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竹叶中同步提取多糖、茶多酚和黄酮的研究

2014-05-14 11:01王文渊张航航周振华杨春华张芸兰
应用化工 2014年5期
关键词:脉冲数竹叶茶多酚

王文渊,张航航,周振华,2,杨春华,张芸兰

(1.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永州 425100;2.中南大学 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3)

竹叶中含有竹叶黄酮、茶多酚、多糖、特种氨基酸以及活性肽、锰、锌、晒等微量元素。竹叶茶多酚、黄酮和竹叶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防辐射、抗癌变、增强免疫力、降血脂和胆固醇、抗动脉硬化以及抑菌等多种生理功能和作用[1],是医药、食品、保健品及日化用品等优质安全的基料或功能性添加剂[2],应用前景广阔,竹叶也因此被国家卫生部批准列入药食两用的天然植物名单。

从竹叶中提取这些活性成分,目前大都采用溶剂浸提、超声提取或超临界萃取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原料利用率低、生产周期长、能耗高或溶剂残留等问题,妨碍了竹叶中各种功能性成分的高效开发与利用。高压脉冲电场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非热处理技术,通过细胞膜穿孔效应来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促进生物活性成分的渗出,具有温升小、能耗低、传递快速、均匀、安全等特点。

本文采用高压脉冲电场技术,成功地从竹叶中同步提取了竹叶黄酮、竹叶茶多酚和竹叶多糖3种活性成分,为充分利用竹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实现竹叶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效益最大化提供指导。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仪器

竹叶,自采,经永州市药检所王明荣教授鉴定为楠竹叶,采后漂洗晾干、烘干、粉碎,过250 μm筛后于4℃冷藏备用;芦丁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葡萄糖对照品(上海士锋生物科技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LDT-100/4-25型中药高压脉冲电场提取装置;SY-MU2010超滤/微滤系统;FZ-102微型中草药植物粉碎机;2-16PK高速冷冻离心机;UV1601-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M-50真空抽滤器。

1.2 实验方法

竹叶中竹叶黄酮、多酚和多糖的提取工艺见图1。

图1 竹叶黄酮、多酚和多糖的提取工艺流程图Fig.1 Process flow diagram on extraction

1.3 分析方法

茶多酚的测定采用 GB 8313—1987方法[3],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按文献[4]的方法,多糖的测定采用文献[5]的方法。各提取成分的提取率按下式计算:提取率=(提取成分的质量/竹叶粉末质量)×100%。

2 结果与讨论

2.1 电场强度对提取率的影响[6]

在脉冲数为8,料液比1∶12(g/mL),EDTA缓冲液pH 8.5的条件下,电场强度对竹叶黄酮、茶多酚与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见图2。

图2 电场强度对竹叶黄酮、茶多酚和多糖提取率的影响Fig.2 Influence of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on extraction

由图2可知,当脉冲电场强度从12 kV/cm增加到24 kV/cm时,竹叶黄酮、茶多酚和多糖的提取率均逐渐增大,这是因为电场强度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提高,活性成分释放能力增强。电场强度超过24 kV/cm后,黄酮提取率趋于稳定,说明细胞膜、细胞壁已经被不可逆击穿,黄酮类成分渗出趋于完全,而茶多酚和多糖的提取率开始有所下降。因此电场强度选定24 kV/cm较为适宜。

2.2 EDTA缓冲液pH对提取率的影响[7]

在脉冲数为8,料液比1∶12(g/mL),电场强度24 kV/cm,改变提取介质EDTA缓冲液的pH,进行高压脉冲电场提取,测定竹叶黄酮、茶多酚与多糖的提取率,结果见图3。

图3 缓冲液pH、茶多酚和多糖提取率的影响Fig.3 Influence of buffer solution pH on extraction

由图3可知,缓冲液pH从5.0提高至9.0时,竹叶黄酮、茶多酚与多糖的提取率均随缓冲液pH的增大而增加。竹叶茶多酚和竹叶多糖的提取率分别在pH 8.0和9.0处达到最大值,竹叶黄酮的提取率在pH 9.0之后仍呈上升趋势,但增加缓慢。故EDTA缓冲液的pH选择8.0~9.0。

2.3 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

在脉冲数为8,电场强度24 kV/cm,缓冲液pH 8.5的条件下,料液比对竹叶黄酮、茶多酚与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见图4。

图4 料液比对竹叶黄酮、茶多酚和多糖提取率的影响Fig.4 Influence of solid/liquid ratio on extraction

由图4可知,竹叶黄酮、茶多酚与多糖的提取率均随着料液比的增大而提高,料液比超过1∶16,竹叶黄酮与竹叶茶多酚的提取率缓慢攀升;因为竹叶多糖的溶出性能较好,料液比达到1∶12时,提取率已趋于稳定,所以料液比以1∶12~1∶16为宜。

2.4 脉冲数对提取率的影响[8]

在电场强度24 kV/cm,EDTA缓冲液pH 8.5,料液比1∶14(g/mL)的条件下,脉冲数对竹叶黄酮、茶多酚与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见图5。

图5 脉冲数对竹叶黄酮、茶多酚和多糖提取率的影响Fig.5 Influence of pulse number on extraction

由图5可知,脉冲数由2增至8时,竹叶黄酮的提取率快速提高并达到最大值,而茶多酚提取率在脉冲数为10时达到最大,之后随着脉冲数的进一步增大,黄酮与茶多酚的提取率都开始减小。这可能是脉冲频率太大,容易导致被提取物结构的破坏,从而使得提取率降低[9]。但竹叶多糖的提取率一直随着脉冲数的增大呈上升趋势,脉冲数>10时,提取率提高缓慢。综合考虑,脉冲数以8~10个为宜。

