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性干预措施对白血病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2014-05-06 07:10胡桂芳杜丽梅
海南医学 2014年17期
关键词:可控性因性白血病

胡桂芳,杜丽梅

(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海南 海口 570311)

可控性干预措施对白血病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胡桂芳,杜丽梅

(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海南 海口 570311)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80例白血病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40例除接受常规护理外,再实施与癌因性疲乏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评估以及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无缺乏与轻度缺乏患者例数显著增加,中度疲乏与重度疲乏例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血病化疗患者进行可控性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或消除癌因性疲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白血病;化疗;癌因性疲乏;护理

白血病是一种恶性的造血组织疾病,患者造血组织无限增生的无核细胞会侵入血液并吸附正常细胞的细胞核,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目前对于白血病的治疗多以化疗为主,但是白血病化疗期会有多种并发症发生,加重患者的病情,影响患者的康复[2]。疲乏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它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随着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日益重视,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CRF)也受到更多的关注,并成为评估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对CRF的研究有一定的进展,尤其对疲乏的相关因素、疲乏的治疗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认识。临床发现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并且多采用化学疗法,化疗药物会进一步损害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3],因此对此类患者采取有可控性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白血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0~76岁,平均(59.69±12.44)岁;化疗疗程7~24 d,平均(14.5±2.4)d。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2~76岁,平均(58.30±12.33)岁;化疗疗程7~26 d,平均(15.1±2.6)d。两组患者均无其他干扰性疾病,且在性别、年龄、病理分期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患者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两个周期的化疗。以21 d为一个周期,连用两个周期[4]。对照组患者给予化疗相关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护理策略,护理的方法包括对患者宣教和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患者自我调节、非药物性干预以及药物干预。在宣教过程中应当着重强调疲劳是进行抗肿瘤治疗的患者通常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并不一定意味着疾病的进展(如果护理人员认为这种解释恰当的话)。非药物干预主要包括运动、体力恢复治疗、营养咨询及心理社会干预。在这些方法中,运动在减轻疲劳及增加机体功能方面已得到广泛的经验和支持。适当的活动如散步等能减轻疲乏。锻炼对疲乏有效的理由在于:因活动减少而引起活动能力下降,就必须用更多的能力来胜任日常生活活动,所以疲乏程度反而增加。日常进行锻炼可以减少活动能力的下降,才能减少疲乏。有氧锻炼已被证明对缓解疲乏有积极效果。锻炼方法多样,包括:适当的有氧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做体操、家庭步行器、骑自行车等。行化疗的白血病患者多数会因各方面压力有焦虑的表现。对此的护理方法为:经常主动和患者沟通,积极的关心和安慰患者并教授各种临床注意事项,将治疗和护理方法、目的告知患者,并及时把患者康复情况让患者知晓,让患者看到自己的病情正在一点点好转。另外向患者讲解恢复良好的病例,增加患者对抗病魔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5]。药物的干预可能对治疗肿瘤相关疲劳有益,但在这方面的研究非常有限。对肿瘤相关疲乏有潜在治疗作用的药物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当存在贫血时)、精神刺激性药物、选择性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低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另外,教会患者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量多餐,选择富有营养的饮食,忌酒类和含咖啡因的食物),必要时采取胃肠外营养。

1.3 评价方法癌因性疲乏评估方法[6]使用美国癌症中心疼痛研究小组制定的简易疲乏量表(BFI)进行评估,BFI属自评量表,采用10分制数字描述。疲乏程度评估标准:无疲乏,数值为0;程度最轻,为1;程度最重,评分为10。1~3分为轻度疲乏,4~6分为中度疲乏,7~10分为重度疲乏。生活质量评价标准[7]采用EORTC QLQ-C30(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治疗核心量表)。满意度获取通过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满分100分,其中80~100分为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癌因性疲乏状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无缺乏与轻度缺乏患者例数显著增加,中度疲乏与重度疲乏例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8,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χ2=0.57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状况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干预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3,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19,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a表示与对照组干预前比较,P>0.05;b表示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项目日常活动社会家庭生活情绪方面活动能力其他附加关注总积分观察组(n=40)干预前15.25±2.54 14.22±1.66 15.52±2.75 11.24±3.77 14.24±4.37 69.52±5.94a干预后19.34±2.17 18.34±1.87 19.66±3.36 15.85±4.98 17.24±4.45 88.68±6.46b对照组(n=40)干预前15.38±2.43 14.94±1.73 15.96±2.84 11.29±3.96 14.74±4.34 69.62±5.96干预后15.21±3.22 14.14±1.64 14.64±2.26 10.86±3.38 13.74±3.96 66.64±5.47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后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为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癌因性疲乏(CRF)是白血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8]。80%以上接受化疗的患者有经历疲乏。美国疲乏联合会对379例癌症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76%的患者感到疲乏,其中30%的患者觉得每天都感到疲乏[9]。梁燕等[10]用MDASI症状评估表对249例癌症患者的症状调查表明:癌症患者常见的13项症状中,疲乏最为显著。癌因性疲乏有以下几个特点:程度严重,休息后难以缓解;持续影响正常活动,使生活能力下降;严重时会影响治疗计划的执行。而正常人生活中的疲乏是短暂的,休息后可以恢复[11]。

