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剩女”之说就是个阴谋

2014-05-16 23:52山羲
祝你幸福·午后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剩女大龄年龄段

山羲

“剩女”这个称呼是对女性的羞辱、歧视和恐吓;是为了让女人把“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当成至理名言。

对年龄大了没结婚的年轻人在80年代前后也有个称呼,叫“大龄青年”,这个称谓一直延续至90年代。这个称谓还算平等,因为有大龄女青年,也有大龄男青年。到新千年后这个称谓就变了,并且只针对女人不针对男人,似乎还挺时髦,叫“剩女”。虽然都是大龄未婚,有“剩女”,却没有“剩男”,言外之意,男人都是剩不下的,剩下的只有女人。

A

从“大龄(女)青年”到“剩女”这一称谓的变化其实蕴含了社会以及性与性别文化的变迁。80年代前后大龄没结婚的年青人其实并不多,那时候的人结婚都比较早,没有像今天有这么多单身女青年。原因一是,那时候女性的地位和自主性都不如今天高,还没有形成今天这样的高薪、高知和白领女性群体。女性的生活来源比之今天更依赖婚姻家庭和丈夫。还有,那时候住房还没有商业化,不结婚一般单位不给分房,只能住父母家或者集体宿舍,所以结婚意味着独立和成年。现在不一样了,只要你拿一份不错的薪金,交了首付就可以按揭一套房子,就有了自己的独立天地。女性即使不结婚也可以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即使没有钱也可以租到合适的房子。“一间自己的屋子”的意义重大,是一个人独立的起点和支点,使女性可以不急着结婚。

二是,80年代性自由度和开放程度都低。那时候谈恋爱就是谈恋爱,逛个街,拉个手,接个吻就挺不错了,有性接触说出去还挺丢脸的,未婚同居还叫“非法同居”,偷偷摸摸的。所以,一般恋爱之后女性一旦和这个男人有了性接触就结婚了。男人如果不结婚,女方把事情说出去,那时候叫“乱搞男女关系”,一旦被单位知道了,影响前途,说不定还弄你个流氓罪。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到了青春期,要解决生理需要最好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合法婚姻。所以那时候的人结婚早。结婚早了,自然单身的女性就少。

今天不一样啊,现在整个社会的性自由度高了。中国自80年代以来可以说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性革命,社会迅速从禁欲体系直接迈入性解放体系,中间甚至都来不及过渡。禁锢女性性自由的枷锁渐次被击碎,女性性自由度越来越高。所以,在今天女性如果不愿,可以不用在婚姻内解决性需要问题。各种琳琅满目的性用品商店,还有婚前同居、试婚越来越普遍,晚婚成为可能。并且在今后,随着婚姻形式的多元化,选择不婚的人只会逐渐增多。女性的性自由解放了男性,现在的男人不用再对和自己同居过的女性“负责任”,迫不得已去结婚。很多人从中学时代就开始恋爱,更换过很多轮恋人,大学毕业都已经是“久经情场”“曾经沧海难为水”了。除了要孩子,晚点结婚似乎也不影响什么。

三是,过去的教育时限较短,小学到大学,大学还是个独木桥,很多人上不了,高中毕业找份工作就面临婚姻家庭了。现在大不一样,大学教育基本普及,即使不上大学也要继续深造一下,学学技术什么的,好就业。还有一部分人要读研究生,博士。有的还会出国深造。很多人一口气读出来就已经30岁了,还要找工作,买房子,等稳定下来30多了。所以30岁结婚在过去是晚婚,现在是适龄。所以高知女性包括男性晚婚很正常。

第四,80年代私企少,有钱人少,大家也都差不多,贫富分化不严重,城市里阶层也没有今天分化的这样厉害。所以,在性自由度,金钱和权力的占有上,男人的优势比今天相对较弱。离婚率也低,一是因为离婚还是个挺丢脸的事,二是也不敢“乱搞男女关系”,更别说,找情妇、堂而皇之包二奶之类的事了。

现在,当男性掌握大量物质资料,在社会上占有财富和权力之后,只要有钱有权,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作为挑选者来选自己喜欢的女人。而“越小越好”几乎成了男性的魔咒。在今天,成功的男性的标志不仅是他的成就和地位,还要身边有若干年轻貌美的女性。

B

这和“剩女”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因为男性审美要求年轻,女性其他方面输了还可以挣回来,年龄上输了,是没有回天之力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了,残酷吧?过了28岁,你就老了,成了“没人要的”了,所以现代商业有很大比重是在赚女人的钱,都围绕着女性消费设计,各种健身瘦身,隆胸整容,美容护肤,女性为了年轻美貌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中国多数男性贫乏可怜的想象力和审美眼光从来不会从女性年轻的肉体上稍稍挪开,他们弱得可怜的智商也只剩下胯下那点欲望,只会直奔主题。他们似乎并不需要两性的交流,也不看重对方作为一个人的诸多品质,如人品、心智、爱好、能力,尤其是丰富的阅历,完全不管一个50岁的大叔和20岁的不经事的女孩是否能够默契和交流。

