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地表覆盖物对城市森林美景度的影响

2014-05-17 00:24兰红星宋绪忠郄光发许利群骆红华
浙江林业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覆盖物郁闭度美景

兰红星,宋绪忠,王 成,郄光发,许利群,杨 华,骆红华

(1. 浙江松阳县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浙江 松阳 323400;2.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3;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 100091;4. 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浙江 杭州 310020)

有机地表覆盖物对城市森林美景度的影响

兰红星1,宋绪忠2*,王 成3,郄光发3,许利群4,杨 华2,骆红华2

(1. 浙江松阳县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浙江 松阳 323400;2.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3;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 100091;4. 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浙江 杭州 310020)

采用植物美景度评价方法,对有机地表覆盖物施用后对城市森林美景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铺设有机地表覆盖物有利于丰富森林色彩,提高森林的可进入性,改善森林的游憩质量。

有机地表覆盖物;森林游憩;美景度评价;森林可进入性;城市

视觉占人类对外界的知觉的 87%[1]。森林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观感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联想[2]以及美感经验,是森林最主要的游憩目的之一。城市森林是人类接触最频繁和最密切的森林类型,调查表明60%以上的人认为植物景观质量是城市绿化的关键[3~4]。

植物美景度评价(Scenic Beauty Estimation,简称SBE)以群体的普遍审美趣味作为衡量风景质量的标准,对风景质量进行的评价[5]。我国近些年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周春玲等研究了 5个测试群体对居住区绿地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6],宋力等分析和比较了美景度评估法、平均值法和成对比较法对沈阳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的影响[7],张素娟等应用美景度评价法对秦皇岛市外环路景观进行评价及相关分析,得出 4个对景观影响最大的因子,即生活型构成、花朵比、郁闭度、草坪密度[8],为公园植物规划和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美景度评价方法依研究目的与对象不同而异,Zube等将评价方法分为专家模式、心理物理模式、认知模式及经验模式等4类[9]。心理物理学模式是近20多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方法,被认为是风景评价中最严密和精确的方法[10],其中美景度评价具有操作简单,大小样本均可,是最科学最可靠的方法[11],该方法在我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6,12~14]。

有机地表覆盖物覆盖林地是近些年来我国一线城市如北京、南京、杭州等地逐渐兴起的一项林业管理措施。其主要思路是利用城市森林管理中产生的枝桠材等修剪材料,经粉碎、腐熟后覆盖到林地,以起到改善树种健康状况,防止城市扬尘、改良森林土壤,以及提高森林可进入性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开展有机地表覆盖物覆盖林地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树木生长,美化城市景观,抑制土壤扬尘,具有环保和经济价值[15~16],然而该管理措施对城市森林美景度的影响尚未做报道。本研究采用美景度评价方法,对覆盖有机地表覆盖物对森林的游憩质量影响进行了初步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点的拍摄与问卷编制

在浙江林业发展公司苗圃内,选择样点形状较为规则、景观要素相对简单的植被地块进行拍摄,拍摄时间为2009年10月上旬。拍摄当天天气晴朗或微云,于9:00-11:00,14:30-16:30进行,拍摄高度约1.5 m,光圈不低于8,保持一定景深。每一景点从不同的角度拍摄3张,经整理后,选取24张照片进行测评。问卷内容包括评价方法的简要说明,受测者个人基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专业、受教育程度等)。评价赋分值分为0 ~ 10分,0分为最差,10分为最好。

1.2 测试群体及评价程序

一些研究认为,文化、经济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熟悉程度或经历等因素对风景审美判断有一定的影响[17~18],但青年大学生对景观的欣赏往往表现为对美的追求,很少带有功利性[19],且不受专业的影响[20],审美稳定性高,易获得相对客观的评价结果。本研究选择浙江科技学院30名大学生作为评判者进行了美景度评价。打分人员对随机限时播放的植物景观照片凭第一直观印象打分。共得到有效问卷30份。

首先对24张样点照片进行编号,并准备8张由景观最好与最差的照片构成的参考幻灯片,由主持人说明评价方法及进行程序,然后放映参考幻灯片,此时受测者可以不予评值,目的在于操作示范,让受测者了解即将进行的评价规范方式,稍作停顿后放映正式评价的幻灯片,前后幻灯片间预留足够的时间,供受测者评值,照片不得回放。根据美景度评价方法中的标准化公式,将30人对每张照片的评分值进行标准化处理。

