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发布近期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一代玉米螟、二代棉铃虫及二代粘虫呈中等发生趋势

2014-05-17 07:59中国农资整理
中国农资 2014年24期
关键词:新疆棉虫量棉区

□ 《中国农资》记者 汪 洋 整理

近日,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对外正式公布了2014年一代玉米螟、二代棉铃虫及二代粘虫的发生趋势预报。中国农资传媒及时对相关病虫害发生趋势、规模和时间进行了归纳和梳理,第一时间将该有效信息传递给广大读者,希望能为有效指导重大病虫害防控、保障农业丰产丰收提供重要帮助。

一代玉米螟:发生面积约1.8亿亩

根据各地春季玉米螟基数调查情况,今年安徽、湖北、河南、山西和新疆平均百秆活虫数偏高,其他大部地区低于常年或上年。全国春玉米种植面积大,长势良好,结合天气情况综合分析,预计全国一代玉米螟总体为中等发生。其中,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偏重发生,两省其他地区、吉林、辽宁、河南、安徽、湖北和新疆等地中等发生,其他地区多为偏轻发生;全国一代玉米螟发生约1.8亿亩。

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各地较常年接近或者早晚在3天以内。预计6月中旬至7月末,西南、江淮、黄淮、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一代幼虫将陆续进入危害盛期。

大部地区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偏低。据春季各地剥秆调查,玉米螟越冬死亡率比常年降低。平均百秆活虫数,黑龙江、辽宁、新疆分别为78.6头、50.4头、77.1头,吉林、河南、安徽和湖北为36-45头,其他省份在26头以下;与历年平均值比,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新疆和重庆偏高,其他省份均偏低;与上年比较,黑龙江、内蒙古、陕西、江苏、四川和重庆有不同程度减少,其他省份有所增加。

玉米种植和生长情况对玉米螟发生有利。今年全国春玉米种植面积继续保持高位,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4省(区)种植面积达2.5亿亩。入春以来,东北地区气温偏高,土壤解冻早,玉米适播期比常年提前,当前多处于苗期;华北、黄淮、西北地区大部时段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土壤墒情适宜,当前生育期也略早于上年同期;西南、华南地区当前玉米多为拔节期。大部主产区春玉米长势良好,有利于玉米螟发生危害。

天气条件对部分地区一代玉米螟发生有利。根据国家气候(气象)中心预测,6月份,全国大部玉米产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江淮、江汉、西南大部中旬降水偏多,对一代玉米螟发生有利;黄淮、西北、华北、东北大部降水偏少,尤其是吉林南部、辽宁、河北东南部等地降水偏少2-5成,对一代玉米螟发生有一定影响。

二代棉铃虫:发生面积约2000万亩

据各棉区病虫害测报区域站监测,今年一代棉铃虫总残虫量在黄河流域大部和长江流域部分棉区偏高,新疆棉区总残虫量偏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新疆南疆转Bt棉种植面积比率大,对二代棉铃虫起到明显控制作用,结合棉花长势和6月份天气条件综合分析,预计今年二代棉铃虫在山东南部、河南东部、河北南部等地为偏重发生,黄河流域其他棉区、新疆棉区和安徽沿江东部及淮北北部为中等发生,长江流域大部为偏轻发生;全国发生面积约2000万亩。

一代成虫发生盛期,大部省(区)比常年接近或早晚在3天之内。成虫盛期推后3天即为二代卵盛期,二代幼虫为害盛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

大部棉区一代总残虫量比上年增加。一代棉铃虫各寄主田总残虫量与常年平均值比,山东、河南、天津、山西、安徽和江西偏高,其中山东菏泽、济宁和滨州,河南周口、商丘和新乡,河北衡水,山西临汾和安徽芜湖等地增加50%以上;河北、陕西、江苏、湖北、湖南和新疆棉区偏少。与上年比,山西、陕西、江苏和新疆南疆偏少,其他大部省(区)偏高。

