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民间风俗电脑绘画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

2014-05-16 00:39余顺坚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4年4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

余顺坚

【摘 要】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通过“丰富课程资源,传承岭南文化”,“解读民间风俗,挖掘文化内涵”,“融合电脑技术,创新绘画形式”,合理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传承民族精神。

【关键词】民间风俗;电脑绘画;校本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在过去几十年,我国的美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没能将本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渗透给孩子们。我们希望美术教育与民族民间文化、地方本土文化紧密相连,并尝试把本土的民间风俗与现代技术相融合,开发成电脑绘画校本课程,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一、丰富课程资源,传承岭南文化

新课程要求各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自主开发校本课程作为教学补充。积极开发、利用校本课程资源,能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优化教育资源,更新美术教育观念,丰富艺术教育形式,拓宽艺术教育内容。

番禺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在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沙湾飘色、沙涌鳌鱼舞、凌边乞巧、龙舟竞渡、舞狮舞龙等民间风俗活动丰富多彩,沙湾镇(飘色与广东音乐)沙涌村(鳌鱼舞)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沙湾镇沙坑村和化龙镇先后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南村镇被广东省文联、中国民协命名为“民间文化之乡”,钟村街被命名为“中国龙狮文化之乡”,化龙镇潭山飘色《争荣弃耻》、潭山乞巧《七月七日长生殿》、沙湾飘色《赛龙夺锦》、南村飘色《一举夺魁》先后获得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番禺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丰富,是岭南文化宝贵的结晶,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资源。

二、解读民间风俗,挖掘文化内涵

要表现民间风俗作品,首先我们要了解民间风俗。民间美术是民众化的艺术,它蕴含着大智慧,大道理。我们进行民间采风,实地调研,收集资料,亲身观赏,甚至参与其中,探求其美学特征和本质。如“飘色”就融合了戏曲、杂技于一体,其色梗的制作更包含美学与力学道理;又如龙舟从龙头、龙身、龙尾、旗幡的线条、色彩、图案装饰都体现了民间艺术的特色,质朴、自然地表现了喜庆、吉祥的喻意,具有独特的风格。

在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形式的基础上,再由表及里发掘民间风俗包含的文化内涵,将民间美术放到民族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大背景中去,研究其涵盖着的广博的传统文化精髓。如“龙舟文化”就与水乡番禺相依相伴,体现了河网地带的番禺水乡人民团结拼博、不甘人后的人文精神,而具体的龙舟民俗工艺又与乡土历史文化脉络紧密相连,展现了区域文化独特的一面。

数字时代的优秀作品对于载体有着更多的选择,而其是否能打动人,是否能成为亮点,就需要从文化的角度衡量。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解读民间美术的样式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在新的艺术语言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只有把握民间文化的本质,挖掘民间文化的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才能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的优秀美术作品。

三、融合电脑技术,创新绘画形式

教师在帮助学生对民间风俗溯本求源的解读中,了解民间艺术的方法,民间风俗中的优秀特点,帮助学生求得规律,并以自己已掌握的绘画技巧实现再现与创新。

(一)实施电脑美术,提高学生兴趣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指出:“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有条件的地方可增设电脑美术、陶艺等内容。”计算机的运用能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还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绘画软件中“Window画图”软件操作简便,容易让小学生掌握。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可以使用CorelDRAW 画图软件进行电脑绘画。CorelDRAW 绘图软件具有强大的功能,能较好地表现物体的造型、色彩效果、物件的前后关系和物体的立体感。小学美术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侧重的是素质教育。以绘画为中心的旧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而让学生了解各种表现技法,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却是必须的。首先,电脑绘画有利于教学观念的更新,推动美术教育向高层次、多元化发展,又为社会信息化发展培养人才,创造信息化社会的文化环境。其次,它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培养动手型、创造型、信息型人才提供了优良环境。再次,它有效地实施愉快教育,让学生肯学、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利于身心和谐发展。

(二)传统现代结合,焕发作品魅力

文化与民族是不可分的,“最具民族性的也是最具世界性的”。民间艺术与人类社会有着天然的亲合性,能够在瞬间扣人心弦,民间风俗绘画艺术之所以让人感动,除了蕴含的审美成份,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来的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存在于劳动人民身上的那种善良、勤恳、坚韧、乐观和智慧的品格。欣赏与创作作品时都能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树立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我校尝试将岭南文化精髓通过电脑绘画形式和现代的表现手段结合,以新的视觉和新的表现手法与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创作了一批民间艺术电脑绘画艺作品(如下图)。民间风俗电脑绘画作品既有符合时代潮流的崭新样式,又能体现民族文化的内涵。作品散发出博大而包容的民族文化神韵,既能给人带来感官的愉悦,又能唤醒人们心中潜藏的情感体验;既给民间艺术提供了新的形式,又让民间风俗绘画作品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小学艺术教育内容丰富,回归本土民间艺术,弘扬岭南文化的内容是我们值得探究的课题。美术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自然和社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特点,提炼适合于学生的美术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艺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袁熙昀.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靳之林.论中国民间美术[J].美术研究,2003(03).