2.5 正交实验

根据单因素实验的结果,对电场强度、脉冲数、缓冲液pH、料液比4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实验,水平设计及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正交实验结果Table 1 Results of L9(34)orthogonal test

续表

由表1可知,影响黄酮提取率的因素主次为电场强度>料液比>缓冲液pH>脉冲数,提取黄酮的工艺以A3B3C3D3组合最佳;影响多糖提取的各因素主次为电场强度>缓冲液pH>料液比>脉冲数,提取多糖条件以A3B2C3D3组合最佳;影响茶多酚提取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电场强度>缓冲液pH>脉冲数>料液比,提取茶多酚以A3B3C2D3组合工艺最优;各因素对提取总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电场强度>缓冲液pH>料液比>脉冲数,从提取总量出发,提取工艺以A3B2C3D3组合最佳。可是竹叶黄酮、茶多酚和多糖以及总提取率的最佳提取条件在9个实验号中都未出现,故于各自的最佳组合工艺条件下进行3次平行实验,取平均值,结果见表2。

表2 最佳组合工艺条件下的实验结果Table 2 Results under optimum condition combination process

由表2可知,按各自的最佳工艺进行提取,竹叶黄酮、多糖和茶多酚的提取率以及总提取率均比正交实验中最优值高。因此,可以确定高压脉冲电场提取竹叶中各活性成分的最优工艺条件。提取黄酮的最优工艺是电场强度26 kV/cm,脉冲数10个,料液比1∶16(g/mL),缓冲液pH 9.0;提取多糖的最优工艺是电场强度26 kV/cm,脉冲数9个,料液比1∶16(g/mL),缓冲液pH 9.0;提取竹叶茶多酚的最优工艺是电场强度26 kV/cm,脉冲数10个,料液比1 ∶14(g/mL),缓冲液 pH 9.0。

表3 总提取率的方差分析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for orthogonal test

由表3可知,电场强度、EDTA缓冲液pH和料液比对总提取率均有显著影响,而脉冲数无显著影响,从能耗和成本考虑,脉冲数可取B1水平。因此,从提取总量来考虑,最佳提取工艺是A3B1C3D3,即电场强度26 kV/cm,脉冲数8个,料液比1∶16(g/mL),缓冲液 pH 9.0。

2.6 与传统水浸提法的比较

高压脉冲电场法与传统水浸提法单独提取竹叶多糖、乙醇超声浸提茶多酚[10]、微波辅助提取竹叶黄酮[11]比较,竹叶黄酮与竹叶多糖的提取率分别提高了25.1%和31.6%,但竹叶多酚的提取率则降低了2.4%,这与王白娟等[12]的实验结果趋于一致,原因是酚酸类成分经过高压脉冲电场处理,部分结构破坏,致使有小部分的损失。

3 结论

高压脉冲电场法提取竹叶黄酮、竹叶茶多酚与竹叶多糖,各成分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是:黄酮:电场强度26 kV/cm,脉冲数10个,料液比1∶16,缓冲液pH 9.0;多糖:电场强度26 kV/cm,脉冲数9个,料液比1∶16,缓冲液 pH 9.0;茶多酚:电场强度26 kV/cm,脉冲数10个,料液比1∶14,缓冲液 pH 9.0;提取总量:电场强度26 kV/cm,脉冲数8个,料液比1 ∶16,缓冲液pH 9.0。

[1]李飞跃,喻国光,陈金珠,等.竹叶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现状[J].江西林业科技,2006(4):34-36.

[2]王文渊,唐守勇,黄光文,等.茶多酚的超滤分离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2011,41(2):109-112.

[3]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 8313—87茶多酚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4]李建,王四维.楠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工艺研究[J].粮油食品科技,2009,17(4):29-32.

[5]周跃斌,王伟,周向荣,等.毛竹竹叶多糖分离与纯化技术研究[J].食品科学,2008,29(7):156-159.

[6]殷涌光,金哲雄,王春利,等.茶叶中茶多糖茶多酚茶咖啡碱的高压脉冲电场快速提取[J].食品与机械,2007,23(2):12-14.

[7]王欣,陈庆华,李元瑞.大蒜超临界CO2萃取物成分分析[J].食品与机械,2003(6):44-45.

[8]孙建华,韦泽沼,刘斌,等.响应面法优化高压脉冲电场提取匙羹藤总皂苷[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3):363-367.

[9]殷涌光,闫琳娜,陶柳.高压脉冲电场法提取干松针总黄酮及其体外抗氧化性检测[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9,21(6):1032-1035.

[10]王文渊,黄光文,龙红萍,等.竹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香料香精化妆品,2011(2):24-28.

[11]陈瑛,王文渊.微波辅助提取竹叶黄酮的研究[J].食品工程,2011(1):30-33.

[12]王白娟,蒋明忠,白玉艳.高压脉冲电场对普洱茶中茶多酚含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3):1207-1210.

猜你喜欢
脉冲数竹叶茶多酚
茶多酚的抗氧化性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两种分光光度法测定茶类产品中茶多酚含量的比较
卫竹叶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某型组合导航系统故障分析及预防
高精度电子体温计设计与实现
载在竹叶船上的童年
检定电能表的圈数设定问题探讨
肠道微生物与茶及茶多酚的相互作用在调节肥胖及并发症中的作用
竹叶沟怀古
学包圆锥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