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露:化作尘露也风流

2014-05-12 03:17章文
铁军 2014年5期
关键词:潘汉年里格旗袍

章文

1937年的上海滩,大街小弄到处传唱着“春天里来百花香,朗里格朗里格朗里格朗,和暖的太阳当空照,照到了我的破衣裳……”一位身着旗袍,带着些许知性美丽与矜持的女子,款款走进大众的视线,她就是电影《十字街头》主题歌《春天里百花香》的词作者关露。

关露一曲成名,与丁玲、张爱玲并称文坛三杰。“八一三”事变后,她在上海冒着炮火亲上前线劳军,并大声疾呼:“宁为祖国战斗死,不做民族未亡人!”其慷慨豪迈的气概直欲压倒须眉,为此她赢得了“民族之妻”的美誉。

1939年,关露面临着中共情报工作领导人潘汉年交给的一个非常任务——打入汪伪政权特工机构上海极司菲尔路76号魔窟。对关露而言,这是一条光荣与梦想、荆棘与陷阱、屈辱与泪水交织而成的炼狱之路,自己的政治清白和一世清名可能毁于一旦。但面对民族危难深重的现实,关露壮士断腕,毅然选择了挑战。此后,朋友侧目而视,路人直唾其面,恋人也离她而去。关露心在流血,但她默默承受——只为了那个曾经对党作出的千金一诺:“为完成任务,别人喊我汉奸,我决不辩解。”

两年的忍辱负重终于有了回报。从1941年起,日军的清乡、扫荡计划总是会提前出现在新四军领导人的案头,从而为新四军反清乡、反扫荡提供了先机。1943年7月,关露借日本之行,秘密联系日共,恢复了延安的日共和日军反战同盟与日本本土日共中断多年的联系,为民族解放战争作出了又一重要贡献。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关露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苏北解放区。

在解放区明朗的天空下,关露尽情放歌赋诗,她在《北撤抒怀》中写道:“秋光冉冉步迟迟,小镇安营遇旧知。纸共一张诗共韵,挑灯朗诵爱民诗。”“日落枫林点点秋,雄师浩荡越山头。悬崖难阻翻身马,万众欢呼万壑沟。”

讵料风云陡变。1955年潘汉年蒙冤入狱,受潘牵连,关露也失去了自由。文革期间,关露再次被捕,在秦城监狱度过了漫长的8年。

被组织和同志怀疑令关露身心备受煎熬,写诗明志成了她唯一的精神自慰。虽苦于“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但她不信浮云终蔽日,不信东风唤不回。她狱中的大部分诗作已无从查寻,留下的诗仅11首,其中最著名的是《秋夜》:“云沉日落雁声哀,疑有惊风暴雨来。换得江山春色好,丹心不怯断头台。”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身陷逆境时忍辱负重、胸怀理想、无限忠诚、之死靡它的崇高思想境界。

1982年3月,中组部终于作出《关于关露同志平反的决定》。国家安全部原部长贾春旺挥笔为关露题词:隐蔽战线需要关露同志的这种献身精神。

同年冬,北京关露那十余平米的寓所里,在完成自传和忆潘汉年的文章后,一缕诗魂悄然而逝。文化部为她举行了极具哀荣的盛大葬礼。人们在她床头发现了一个寄托着她相夫教子梦想,陪伴她度过无数恓恓黄昏漫漫长夜的洋娃娃,枕头下压着一张离去的那位恋人的照片,反面写着两行令人读之落泪的诗句:“一簾幽梦与谁近,千古情人我独痴。”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自己忠诚的女儿。2011年,关露逝世30周年,一部以她为原型的电视连续剧《旗袍》问世,再现了这位红色悲情女谍虎穴潜伏建功立业的传奇生涯。那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女性美的一袭“旗袍”(关露潜伏时的化名),向人们娓娓讲述着一代才女、一个值得我们永远尊重和怀念的新四军女战士光辉而多舛的美丽人生,彰示着她那罔顾一己、殒身不恤的高尚情怀…… (责任编辑 魏冉)endprint

猜你喜欢
潘汉年里格旗袍
Classic option,stylish choice
我来说说旗袍美
旗袍找不同
苏里格气田总产量突破1000×108m3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层识别难点及方法评述
苏里格气田东区组合式排水采气应用浅析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
潘汉年含冤洣江揭秘
作为当年的审判人员,我们有一种负罪感
秋风萧瑟祭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