引起癌因性疲乏的主要原因包括如下几点:(1)癌症本身,癌性疼痛及其引起的睡眠不良等;(2)辅助治疗,如手术、放疗和化疗,手术引起疲乏体现在机体损伤所带来的代谢改变与应激反应等;(3)心理社会因素,由癌症所致的心理反应,如焦虑、抑郁、忧伤、失眠或孤独都会导致患者消耗精力并感到疲乏[12]。研究表明,抑郁与疲乏的严重程度有重要关系,是引起疲乏的潜在因素。以下多种因素使机体能量供给少于机体所需,供需失衡,从而引起疲乏[13]。临床护理人员应针对以上因素采取有可控性的护理措施,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尽管癌症患者疲乏的发生率高,但由于以往对疲乏的重视不足,疲乏的原因大多被简单地归因于化放疗的不良反应,还常被认为是癌症及治疗中不可避免的伴随症状[14]。由于CRF的原因不明确,影响因素复杂,故目前仍缺乏对CRF的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对疲乏的治疗虽有了新的研究和认识。如一项研究表明,有52%的经历疲乏的患者未告之医师自己的疲乏症状,即使少数患者有告知,医师给予的建议往往是多休息及睡觉[15]。已知过分的制动会导致功能减退,过多休息不利于疲乏缓解。此外,癌症患者常有严重的睡眠障碍,实非睡眠时间不够,而是睡眠的质量差。Brahmer等[16]的研究认为增加睡眠时间和休息来减轻疲乏并非是有效之法。

根据癌因性疲乏的发生因素,总结出可控性的干预措施。所谓可控性是指医护人员能够通过主观努力实现的干预措施。活动水平疲乏与患者的活动水平和功能状态有关。研究认为,经常活动的癌症患者与不经常活动的患者相比,往往运动者的耐受性下降,还同时伴有更严重的疲乏。可控性干预主要包括运动、体力恢复治疗、营养咨询及心理社会干预。在这些方法中,运动在减轻疲劳及增加机体功能方面已得到广泛的经验和支持。运动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住所周围的漫步、使用器械等。锻炼要根据情况量力而行,做到适度,一日曝十日寒最无益。社会心理干预亦取得了许多经验方面的支持,比如让患者融入某个群体或享受家庭般的温暖,或患者个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机构组织宣教均对缓解期症状有所帮助。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无缺乏与轻度缺乏患者例数显著增加,中度疲乏与重度疲乏例数显著减少,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白血病化疗患者进行可控性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或消除癌因性疲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韩冬梅,李静,姜宏春,等.白血病病人化疗的全方位护理效果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6):842-844.

[2]苏文琼.预见性护理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并发症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8):70-71.

[3]李铮.癌因性疲乏的概念分析及其护理措施[J].护理学杂志, 2006,21(3):75-77.

[4]袁泉纯.癌症相关性疲乏患者的系统化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2):68,71.

[5]江敏霞,黄岱斌.护理干预对癌因性疲乏病人的效果评估[J].河北医学,2009,15(8):975-978.

[6]文朝阳.癌症患者与疲劳[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 767-768.

[7]方积乾.生活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9-53.

[8]Zhu H,Zhou Z,Xue Q,et al.Treatment modality selection and prognosis of early stage smallcelllung cancer:retrospective analysis from a single cancer institute[J].Eur J Cancer Care(Engl),2013,7 (6):1022-1025.

[9]Toyokawa G,Takenoyama M,Ichinose Y,et al.Do mutations of the 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 gene exist in small-celllung cancer[J]. J Thorac Oncol,2013,8(11):103-105.

[10]梁燕,王红林,李静,等.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011,15(8):1053-1055.

[11]章美华,韩黎.急性白血病病人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观察与对策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24):2204-2205.

[12]李艳辉.白血病化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2,7(24):202-203.

[13]胡婷婷,陈嘉莉,许章英,等.护理干预对癌因性疲乏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09-510.

[14]薛秀娟,许翠萍,杨雪莹,等.癌因性疲乏测评工具及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9):859-860.

[15]杨小平,王维利,张淼.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可控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1):1039-1041.

[16]Brahmer JR,Tykodi SS,Chow LQ,et al.Safety and activity of anti-PD-L1 antibod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J].N Engl J Med,2012,366(26):55-65.

R473.73

B

1003—6350(2014)17—2645—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7.1039

2014-05-16)

胡桂芳。E-mail:huguifangw@126.com

猜你喜欢
可控性因性白血病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阻尼板振动复模态可控性和可观性研究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基于驾驶员行为的车辆可控性评估
徒步游记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Hilbert空间中随机二阶微分包含的可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