1.3 植物景观要素评分

根据美学原理和园林植物景观的特性,统计被选用为样点的24张照片中植物的形态指标的出现频率,选取7个植物景观要素进行评判(表1)。即生活型构成:反映各绿地植物配置方式;绿色比:绿色占照片景观整体的面积比;色彩数量:视觉能明显感受到的色彩的总数;地表覆盖:地表裸露及被植物和覆盖物覆盖情况;郁闭度:树冠投影面积对林地总面积的比值;色泽:暗淡与鲜亮情况;可进入性考察评判人员深入风景的愿望和难易程度的综合感受,评判者为每张照片的美景度和可进入性进行评分,其他6项景观要素由专业人员依据标准(表1)统计评分。

表1 景观要素及赋值标准

1.4 数据分析方法

对24张照片的1 ~ 6项景观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将30人对每张照片的可进入性和美景度两个指标进行统计,以平均值作为照片得分。将景观要素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和通径分析方法对景观要素与美景度的关系及影响方式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景观要素与美景度的关系

表2 景观要素与美景度的相关矩阵

从相关关系上看,与美景度相关性最强的指标依次是可进入性、覆盖方式,照片色泽和林分郁闭度4项指标,其中以可进入性、覆盖方式相关最显著。

覆盖方式越简单,即地表越裸露的结果是绿色越少,色彩数量越简单,郁闭度越低,照片色泽越显暗淡,森林可进入性(主要反映进入森林的愿望)越低,旅游质量越低。相反,铺设有机地表覆盖物后,森林色彩丰富、景色显得鲜亮,森林的可进入性提高,美景度上升。

2.2 景观要素对美景度影响

2.2.1 逐步回归分析 应用DPSv2.0软件,对景观要素和美景度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

Y = 3.859 181 89-0.315 748 507 87 X4+2.868 395 989 0X5+2.517 497 236 4 X7

式中X4为地表覆盖,X5郁闭度,X7为可进入性。方程的相关系数R = 0.75879 ,F值 = 9.0478,显著水平p = 0.000 5;

结果表明,景观的可进入性、覆盖方式和郁闭度是大学生评价景观质量最为关注的因素。

2.2.2 通径分析 3个引入的景观因子中,对景观美景度影响最大的是可进入性,其次是郁闭度,再次是覆盖方式。进一步分析发现,可进入性与覆盖度是两个负相关的过程。覆盖度与可进入性、郁闭度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处表现的负相关与研究的赋值方式有关,反映的是地表裸露程度。可见,地表越裸露,美景度越低,覆盖模式中“草+有机地表覆盖物”,即应用有机地表覆盖物的方式是最好方式,有利于提高景观的可进入性。

3 结论与讨论

(1)已有研究表明,森林景观的美景度受到其他多种景观要素的影响,如美景度受林分平均胸径[21]、街道长度[22]、栽植密度对视觉品质的影响[23]、树冠/树径比[24]等森林结构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的图片来自苗圃,生长环境和生长状况相对均一,受访者为大学生,有效地排除了其他干扰因素对美景度的影响。

表3 通径系数矩阵Table 3

(2)景观的可进入性、郁闭度及覆盖方式是影响景观美景度的最重要指标。地表越裸露,美景度越低,覆盖模式中“草+有机地表覆盖物”,即应用有机地表覆盖物的方式是最好方式,有利于提高景观的可进入性,改善景观的游憩质量。

(3)铺设有机地表覆盖物有利于丰富森林色彩,提高森林的可进入性,改善森林的旅游质量。但是,有机地表覆盖物在我国城市的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国外已经将其发展成一种相对成熟的产业,并且开发出彩色有机地表覆盖物等产品品种,其提高旅游质量的作用将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 欧圣荣,翁玉慧,傅克昌. 景观美质评估法与比较判断法之比较研究[J]. 中国园艺,1992(1):37-45.

[2] 苏雪痕. 植物造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3] 罗茂婵,苏德荣,韩烈保. 居住区园林植物美景度评价研究[J]. 林业科技开发,2005(19):81-83.

[4] 郑华. 北京市绿色嗅觉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1.

[5] 俞孔坚. 自然风景质量评价研究——BIB-LCJ审美评判测量法[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10(2):l-7.

