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想法都“有机会”脱颖而出

2014-05-08 02:44
世界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詹纳弗莱明奖得主

让每个想法都“有机会”脱颖而出

在第64届林道会议期间,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奥利弗·史密斯的题为“想法从哪来?”的讲座是最受追捧的演讲之一。在演讲中,史密斯列举了人类文明史进程中一连串科学发现和发明故事时指出,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来自于某个聪明头脑的某个想法,有的是经过多年琢磨和实验形成的,有的是某个幸运的偶然事件的产物。如疫苗接种之父爱德华·詹纳在观察到有牛痘的女工天花发病率低的现象,才萌发了疫苗接种的想法。而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威廉·伦琴注意到,在一个不应该有荧光的地方发现了奇怪的荧光进而发现了X射线。包括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亚历山大·弗莱明在一个潮湿角落里发现了不小心被真菌污染的葡萄球菌培育皿,最终导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世界医学革命。他们的想法从何而来?是观察力?是运气?抑或是好奇心?

某个想法的诞生或有点像达尔文的进化论(萌芽中的想法),就像古太古代漂浮在缺氧大气中最早的细胞,等待一个合适的环境生长起来。对于某个想法来说,这种“环境”可能是受到时间和资源限制的科学实验范围,或者能否顺利通过社会的合理化障碍,即这个想法是否足够好足够合理,值得去实验。一旦科学家和他所在的社会决定这个想法很好,可以尝试和测试,就有了可用的资源。

假设一下,如果弗莱明没有机会使用实验室,如果詹纳没有人愿意接受他的假设理论的测试,或许也就没有他们促进医学进步拯救生命的伟大成就了。初始小环境和决策上的差异能导致迥然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应该如何去优化这些环境和决策,让每个想法都“有机会”脱颖而出。

[资料来源:Lindau Nobel Laureate Meetings][责任编辑:则 鸣]

猜你喜欢
詹纳弗莱明奖得主
埋头做事
埋头做事
青霉素发现者的两字经典
诺奖得主唐娜·斯特里克兰:做自己喜欢的事
一件小事
弗莱明与青霉素的故事
诺奖得主霍夫曼团队落户深职院
见义勇为也要以人为本
对职场暴力说“不”
六大诺奖得主答经济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