C

所谓“剩女”,首先,什么才算“剩下”?如果说过了“婚龄”不结婚就是剩下的话,那么这个“婚龄”就存在着争议。因为“婚龄”是不断变化和充满歧义的。在古代年方二八是最好的,就是16岁,16到18是婚龄,女人20岁就已经老了。可现在18岁正在家准备高考呢。

甚至“婚龄”本身就是莫须有。在美国,每一个年龄段的女人都不用担心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伴侣,因为爱情在乎命运、机遇和两情相悦与否,可以不关乎年龄段。谁说一个人只能在一定的年龄段结婚才正确、才能享有幸福?!事实证明结婚年龄越小离婚率越高。谁说一个人一辈子就只能结一次婚?!也许你26岁结婚,但你可能34岁离婚或者40岁离婚、再婚。如果你不停的结了离了,哪个阶段的你才叫“剩女”?

如果男性超越了胯下的那点欲望,也许可以遇到不是崇拜你的权力和爱你的钱财的女人,而是真正的相互理解、和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和默契。每一个年龄段的女性都应该拥有自己的魅力。一个健康的人性化的社会应该是:如果你愿意,无论你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遇到意中人,你都可以去结婚。如果你想要孩子,你可以选择结婚也可以一个人生孩子,或者领养孩子。所以“婚龄”是被虚构的,“剩女”也是。

再者,是谁“剩下了”?当我们真的去寻找所谓“剩女”,又会发现“剩女”这一称谓的虚构事实。让我们来看看单身女性是些什么人:一类是,苦于找不到男友正在寻找的女人,她们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一直寻找,找不到就不结婚。一种是找到了结婚了。前一种可能就不想结了,进入或者暂时进入非婚单身人群。这算是一类。其实说不婚也就是结不结婚最后变得不再重要了,当然以后遇到合适的不排除去结婚,这是变化和动态。

一类是,本来就不打算结婚的。这一类其实包含多种人群,比较复杂。这类人可能是高知白领,结婚对她们不重要,她们不依赖婚姻获得生活资料、社会认同和提供性资源,这一切她们都可以自行解决。有人不喜欢家庭模式,不想为妻为母为媳,不喜欢家庭责任束缚,所以选择不结婚。这是她们的权利。

还有一类,你看她老不结婚,你怎么不问问她的性向,也许她不喜欢异性呢?她可能会和一个女人生活在一起,但她不希望你知道。还有一部分是结了婚离婚了没孩子,看起来也是单身啊,你怎么知道她结没结过婚,要是结过婚离了婚的单身女人就不是“剩女”了,要是以上都可以不归为“剩女”,那还有所谓“剩下来的女人”吗?被虚构的“剩女”一词,恐怕只剩下一个能指空洞。

最后,是不是不被“剩下”,进入了婚姻的女性就进了幸福的保险箱?非也。女性的竞争不会因为进入婚姻而停止,女性未婚之时,是未婚女性之间的竞争。结了婚,是婚内女性与婚外女性的竞争。你仍然需要“战斗”,不可能一劳永逸。当新婚姻法公布的时候,女性的焦虑又加剧了,竞争更残酷了,因为男性离婚成本更低。早早进入婚姻的女性如果过度陷入婚姻,不但没有幸福可能还有悲剧,这个悲剧也许是在你40岁,或者你50岁的时候。丈夫发达了,又要娶年轻的女人了。所以,婚姻未必意味着幸福,说结婚后从此无忧无虑过上幸福的生活是童话。反过来看,这也是个好事,婚姻的无保障意味着今后真正有智慧的女性不会把婚姻当做生存之本,只是诸多选择之一。在男人越来越不愿意为婚姻承担责任的今天,女性们不要再沉溺于虚幻的婚恋神话自欺欺人了。这一切让“剩女”一词显得多么的荒诞不经!

被虚构的“剩女”一词标注了鲜明的权力关系,只有“被挑选”才会“被剩下”:男挑女,男优女劣,男主动女被动,是性别不平等的典型注脚,它的作用在于挑起女性之间的竞争,巩固男权文化秩序。它是对女性的羞辱、歧视和恐吓。它激起女性的诸多焦虑;它制造了女性的恐惧;它让女人自我羞愧,自我鄙视,自我崩溃;它让你产生依赖心理,让你把“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奉为至理名言,把婚姻这种原本不可靠的有风险的关系当成不可或缺的;它为你的生命增添压力和麻烦,它使你蹒跚而行;它摧毁的是女性的自信、自爱、自强和自立,它腐蚀你的精神。

可是,它,其实是不存在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剩女大龄年龄段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珍惜现在的年龄
大龄儿童的春节萌囧CUT
大龄海蟾蜍
怕你难过
绝望
“剩女”感到多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