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实践型实验室开放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2014-05-14 02:17付长宝陈海霞王家兴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实践型实验室分类

于 海,齐 颖,付长宝,陈海霞,王家兴,王 婧

(通化师范学院物理学院,吉林通化 134002)

高师实践型实验室开放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于 海,齐 颖,付长宝,陈海霞,王家兴,王 婧

(通化师范学院物理学院,吉林通化 134002)

依据新时期高师实验室发展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分析当前高师实验室开放情况,探索高师实验室的有效分类与开放效果的关系,更新实验室开放意识,针对实践型实验室的开放机制进行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一套既有益于个性化从教实训,又有益于实验室发展的多元化交流的实施方案.为探索新时期高师实验室高效开放提供参考.

实践型实验室;开放机制;实践平台

当前,高师院校正处在全面迈向综合性大学的新时期,毋庸置疑其实验室发展至关重要.依据高师实验室发展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作为重要实训平台之一的高师实验室开放工作,在影响开放效果的根本因素、实验室开放效果的评价等开放机制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问题.

本课题组选取了在中国教育网2013年全国师范大学排行榜中前5名学校作为211工程大学的代表;选取了东北5所(省属重点3所,普通学校2所)作为东北地区重点和普通院校代表;选取了其它地区5所(省部共建高校1所,省属重点2所,普通学校2所)作为其它地区重点、共建和一般院校代表,就有关实验室开放机制运行情况进行了实地或网络调查.旨在通过实验室开放机制优劣的对比分析,为不同层次院校,特别是为隶属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师范院校在转型期优化实验室开放机制,促进实验室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1 高师实验室开放机制运行情况

针对实验室开放机制运行情况,本次具体调查了实验室开放的经费管理、时段、对象、内容、管理、激励和效果等运行要素.

调查发现开放运行效果显著的院校开放机制较完善.其表现为:开放实验室建立在不同类型项目基础上(例如:实践能力培养型、参与研究型、科技活动实践型、自选课题研究型等),各类专款申请与答辩批准责任化,按项目效果增减或取消;通过网上预约的方式合理安排开放时段,实现虚拟和实地实验室全方位开放,为探究开放机制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开放对象是各专业有教学科研项目任务的师生;开放内容根据教学和项目需要制定;开放项目责任人与参与者的工作效果与职称奖励等多元评定相结合;以申请专利等形式激励学生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和课外科技研究活动.总之,大多实行项目分类的实验中心,都形成了各自项目管理服务到位,分类特色鲜明的开放运行体系.开放成果丰厚,师生各级别奖项硕果累累,实现了高师实验室开放的良性循环.

开放效果不佳、运行机制不完善的院校表现为:开放要求根据上级检查内容制定,资金来源与管理不确定;开放安排被动,开放时段、对象单一;开放项目隶属于部分综合教学实验室,责任不清,开放工作任务化且不定期分批完成;开放实验室动力不足或无动力,实验室资源实际利用率低,技能训练、课外科技活动及开放工作的考评与激励不足甚至空白;有的院校实验室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学校的角色实质上是实验室开放的总体执行者,而不是实验室发展的主导者.其运行基本上是只依靠实验指导教师传承热情、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完成的.开放效果完全依靠改进实验条件和考核方法迫使本应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参加实验室开放.对比开放效果较好的院校,其运行机制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开放经费依赖于学校不稳定的经费调拨与管理、实验室具体开放分类与责任模糊等,导致实验室开放发展受制.[1]

目前最新的关于高师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的报道是基于项目的实验开放管理模式.[2]这是以开放实验项目库建设为中心,由项目提出、选择、实施和评价组成的一种环形模式.该模式在基于学科竞赛项目的实验室开放方面实施效果较好.同时,学科竞赛也为实验室开放提供了项目来源和创新机制.不过该模式面临着项目库更新、实验室师资建设和器材维护方式滞后等难题.上述优劣对比,不难看出还是因为存在实验开放分类程度、目标性、体系化、协作程度等机制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问题,导致整体开放效果不佳.