[4]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5]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教程[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摘 要】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通过“丰富课程资源,传承岭南文化”,“解读民间风俗,挖掘文化内涵”,“融合电脑技术,创新绘画形式”,合理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传承民族精神。

【关键词】民间风俗;电脑绘画;校本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在过去几十年,我国的美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没能将本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渗透给孩子们。我们希望美术教育与民族民间文化、地方本土文化紧密相连,并尝试把本土的民间风俗与现代技术相融合,开发成电脑绘画校本课程,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一、丰富课程资源,传承岭南文化

新课程要求各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自主开发校本课程作为教学补充。积极开发、利用校本课程资源,能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优化教育资源,更新美术教育观念,丰富艺术教育形式,拓宽艺术教育内容。

番禺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在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沙湾飘色、沙涌鳌鱼舞、凌边乞巧、龙舟竞渡、舞狮舞龙等民间风俗活动丰富多彩,沙湾镇(飘色与广东音乐)沙涌村(鳌鱼舞)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沙湾镇沙坑村和化龙镇先后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南村镇被广东省文联、中国民协命名为“民间文化之乡”,钟村街被命名为“中国龙狮文化之乡”,化龙镇潭山飘色《争荣弃耻》、潭山乞巧《七月七日长生殿》、沙湾飘色《赛龙夺锦》、南村飘色《一举夺魁》先后获得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番禺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丰富,是岭南文化宝贵的结晶,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资源。

二、解读民间风俗,挖掘文化内涵

要表现民间风俗作品,首先我们要了解民间风俗。民间美术是民众化的艺术,它蕴含着大智慧,大道理。我们进行民间采风,实地调研,收集资料,亲身观赏,甚至参与其中,探求其美学特征和本质。如“飘色”就融合了戏曲、杂技于一体,其色梗的制作更包含美学与力学道理;又如龙舟从龙头、龙身、龙尾、旗幡的线条、色彩、图案装饰都体现了民间艺术的特色,质朴、自然地表现了喜庆、吉祥的喻意,具有独特的风格。

在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形式的基础上,再由表及里发掘民间风俗包含的文化内涵,将民间美术放到民族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大背景中去,研究其涵盖着的广博的传统文化精髓。如“龙舟文化”就与水乡番禺相依相伴,体现了河网地带的番禺水乡人民团结拼博、不甘人后的人文精神,而具体的龙舟民俗工艺又与乡土历史文化脉络紧密相连,展现了区域文化独特的一面。

数字时代的优秀作品对于载体有着更多的选择,而其是否能打动人,是否能成为亮点,就需要从文化的角度衡量。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解读民间美术的样式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在新的艺术语言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只有把握民间文化的本质,挖掘民间文化的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才能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的优秀美术作品。

三、融合电脑技术,创新绘画形式

教师在帮助学生对民间风俗溯本求源的解读中,了解民间艺术的方法,民间风俗中的优秀特点,帮助学生求得规律,并以自己已掌握的绘画技巧实现再现与创新。

(一)实施电脑美术,提高学生兴趣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指出:“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有条件的地方可增设电脑美术、陶艺等内容。”计算机的运用能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还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绘画软件中“Window画图”软件操作简便,容易让小学生掌握。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可以使用CorelDRAW 画图软件进行电脑绘画。CorelDRAW 绘图软件具有强大的功能,能较好地表现物体的造型、色彩效果、物件的前后关系和物体的立体感。小学美术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侧重的是素质教育。以绘画为中心的旧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而让学生了解各种表现技法,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却是必须的。首先,电脑绘画有利于教学观念的更新,推动美术教育向高层次、多元化发展,又为社会信息化发展培养人才,创造信息化社会的文化环境。其次,它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培养动手型、创造型、信息型人才提供了优良环境。再次,它有效地实施愉快教育,让学生肯学、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利于身心和谐发展。

(二)传统现代结合,焕发作品魅力

文化与民族是不可分的,“最具民族性的也是最具世界性的”。民间艺术与人类社会有着天然的亲合性,能够在瞬间扣人心弦,民间风俗绘画艺术之所以让人感动,除了蕴含的审美成份,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来的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存在于劳动人民身上的那种善良、勤恳、坚韧、乐观和智慧的品格。欣赏与创作作品时都能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树立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我校尝试将岭南文化精髓通过电脑绘画形式和现代的表现手段结合,以新的视觉和新的表现手法与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创作了一批民间艺术电脑绘画艺作品(如下图)。民间风俗电脑绘画作品既有符合时代潮流的崭新样式,又能体现民族文化的内涵。作品散发出博大而包容的民族文化神韵,既能给人带来感官的愉悦,又能唤醒人们心中潜藏的情感体验;既给民间艺术提供了新的形式,又让民间风俗绘画作品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小学艺术教育内容丰富,回归本土民间艺术,弘扬岭南文化的内容是我们值得探究的课题。美术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自然和社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特点,提炼适合于学生的美术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艺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袁熙昀.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靳之林.论中国民间美术[J].美术研究,2003(03).

