车内营造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

自从我们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发个微博或者微信,听听在线音乐——尽管可能不一定安全,但这样的功能也会随着车联网应用而逐渐地成为汽车标配,同时,也变得不再那么新鲜有趣。

并不是所有汽车制造商都会像Rinspeed那么大胆,甚至今天看来还有些恣意妄为。这就像让一对穿着高领毛衣的夫妇开着特斯拉进到一个科幻的电影里,而他们来自1950年,那时,一切未来仍然是未来主义的。

猜你喜欢
特斯拉电动车苹果
特斯拉Model S Plaid
电动车有可能没有高档和豪华车
林志颖驾驶特斯拉出车祸
电动车新贵
真的“很香” 特斯拉Model3
电动车来了 充电桩还会远吗
收获苹果
拿苹果
新发布的特斯拉Model 3你会开吗?
会说话的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