高师实验室开放分类角度众多,校际差距与交流局限较大,功能效果体现差距明显.各高师院校虽各有应对策略,但对比良性开放机制和有益探索的成果,显然开放效果不佳的症结始于实验室分型意识模糊,导致在机制运行中付出者和受益者责权不清,致使开放成果萎缩,形成互利互惠的良性循环的构想更无从谈起了.

在新形势下为实现教育部要求的通过开放实验室让大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的初衷,对高师实验室进行科学分类研究是构建良性共享开放机制的必要开端.

2 高师实践型实验室开放机制的研究

2.1 科学分类

按照从教者成长规律,本课题组认为实验室科学分类应包括分类标准科学、内容与目标科学和执行评价科学三部分.其一,分类标准科学是指按照开放项目的具体功能进行实验室分类的依据要科学.其二,内容与目标科学是指实验室开放内容与预期达到的项目或教学目标(包括数量目标和质量目标)要紧密正相关.其三,执行评价科学是指实验室开放执行的评价要以学习主体为重心、主客观多元化为主旨,及时进行综合评价.

由此,本课题组建议将高师实验室整体划分为实践型和探索型两大类型.高师实践型实验室是指在培养全新意义的综合性从教者的过程中能实施基本实验能力和基础性综合设计能力训练的实验室.探究型实验室是指在实践型实验室基础上,实施综合提升师生实验合作与研发能力的实验室.

原普遍存在的教学型和科研型实验室可在原实验室内部根据各自人才培养优势将各年级实验按照实践型和探究型分类,构建各自实验室开放空间,为不同年级学生提供符合实验能力提高规律的项目和场所.由于篇幅原因,只对高师实践型实验室开放机制进行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汇总.

2.2 机制内容

理论上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涉及到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两方面,后者要解决的是运行机理、动力和约束等操作核心问题.[3]高师实践型实验室开放机制也要符合管理机制的客观规律,即包括开放运行机制、开放动力机制和开放约束机制.其一,按照项目、教学功能的实施方式以及主客体运行关系,开放运行机制应该包括项目功能运作平台(筹备、申请和实施等)、实践型教学科研内容与目标功能的实现平台、客体(指导教师和开放条件)扶植主体(从教者)的良性运行关系.其二,根据利益驱动、政令驱动、心理驱动三种动力机制形式,开放动力机制应该包括实践型实验室开放专款专管奖惩制、成果评聘正相关制和研讨论坛关注制的综合驱动.其三,开放约束机制应该包括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约束)机制和实验开放拓展(引领)机制.

2.3 评价体系

有效的评价体系应基于整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导向性原则,[4]包含:有扶植成长的评价宗旨、全面有价值的指标、相对稳定的权重和简单有效的方法.针对高师实践型实验室开放机制内涵及其关联性、动态性等固有特征,本课题组在参考有效评价原则的基础上,确定出与开放机制内涵正相关的评价体系,利用通行的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从多层面进行有效评价,便于获得较客观的评价结果.[5]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对应的权重是根据开放中相对重要程度给出的.

评价数据的收集采取主体问卷和专家现场量化方法,每一项评价指标分为A、B、C、D、E五个级别,分别代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较差,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采用量化打分的方法,即:A(90.0)~100.0、B(80.0~89.9)、C(70.0~79.9)、D(60.0~69.9)、E(0~59.9).确定因素集F={F1,F2,…,F8};评价集v={A,B,C,D,E};评价权重W={w1,w2,…,w8}.主要观测点n项(2 ≤n≤4),评价指标5个,组成评价等级的评价矩阵为:

其中,rij表示评价指标与评价等级之间的隶属度,评价指标i=1,2,…,n;评价等级j=1,2,3,4,5.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进行评判,结果向量:

B=W×R,

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给出实验室开放管理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矩阵,如将评价级别分别赋值95、85、75、65、55,可以计算出综合评价得分为:BvT.

