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与读

2014-05-16 03:00
新民周刊 2014年17期
关键词:于正琼瑶工具性

“抄”出来的红剧

(2014年第16期)

那晚看夏树静子的早期推理作品《天使在消失》,看到谜底揭开的末了,忽然有种眼熟的感觉,一想,哦,原来是某部TVB侦破剧里看到过的桥段,几乎一模一样,就像当年《谜情家族》完全照搬了夏树静子的代表作《W的悲剧》。

既然这么多人爱抄,就写个中外电视剧之间的抄袭吧,我心想。周一,在选题会上报了这个选题,征集小伙伴意见,小伙伴说,写于正啊,他抄得多!——真就这么巧,第二天一睡醒,就在微博上看到了琼瑶阿姨声泪俱下控诉于正抄袭的公开信。

不查不知道,一查真奇妙。于正从成名作到各个时期的“代表作”,竟然每一部都被网友火眼金睛发现与其他剧集的雷同,不但剧情,还有台词、人物,甚至分镜头。尤其以TVB剧为多,不知道和于正师从香港导演李惠民的出身有没有瓜葛。

一个于正牵扯了许多人:琼瑶阿姨、芒果台、TVB、一众苦主编剧……先打于正助手电话,关机,关机,一直关机。再和琼瑶阿姨经纪人联系,得知阿姨年事已高拒绝任何媒体采访。打到芒果台,几位电视剧宣传都讳莫如深,皮球踢来踢去,踢到最后只剩冠冕堂皇的一句话:“我们暂时不对外发表任何意见。”

辗转问到TVB苦主戚其义(于正涉嫌抄袭的TVB剧《金枝欲孽》监制),对方似乎对追究版权事宜并不热心,言辞间有听之任之无奈之的感觉。而另外一位TVB苦主则索性连于正是谁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其他。连琼瑶阿姨这样的江湖地位都对“隔岸打版权官司”没有自信,何况是他们,或者比他们更加人微言轻的小编剧呢?

不过,今天与一个编剧闲聊,说到她将作品送往香港某剧团,结果被行内人提醒:“小心,那里有‘于正那种人。”可见,鞭长莫及的纵然有,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本刊记者 阙 政

京城天价学区房真相

(2014年第16期)

硬软件设施做到均衡,做到千校一样,可就是不行,为什么?触动了谁的利益?

@走-喫茶去

能上得起(北京)实验二小的,得是什么人家的孩子啊!

@HumanBondage

好的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学区房被热捧的原因。

@汪亚民

现代人都很有工具性,即为一个目标想尽一切手段去奋斗,并说这是理性。但是工具性不等于理性,因为工具性让现代人不去思考那些我们认为不证而明的目标本身是不是理性的。当别人问你要行动原因时,你往往是用一个更大的目标解释现在活动的合理性。但这个你一切行动目的的更大目标本身是否合理呢?

@ JohnnyTong假装是学者endprint

猜你喜欢
于正琼瑶工具性
琼瑶 从灰色成长中生发粉色浪漫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于正新剧《盛唐攻略》改名《大唐女儿行》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琼瑶:最出色的洗脑专家
谢了琼瑶,哭了花朝
于正:一名成功编剧的“成功学”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