[6] 周春玲,张启翔,孙迎坤. 居住区绿地的美景度评价[J]. 中国园林,2006(4):62-67.

[7] 宋力,何兴元,张洁. 沈阳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美学质量测定方法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37(2):200-203.

[8] 张素娟,李春友,于珍,等. 秦皇岛市外环路美景度评价及景观效益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2):193-195.

[9] Zube E H,J L Sell,J G Taylor. Landscape Perception: Research, Application[J]. Landscap planing,1982(9):1-33.

[10] Daniel T C, Vining J.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the Assessment of Landscape Quality[A].Altman I, Wholwill J F. Behailvor and Natural Environment[C].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83.

[11] 俞孔坚. 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学派及方法[EB/OL].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e4OvvTr58uesO8LEIelokB1zkZFNr4Kzb0Ahmv_Y7s KIfBimauSykNiZeeDdwXLWueITtz68MUPgZcFbVXtV1ZRliUYdckefRs1efBRuQOm.

[12] 黄茹兰,林晏州. 行道树视觉景观偏好影响因素的探讨[J]. 中国园艺,1998,44(1):323-337.

[13] 石平,张光新,白昕旸,等. SBE法评价沈阳市典型居住庭园的植物配置效果[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5,36(4):471-474.

[14] 翁殊斐,陈锡沐,黄少伟. 用SBE法进行广州市公园植物配置研究[J]. 中国园林,2002(5):84-86.

[15] 王成,郄光发,彭镇华. 有机地表覆盖物在城市林业建设中的应用价值[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1):2 213-2 216.

[16] 陈玉娟,王成,郄光发,等. 有机覆盖物对城市绿地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J]. 中国城市林业,2009,7(3):52-54,57.

[17] TipsW E J, Savasalisara T. Landscape Preference Evaluation and Social Cultural Background: a Comparison among Asian Countries[J]. Environ Manag, 1986(22):113-124.

[18] Morgan R. Some Factors Affecting Coastal Landscape Aesthetic Quality Assessment[J]. Landscape Research,1999(2):167-185.

[19] 俞孔坚,吉庆萍. 专家与公众景观审美差异研究及对策[J]. 中国园林,1990,6(2):19-23.

[20] 陈鑫峰. 京西山区森林景观评价和风景游憩林营建研究:兼论太行山区的森林游憩业建设[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0.

[21] Gregory K H, RJ Davis. The Perception of Riverscape Aesthetics: An Example From Two Hampshire Rivers[J]. Environ Manag, 1993(39):71-85.

[22] Lien J N, G J Buhyoff.Extension of visual quality methods for urban forests[J]. Environ Manag, 1986(22);245-254.

[23] Schroeder H W, W N Jr Cannon. Visual quality of residential streets: both street and yard trees make a difference[J]. Arboric, 1987, 13(10):236-239.

[24] Sommer R, J summit.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preference tree form[J]. Environ Behav,l995,27(4):540-557.

Effect of Organic Mulching on Urban Forest Beauty

LAN Hong-xing1,SONG Xu-zhong2*,WANG Cheng3,QIE Guang-fa3,XU Li-qun4,YANG Hua2,LUO Hong-hua2
(1. Songyang Afforestation Committee of Zhejiang, Songyang 323400, China; 2. Zhejiang Forestry Academy, Hangzhou 310023, China; 3.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Beijing 100091, China; 4. Zhejiang Forestry Extension Station, Hangzhou 310020, China)

The effect of organic mulching on urban forest beauty was studied by a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method. Results showed that organic mulching on forest land could enrich color and improve the accessibility for enjoyment, resulting better relaxing feeling.

organic mulching; forest recreation;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forest accessibility; urban

S731.2

A

1001-3776(2014)02-0024-04

2013-09-12;

2014-02-20

浙江省林业厅省院合作项目(2007SY06)

兰红星(1969-),男,浙江松阳人,工程师,从事营造林工作;*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覆盖物郁闭度美景
有机覆盖物在太原市绿地维护中的应用前景
筼筜美景
独特美景
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下种植射干的生长效果分析
和龙林业局管理区域乔木林地郁闭度分布现状及特点
不同覆盖物对红松播种育苗的影响
郁闭度与七指毛桃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马铃薯不同覆盖物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比试验研究
海洋美景
田园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