表1 开放运行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表

3 高师实践型实验室开放机制的实践

3.1 构建开放机制的实践平台

根据对实验室的界定和开放机制的研究,对应评价体系中主要观察点,将高师实践型实验室开放机制的实践平台设计为个性化从教实训平台和多元化专业交流平台.这是理顺开放观念、展现开放效能、实施开放机制的必要载体.

个性化从教实训平台包括:开放时间、场地、物资的申请与自我良性管理;基本实验能力个性化实训开放项目;教学实验设计性综合性开放项目;科学研究性创新性开放项目.在各环节中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提醒其养成与主要观测点匹配的良好实验习惯,根据学生的特长建议其制订和实施针对性强的基本实验能力实训项目方案,提示其拥有独立完成实验能力后,再梯次进入自主创新能力训练和团队合作训练,按部就班地完成个性化强的有效实训.分属不同项目的学生还可以同时进行自我或协助训练.

多元化专业交流平台内容包括:高师校际、校内的实验室开放交流与合作;实验室开放与中小学交流与合作;实验室开放与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实验室开放与专利发明人的交流.交流内容可以是开放必备软硬条件的现代化、良性实验室习惯的养成、育人意识、专业研究的平台意识和能力、扶植主体具备独立完成实验和自主创新能力、开放实验报告标准和质量等方面的经验和建议.另外,对平台安全度、广度、效度、专注度及人员影响度,特别是对开放运行、动力和约束机制都可以作专门的交流,充分发挥平台的效能.

开放机制内容贯穿实践双平台,能积极联合各相关高师院校群策群力,不断提高实践型实验室开放的运行质量,为共同实现高师院校各具特色的校际间多层次一体化良性发展的开放框架,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工作.

3.2 实践的初步效果

自2012年9月到2013年1月,本课题组将该开放机制在通化师范学院物理学院的教学研究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普通物理实验室和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了初步实践.将这五个教学型实验室原有的两个培养方向(教师教育和理论应用)在科学分类基础上,按照实践型和探索型分类,构建各自实验室开放空间.依据实验室开放机制,在双平台和评价体系作用下,基本实现了师生教学相长、目标梯次分明,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2013年5月计算机学院Cow~&~Code队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通化邀请赛中获银奖;6月参加吉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获2个团体二等奖,2个团体三等奖.7月物理学院在全国第五届“人教社杯”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教学技能展评暨自制教具与设计实验展评中获4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9月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吉林省赛区二等奖.

另外,课题组与东北师大物理学院联合试点统一实验室分类后,于2012年11月进行了深入的实地学习和交流,分享了许多教学资源,促进了两校个性发展,收获了难得的多元化专业交流平台的优化信息,发挥了高师实验室开放机制的多元化功能.

综上所述,对高师实验室进行统一科学分类,及时更新实验开放理念,构建良性共享的开放机制,便于实现校际教学资源的对接和合作.既能扶植开放效果不足的院校,整体上有效地推广高师实践型实验室开放成果,又有利于突出个性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促进高师实验室开放机制更优化,最终构建成高师校际间实验室开放的多层次一体化良性发展框架.

[1]顾留华,等.建立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

[2]杨晓翠,等.新形势下高师院校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的探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6).

[3]智库百科[EB/OL].http://wiki.mbalib.com/wiki/%E7%AE%A1%E7%90%86%E6%9C%BA%E5%88%B6

[4]邝溯琼,等.开放式教学实验室综合评价体系与方法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5).

[5]孙耀中.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

G42

A

1008-7974(2014)03-0082-04

2014-03-25

于海(1972-),男,吉林通化人,硕士,副教授.

2012年校级立项“高师实践型实验室开放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责任编辑:岳朋)

猜你喜欢
实践型实验室分类
日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型教师的发展及启示*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分类算一算
分类讨论求坐标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