[4]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5]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教程[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摘 要】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通过“丰富课程资源,传承岭南文化”,“解读民间风俗,挖掘文化内涵”,“融合电脑技术,创新绘画形式”,合理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传承民族精神。

【关键词】民间风俗;电脑绘画;校本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在过去几十年,我国的美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没能将本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渗透给孩子们。我们希望美术教育与民族民间文化、地方本土文化紧密相连,并尝试把本土的民间风俗与现代技术相融合,开发成电脑绘画校本课程,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一、丰富课程资源,传承岭南文化

新课程要求各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自主开发校本课程作为教学补充。积极开发、利用校本课程资源,能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优化教育资源,更新美术教育观念,丰富艺术教育形式,拓宽艺术教育内容。

番禺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在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沙湾飘色、沙涌鳌鱼舞、凌边乞巧、龙舟竞渡、舞狮舞龙等民间风俗活动丰富多彩,沙湾镇(飘色与广东音乐)沙涌村(鳌鱼舞)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沙湾镇沙坑村和化龙镇先后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南村镇被广东省文联、中国民协命名为“民间文化之乡”,钟村街被命名为“中国龙狮文化之乡”,化龙镇潭山飘色《争荣弃耻》、潭山乞巧《七月七日长生殿》、沙湾飘色《赛龙夺锦》、南村飘色《一举夺魁》先后获得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番禺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丰富,是岭南文化宝贵的结晶,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资源。

二、解读民间风俗,挖掘文化内涵

要表现民间风俗作品,首先我们要了解民间风俗。民间美术是民众化的艺术,它蕴含着大智慧,大道理。我们进行民间采风,实地调研,收集资料,亲身观赏,甚至参与其中,探求其美学特征和本质。如“飘色”就融合了戏曲、杂技于一体,其色梗的制作更包含美学与力学道理;又如龙舟从龙头、龙身、龙尾、旗幡的线条、色彩、图案装饰都体现了民间艺术的特色,质朴、自然地表现了喜庆、吉祥的喻意,具有独特的风格。

在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形式的基础上,再由表及里发掘民间风俗包含的文化内涵,将民间美术放到民族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大背景中去,研究其涵盖着的广博的传统文化精髓。如“龙舟文化”就与水乡番禺相依相伴,体现了河网地带的番禺水乡人民团结拼博、不甘人后的人文精神,而具体的龙舟民俗工艺又与乡土历史文化脉络紧密相连,展现了区域文化独特的一面。

数字时代的优秀作品对于载体有着更多的选择,而其是否能打动人,是否能成为亮点,就需要从文化的角度衡量。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解读民间美术的样式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在新的艺术语言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只有把握民间文化的本质,挖掘民间文化的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才能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的优秀美术作品。

三、融合电脑技术,创新绘画形式

教师在帮助学生对民间风俗溯本求源的解读中,了解民间艺术的方法,民间风俗中的优秀特点,帮助学生求得规律,并以自己已掌握的绘画技巧实现再现与创新。

(一)实施电脑美术,提高学生兴趣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指出:“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有条件的地方可增设电脑美术、陶艺等内容。”计算机的运用能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还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绘画软件中“Window画图”软件操作简便,容易让小学生掌握。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可以使用CorelDRAW 画图软件进行电脑绘画。CorelDRAW 绘图软件具有强大的功能,能较好地表现物体的造型、色彩效果、物件的前后关系和物体的立体感。小学美术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侧重的是素质教育。以绘画为中心的旧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而让学生了解各种表现技法,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却是必须的。首先,电脑绘画有利于教学观念的更新,推动美术教育向高层次、多元化发展,又为社会信息化发展培养人才,创造信息化社会的文化环境。其次,它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培养动手型、创造型、信息型人才提供了优良环境。再次,它有效地实施愉快教育,让学生肯学、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利于身心和谐发展。

(二)传统现代结合,焕发作品魅力

文化与民族是不可分的,“最具民族性的也是最具世界性的”。民间艺术与人类社会有着天然的亲合性,能够在瞬间扣人心弦,民间风俗绘画艺术之所以让人感动,除了蕴含的审美成份,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来的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存在于劳动人民身上的那种善良、勤恳、坚韧、乐观和智慧的品格。欣赏与创作作品时都能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树立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我校尝试将岭南文化精髓通过电脑绘画形式和现代的表现手段结合,以新的视觉和新的表现手法与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创作了一批民间艺术电脑绘画艺作品(如下图)。民间风俗电脑绘画作品既有符合时代潮流的崭新样式,又能体现民族文化的内涵。作品散发出博大而包容的民族文化神韵,既能给人带来感官的愉悦,又能唤醒人们心中潜藏的情感体验;既给民间艺术提供了新的形式,又让民间风俗绘画作品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小学艺术教育内容丰富,回归本土民间艺术,弘扬岭南文化的内容是我们值得探究的课题。美术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自然和社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特点,提炼适合于学生的美术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艺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袁熙昀.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靳之林.论中国民间美术[J].美术研究,2003(03).

[4]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5]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教程[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音乐校本课程研究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试论生物校本课程的“开”与“发”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认识与教研探究
利用地方旅游资源有效开展校本课程的方法和策略
浅谈地方旅游资源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
地方旅游资源课堂运用策略浅析
浅谈农村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