Bt棉种植面积大,仍维持较明显的抗虫效果。今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减少,但新疆棉区面积扩大;目前,全国大部棉区棉花处于苗期,一类棉田面积比率与常年比较,山东、湖南和新疆偏低,其他大部省份接近或高于常年。Bt棉种植面积比率,新疆南疆为16.7%,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区各省(区)在90%或以上,Bt棉仍维持较好的抗虫效果,对二代棉铃虫发生起到明显控制作用,田间会表现卵量高而幼虫数量不高、为害不重的现象。但二代棉铃虫在常规棉和其他寄主作物田将造成较重危害。

天气条件对各棉区二代棉铃虫发生有利。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6月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新疆大部棉区气温偏高1℃以上,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大部降水偏少2-5成,新疆棉区降水接近常年,天气条件对二代棉铃虫发生危害有利。

二代粘虫:发生面积约5000万亩

今年一代粘虫在江淮和黄淮麦区发生面积大,局部区域虫量高,经有效防治后各地残虫密度普遍较低;5月底始,河南、山东、河北部分监测点见蛾峰,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始见卵和低龄幼虫,各地累计诱蛾量和虫卵量明显低于前两年。结合天气条件和作物种植情况,预计今年二代粘虫总体为中等发生,山西大部、山东东部、内蒙古东北部、辽宁中西部、吉林西南部、黑龙江中南部等局部地区有重发可能,雨水丰沛地区管理粗放、低洼田块可出现高密度虫量集中危害现象;预计全国发生面积约为5000万亩,幼虫发生危害盛期在6月中旬末至7月中旬。

一代粘虫发生面积大,残虫量低。今年一代粘虫在江淮和黄淮麦区有虫面积为1520万亩,比历年平均值增加14.2%,比2012年和2013年分别增加15.5%和50.6%。发生较重的有湖北、上海、浙江、江苏、河南、山西等省(市)的局部地区,湖北宜城、上海金山、江苏东台、河南南阳和三门峡每平方米平均虫量为5-12头,最高虫量为25-50头;山西运城和临汾平均每平方米虫量20头,严重田块超过100头;全国大部地区每平方米虫量在3头以下。

黄淮地区始见蛾峰,诱蛾量比重发的前两年明显下降。自5月30日始,河南、山东部分监测点黑光灯下见蛾峰,河南博爱、沁阳5月30日蛾量分别为445头、1482头,永城6月6日为2059头,3县6月10日为200-400余头;山东文登6月3日诱蛾113头。山东、河北和北京高空测报灯见低量蛾峰,莱州5月30日、6月3-4日单日诱蛾量为600-800余头;滦县6月8日诱蛾88头;延庆5月31日、6月5日分别诱蛾164头、113头,累计诱蛾1190头,而2013年为22万多头;山东长岛累计诱蛾量900多头,约为2013年的1/10。以上各点蛾峰日雌蛾为雄蛾的3-4倍,卵巢发育为2-4级。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大部地区日诱蛾量为几头或数十头,未见虫峰。

部分地区查见卵块和低龄幼虫。当前,内蒙古、吉林、辽宁、山西等省份局部见卵块。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3天20个谷草把最高诱卵23块,单块卵平均卵粒数多在100-210粒,低于2012年、2013年同期的167块、385块和150-350粒;吉林东辽20个谷草把最高诱卵11块,单块最高卵粒205粒,低于2013年同期的29块和345粒;辽宁北票、建平、开原、彰武累计卵块数在10块以下;山西武乡、汾阳累计诱卵分别为15块、17块,单块卵平均卵粒数约为20粒。

北京、辽宁、内蒙古和黑龙江近日见低龄幼虫。玉米田百株虫量,北京通州和平谷5-8头,辽宁彰武3头,黑龙江宁安、肇州3头,内蒙古科尔沁区见低密度初孵幼虫。

北方大部地区天气条件对粘虫发生较有利。据国家气象局监测和预测,6月上旬,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东部、黄淮东部和西南大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6月中旬,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东部多阵性降雨,西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对以上地区粘虫发生危害较为有利。河南、山东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出现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不适宜粘虫在当地的滞留和发生危害。

猜你喜欢
新疆棉虫量棉区
基于微博舆情事件的主题情感分析
2020 年新疆棉花生长气象条件分析
新疆棉拥抱的季节
探究热点新闻“新疆棉”事件中的地理问题
——以“农业”区位因素为例
拥抱新疆棉优质好物推荐清单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美国农业部公布各产区2018年度棉花产量情况